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让你明明白白地活着,西医让你糊里糊涂地死去

 导言 :西医只相信精密仪器检查的结果,倒果为因,把检查出的指标和影像当疾病的原因来治疗,结果只是“糊里糊涂”治病。而中医辩证求源,用阴阳五行,四诊八纲等手段分析疾病的来龙去脉,往往能抓住疾病真正的原因,是名副其实“明明白白”治病的医学。





“中医让你糊里糊涂地活着,西医让你明明白白地死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句话在网络上大肆流传,很多国人,包括一些中医人都认为,这句话是至理名言。


以至于在生活中,面对中西医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拿这句话来说事。


可事实是这样吗?中医真的是糊里糊涂的在治病吗?西医真的让你明明白白了吗?


其实,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是建立在西方“科学主义”基调上的结论。


而被“科学”洗脑的国人,满脑子的自然科学名词和抽象思维,已经很难理解中医的形象思维与援物比类方法解释的病理病机了,由此便造成了对中西医的误读。


1

“中医很糊涂,但是能治病”


民国九年,也就是1920年,30岁的胡适在北平协和医院诊断出糖尿病,虽然西医用了各类西药治疗了很久,都没有起效,反而使病情日益严重。


直到后来出现了慢性肾炎,小便见血,心脏肿胀等并发症,西医终于束手无策,告知胡先生已经无力回天。


绝望之中,他的一个朋友劝他转投中医。可是胡适对中医很不以为然,认为不科学,后经朋友反复劝说,勉强答应一试。


于是就请了当时的名医陆仲安先生来诊治。没想到陆先生一看,说,这事儿简单,“饮以黄芪汤,如不愈,唯我是问!”


考虑到胡适并发症已经非常严重,危在旦夕,根据中医“扶危救急先扶阳”的原则,陆先生开方时加重了黄芪用量至300克。


然后胡适前后喝了三个月,所有的病症都消失了,最后还去协和医院检查,结果是“痊愈”。在事实面前,胡适只好退而认为“中医不科学,很糊涂,但是能治病”。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胡适被中医救回了命,但又怕公开后打自己的脸,于是只好私下给陆先生写了一封感谢信。


信中说到,陆先生的治疗方法,已经引起了西医的注意。西医已经把黄芪拿去做实验了,希望可以在黄芪中找出克制糖尿病的成分。而且还写到:


“我心里想象将来的无数‘实验室研经图’,绘着许多医药学者在化学实验室里,穿着漆布的围裙,拿着玻璃的管子,在那里做化学的分析,锅子里煮的中国药,桌子上翻开着:本草、千金方、外台秘要一类的古医书,我盼望陆先生和我都能看到这一日。”


2

当下文化语境下的中医处境


从胡适的“中医很糊涂,但能治病”,到今天流行的“中医让你糊里糊涂地活着”可谓是一脉相承。这里面暴露出来的是,在这个以西方科学为主导的社会里中医的尴尬处境。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国民政府就曾通过余云蚰等人,从科学主义的角度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之障碍案》,后经中医学界的奋起抗争而作罢。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国家大力宣扬科学的重要性,而全民性的科学教育,更是将科学在中国人的自我意识里提升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


目前全国所有的中小学实行的都是西式教育,学生学习的是西方文化中的数理化和英语,而少许传统文化知识则是被当着无关紧要的内容教授给学生。


西式的文化教育培养的必然是信奉西方文化的国民,这些已经被西化了的现代人逐渐遗忘了传统,只能用西方的文化意识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要知道,中医是中国的固有医学,它的母体是以本土儒释道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和天然与西方文化亲近的西医相比,中医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


在中国固有文化逐渐被边缘化的今天,中医也慢慢丧失了自己的文化母体,从而处在异质的科学主义文化环境里。


这直接的后果就是,与建立在机械还原论科学上的西医相比,中医已经不能让西化的国人正确的认知与理解了。


于是大家看不懂中医的阴阳五行、不清楚中医的诊断方法、不知道中药的君臣佐使,把这一切都斥为落后,并贴上神秘主义的标签。


像胡适之一样,认为中医治病,听不懂,看不明,简直就是“糊里糊涂”不可理喻。


现在很多人,到了医院诊所脱口而出的都是西医的病名。


即使找中医看病,问医生什么病的时候,医生也会以西医的病名告之,如:高血压、糖尿病、发烧、胃炎等等。生怕你听不懂什么肝阳上亢、消渴症这些孤僻的名词。


久而久之这些中医术语变成了只有中医大夫才能听懂的“暗号”,大夫在面对病人的时候又把这些“暗号”翻译成现代人听得懂的西医名称。


而一讲诊断,就该是这样化验,那样仪器,这样指标,那样数据;一谈治病,就要是一病一药,一药一病。


像胡适先生一样,认为中药的君臣佐使是落后,只有披上西方化学实验的外衣,提炼有效成分,做分子药,中药才能得以脱变为“科学”。


甚至是中药几千年来无数人的临床实验也是不“科学”的,药物要先喂老鼠,再喂兔子,以此得出的科学数据,才更有临床意义,让人信服。


这样的认知,只是出现在100多年前的西方洋人身上,而今天却普遍地发生在了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身上。


