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十年变迁系列6:从书信到微信

今天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生日,伟大祖国首都开展的庆祝活动热烈而又隆重,只是从年初就谈到的届时会推出让世界震惊的大招未能如期与大家见面,离年底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希望惊喜还在后边。不过作为经济同仁,表彰的100名人物中缺了吴市场,本身就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市场的地位在弱化。

前几天,J兄在这个题目试下分别写了考试、读书与喝酒,文采飞扬,与之相比,我的文字则明显相形见绌,但既然当时曾经承诺多写几篇,今天又恰好在高铁上,就索性再码一篇,回忆一下朋友之间的交流介质。

有个段子说某个地方经济落后,称之为通讯基本靠吼。小时候在农村就处于这个状态,学生放假了,基本上是三五个熊孩子扎堆一起玩,玩疯了中午就忘了回家,貌似父母也不太担心,只是到了天快黑的时候,如果发现孩子还没回家,父母才会到几个可能去的邻居家门口喊一嗓子,说某某该回家吃饭了。

上学了,读书了,印象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书信的格式,因此我们这一代人都习惯了书信的结尾是“此致、敬礼”这样革命化的结束语,我自己也是三十岁之后才逐渐了解到,在书信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众多结束语礼貌用词中,这属于挺没文化的写法。初中之前书信不多,记得当时的邮资是本埠4分,外埠8分,邮票主要是各省民居与长城,当时爱好集邮的我,还专门收藏了一整版内蒙古民居,图像是蒙古包,面值1.5分,相信这版邮票目前在市面上应该升值不少了。到了高中以后,书信逐渐躲起来,邮资也涨到了外埠0.2元,当时我家离邮局近,经常利用放学回家吃饭的功夫,帮同学将信件扔进邮局门口的绿色大邮筒。

上大学后,信件明显多起来,主要是写给同学,写给家人。不过那个时候正处于固定电话的普及期,我印象中当时安装一部电话的初装费大约3000-5000元,约等于一个普通职工1年半的工资,而且交钱后还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能安装。现在想想,当时的电信部门是有多么的暴利,记得当时的报纸上是这么解释这个问题,初装费相当于用户分摊电信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刚到大学读书,有一段时间,每个周末,我爸会给我打个电话,电话打到宿舍的传达室,传达大爷在楼下喊一嗓子,我再匆匆跑下楼接电话。大二的时候,我们学校因为211评估验收,给每个宿舍安装了电视及电话,接电话顿时方便了,一下子在城市内的大学引起轰动,每逢周末,宿舍里总有隔壁学校的学生跑过来蹭看学校电台播放的免费录像。直到我们毕业,我们学校还是这个城市内唯一宿舍安装电视的学校。

大学进入高年级,开始有个别同学拥有BP机,小小的黑盒子,别在腰上,尤其是周末大家围拢在一起打够级的时候,BP机的滴滴声一响,显得特有面。那个年代社会上已经有砖块一样的手机,俗称“大哥大”,几万块一个,那基本上是土豪的标志。大学毕业那年,同学们登记信息,登记表上有一栏是电子邮箱,我们班有个同学居然填上了XX@XX.COM,一时引起轰动,太TM拉风了,某某专业的同学居然都申请电子邮箱了。

九十年代末,我大学毕业,电脑开始进入家庭,我也随之进入网络时代,当时的上网设备叫调制解调器,俗称猫,网速56K,而且网费巨贵,我一般都是每天下班吃完晚饭以后,连上十分钟、八分钟,将想看的网页打开,然后关掉猫,在脱机浏览记录中再慢慢阅读文章。第二天和同事一起聊天,一说是网上看到的,就显得逼格甚高,实力碾压天天听VOA讲故事的同事。

新千年,我加入了手机一族,第一款手机是鞋子形状的阿尔卡特,记得当时的新闻报道称我国已经有5000万手机用户,但单位有手机的同事并不多,至少坐我对桌的副科长就认为他还没有,我浪费钱买个手机纯属于有点烧包。手机有了,并没有多少电话,200051日之前,手机短信是免费的,印象中那几个月我的手机主要用户向信息台发短信,查询股票价格,短信发出去,一会就返回信息,股票代码600XXX,价格X.XX元,很是高大上。

3年后,重返校园,已经是手机已经是人手一部,学校宿舍里已经可以申请宽带,每个月10元的上网费,非常亲民。QQ是那个时代的最时髦的通讯工具。加一堆陌生人,瞎聊,青春的荷尔蒙需要释放,有同学们则比较喜欢见网友,甚至当另一个城市专程去看网友,演绎出一堆故事。当时QQ上加了复旦的小龙女,从而成为世纪佳缘的第一批会员,我们宿舍有一哥们就是使用我的账号,成功邂逅了现在的嫂夫人,同学早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爹。

2005年—2010年,同事和朋友间的交流,除了电话之外,QQMSN是两大主流即时通工具,我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一般讲话中夹杂着外语,或者相互称呼对方英文名字的白领们喜欢用MSN,不屑于用QQ,广大土鳖则普遍使用企鹅。当年的QQ群交流热烈,渐渐的下里巴人的企鹅击败了阳春白雪的MSN独霸江湖,再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大家都学会了隐身,QQ群开始经年累月看不到消息了。

微信异军突起应该是2010年之后的事情了,在HTC带领大家进入大屏时代后,一个按键的苹果横空出世,再往后就是微信一统天下的时代。对这个交流工具我自己可谓爱恨交加,一方面它确实方便了同事及朋友的交流,另一方面,微信已经沦落成一款工作软件。QQ时代,软件还需要频繁的登录与下线,电话布置工作则一方面耗费领导话费,二则很多文字性的工作难以与语言清晰传输,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微信已经无所不用其极将我们的工作时间拓展为7×24小时。另外朋友圈也成为检验一个单位文化正常不正常的平台,前几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发现我的领导也每天在自己的朋友圈刷屏,只是他设定了下属与朋友不可见,只有领导的领导可见。

在微信异化的同时,值得欣喜的是新千年长大的一代,觉得微信是中老年人的通讯工具,更喜欢QQ空间的匿名化及个性张扬。希望我们的孩子这一代,能更多的让身心放松,而不是整天在社交网络中绷紧自己的神经。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通讯工具的升级换代一方面使身处大洋彼岸的朋友都能够恣意交流,使得突发新闻再也不是ZF的独占资源,另一方面我们和家人、父母、孩子之间的面对面的语言交流越来越少,偶尔回一趟父母家,也是念念不忘盯着手机看。工具在便利了人们的同时,也在逐渐支配人的行为乃至思想,以至于让我们忘记了交流的初心。因此信息时代的我们又开始追忆与怀念那个基本靠吼的时代。

20181218日,写于高铁旅途中,坐姿不爽,颈椎开始隐隐作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搞笑MSN.QQ表情
这些年逐个消失的社交软件,它们也曾红极一时
腾讯强力推荐QQ用户转Tim是什么逻辑?
QQ、MSN签名精选100条
同图笔会 | 老死不相往来
用MSN不习惯???教你如何把MSN变得和QQ一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