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弹筝女子为何屡次拨错琴弦?读李端诗《听筝》就会明白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中进士,官至杭州司马,后辞官归隐,长期生活在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才华卓越,常作表达避世思想的应酬诗,偶尔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有少量闺情诗,本诗就是其代表性作品。

“鸣筝金粟柱”,金粟柱,指筝上安弦的轴,饰以金粟,故名。金粟柱的筝曲优美动听,“素手玉房前”玉房指玉制的筝枕,也就是筝的底座,玉房前那双纤细白嫩的手在筝上拨动琴弦,“周郎顾”是个典故,指三国东吴的周瑜精通音乐,即使醉酒状态时听到奏错曲也会转过头看弹曲的人。为了让周郎回头看自己,“时时误拂弦”,好几次故意拨错琴弦。

诗文开头就介绍了筝是金粟柱,弹琴的素手在玉房前,说明这样奢侈高贵的筝不是普通人所有的,那双手也不是普通女子的手,这样的场所是达官贵人娱乐饮酒的地方,这个和杜牧写的《泊秦淮》里写的一样的场所,就是商女唱歌弹琴的地方。即使商女也有爱恨情仇,她看到了自己心仪的男子,以自己的身份和当时的封建教育,不可能直接与男子表白,所以思来想去,若要让“周郎”注意到自己,只能频频拨错琴弦。这首诗看题目,应该是一首吟咏筝曲的作品,是事实是诗人对一位弹筝的女子为了博得心上人的青睐而故意“误拂弦”的情态描写,是一首细腻婉约、耐人寻味的小诗。这是一首有爱的诗,把一个封建社会里勇于追求自己幸福的女子跃然于纸上,她有爱、敢爱并且付诸于行动,虽然不能像现在的女孩子遇到自己爱的男孩可以主动要求联系方式,“误拂弦”就是大胆的举动,所以她一个聪明、可爱、美丽的女子。(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五十九首《鸣筝》(李端)
《听筝》唐·李端
听筝_李端
「听筝」时谣:曲有误,周郎顾
此诗人因一女子写出流传千古名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唐代一位不知名诗人,写下一首很有趣的诗,道出爱情最初的样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