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复习的分类——日复习、周复习、月复习、考前复习,缺一不可

每逢考试之前,总会有那么一类学生废寝忘食,发奋地看书,恨不得将一分钟掰成两半来用。然而,遗憾的是,尽管他们如此的“勤奋”,可他们的成绩往往却并不尽如人意。

这其中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就在于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缺少了复习这一环。

平时不复习,考试前抱佛脚,几乎是大多数学生的通病。而这种考试之前的突击,效果一般都不会太好。

一位学生曾经对我说过:“为什么在考试之前,感觉已经记住的知识,在考试时会想不来?为什么有些知识,记了很多遍还是记不住?”

听着他那无助的话语,我的心里也是感慨颇多。为什么考试之前感觉记住了的东西,考试时还是会想不起来?为什么有的知识记了很多遍还是记不住呢?

其实,这就跟人类大脑的遗忘规律有关。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实验中,他识记无意义的音节和诗,第一天反复朗读,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第二天再复习,达到成诵;如此连续不断,达到成诵所需要的复习次数越来越少第五天不进行复习也能背诵了。

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过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地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掉几个,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习得的知识如果在一天后不抓紧复习,那么就会只剩下一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了。

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学习是需要不断温习,不断反复记忆的。只有经常复习,才能弥补自己已有知识的缺陷,深化所学的知识,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形成技能技巧,使其为我所用,真正使学过的知识成为“我自己的”。

一份针对全国中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重点中学优秀生课后能及时复习的占78%,而一般中学学生课后及时复习的占26%,“有时候复习”的学生占60%,还有16%的学生“临考前才复习”。这项调查表明:优秀学生普遍重视复习,他们“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一般的学生往往不注意复习,有的学生连书都不看就忙着写作业。这正是造成优等生和差生学习差距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艾宾浩斯遗忘规律以及这些优等生的学习习惯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复习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怎样的重要地位。所以,如果你想要自己变得优秀起来,养成科学的复习习惯就是当务之急。

1、日复习。

日复习一般指课后复习,也就是在一天的课程结束之后,将当天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做到当天的知识当天消化,知识不欠“账”。

上课听得再认真,笔记做得再仔细,也会有记不牢的地方,课后及时复习,能帮助我们将知识理解得更透彻。而且我们在对知识进行重温的过程中,又可能会产生新的体验和联想,这对学习而言是大有裨益的

在此,张老师对课后复习的作用,做了这样一个总结:

首先,巩固记忆。

上课简单听老师讲一遍新的知识,当时我们可能记住了不少,但若是课下不经复习,用不了多久,这些知识就会像沙漏中的沙子一样从我们的大脑中慢慢漏掉。而课后复习就是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重新反刍的过程,学过的知识经过这个过程,就能变得更为巩固。

其次,加深理解

我们都知道,中学阶段之后,科目变得多了起来,我们每天都要接受各个科目的新知识。课后及时复习,对各门科目所学的新知识深入钻研,质疑解难,深化理解,知识才能真正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最后,温故知新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的确,有些新知识就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如果你不能很好地理解旧知识,那么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也必定会麻烦不断。

2、周复习

如果你看过一些成绩优秀学生的学习计划表,就会在他们的计划表上发现这样一个秘密:他们几乎每周都会对一周内所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

周复习就是要把平时复习时没顾及到的知识补上,否则复习长久有漏洞,我们就有可能彻底丧失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这对整个学习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学过的知识就像是一粒粒的珍珠,你纵有三斗珍珠,只有串起来才是宝贝。而周复习,恰恰就是将这些知识串起来的必要手段。

这种周复习方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一方面,每周弥补一次漏洞,会很轻松。因为一周学习的内容相对来说还不是很多,“漏”很好查,“缺”也很好补。另一方面,知识的连贯性非常强,它就好比自行车上的链子,一环扣着一环,如果我们掌握不好其中的一环,掉了链子,那么学习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每一周,前面5天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学了不少的知识,但我们并不能保证这5天之内所学的知识都已经很牢固了。其间,难免出现漏洞和欠缺。通过周复习,自己将漏洞检查出来并及时补上,就能确保没有“欠债”的现象发生。

