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蒂夫·乔布斯传》| 苗炜工作室解读

关于作者

沃尔特·艾萨克森,现任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的CEO,曾任CNN 董事长以及《时代周刊》主编。他也是美国著名的传记作家,曾经撰写过本杰明·富兰克林、爱因斯坦、基辛格、达·芬奇等人的传记。


关于本书

本书是关于史蒂夫·乔布斯最重要的传记,作者艾萨克森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与乔布斯做了40多次的采访,还与乔布斯一百多个家庭成员、 朋友、竞争对手、同事进行了不受限的采访。这本书在乔布斯去世两周后出版,与乔布斯的逝世一起成为2011年全球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核心内容

一、乔布斯创办苹果之前的人生。在乔布斯的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影响了他的个性和看待世界的方式?


二、乔布斯的个性特征与苹果产品之间的关系。乔布斯的完美主义和自私、暴躁、控制欲极强的性格,怎么影响了苹果?


三、乔布斯的转变,或者说成熟之路。在离开苹果的12年里,乔布斯经历了哪些华丽的失败,又从这些失败里学到了什么?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要给你讲的这本书叫《史蒂夫·乔布斯传》,这是乔布斯生前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作者是著名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他曾经撰写过本杰明·富兰克林、爱因斯坦、达·芬奇等人的传记。这些传主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是天才,都改变了世界。这也是乔布斯最初选择请艾萨克森来写这本传记的原因之一——乔布斯希望自己也能进入这样一个天才序列之中。他关注的是自己的历史地位。


乔布斯可能是粉丝最多的企业家,也称得上是伟大的企业家。《纽约客》一篇文章曾经这样评价,乔布斯是嬉皮士资本家,他让自己的企业变得酷、时髦、性感。但是乔布斯不愿意呆在这个序列之中。1997年,乔布斯重返苹果,推出了“不同凡想”系列广告,这则广告中出现了爱因斯坦、鲍勃·迪伦、马丁·路德·金、约翰·列侬、爱迪生、甘地、希区柯克、毕加索等人,这些人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最终真正地改变了世界。乔布斯想呆在这个序列之中,他想从一个伟大企业家变成“历史上的巨人”,这是他邀请艾萨克森给自己写传记的动机。


2004年,乔布斯第一次请艾萨克森给自己写传记。当时艾萨克森正在写爱因斯坦的传记,他觉得乔布斯太把自己当人了,于是婉拒了这个请求。五年后,乔布斯的妻子又来找艾萨克森,艾萨克森才知道,乔布斯2004年请他写传记,正是在第一次癌症手术之前。这之后的五年里,乔布斯一边跟癌症作战,一边推出一款款神奇的产品。乔布斯患了癌症之后,苹果的产品进入了最炫目的发展阶段,像更新换代的iPod,“重新发明电话”的iPhone,这些产品宛如燃烧生命的奉献。2009年底,艾萨克森决定要给乔布斯写这本传记。


如果你听过“每天听本书”解读过的一本书《千面英雄》,你就会知道,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神话故事,都有同一个结构,叫作“英雄之旅”。乔布斯的一生就是一场典型的“英雄之旅”。他年纪轻轻就与朋友在父母的车库里一起创办了苹果公司,一夜成名,身价百万。然后,他众叛亲离,被赶出苹果。之后11年,他创立了电脑公司NeXT,但是产品销量有限。他也收购了动画工作室皮克斯,无意中培养出了一个动画电影巨头。然后,他在苹果公司濒临破产之际重新回归。他用14年时间将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变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升值七百倍。他影响着电脑、移动互联网、消费电子、音乐、出版、娱乐等多个产业,他在产业链条上完成创新,并成为商业史上最成功的创新管理者。这简直就是一部现实版的“王者归来”。然而,就在他的声望与创造力都达到巅峰之际,他患了癌症,不得不面对死亡。对一个传记作家而言,这是千载难逢的好题目。乔布斯是一个著名的控制狂,却承诺在这个项目上给他的传记作者绝对的自由空间。艾萨克森获得的采访通道可谓奢侈,两年多的时间,他对乔布斯做了40多次采访,还与乔布斯一百多个家庭成员、朋友、竞争对手、同事进行了不受限制的采访。这本书在乔布斯去世19天后出版,与乔布斯的逝世一起成为2011年全球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乔布斯经常把自己比作爱迪生,但与爱迪生不同,乔布斯本人并没有发明什么,最早的个人计算机并不是苹果发明的,鼠标也不是他的发明,皮克斯是卢卡斯创建的,最早的数字音乐播放器来自新加坡。乔布斯真正的天赋是预见,将电脑产业与消费电子产业结合,他打造了一种以数字产品为标志的生活方式,并且使苹果公司成为这种生活方式的核心技术提供者。他把一种刚刚萌芽的产品想法开发、完善、改造、定型、协调、改变,甚至一次又一次地推翻,直到完美,再到可以批量生产;他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地去驾驭、劝诱、助推、鼓励、吸引、启发、责备、组织和表扬成千上万的人去创造一种最终能够被人们放进口袋、手提包、电脑包、桌子上或膝盖上的产品。任何一个挑剔地使用过数字产品的人,不论是硬件、软件还是内容,都能想象出这一过程的艰辛与复杂。


