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与商业精神
对英国来说,大学改革是常说常新的话题,因为这个最老牌、最资深的教育强国如今正在琢磨,如何让“高贵的大学精神”融入“庸俗的”的商业时代。
英国大学多数都是国家的,校园里优雅安逸的日子自然要依靠政府拨款。学生靠国家出钱享受义务教育,教师靠纳税人领取优厚的薪金。然而,在校园之外,人们对大学里面“旱涝保收、无忧无虑的好日子”却有几分不满或愤恨,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庞大的教育经费支出让政府财政备感压力。怎么办?当然要改!怎么改呢,国立大学能走商业化之路吗?几十年来,英国政府一直打算把高等学府涂上一些商业色彩,灌入一些商业精神,把大学从不食人间烟火的圣殿里拉出来,摆脱大学资金不足的困境。即使是高等院校内部,改革的思考和冲动也从未间断,大学也设法在独立性与资金链之间寻找到一条安全可行的路径。然而,遗憾的是,校园内外始终有一种强大的传统力量,不允许“神圣的高等学府”沾上“商业活动的污点”,不允许“珠光宝气的财富标签”污损“金光闪耀的大学精神”。
英国政府即将推出的教改新政让世人发现,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英国社会各界正在接纳大学改革的新立场、新主张和新观念,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固执地将大学精神与商业时代对立起来,政府和学府也决心动手找寻商业时代的“大学之道”,从而让高等学府在商业时代重整旗鼓,获得新生。
英国政府推动高教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正确的——大学要走向市场,大学不能完全拒绝商业活动。但是,大学的商业化不能以牺牲大学精神为代价,恰恰相反,它应当是以弘扬“大学之道”为基点,并为大学精神的生存、延续、传承和更新提供更大的可能。大学是干什么的?教书育人是大学精神的核心!一切围绕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才是大学的命根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选择决定大学的生存与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利益——英国政府高教改革方案中的这一突出特点着实令人眼前一亮,感慨万分!
在英国政府拟定的高教改革方案中,学生终于被视为大学的消费者,市场化的概念终于挤进了英国高教管理系统。英国政府提出要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维护学生利益为出发点”的高校数据网络平台,旨在增强大学之间的良性竞争,帮助作为消费者的学生找到更有价值的学校和专业。这个商业化的高教网络平台将获得高等学府一贯欠缺的服务意识和平民精神。精准的商业化数据将为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提供可靠的依据。学生打算向学校交付一笔数额可观的学费,准备投入4年的时间和精力,那他就该获得他应当得到的东西。他甚至要清楚地知道,拿到这张毕业证可以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这份工作会有多少收入?这些都是硬数据,是大学必须公开的信息。这个网络平台将会是英国高校改革商业化之路的一个起点。它意味着那些名声显赫的学府名校必须在学生面前摆出“商业营销者的笑脸”,它们从此将不再盛气凌人。
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就是“育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培养有能力在商业社会里生存的人。放眼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从来不曾拒绝社会资金。美国大学100年前就出现了商业化现象,美国许多知名高校都是由私人兴办并靠基金会独立运作的。民间和商业资本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眼下世界教育强国的美丽光环里闪烁着商业精神。
大学为何不可以采用商业化运营模式,为何不可以进行旨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的创新?黄炎培曾说:“实业为教育之中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与商业完全隔绝怎么可能?大学商业化,不是让教育屈从于经济利益,不是让学校放弃学术自由和独立学风,更不意味着忽视人文历史教学或压缩公共理论课程。如果大学的商业化不是使大学变成一个捞钱的工具,而是让学生最终获益,那么大学的商业化就不会远离思想自由和特立独行。仅仅用激情和理想去解读大学的魅力是脱离实际的,大学精神不是玄虚之物,大学的价值是其“有用”而非“无用”!(汪嘉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国高教改革:把学生置于体系中心
英国高教扩招后的数量与质量问题
MOOC会成为高等教育界的沃尔玛吗?
红色岁月:莫斯科中山大学那些逝去的往事和风景
笑了!只因发生这件事,韩国人也开始自嘲……
剑桥创业教育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