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奇点临近》| 大卫解读

关于作者

雷·库兹韦尔,一位真正的技术达人、世界领先的发明家,他入选了美国国家发明名人堂,是美国国家科技奖章获得者,拥有13项荣誉博士头衔,曾经获得3位总统嘉奖,被媒体誉为“托马斯·爱迪生的法定继承人”。


关于本书

这本《奇点临近》是近十年最火的商业畅销书之一,是商业圈必读的经典。总的来说,《奇点临近》记录的不是文科生对技术世界的幻想,而是一位世界顶尖技术达人对未来的洞见。读这本书能让你更早地厘清人类技术发展的脉络,理解人类未来究竟会转向哪个岔路口,也能启迪你对当下和自我进行更深刻地思考。    


核心内容

《奇点临近》这本书告诉我们,未来人类技术进步的速度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会大大改变我们人类的生存状态,甚至技术会帮人类在1000年内占领宇宙。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奇点临近》,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2045年,当计算机智能超越人类。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40万字,我会用大概20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技术进步让人类距离奇点越来越。


这本《奇点临近》是近十年最火的商业畅销书之一,是商业圈必读的经典。总的来说呢,《奇点临近》这本书告诉我们,未来人类技术进步的速度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会大大改变我们人类的生存状态,甚至技术会帮人类在1000年内占领宇宙。


美国从来都不乏未来主义的书籍,也滋生了一批以预测未来著称的未来学大师。不过,大部分未来学畅销书的作者并不懂技术,但是《奇点临近》的作者雷·库兹韦尔不一样。他是一位世界领先的发明家,他入选了美国国家发明名人堂,是美国国家科技奖章获得者,拥有13项荣誉博士头衔,曾经获得3位总统嘉奖,被媒体誉为“托马斯·爱迪生的法定继承人”。


所以,这本《奇点临近》记录的不是文科生对技术世界的幻想,而是一位世界顶尖技术达人对未来的洞见。读这本书能让你更早地厘清人类技术发展的脉络,理解人类未来究竟会转向哪个岔路口,也能启迪你对当下和自我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具体来说,这本书告诉我们以下三个观点:第一,摩尔定律会让技术呈指数级增长,人类会在2045年到达奇点;第二,生理层面的人类不过是一套算法,未来必将被更高级的算法智能取代;第三,人类到达奇点后,算法智能高度发达,我们能迅速统治整个宇宙。

第一部分

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看。首先来看看:摩尔定律会让技术呈指数级增长,人类会在2045年到达奇点。奇点这个词,可以说是《奇点临近》这本书的题眼,弄清楚这个词的意思,你就知道这本书在说什么了。不过,在解释奇点这个概念之前,我们需要先说说另一个词,摩尔定律。


咱们都知道,计算机领域有一个著名的规律叫摩尔定律,这个摩尔定律有好多种说法,最初是说每24个月,计算机集成电路上面的元器件会增加一倍,计算能力提高一倍,价格下降一半。当然,后来也有说是18个月、12个月的,没个统一的说法。但是呢,不管摩尔定律究竟是几个月,大家的共识是差不多的,就是说在摩尔定律之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会越来越快。而且,这种快不是线性的,它是指数级的,这是很惊人的。


你可能会问,技术呈指数级增长有什么惊人的呢?不是整天听人这么说吗?你要知道,这一点会影响人类的未来,用本书作者库兹韦尔的话说,这是撕裂历史的力量。为什么呢?你想想,什么是指数级增长?今年是去年的两倍,明年是四倍,后年是八倍,再后年十六倍。按这个速度增长下去,结果是非常非常惊人的,二三十年后,就是现在的几百几千万倍,甚至达到十亿倍。


这么说不够冲击,我们举个例子。我们小学数学课上学过一个故事,不知道你还记得不,说有一个印度宰相,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很高兴,要赏他。宰相说,我也不要什么,您在这个棋盘里放点粮食赏给我吧,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麦子,第二格子里放两粒麦子,第三格里放四粒麦子,第四格里放八粒麦子,每次都是前一格的两倍就行了。国王说,这好啊,太简单了。结果是什么呢?最后把人类有史以来生产的所有粮食加起来,都不够给这个宰相的。这个数学算法咱们都会算,就是从2的1次方,加2的2次方、3次方,一直加到2的63次方,可是谁也想不到,会是这么大一个数。这就是说明,指数增长它带有很大的迷惑性。


还有一个经济学上的名词叫荷塘效应,意思是说一个池塘里边,荷叶如果每天都比前一天增加一倍的话,到三十天的时候,它就把整个池塘盖满了,里边的鱼啊、虾啊就完全没法呼吸了,这就造成了生态灾难。可是我们到第二十九天的时候,依然没有发现危机即将到来。为什么呢?因为第二十九天的时候,荷叶只布满了池塘的一半,你会觉得没什么,明天再捞也来得及,结果第二天这个池塘就彻底完了。这就是摩尔定律指数级增长的破坏力。


