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出生地如此重要

来源:伦敦政经学院经济表现研究中心(CEP)

翻译:钟丹

校对:hgyu

出生地对你未来的收入有多大的影响?Clément Bosquet和Henry Overman分析了英国家庭调查面板数据(British Household Panel Survey,BHPS)之后发现: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在伦敦的人,平均比出生在曼切斯特的人收入多6.6%,比出生在利物浦的人多9.3%。

在关于不平等和公共政策的辩论中,有关人们所居住的地方对人一生中的机遇可能存在影响一直是个令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生活在贫困社区对教育、犯罪率、健康和劳动力市场会产生哪些影响,目前已经有大量且多角度的研究。

最近, 一系列规模较小但快速增长的研究聚焦于“初始条件”在劳动力市场产出的作用:并不是仅仅寻找童年时期的状况以及现居住地所带来的影响,它进一步追溯过去,考虑出生地点和时间带来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是上述问题的一个特定角度,我们考量出生地对人们未来收入起到了何种作用。我们特别关注个人出生地是大都市还是小城市,以试图回答出生在大城市中是否会改善他们的收入潜力。

对于那些研究城市经济学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对于相似的人群,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比生活在小城市中的人收入更高。这种“城市工资溢价”可以用城市经济学家所说的“集聚经济”来解释,在这种经济中,由于劳动力市场集中、投入共享和知识溢出,密度使企业和工人的生产率更高。这些想法起源于马歇尔,但今天仍是学术界和政策辩论广为接受的基础。

通过分析英国家庭调查面板(BHPS)数据(英国人口的代表性样本),我们发现,相对于出生城市大小,工资弹性为4.2%,这就是说,平均下来,1970年代相同性别的同龄者,在伦敦出生的比在曼彻斯特出生的收入高出约6.6%,比在利物浦出生的人收入高出9.3%。

该如何解释出生地规模对未来收入的这些影响呢?一种可能性是,由于不同类型父母的居住地选择和特征的代际传递,个体特征随出生城市的大小而变化。

不同类型的父母(“父母分类”)和出生城市对当前所在城市的影响,都巩固了出生地对收入的影响。

的确,有关城市工资溢价的研究表明,城乡之间以及大、小城市之间的工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分类造成的,具体来说,就是更高生产率的工人集中在大城市中。

第二种可能性是出生地的规模以某种方式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例如,学校的教育质量随城市规模而变化。

第三种可能性是,出生地会影响未来定居城市的选择,进而影响未来的劳动力市场机会。事实上,在劳动力市场没有流动性的极端情况下,出生城市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未来劳动力市场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试图区分出生城市的影响与当前城市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在研究中考虑了这三种可能性,发现“出生地对收入所带来的影响”,与代际传递和出生城市对当前所在城市的影响都有密切的关系。

第二种可能性要看这种学习发生的时间,我们并没有发现出生城市规模在儿童时期对人力资本积累有显著影响的证据,但可能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随着经验积累而逐渐显露出影响(即成年时期的经验教训,而不是儿童时期的学习经历)。

在BHPS数据中,我们发现了强有力的“父母分类”的证据:从事“专业”职业的父母中,有79%的孩子出生在城市,而“非技术”职业的父母中,只有72%的孩子出生在城市。而且,“专业”父母所生的孩子中,有12%出生于伦敦(而“非技术”职业父母相对应的数值仅为6%)。在城市规模方面,差异甚至更为明显:与非技术职业父母相比,专业职业父母的孩子的出生地城市规模平均要大50%。

当涉及到出生地大小和教育成果之间的联系时,“父母分类”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出生在大城市的人接受了更多的教育,但教育成果与城市规模的联系也可以用父母分类来解释。一旦我们考虑到父母的特征随城市的大小而变化这一事实,出生地大小的差异就不再对教育产生其他影响了。

最后,我们证明出生地的大小也决定了当前居住地的选择。这很重要,因为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工资与个人目前工作的城市规模之间存在关联。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呆在出生地,那么,居住地变迁的影响显然无法体现出来。但对于那些在非出生地工作的人来说,当前的城市规模与出生地的大小是正相关的(小城镇和大城市心态差异,这与许多坊间观察的结论是一致的)。趣的是,如果我们将大城市积累的经验也当做是一种学习的话(成年时期的学习,而非童年时期的学习),又将教育重新引入到收入的影响因素之中了。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父母分类在空间差异持续存在中所起的作用,而较低的流动性加强了几代人对居住地决策之间的联系。

对于那些一生都呆在出生地工作的人群,我们提供了相关的描述性证据,证据表明,这在英国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在我们的数据中,大约44%的人只在出生地工作。除了流动性差之外,对于那些去往其他城市工作的人而言,出生地的大小和现居住地的大小也有正相关性。

我们的研究结果还强调,这种持久性会跨越几代人:近54%的人与他们的母亲出生在同一个地方,这表明出生地的代际传递甚至比因工作原因而终身留在地区的人群比例还要大。

本文首发于思想库报告(ID:thinksif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人种田根本就是假象!
祖籍、籍贯、原籍、户籍,这回总算弄明白了
河南省城市规模大小排名
黑龙江省城市规模大小排名
小农农户是今后农村种地主力
贺雪峰:土地流转要慎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