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中国人使用度量衡器及计量单位的情况
userphoto

2023.03.10 广东

关注

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建立了面积、体积、重量的基本概念。之后为满足生产生活、商品交换的需要,古代中国人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并创造了尺、斗、秤等计量工具。本文就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器情况。

古代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建立了物体大小的概念,主要是对于长短、容积、轻重的认识。从世界范围看,不同区域的人类虽然很早就分别建立了计量的概念,但计量单位并不统一,这就给古代商品交换、税赋征收等造成了麻烦。最先意识到这个问题、真正在较大区域范围内统一计量单位和度量衡制度的,就是中国、中国的秦代。

中华大地在农耕社会时就已具备了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很早就有了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的计量概念,并有了相应的度量衡器。考古显示,最迟到商周时期,中国的度量衡器及其管理制度就已经建立。到秦代建立起统一的度量衡制度,更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首先,度量衡器的标准化和精确性问题。中国古代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度量衡器都高度重视,它们的制作过程与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冶炼等各门科学都息息相关,体现了很高的科技水平,是古代科技的集大成者。特别是古代中国人认识到铜的稳定性,即“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型”,将铜作为官制标准度量衡器的主要材料。

通过考古我们看到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铜方升”、东汉时期的铜尺,尤其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木衡铜环权”工艺非常精密,作为筹码(秤砣)的铜权大小9枚一套,最小的环权仅重一铢(0.6克)。从书籍、文字记载中看到,《墨子》中已提到不等臂秤杆的力学原理;王莽时期的度量衡制度中就应用了勾股定理,并已将圆周率精确到了3.1547。

其次,中国较早实现了对于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计量单位的统一。以下就此做一点介绍。

1、长度。古代将测量长度的工具称“尺子”,因此基本长度单位就叫“尺”。考古出土中国最早尺子是河南安阳殷墟的商代“象牙尺”,长15.8厘米,刻有十寸、每寸有十分,证明在距今大约3500年前中国就有长度计量工具了。

历史上尺作为基本长度单位,规律是长度逐步增加。商代1尺是15.8厘米;据文献推算,周代1尺是19.9厘米;秦代统一度量衡后,至汉代,1尺大约是23至24厘米(出土东汉时期的完整铜尺长23.2厘米);隋代再次统一度量衡时,1尺是29.6厘米;明清时期,则分为营造尺32厘米、裁衣尺35厘米、量地尺34厘米等三种,已与现代的市尺相差不大了。

中国古代整体长度计量系统依次有分、寸、尺、丈、引等单位,都采用十进制。此外,还有步和里的长度计量单位,周代8尺为1步、秦代6尺为1步、唐代5尺为1步,实际长度则都是1.5米左右(迈腿两次)。1里则有1800尺(300或360步),更早时还有以15引、1500尺为1里的说法。

由长度引申的面积概念,在农耕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农田面积。先秦是100平方步为一亩,自汉代以后普遍是240平方步为一亩,100亩为1顷。如按上面所提步的长度推算,秦汉以后一亩的面积应在500平方米左右,略小于今天的1市亩。

2、体积。古代测量体积的工具称“升”,即为体积的基本单位了。战国时期就已有官制“铜升”(商鞅铜方升),容积是1升是194毫升;秦统一度量衡后,1升还是约200毫升;两晋南北朝时期1升约300毫升;隋唐时期1升约600毫升;清代1升是1050毫升,已与今天的公制接近了。中国古代1升的大小遵循了逐步增加的规律。

秦代统一度量衡后,升以下的容积单位是2龠(yuè)为1合、10合为一升;升以上的容积单位,是10升为1斗、10斗为1斛(hú,一种口小底大的方形量器)。后来在斛之上又有石(dàn)的概念,宋代以后5斗为1斛、2斛为1石,就是1石等于10斗,这就像挑粮食的担子前后有两个筐。

3、重量。中国古代“斤”是重量的基本计量单位,据文献推算,周代1斤是229克,春秋战国时期各国1斤的重量有所不同,都在250克左右。秦代统一度量衡后,1斤也是250克,直至汉代变化不大(汉末减至1斤220克)。中国古代1斤始终是16两,唐代之前是每两24铢,每铢大约0.6克。

到了隋唐时期,应是由于农业生产的改善,1斤增加到约660克,唐代还废除了铢,以10钱为1两。唐代之后每斤的重量又逐步减小,宋元时期约630克、明清时期约590克,还是比今天1市斤重些。此外,宋代时由于生产生活需要,在1钱重量之下,又增加十进制的分、厘、毫、丝、忽等单位。

还有一个特殊情况:中国古代的“石”虽然是做体积的单位,但有时也作为重量的单位。自先秦直至明清,石作为重量单位时,都是1石等于4钧、1钧等于30斤,即1石等于120斤。因此,唐代之前的1石,相当于现代的20至30市斤;唐代之后的1石,相当于现代的70多市斤。

不过,中国古代更多是用体积单位升、斗、石来计量粮食的多少。因此,一斗大米、一斗小麦、一斗高粱等等,在体积一致时,重量会有一点差异。清代的1升(合1050毫升)大米,体积重量折算是1升折合约1.5市斤,一石大米等于10斗、100升,约150市斤;宋代一石大米则约100市斤。

最后,说说中国古代重量的主要量具“秤”。考古出土的战国时期官制“王铜衡”,是用杠杆原理称重,是从天平向提系杆秤发展的过渡形制,即杆秤的前身。在中国古代民间,则将简单好用、轻巧便携的“木杆秤”发展到了极致。民间传说木杆秤是鲁班发明的,考古则显示,最晚到西汉时期就有完整的木质杆秤了。

木杆秤称重的范围跨度非常大,大的杆秤可称几百市斤重量,完全可用来称一头猪、一只羊;最小的杆秤是北宋时期出现的“戥(děng)子”,可称1.5625克,只有半枚铜钱的重量,它多用于称金、银、贵重药品、香料等。这些秤极极大方便了中国古代平民百姓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往来,集中体现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我们由衷的敬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称砣,称出中国重量 | 中国风
中国度量衡的历史综述
哪个朝代斤两最足
古代为何规定16两为1斤,筷子长度7寸6分?华夏子孙必须了解
《伤寒论》方用药剂量古今折算及配伍比例的研究
经方方剂的度量衡到底怎么算?|《经方方剂学》摘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