人类技术一直是在加速进步。库兹韦尔说,我们今天每14年就相当于过去一百年的技术进步,未来7年就相当于我们这14年,再之后的3.5年就相当于那7年。总有一天,我们人类一秒钟所造成的技术进步和对文明的贡献,将超过我们之前上万年所做的一切。所以,如果我们懂得指数增长是这么可怕的话,我们就会知道,这个指数将可能颠覆历史,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历史和未来是完全不一样的,正如我们今天看古人往往觉得不可理喻。遗憾的是,就算很多科学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库兹韦尔说,一般技术人员沉浸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看到技术进步存在着很多客观条件约束,比如资金不够啊,无法应用啊,或者说一些障碍,几十年都突破不了,所以就觉得哪至于像摩尔定律那么邪乎,今年两倍,明年四倍,再后年八倍,不可能的事情嘛。但库兹韦尔说,你看某个具体细节,技术增长确实比较慢,但如果我们从人类整体看,那这个增长是非常快的。几十年前,大家还没用互联网,几年前大家都还没有手机上网,可是今天这些给我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而且呢,摩尔定律到今天已经维持了四十年,中间不断有人说,摩尔定律是暂时现象,总有一天会停下来,无数次媒体都宣布,摩尔定律已经破产了,可是到今天为止,技术进步依然基本保持了摩尔定律的速度。那你可能会问,证明了摩尔定律确实存在,跟奇点有什么关系呢?那么我们就讲讲什么是奇点。


奇点原本是个数学名词,我们在做数学的时候都知道,做除法的时候,除数不能等于0,这是一个铁律,如果除数等于0就没法算了,10÷0等于几?一般小学数学老师会告诉我们,0当除数没意义。那这个没有意义的时刻,我们就可以说这是奇点,因为那个规则我们不了解,一旦进入这个点,所有的数学规则就颠覆了。物理上也有奇点,比如说黑洞,我们理解不了黑洞,就知道它的引力足够大,连光都逃不出来。黑洞里边的世界是什么样,我们想象不出来,所以我们说黑洞是我们物理世界的奇点。所以很明显,奇点是指一个非常极限的状态。那库兹韦尔呢,就把奇点这个概念引用到了技术上。他用奇点来指代,我们人类的技术在摩尔定律的支配下,不断指数级增长,到达某一个极限之后的状况。


库兹韦尔认为,人类正在加速地向奇点方向进发。这就是《奇点临近》这本书标题的意思。按照库兹韦尔对技术进化速度的理解,他预测,到2045年,人类的技术就会突破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就是到达奇点,那时候人类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二部分

以上就是本书的第一个观点,人类正向着奇点进发。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生理层面的人类不过是一套算法,未来必将被更高级的算法智能取代。现在各大媒体经常讨论一个问题,人工智能到底会替代哪些人的工作。这事儿呢,其实取决于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啥时候能超越人类。咱们刚才讲了摩尔定律,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越来越高,但啥时候能超越人类,除了它自身的进步速度,还要取决于人类大脑究竟有多大能耐。科学对人脑的研究还不够透彻,所以人脑的极限现在还不好算,但是我们可以大概地做一个估算。


科学家已经知道,人类的视神经每秒钟大概能处理视频信号1000万次,那么人类视神经的重量大概是多少?0.02克,相当于大脑重量的7.5万分之一。这样算起来,我们就大概能推算出整个大脑的计算总量,每秒大概能处理信息10的14次方次。你可能会说,人脑还有些比视觉更高级的功能,有可能比这个计算量更大吧?那好,我们再乘1000倍,这样就是10的17次方,充其量也就这个计算能力了吧。那么电脑今天它的运算能力是多少?已经达到10的15次方了。这10的15次方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最顶级的电脑,差不多是人脑计算能力的百分之一,但是有摩尔定律啊,所以今年是百分之一,明年可能就是五十分之一了,后年就是二十五分之一,最多也就是七八年的工夫,电脑的计算能力就可以跟人脑完全一致。


而且不要忘了,这个摩尔定律还说了,价格也是每年降一半。那么到2020年的时候,一台1000美元的计算机,就已经超过了人类的计算能力。到2030年的时候,它就相当于人类计算能力的1000倍了。所以库兹韦尔才敢大胆预测,2045年人类会到达奇点。也许你会说,我们人类有创造力,计算机可没有,它仅仅是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想让它怎么样,它就得怎么样,所以它就算比我们运算能力强一千倍,也没什么啊。你看我们现在算数也没有计算器快,那又怎么样,它不还是我们的工具吗?所以没什么可怕的。