对某些人来说,乔布斯是神一样的偶像。对某些人来说,乔布斯是一个了不起的产品经理。对某些人来说,乔布斯是一个彼可取而代之的竞争对手。真实的乔布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持续创新的动力到底来源于哪里?是什么样的信仰和价值观驱动他一生的追求?那些关于他的个人生活与管理风格中自私暴躁、冷酷无情的一面,又该如何看待?苹果又在多大程度上是他的个性的产物,多大程度上是他与环境妥协的结果?


这些问题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一本好的传记,总会讲述那些看似和普通人一样的经历,童年的委屈,野心勃勃的青春,失落与失败,不甘,妥协,偏执。一本好的传记,也会讲述一个人如何面对这些委屈、野心、失败和不甘。


乔布斯谈论设计理念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对人类体验的理解越宽泛,我们能看到的设计就会越好。现在,让我们来体验一下乔布斯的人生故事。


下面,我将分三部分给你讲解这本书。


第一部分,我来介绍下乔布斯创办苹果之前的人生。在乔布斯的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影响了他的个性和看待世界的方式。


第二部分,我来分析下乔布斯的个性特征与苹果产品之间的关系。乔布斯的完美主义和自私、暴躁、控制欲极强的性格,怎么影响了苹果。


第三部分,我们来看看乔布斯的转变,或者说成熟之路。在离开苹果的11年里,乔布斯经历了哪些华丽的失败,又从这些失败里学到了什么。

第一部分

好,我们先进入第一部分,乔布斯创办苹果之前的人生。在乔布斯的成长过程中,哪些因素对他日后的个性与看待世界的方式有重要的影响?


乔布斯的成长过程中,有两件事情对他影响深远。第一是被遗弃和被领养的事实。他出生于1955年,他的生父和生母没结婚就生下了他,不得不将他送给别人抚养。领养他的就是乔布斯夫妇,他们一个是高中辍学的机械工程师,一个是书记员,虽然学历不高,却是一对慈爱、尽职的父母,竭尽全力给乔布斯以最好的照顾和教育。


乔布斯很早就知道自己是被领养的。六七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向街对面的一个女孩讲述这件事情,那个女孩问他:“这意味着你的亲生父母不想要你吗?”


他说自己当时就像被闪电击中,跑回家大声哭喊,但他的养父母告诉他:“不是他们不要你,而是我们选择了你。”


这件事是否在乔布斯身上留下了某种类似童年创伤的东西?作者并没有明说。乔布斯也从不承认这一点。他坚持自己从未感觉被遗弃过,相反,他的养父母一直让他觉得自己很特殊。


但这种被遗弃与被选择的感觉,很可能构成了他日后人格中两个矛盾的基本面。一方面是他强烈的控制欲,他想要完全掌控自己,掌控环境,掌控自己制造的每一样东西。


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很特殊,世间的规则不适用于他,所以他也不允许自己被这些规则束缚。这可能又加深了他天性里的叛逆与固执。他爱他的养父母,但也擅长在感情上操纵他们,用各种办法让父母屈服于自己的意志。他坚持要求父母送他去学费非常昂贵的私立大学里德学院,不表示任何谢意,甚至拒绝与他们告别。一个学期以后,他又觉得父母的钱花得冤枉,决定退学,但仍在学校里旁听课程。


