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知道什么会扼杀孩子的善良吗?

温 暖  世 界   温 暖 你 的 第 1246 天



文 / 佟新   暖心理特约撰稿人



我们很多的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我们经常说要帮助孩子处理好情绪,那么我们作为父母真的了解什么是情绪吗?


人类的基本情绪大致可以分为喜、怒、哀、惧四大类。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孩子的哪一种情绪没有被处理好,长期会非常影响到孩子的爱心善良的品质的培养吗?


我相信每一个家长都有一个自己的答案。





我记得2015年有一部动画片电影叫做《头脑特工队》,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有带孩子去看过。如果还没有,值得买一个光碟在家里跟孩子一起重温这部电影。对我们与孩子学习和了解情绪,特别有帮助。这部电影2016年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听说这个电影的编剧小组里有专业的心理学专家。





《头脑特工队》用拟人化的方式展现了人类的五种情绪:快乐,恐惧,愤怒,厌恶和悲伤。在电影中他们变成了五个可爱的情绪卡通小人,在莱莉这个小姑娘的大脑中相互协作。本来莱莉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自从来莱莉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举家搬到了旧金山后,一切都被打破了。


新的环境和生活,让头脑里这五个情绪小人都活跃了起来:“快乐”尝试主控局面,不允许其他四个情绪小人出来。结果却导致了莱莉的大脑越来越混乱,直到“快乐”和“悲伤”都跌进了记忆的深渊。在那里“快乐”和“悲伤”找到了一个记忆球,那是有一次莱莉,因为冰球比赛失败之后的场景,是“悲伤”时的莱莉,那时她获得了父母和朋友的安慰和鼓励,“悲伤”反而成为了“快乐”的来源。





由此可见,悲伤并不是坏情绪。


每一种情绪,只要流动了起来都有其积极的作用,快乐原来是建立在悲伤被疗愈的基础之上的。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通常是怎么样回应孩子的悲伤情绪的呢?


沈阳晚报上曾经有一篇专栏文章非常有意思,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专栏作家,他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描述了他的儿子,三次养小金鱼都死掉的场景。





第一次小小子养了一段时间的几条鱼突然全部都死了!小小子哭得很伤心。妈妈这样安慰他:“别哭啦,不就是几条鱼吗?妈妈再给你买更多更漂亮的。”


于是又买回来几条鱼,可是养着养着又陆续都死掉了。每次儿子都伤心难过的时候,妈妈都安慰她说:“没什么好伤心的,金鱼就是这样的,非常不好养,很容易死掉的,没关系啊!大不了再买新的回来吗?”


就这样,又买回来第三缸金鱼。


有一天妈妈被趴在鱼缸边,被儿子的一句话逗乐了。儿子正对着金鱼缸自言自语:“咦,小金鱼怎么还没死?”妈妈感慨道:“瞧,孩子的神经被训练得多大条啊,抗挫折能力增强了。”





我们每一位细心的读者,不知道你怎么解读小孩子的变化呢?你认为他真的是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吗?还是孩子悲悯之心已经被隔离起来了呢?


孩童时期孩子的伤心难过,往往都和一些悲天悯人的事件关联在一起。悲伤,通常是由于分离、丧失或者失败引起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表现出伤心的时候,通常会更期待得到他人的接纳和帮助。被接纳后,他才会更能同理其他人的悲伤,激发出人类善良的天性。


如果孩子的悲伤不被家长看见,孩子自我保护的本能就会把悲伤掩藏起来。问题是我们人类在隔离悲伤情绪的同时,也会把善良的天性,慢慢的隔离起来。





所以毫不夸张的说:不能看见和接纳别人悲伤的人也不太可能真正与人为善。


我们常常在街上或者商场里看到这样伤心哭泣的孩子:脚下可能是掉在地上吃了一半的棒棒糖或者是雪糕,常常听到旁边的家长给的回应都是“别哭啦,是你自己掉的呀!怎么能怪爸爸妈妈呢?哭有什么用。”


一般这个时候孩子多半都是继续哭闹,家长实在没招了,就抱起哭闹的孩子,强行离开了。其实这些孩子要的真的很简单:我的棒棒糖掉了,我很伤心啊!妈妈我需要你看见我的悲伤,并且把它说出来,在安慰我一下下,就好了。





所有的孩子对于悲伤的情绪都是非常敏感的,但是孩子们又没有能力用适当的词语去表达这种情绪,就常常演变成乱发脾气。如果我们家自己的孩子的悲伤情绪,从小就能被看见和接纳。久而久之,你家孩子也会把这种处理悲伤情绪的能力,内化成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他不仅能处理好自己的悲伤情绪,也能理解他人的情绪,更能融入团队与他人合作。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还可以多教孩子一些表达悲伤的词语,比如:难过、沮丧、惭愧、内疚、后悔等。我们的孩子越能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就越有勇气在人际关系当中真实的表达自己的需要,这也是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今 日 互 动 话 题


孩子悲伤 你是怎么做的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与大家分享~



TONG XIN

文/佟新


国家认证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领域:恋爱、婚姻、家庭、亲子、人际、职场、学业、睡眠、创伤后应激问题


以存在人本为咨询主轴探索人生四大终极关怀(自由、死亡、孤独与无意义)




对自己了解更多一点戳进来测一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比给ta快乐更重要
当负面情绪来袭时,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他该如何面对
不要抗拒不好的感觉
孩子吃肉多的问题
清明节,我们该如何给孩子解释“死亡”?
幸福不仅仅是快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