这种观点前几年可能还比较有市场,这两年可能就有点受质疑了。你比如说,从2016年开始,谷歌的 AlphaGo 开始挑战人类棋手,从李世石到柯洁,全部落败。这件事儿就说明,我们觉得很有创造力的围棋已经被计算机攻陷了。


再比如说,这几年都在热炒自动驾驶汽车,很多人觉得驾驶汽车只有人类能干,计算机不可能替代人。这东西多复杂啊,需要人来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情况,计算机一个只会机械执行指令的东西,怎么能开车呢?但是现在一切都变了,自动驾驶汽车都上路了。哪怕艺术创作,也正在被人工智能占领。咱们“每天听本书”之前讲过《未来简史》这本书,书里面就讲过一个例子,说美国有个音乐学院的教授,写了一个人工智能程序,它会写古典音乐,一晚上写5000多段,全部模仿音乐家巴赫的风格,然后拿到音乐会上让大伙儿听,竟然没人怀疑是机器作的曲子。所以说,你怎么能以为人类有什么东西是机器替代不了的呢?


那为什么看起来冷冰冰的计算机,能替代人类做这么复杂的事情呢?就是因为人脑运作的方式,本质来说和计算机没啥区别。你可能说,我们有情绪,机器人没有啊。但科学上看来,情绪无非就是一些大脑皮层上的电子活动。我们愤怒,不过是因为我们分泌了一点化学激素,产生化学反应,带动着产生了一些电子活动,刺激了大脑皮层的某个区域。那么计算机一仿真不就完了?它也会发火,它也有情绪,它也能产生爱,它也能够产生记忆。所有这些,电脑都可以用程序模仿,而且人家计算能力还是你的上千倍,说白了,它完全可以模仿你,而且模仿的比你自己还像你。


说到底,我们人类思维最大的优势就是所谓的自组织功能,我们看到双节棍,就能想起周杰伦,我们能把不同的意象串联起来,这个是以往其它动物所不具备的。这让我们成为万物之灵,站上地球生物链的最顶端。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你的大脑怎么从双节棍想到周杰伦的,现代科学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成像,知道你是怎么建立联系的,发生了哪些电子活动,这就好办了,只要用一个软件模仿一下,计算机见到双节棍也能想到周杰伦,所以计算机也能运用联想能力,写出一首好诗,一首好歌。


 AlphaGo 能够战胜李世石,就是因为它有自组织的功能,它能够根据几十万盘棋总结出规律,这是一种理性的总结,如果它的计算量足够的话,它也可以总结出一些情绪,见到有些事它也会愤怒、流泪、挂牵。自组织能力就是一种算法而已,算法的东西,不仅是人类可以掌握,计算机也可以掌握。这么看,人和电脑也就没啥区别了,大家都是一套算法,只不过计算机是一套更高效的算法。

第三部分

以上就是本书的第二个观点,生理上的人类不过是一套算法。最后我们来看看,人类到达奇点后,算法智能高度发达,我们能迅速统治整个宇宙。


既然人类不如计算机是板上钉钉的事儿,那就有一个终极哲学问题:人类的未来到底在哪里?会像好莱坞电影那样,被机器人消灭吗?这是个特别宏大的话题,我们得一点一点往前推演。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观,他认为人类历史可以分成六大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信息传输效率都比前一个阶段大幅提高。


比如说,第一阶段就是物理和化学阶段,这时候世界是没有生命的,通过物理化学反应来交换和传递一些信息,这太低效了,所以地球早期的时候,可能过个几万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第二阶段就是生物与 DNA 阶段。有了生命以后,信息就开始靠 DNA 传递了,这时候信息传输效率就大大提高了。所以有了生命之后,地球就变得热闹了,地球环境被大大改变了。这就说明,用 DNA 传递信息要比物理和化学快得多。


第三个阶段就是人脑。人出现是非常近的事情了,不过就是五万年前,可是地球自从出现人以后,信息量空前增长,整个地球被人类大幅度改变了。


第四个阶段是所谓的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今天能战胜柯洁,明年就是两个柯洁绑一块儿来战也没戏,再后年四个柯洁一起上也没戏,这就是人工智能处理信息的效率,呈现指数级增长。人脑几十万年也进化不了多少,原始人的大脑和我们现代人大脑基本没啥差别。可是计算机就不一样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一台计算机得占几间屋子,今天我们一个笔记本,比那会儿的计算机强至少上万倍。阿波罗登月用的计算机,运算能力只相当于一台iPhone4的千分之一。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按指数级别增长的。有了这个指数级别增长,我们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工具来维持这种增长,显然人工智能是比人脑更好的工具。


第五个阶段是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文明时代。


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叫宇宙觉醒,这个阶段人类智能将占领宇宙。


很明显,就库兹韦尔提的这6个阶段来说,前三个阶段咱们都好理解,毕竟已经是历史了嘛,第四个阶段人工智能已经到来了,咱们也逐渐感受到了,也不难想象,那你说第五个阶段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是什么意思呢?第六个阶段,宇宙觉醒又是什么意思呢?