乔布斯与父母的相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他日后与周围的人,包括朋友、家人、同事相处的模版——乔布斯会对他们提出很多极端的、不合理的要求,而他们则总是会屈从于他的意志。


这个阶段,对乔布斯一生影响至深的另一件事情,就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年代与地点——1960年,乔布斯5岁那年,随养父母搬到旧金山湾区的山景城,并在那里度过他的童年。


五六十年代的旧金山湾区,恰恰是美国西海岸政治、文化和科技潮流交汇的中心点。一方面,旧金山作为美国1960年代反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很多亚文化运动,比如摇滚乐、嬉皮运动、生态意识以及反战运动,都从这里开始,波及全美。另一方面,山景城作为加州圣塔克拉拉山谷的核心区域,是硅谷工程师文化的发源地。乔布斯的童年时代,恰恰是圣塔克拉拉山谷从传统的农业社区向微电子产业转型的阶段。当时美国作为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正处于它富裕的年代,而斯坦福大学和美国军方都在这片山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智力资源,整个谷里的经济急速发展。1971年,这里被正式被命名为“硅谷”。


在这样一个地方长大,乔布斯一方面受到工程师文化的熏陶,对数学、科学和电子学感兴趣,从小混迹于各种极客俱乐部。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嬉皮士,热爱摇滚乐,吸食迷幻药,崇拜鲍勃·迪伦和披头士乐队,大学中途辍学,又跑到印度寻找精神启蒙。他说,驱动他的不单纯是冒险精神,而是一次很严肃的探索。他的原话是:“我迷上了自我启蒙的想法,想要弄清楚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该怎样融入这个世界。”


印度之旅对乔布斯一生影响深远。他在印度待了7个月之后回到美国,说自己看到了西方世界的疯狂以及理性思维的局限。理性思维很好,但你还需要直觉,那种经验性的智慧。


艾萨克森认为,乔布斯天赋异禀,他同时具备极客的技术敏感和嬉皮的艺术敏感。这个世界上,有人热爱艺术,有人热爱技术,他们之间有很多的分歧与对立,而乔布斯两者都爱,所以他在二者之间建立了桥梁。这似乎是命运使然,也是他有意为之。乔布斯早期的人生偶像之一,宝丽来创始人埃德温·兰德很早就告诉他,科学与艺术的十字路口是创造力的源头所在。


乔布斯曾经多次在苹果的发布会上使用一张图片,图片上是两个互相交叉的路标,一条是人文艺术路,一条是科技路,而他就站在这两条路的交汇处,他希望苹果也站在那里。在苹果所有的产品中,科技必定与完美的设计、外观、手感、精致、人性化、甚至浪漫结合在一起。


但是,乔布斯站在这个十字路口,与主流世界多少有些格格不入,被视为怪人甚至疯子。多亏硅谷对于这样的人有着特殊的宽容与保护。如果没有这份宽容与保护,乔布斯要获得日后的成就恐怕要艰难得多,或者说,几乎没有可能。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乔布斯13岁那年参加惠普探索者俱乐部,为了要一些惠普制造的零件,直接给当时惠普的CEO比尔·休利特打了电话,那时候所有的电话号码都是登记在册的,能轻松查到。对方不仅接了电话,还跟他聊了20分钟。不仅给了他想要的零件,还给了他一份暑期实习的工作。乔布斯对于自己、对于硅谷、对于技术的信心,都是在硅谷这种宽容的气氛中慢慢累积起来的。


我们简单总结一下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介绍了乔布斯成长过程中对他一生影响深远的两件事情。一是他被亲生父母抛弃,但又得到养父养母的眷顾,这件事情让他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控制欲,同时又觉得自己很特殊,世间的规则不适用于他。第二就是在旧金山和硅谷一带出生长大,让他从一开始站在科学与艺术的交叉口,他的身上兼具极客的技术敏感和嬉皮的艺术敏感,是非常罕见的禀赋。