3、月复习

知识学完一个月之后,最好可以安排一次月复习。一般情况下,一个月的学习之后常常恰是某一章节的结束。因此,月复习最好的方法是边看书边回忆,根据日复习和周复习的结果以及上课时所做的笔记,对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概括。

一天或者一周的学习下来,我们所学的内容还算不上太多,接受起来也并不是很困难,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学内容的增加,大脑需要接受的知识相应地也在增多,如果不及时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时间一长,脑中的知识就可能会很乱。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每当学完一个章节,就会进行一次月复习,系统地将所学的知识复习一遍。在复习的时候,列一个提纲,这章的章名是什么,这一章包括哪些小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又包含哪些小的细节。这样系统地一总结,就能够在头脑中构建起一个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知识的提取和记忆。

通过系统复习,可以把平时学过的知识一点一点地“串”起来。这样,“串”起来的知识就更为成体系。在“串”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个对知识的再认识过程,重新学一次,对所学知识起到强化作用。系统复习次数越多,强化作用越多,印象也就越深刻。

4、考前复习

如果我问你这样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复习最努力?

相信你一定会这样回答我:考试之前。的确,除了课下复习周复习和月复习之外,考前复习的地位似乎显得更为特别一些,考前复习得好不好,对是否能够取得好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因为如此,在考试之前,几乎每个人都意识到了“危险”的临近,变得无比积极起来:有的人开始挑灯夜读;有的人则废寝忘食;有的人更是连平时的娱乐消遣都一并推掉,一头扑在了学习上……可事实上,大多时候,他们的付出和回报并不成正比。

一位学生就曾这样说起自己的苦恼:“每到考试之前,我都像是一个绷紧的陀螺一样转个不停,看完这门科目看那门,都不敢歇一会儿,我付出了这么多,可最终的结果为什么总是让我失望呢?

这位学生的话,让我想到了很多。的确,在考试之前,这样截然相反的两种场景已经数不胜数:那些平时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考前表现得比较轻松自如,该怎么学还怎么学,可他们每次的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而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虽然在考试前一段时间就开始发愤图强,但每次考试的结果却并不是那么让人满意。

两者之间的差异在哪里呢?除了在于平时的复习工作是否做到位了之外,考前的复习是否科学也是重要的原因所在。

那么,那些优秀学生考前都有哪些神奇的复习之道呢?

著名学者王国维有过“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的说法,我认为考前复习也有三种境界,境界不同,复习效果不同,所取得的成绩也不同。

第一境界:唤起记忆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对前面一些知识有所遗忘是很正常的。复习之后,对需要记忆的东西进行巩固加强,对提高成绩有很大帮助,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不过这种瞬时记忆,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在考场上会有提笔忘字的情况发生。

第二境界:查缺补漏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某个知识点根本就没摘懂,或者对某个知识点的易错、易混处没弄明白,导致知识链出现断裂。利用考前复习,正好查缺补漏,把平时缺失遗漏的知识补足补齐,使知识链通畅。

第三境界:归纳整理

这是复习的最高境界。平时所学知识是零散的、零乱的,通过归纳整理,一方面可以使知识形成体系,另一方面也能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而归纳整理的最好办法就是画知识树。当一个学

期所学知识真正在头脑中清晰呈现的时候,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当学生达到复习的最高境界时,也就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远了。

张老师高效提分中心

专注小初高快速提分11年

我们只做高效而实效的教育

让所有孩子热爱学习,学会学习!

如果您的孩子记忆力不好,或者没有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无论怎么努力成绩却很难提升;如果您正在饱受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困扰……

欢迎关注张老师高效提分中心

我们帮你解决孩子学习上的难题和困扰

张老师每天为您分享学习方法、提分秘诀及教育干货

让孩子高效学习,轻松提分,快乐成长!

获取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张老师高效提分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准高三学生:踩好暑假“飞跃期”
一位学霸总结的高效复习方法,太有用了!看完恍然大悟!
考研最后两个月复习重点,做好规划拒做炮灰!【文中带视频】
决战2009六个半月司考整体复习计划
高考前七天到底怎么过?资深班主任告诉你,做好三点还能多考十分
【高中政治】让你学习效率快速提升的一轮复习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