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送情-还情-欠情

送情-还情-欠情

——情理杂谈2

江山一

礼尚往来,是中华传统美德。人际关系中,免不了“送情还情欠情”。俗话说“钱债好还情债难还”,这是人生的难题之一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风俗各异,人情世故千差万别,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感恩还情”天经地义。
人,应该是讲感情的。所谓“感情”,又是不同观念决定的,并不局限于社会关系,却又脱离不开社会关系。亲朋好友之间的“送情还情欠情”是最常见的形态。婚丧嫁娶,百日周岁,高考上榜,寿诞乔迁,送别接风,拜访求助,应邀赴宴,探望伤病......凡是认为应该送情,一般都会“送情”,其中学问颇大,十分复杂,一言难尽,只要不违法乱纪,都是“合情”的。
“礼轻情意重”,礼品的“轻重”是指其物质价值,情意的“轻重”是指其精神价值。送什么“情”,就看双方看中什么价值。凡是口言腹诽“礼轻情意轻”的人,一般都是计较物质价值的。给这种人送情,如果投其所好,是难以满足的,若是不得不送,就适可而止。凡是真心认为“礼轻情意重”的人,一般都是在意精神价值的。给这种人送情,应该投其所好,可以两情相悦,可能长久,值得深交。礼品的“轻重”,不在于送情者的实力大小。收情者认为钱多的人就该多送,否则就是情送“轻”了,这是“以钱取人”的误区。“礼尚往来”,有送有还,多送多还,少送少还,都有情意,何须计较。
收情者,必须还情,而且应该比收的礼品价值略高为宜,这样恰如其分,被还情者就十分高兴。若是还情礼品价值过高,被还情者觉得受之有愧,还要费心再还情。若是与收的礼品价值等价还情,并无不可,略显生分罢了。倘若是收情者过了多年才还情,就应该加倍还情,更不能等价还情了。还情者,不能自诩“礼轻情意重”。被还情者可以不计较,甚至可以不要还情。但是,还情者,应该不忘还情,还要“恰到好处”。送情还情,情深意长,感情才可能长存。
不收情也就不欠情。收情不还,就是欠情。欠情未还,良心不安。欠情者,心中常在等待还情的时机。例如,别人是在婚礼上送的情,收情人不一定要在别人家办婚礼才去还情,可以在别人家办其他喜事时还情,或者以其它方式还情。这样,就可以不欠情了。有人认为,送情者办喜事没有邀请,收情者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欠情不还,这是不合常理的。朋友之间的送情与还情,一般都不会欠情不还。亲戚之间,尤其是兄弟姐妹之间的送情与还情,也是“难念的经”,有人觉得送得不够,欠情不还;有人认为理所当然,欠情不还;有人心系情深意长,欠情必还。其实,“有收有还,再收不难。”对于欠情不还者,送情者可以不要他还,也不必再送,不须“以德报怨”。
送情还情,人之常情,无一定之规。重情意者,既不欠人情也不滥送情。重物质者,或是计较礼品轻重或是欠情不还。日久见人心,有的“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的“相忘于江湖,一别两宽。”
不可忘记,新中国保护人民之情,父母养育子女之情,炎黄子孙应该用一生的尽心尽意尽职尽责去还情!
——生活琐事/情理杂谈
20220626初稿)

(摄影原创)

《江山一》推介

——

点开下列标题,即可超链接原文。

《江山一》简介  公众号主页菜单与合集标签的简介

《江山一》总集  以图为主的单帖合集总汇

《江山一》合集

《学之初易》合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礼轻情意重
送礼是一门艺术
礼轻情意重!送礼物真的是这样吗
送礼的真谛
乡村女教师过女神节,学校发礼品,价值九块九,校长:礼轻情意重
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意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