第二部分

下面,我们来讲第二部分,乔布斯的个性特征与苹果产品之间的关系。乔布斯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灵魂。一方面,他对美、设计和技术有着狂热的激情,但另一方面,他的性格中又有自私、暴躁、控制欲极强,甚至冷酷无情的一面。问题是,这两者之间是必然的吗?很多人都说,苹果是乔布斯个性的产物,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对于这些问题,作者的一个总体观点是,乔布斯成功的精髓,恰恰在于他将各种自相矛盾的个性与行为方式完美地融为一体。苹果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乔布斯个性的产物。而他性格中不好的一面,至少有很大一部分是与他对美、对设计、对产品、对打造一家传世公司的激情有关。


首先,乔布斯的完美主义倾向,以及对于细节的极度关注,最早来自养父老乔布斯的影响。作为机械师的养父从小就教导过他,追求完美意味着,即便是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必须尽心尽力。比如他们一起刷房子前面的栅栏,老乔布斯告诉他,栅栏背面也要刷得非常完美。因为虽然别人看不到这些地方,但你自己看得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从不妥协,更不会偷工减料。


乔布斯从自己和沃兹尼亚克在养父的车库里捣鼓苹果第一代电脑开始,到后来的iPod、iPhone、iPad,甚至苹果零售店,他一直坚持这一原则,凡是他创造出来的东西,无论从设计到功能,从软件到硬件,都要极近完美。即便这种完美主义会对成本、工期、效益造成损伤,会对他的员工造成重压,伤害他们的感情,他也坚持自己的意见。


比如,在开发苹果第二代电脑的时候,他否决了最初的电路板设计,理由是里面的线路不够直。


在开发麦金塔电脑的时候,他痴迷于字体的设计,什么样的字形最好看,什么样的间距安排最合理,什么样的版式设计最优雅……周围的人都觉得他舍本逐末,为了字体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在开发iMac的时候,为了设计出完美的塑料外壳,他带着设计团队跑去了一家生产糖豆的工厂参观,学习如何把半透明色彩做得更有活力。


为苹果零售店设计店面装潢的时候,他觉得浅色木地板太过平庸,一定要进口一种精挑细选过的灰蓝色石头。虽然用10%的成本就能用混凝土模仿出同样的颜色和纹路,但他还是要用进口货。


关于乔布斯的完美主义,书里最让人感慨的一个细节是,有一次他癌症恶化住院,在重症病房里昏迷了几天刚醒来,医生要给他戴上面罩,但他居然嫌那个面罩太丑不肯戴。他要求医生拿来五种不同的面罩让他选择。他还讨厌安装在他手指上的氧含量监视器,说那个东西太难太复杂,还给了一堆怎么能让它更简洁的建议。哪怕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他仍然不改那种强烈的控制欲和对设计的执着。


乔布斯的完美主义,一方面是对别人的设计极为挑剔,另一方面就是完全不允许别人动自己的设计。他曾经打算只允许苹果第二代电脑拥有两个扩展槽,一个给打印机,一个给调制解调器,但遭到沃兹尼亚克的反对。沃兹尼亚克最后在第二代电脑上装了8个扩展槽。


但从麦金塔电脑开始,乔布斯无法再容忍有人往扩展槽里随便插上电路板,破坏他的优雅设计。他的产品必须是一个整体,一个封闭式的环境。所以,麦金塔不仅没有扩展槽,用户甚至不能打开机箱碰到主板,只有苹果员工使用特殊的工具才能打开。这种设计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了苹果电脑的标准设计。


无论是八十年代的微软还是现在的谷歌,都采取了更开放的方式,允许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硬件被不同的硬件厂商所使用,而这一方式也曾经被认为是更成功的商业模式。但是,乔布斯坚持认为这种方式只会产生劣质的产品。他想要的是一种端到端的整体掌控局面。艾萨克森认为,这种强迫症似的、“整体式”的责任感,部分来源于乔布斯极具控制欲的个性,部分源于他对完美主义的极致追求。一想到苹果公司的软件运行在其它公司平庸的硬件上,乔布斯就寝食难安。同样,他也难以忍受未授权的应用和内容破坏苹果产品的完美性。