一个智慧的民族被西化到已经不能理解自己文化的地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3

倒果为因的西医治疗


西医是依附于西方自然科学理论与技术基础上的微观医学。它承认的只是原子论、机械论的科学,是牛顿力学时代的科学。


遗憾的是,牛顿力学只适合一个确定的、可逆的、机械的、可分割可孤立的物理世界。


而热力学、化学、生物进化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发现打破了这个确定的、可逆的世界,带给我们一个高度复杂的、不可逆的、偶然性的世界。


但是西方医学界完全与自然科学的变化相隔绝,停留在牛顿力学时代。


所以,从事系统论、控制论工作的大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说过:西医处于幼年时期,再有四五百年才能进入系统论,再发展四五百年才能到中医的整体论。


而基于这种还原方法论,西医在人体上的具体应用,就是不断把人体进行分解,从大到小,先是各个功能系统,如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之后器官,如心、肝、脾、肾、肺等。


再往下就是组织、细胞,再往下就是生物大分子、有机分子;再进一步,就是和非生物完全一样的原子、分子。


通过这种不断地还原分析,西医发现疾病基本上都和细胞病变有密切的关系。


于是理所当然地把病因归于细胞病变。与此对应,其所有的治病方法就是用外力杀死病变细胞,似乎病变细胞死了,人的病就好了!


治病必求于本,而目前西医体系里面的各种疾病(也就是临床上我们能够看到的)99%都是病因不明的,大多数的都只是用一种理论来解释。


因为西医检查出来的指标或者影象只是疾病表现的结果(或言病症),而不是疾病的原因。


这种“倒因为果”的疾病观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很多时候连标都治不好,而且会给身体系统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


大量的疾病成了不治之症,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


20世纪西方医学界,引以自豪的诊断进步,严格地说,是光、机、电技术的进步,不是医学的进步。


如CT、彩色B超、核磁共振等等,全都是光、机、电领域的发明,由这些领域的科学家们发明制造后,再卖给医院,医生再被训练使用而已。


当然这些发明科学家也无需懂得医学,只要把人体当成一般的物品来看待研究就可以了。


但我们现代人很迷信这些精密仪器,认为它是最客观的,科学的,而就是这些仪器“糊里糊涂”地欺骗了我们的患者。


我们去医院本是为了治病,可医生却是开大量的检查单让去仪器“找病”,并且认为只要能找到病灶,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而对于患者,在身体上寻找病,花了大笔钱,即使找到了,对我们的治疗意义又有多大呢?


因为,这些检查出来的病只是疾病的结果,而不是真正的病因。就像女人情志不遂,月经不调,后来发展为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只是情志不遂的结果,医生能切除子宫,却切不掉情志不遂,能治好病吗?


再如一个人头晕,去检查,最后发现血压高,于是就认为找到了头晕的病因。其实头晕和高血压是同一层面的病症而已,根本也不是疾病的原因。


但是我们却糊里糊涂地花了许多冤枉钱查病,最后又是糊里糊涂地拎着降压药回家吃,以为自己找到了头晕的根由,其实只是找到了另一个病症而已。


笔者对今年春节前夕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可谓感触良深。作者的岳父从受寒感冒,到挂水引邪深入,然后住进ICU,最后死亡。


整个的治疗过程,符合西医的诊断与治疗规范,人却糊里糊涂地被治死了。


更可怜的是,直到发帖的时候,作者都不清楚岳父的一个小感冒,怎么会出现这个结局?于是只能稀里糊涂地把死亡原因,归结为一种仪器检测不到的未知名的厉害病毒。


一位朋友听我讲了对中西医的看法后,讲给我一个故事。


说有一个人因为耳朵上发痒,找医生看病。医生检查后告诉他,只要吃两片抗生素就好了。吃过之后耳朵果然不痒了,然后膝盖发痛,再找医生。医生还是给他开了几片抗生素,说消消炎就好了。


吃了之后果然膝盖不痛了,然后又出现其他的病症,如此反复这样治疗下去。到最后这人死了。


估计这个人至死都不清楚是怎么死的,明明是蚊子咬了耳朵痒,最后怎么会稀里糊涂地把命搭上!



4

中医才是明明白白治病的医学


中医是人类历史上传承最长、检验人数最多的系统医学。


很多人总认为中医的是模糊的,其实,这本质上反映了这些人对中医只是一知半解。


如果你能够深刻地理解中医,就一定能够看到中医学中的确定性,因为中医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之上的。


中医最基础的理论就是阴阳五行学说,现代人不理解,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是从西方科学的立足点来认识东方科学。


其实,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人对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一种揭示。只是这个规律不是以西方科学讲的物质性为基础,而是讲物质系统的发展规律。


如阴阳学说揭示了物质系统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规律性,而五行学说则揭示了物质系统内部五种不同的物质运动规律。


如果说揭示物质运动必然性规律的理论不叫科学?那什么还可以称得上科学!


