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草学园 | 周锦治疗肾性蛋白尿的常用药对

周锦治疗肾性蛋白尿的常用药对

1.生黄芪、防己

为《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之核心组合,原方用于治疗风水(湿)表虚证,症见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其中黄芪一味,补脾肺之气,使气机上升外达,正如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指出的,黄芪“入脾而主肌肉……入肺而主皮毛……入胆而助中正之气……入三焦而助决渎之用……余细味经文,俱主表症而言……诸方皆借黄芪走表之力,领诸药而速达于表而止汗”。扶正托邪之药,首推黄芪,自古以来黄芪即为中医外科“托疮生肌”要药。

周师认为,慢性肾病基本病机,多因正虚邪陷,风湿内伏。而黄芪为“扶正托邪”“补托气分之要药”(唐容川语),防己擅长祛风湿,两药相配,益气固表,扶正托邪,托透风湿外出,正好切中慢性肾病卫表不固,正虚邪陷的病机,实为治疗肾病之重要药物组合。为周师临床治疗慢性肾病基本配伍。如风湿之证明显者,酌情再加用穿山龙和徐长卿加强祛风湿的功效。

常用量:黄芪15~60g,防己10~20g。

2.生黄芪、知母

黄芪益气健脾、补气固表,为慢性肾病临床常用之药,对于气虚易于外感患者,甚至是必用之品。但有些患者,除了气虚之外,往往合并阴虚内热,这时用大量温补之黄芪,难免伤阴助热之弊。但卫虚不固,黄芪又不可或缺,“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惟其性稍热,故以知母之凉润者济之”(张锡纯语),而且,张锡纯认为,“黄芪不但能补气,用之得当,又能滋阴”,他用黄芪配知母,“黄芪能大补肺气以益肾水之上源,使气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大能滋肺中津液,俾阴阳不至偏胜,而生水之功益普也”(《医学衷中参西录》黄芪解)

3.桑寄生、杜仲

桑寄生和杜仲均为补肝肾、强筋骨之常用药,为独活寄生汤的重要配伍组合。其中桑寄生除了补肝肾、强筋骨外,擅长祛风湿,能守能通;杜仲则于补肝肾之中,偏向于固缩小便,守而不走,不利于泄除湿浊。周师认为,慢性肾病患者,常常在肾虚的基础上合并有肾失固摄,出现尿中精微漏出,夜尿频多,小便清长等等,同时又有正虚邪袭,风湿内陷。所以周师临床上治疗慢性肾病时,常常桑寄生和杜仲并用,既能补肾固肾、又能祛风除湿,能补能固,能守能走,两相兼顾。

常用量:桑寄生10~15g,杜仲10~15g。

4.金樱子、芡实、覆盆子

金樱子酸涩,固精缩尿;芡实甘涩,益肾固精。两药相合,为传统名方水陆二仙丹,擅长治疗男子遗精白浊、女子带下,以及遗尿、尿频等属肾虚固摄无力者。周师临床常用于慢性肾病患者之肾虚不固,临床症见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小便清长,或伴有蛋白尿等。且其中芡实一味,除补肾固摄之外,尚能补脾祛湿,于慢性肾衰之核心病机(脾肾亏虚为主,常兼湿邪)尤为合拍。在水陆二仙丹的基础上,周师常加入性味酸温、益肾固摄之力甚强的覆盆子,能明显增加全方益肾固精之力。在此基础上,周师往往再配合大剂量的黄芪益气升提,对肾虚失固之蛋白尿,有较好的作用。

常用量:金樱子10~15g,芡实10~15g,覆盆子10~15g。

(整理:李涛)

5.生黄芪、党参(太子参)、白芍

此组角药乃周师临床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脏病常用药组。周师强调:生黄芪不仅可补益肺脾之气,同时具有显著的补益肾气作用。正如《汤液本草》提及生黄芪时曾云“其入手少阳、足太阴经、足少阴命门”,且可“治伤寒尺脉不止,又补肾脏元气,为里药”。同时周师临证甚为重视生黄芪的量效关系:固表、益气健脾和补益气血时常用剂量多为15g~30g,并强调“缓补慢来”;治疗蛋白尿时则多以30g作为初始剂量,且主张据情可渐增至60g或以上。