咱们前面说了,库兹韦尔认为,随着我们计算机能力越来越高,到2030年的时候,它会达到人类计算能力的上千倍。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我们大脑里的数据传到计算机里。那我们的感受、痛苦、认知,包括我们的理性思维等等这些算法,就在计算机里生存了。而只要这个算法继续维持,我们实际上还算活着,只不过不再依靠现在的躯体了。说得更白一点,我们可以造一个更适合的躯体,把人类这套算法输入进去,虽然这个人的肉体长相和原先的你完全不一样了,但你的思维、意识、记忆、认识、偏好都在这个新躯体里,所以你还是你。如果这一天来临的话,用库兹韦尔的话说,就是奇点来临。这一天,人类的历史就将发生彻底的改变。


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有可能吗?库兹韦尔说,现在基因技术、纳米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这三种技术正在完全融合,彼此结合成一体,推动着人类正在加速地按指数级别增长,向着奇点靠拢。就拿纳米机器人技术来说,纳米机器人就是几个分子拼成的机器人,有了纳米机器人,我们就能想象我们未来人体会有多大的改变。比如这个人是贫血,红细胞不完整,携带氧气的能力不够,所以老觉得憋气,身体好多地方养料送不到。现在很简单,把这个纳米机器人输到血管里,一个机器人带八个氧分子,给你送到肺里边,对它来说很容易。所以,我们血管里放几百万个纳米机器人,我们就不再需要红细胞了,也不再需要血液了。


当然,你也不太需要肺了。肺的功能,无非就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你让纳米机器人直接从外部把氧分子带进来,送到你身体各部分,然后把二氧化碳带出来,就不再需要呼吸了,我们的肺就成摆设了。吃饭也不需要了,吃饭多麻烦,把东西吃到胃里,由胃给你分解开,然后再到肠道,然后肠子负责把中间的养分吸收,剩下的就是大便了,再排出去,这个过程效率低,还很容易出现疾病。现在简单了,纳米机器人直接带着营养物质,送到你需要的地方,你就不需要再吃东西了。用库兹韦尔的话说,有了纳米机器人,人类就变成了人类3.0。


如果真这样的话,死亡就不存在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实际上相当于变成软件了,存在电脑里边了,你躯体得病了,OK,扔了,我们换一个人体3.0就是了,把数据拷进去,你就是一个新的你了。那么这一天会什么时候到来呢?库兹韦尔的推测,2045年,这个时候奇点来临,我们的历史都将重写。那如果真有这么一天,人类通过把自己软件化,获得了永生,我们就可以去探索宇宙了。


我们怎么去探索宇宙呢?库兹韦尔给了我们一个很简单的解决方案,那会儿人不是已经数字化了嘛,关于人的所有数据算法都存进计算机了,那星际旅行就变得很容易了,我们先把纳米机器人发射到其他各星球去。


我们那时候的技术,应该可以按光速去旅行。如果我们技术能穿越虫洞,那纳米机器人到其他星球的速度甚至超光速。到了那儿以后,纳米机器人就可以不断地自我复制,复制速度是指数级的,就算1秒钟自我复制1次,2秒钟它就变成4个,3秒钟变8个,最多一两分钟,一个人体3.0就造出来了。这个时候计算机再把电脑中关于你的数据,用光速传输过去,那边一接收,输入到人体3.0里边去,这样就等于你从地球跑到了其他星球,完成了一次星际旅行。用这种方式,大概一千年左右,我们就可以把整个宇宙都占领了。用库兹韦尔的话说,这就是第六个阶段,人类智能终将唤醒宇宙,也是人类的终极归宿。

总结

到这里这本书的内容就全部讲完了。我们最后再来回顾一下,通过读《奇点临近》这本书,首先,我们了解了,由于摩尔定律的存在,技术呈现指数级增长,我们越来越逼近技术的极限,也就是奇点,这个过程很可能在2045年就能实现。然后呢,我们发现,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身体将逐渐被机器替代,因为人体也不过是一套算法,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是比人类这套算法更强大的存在。最后呢,我们讲到,人类的归宿是自我数据化,实现人机结合。人机结合会让人类获得前所未有的星际穿越能力,最终人类智能将会占领宇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工智能为何总在棋类上和人类较劲?
有一天你会养一只叫“吴晓波”的宠物 | 吴晓波视频
何谓技术奇点?—后人类时代的来临
ChatGPT狂飙,AI会带我们去哪里?
纳米机器人将植入人脑 拥有超智慧
伯克利教授Stuart Russell:人工智能基础概念与34个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