现在的人们迷信精密仪器,不承认观察不到的物质运动,这使科学家们不仅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关系是明明存在的。


对这些关系视而不见的结果就是,我们最后找到的只能是一些死寂不变的病灶(病症),而不是反映疾病来龙去脉的病因。


而正是中医,认识到了这些精密仪器观察不到的疾病关系。


看看中医对病因的认识就知道了,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得出了疾病的外因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认识到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就得出了疾病的内因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


而中医本身就是一门恢复整体管理的学问,因为只要恢复了整体的管理,病变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


具体到中医的诊断体系,比如四诊八纲的辨证方法。


拿现代医学来说是以证代病,查到什么症状就以为找到了病因,就可以直接治疗了。其实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得找到这些病症背后的病因,这才是治病的正途,所以得注重证的辨别。


四诊即望闻问切。望就是看体表之象,如面色,舌苔;闻就是听声与闻味,如声音,气味;问就是听患者讲,了解患者自身的感受和诊断治疗过程;切就是把脉,了解五脏功能的强弱。


中医四诊就是以外揣内,根据这些症状表象来分析疾病的原因。


八纲辨证,是将四诊得来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疾病的临床表现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以八纲辨证就能够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把握疾病的来龙去脉。


因为任何一种病症都可用阴阳确定类别、用寒热阐发性质、用表里反映其病位深浅、用虚实说明邪正盛衰的强弱。


涉及到中药治病,中医认为凡药皆有其偏性,人身体生病是因为自己偏离了阴阳之道的平衡,所以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当人体重新回归阴阳平衡后,整体管理力量自然恢复,疾病就解了。


所以中药讲究寒热温凉之性,酸苦甘辛咸之味,升降沉浮之能,厚薄轻重之用,为了减小药物的偏性(现代人叫毒性)、增加疗效、改变归经,很多中药还必须得经过净制、修制、水制、火制等复杂的炮制工艺。


所以,中医怎么会是糊里糊涂治病呢?这是再严谨不过的了!


1956年,石家庄流行乙型脑炎,中医用张仲景的白虎汤对治,赢得了令世界惊叹的疗效。


第二年,唐山、北京又流行乙型脑炎,大家又套用白虎汤治疗,竟无效,于是很多人认为中医治病是糊里糊涂靠碰运气。


这时名医蒲辅周挺身而出,认为外感热病必须掌握季节气候特点。石家庄与北京的乙脑虽同在暑季,但石家庄久晴无雨,乙脑患者偏热,属“暑温”,用白虎汤清热润燥,故见效很快。


而北京雨水较多,天气湿热,患者偏湿,属“湿温”。倘不加辨别,仍用清凉苦寒药物,就会出现湿遏热伏,不仅高烧未退,反会加重病情。


因此,蒲辅周建议采用宣解湿热的方法,湿去而热自退,即在白虎汤基础上再增加一味苍术。


结果疗效立竿见影,死亡率又从30%下降到10%以下,一场可怕病疫得以迅速遏止。


由此见,中医辩病治病可谓审果查因,把疾病的前因后果看得清清楚楚,而中药的君臣佐使配伍精准明了,往往会因为一味药物,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再如,很多湿疹的患者去看西医,医院会让你看皮肤科。但是很多皮肤病,都是身体内部的问题,皮肤是好的,看什么皮肤科呢。


根据中医的辩证,很多的湿疹的病因是肠燥,大肠干燥则肺不能主皮毛,不能将水湿运转出去,所以治疗的方法就是润燥即可,肠润则肺气自然就足,就能将皮毛中的水气运转掉。


你看着是中医糊里糊涂一味生地就把湿疹治好了,其实这背后都有一套明明白白的中医理论在支持,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笔者听国医大师张灿玾讲过一个故事。他学医初期用经方的时候,认为浮小麦没有用,什么是浮小麦?其实就是浮在水面的瘪麦子。


所以他就自作聪明把这个方子里的浮小麦给删了。结果这个方子开出去无效!后来把浮小麦加上,效如桴鼓!


如果按西医的化学分析,浮小麦有效成分跟面包一样,你啃两口馒头是不是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掉?明显解决不了。


中医用浮小麦这味药,用的是它的升浮之气,在现代医学看来是糊里糊涂的在治病,但在中医临床上却是明辨清晰,容不得半点模棱两可!



西医只相信精密仪器检查的结果,倒果为因,把检查出的指标和影像当疾病的原因来治疗,结果只是“糊里糊涂”治病。


所以那些死在西医的手术刀、放化疗、抗生素之下的冤魂,到死都不明白是怎么死的。


而中医辩证求源,用阴阳五行,四诊八纲等手段分析疾病的来龙去脉,往往能抓住疾病真正的原因,是名副其实“明明白白”治病的医学。


由此,笔者请大家不要以讹传讹,再传播什么“中医让你糊里糊涂地活着,西医让你明明白白地死去”这些可笑言论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家观点】理性审视现代文化科学背景下的中医与西医
构建现代中医肿瘤辨治模式的思路,肿瘤学论文---学术堂
学术思想大要  王成荣
最快学中医方法:三年成为不错的中医!
“互联网+中医”撬动古老医学新发展
[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医]系列(一)中医不科学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