另外,周师主张临证时切勿“中药西用”,主张中医立方应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药配伍为核心内容,再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结果。周师临证强调“补肾非独肾”,遵“上下交损,当治其中”论,故常用生黄芪、党参益后天以补先天;周师遵循王永钧教授将“风湿扰肾”作为慢性肾脏病常见证型,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气为血之帅”理论运用生黄芪、党参配炒白芍以助熄内风,诚如张锡纯所言黄芪“与养阴清热药同用,更能熄内风也”且仿“当归补血汤”之意以益气为主。若阴虚明显者,党参改用太子参,防助热伤阴之弊。且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均已证实,白芍饮片提取物——白芍总苷,有明显的祛风湿及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慢性肾炎中有广泛的应用和确切的疗效。

常用量:生黄芪15~60g,党参(太子参)10~15g,白芍10~15g。

(整理:李航)

6.生黄芪、党参、升麻

这一组角药是补中益气汤中的核心组成,原方补气升阳,治疗劳倦伤脾、中气不足、气虚下陷,甚至气虚引起出血等病症。

周师认为,慢性肾病患者,其病位不仅在肾,亦多涉脾。脾虚气陷,可以导致蛋白尿和血尿。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气虚弱,不能摄血,又兼命门相火衰弱,乏吸摄之力,以致肾脏不能封固,血随小便而脱出也。”所以补气升阳也是周师治疗肾病蛋白尿和血尿基本治法之一。

慢性肾病患者,脾虚的同时,往往合并肾虚。用补气升阳法,有“拔肾根”之虞。柯韵伯曾指出补中益气汤“唯不宜于肾,阴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周师认为,临床当根据具体病情斟酌处理:如脾虚为主,肾虚不重者,仍可予补气升阳之法,酌加桑寄生、菟丝子、生地、淮山药等兼顾补肾;如肾气虚甚、肾精不固者,周师认为,应当先予补肾固摄治疗,肾虚之证明显好转后,再合用补气升阳之法为妥。

常用量:生黄芪30~50g,党参10~15g,升麻3~5g。

7.汉防己、穿山龙、徐长卿

这一组药是周师常用的祛风湿组合,用于“风湿扰肾”这一慢性肾病常见证候的治疗。

汉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古人认为能“泄经络之湿邪,逐脏腑之水气”,“善走下行,长于除湿,通窍,利道,能泻下焦血分湿热,及疗风水要药”。《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以之治疗风水、风湿。现代药理表明,汉防己有较好的镇痛、抗炎及抗过敏作用,汉防己甲素有显著的降压作用。临床上汉防己用于肾病伴高血压和水肿者,配伍得当,疗效显著。

穿山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临床常用于风湿痹证。药理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薯蓣皂苷,具有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

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解毒,利水消肿。

周师临床常以汉防己配黄芪,益气健脾,扶正托邪,托透风湿外出。风湿证候明显者,则再加穿山龙和徐长卿。

常用量:汉防己15~20g,穿山龙15~30g,徐长卿10~15g。

8.杏仁、蔻仁、薏苡仁

本组药物是三仁汤的核心组成,也是周师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的常用药组。周师认为,慢性肾病患者,病位多涉及脾肾,脾虚湿盛者,其湿邪郁热,可以弥漫三焦,亦可趁患者之肾虚而由中焦陷入下焦,导致蛋白尿。故慢性肾病蛋白尿患者,出现胸闷脘痞,小便不利,舌苔白厚腻或黄腻等症,属湿热弥漫三焦,气机不畅者,可以上述药组,甚至直接使用三仁汤全方治疗。

其中杏仁重用以开宣肺气,正如吴鞠通在三仁汤方后自注所指出的:“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白蔻仁芳香,可以宣畅中焦湿浊;薏苡仁可以渗利下焦之湿热。三药合用,重在宣肺气,畅三焦,对于湿热弥漫三焦者,达到三焦分消、湿热分解的作用。

常用量:杏仁10~15g,蔻仁6~10g,薏苡仁15~30g。

(整理:李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中医治肾脏病5首验方
治疗蛋白尿
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中医治疗攻略
黄芪的药理作用:肾病黄芪是主药
慢性肾病蛋白尿临床多见,其治疗有颇为棘手 顽固蛋白尿长期不愈者,
《肾病治疗》中医如何治疗蛋白尿?_肾病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