当乔布斯的控制欲和完美主义到达极点时,会产生奇特的“现实扭曲力场”。所谓“现实扭曲力场”,就是说乔布斯有一种强大的气场,能够扭曲现实,让自己,也让别人相信一些现实中本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艾萨克森是这样分析“现实扭曲力场”的根源的。他认为乔布斯内心深处有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是很特别的——比如他自己、爱因斯坦、甘地等等。他们是被上天选中并受到启示的,所以现实世界中的规则并不适用于他们,他们可以漠视这些规则,或者开创出新的规则。


所以,当现实与乔布斯的愿望不一致的话,他就会忽略现实。多年前,他的女儿丽莎出生的时候,他不愿意做一个父亲,就拒绝承认丽莎是自己的女儿,也拒绝承担一个父亲的责任。多年后,当他第一次被诊断患上了癌症时,他同样不愿意面对现实,不肯正式就医,而是试了一堆不靠谱的另类疗法,最终导致病情恶化到难以收拾的地步。即使平时一些小小的叛逆行为,比如汽车不装牌照,或是将车停在残疾人停车位上,他也表现得好像完全不受规则和现实的约束。


你可能会觉得,所谓“现实扭曲力场”,只是乔布斯的粗暴和谎言的一种好听的说法吧。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很多科技成就,在早期都不过是一张图纸、一个观念,或者一个故事。它只是用推理或某一种方式讲述一种可能性,但因为它尚未发生,所以它只是一个故事。但一旦经过创造性的激发,可能性将变成一种必然性,虚构会变成现实。


很多曾经与乔布斯共同工作过的人都承认,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虽然给他们制造了大量的痛苦,但很多时候也确实能引领他们超水平发挥。比如有一次,乔布斯闯进麦金塔操作系统设计师拉里·肯扬的办公室,抱怨电脑启动的时间太长了。肯扬开始解释为什么没办法缩短启动时间,乔布斯打断他说:“如果能够拯救生命,你能想办法让启动时间缩短10秒么?”说着,他走到白板前展示:如果有五百万人正在使用Mac,而每天电脑的启动使用时间缩短10秒,那么一年就能节省大约三百万个小时,这相当于每年拯救100条生命。肯扬被他说服了。几周后,肯扬使电脑的启动时间缩短了28秒。


当麦金塔最后的设计方案敲定后,乔布斯把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召集在一起,举行了一场非常正式的签名仪式。每个人的签名都被郑重其事地刻在了麦金塔电脑的电路板上。刚才我们说过,麦金塔电脑是封闭式设计,用户打不开。除了维修电脑的人,没有人会看到这些名字,但这些员工得到了特别大的激励。这就是乔布斯鼓舞人心的方式——世界上最好的动机,就是一群才华横溢的人在一起创造一项伟大的成就。当一种动机足够强烈,实现它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责任感时,他们就不再是虚构一种远景,而是在开创一种事实。


当然,更多的时候,现实世界的运转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乔布斯去世后,艾萨克森曾经提到一个细节,说,这本书写到最后,乔布斯说,他自己知道这本书里有一些内容自己不会喜欢,但不用担心,他会一年以后再读。艾萨克森顿时觉得如释重负。既然乔布斯说了,他会再活一年,他就一定会再活一年。谁也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逻辑有问题。


同样,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也无力扭转当年麦金塔的市场颓势。尽管麦金塔在概念上更加先进,包括领先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和鼠标操作的优势,但它的内存不够,也没有内置硬盘驱动,运行非常慢。另外,乔布斯不喜欢风扇,认为风扇会增加电脑的噪音,所以麦金塔电脑没有风扇,散热很差,导致很多组件出现故障。所以,虽然麦金塔电脑刚发布的时候很受欢迎,但是用户发现了它的缺点之后,麦金塔就逐渐失去了市场,输给了微软的Windows系统。尽管Windows技术上不如Mac先进,但是微软更加开放,也更注重市场,而且与英特尔以及各家PC厂商达成了联盟。


麦金塔在市场上的表现,加剧了乔布斯和苹果公司董事会之间的矛盾。最终,乔布斯被董事会驱逐出公司,离开了他一手创办的苹果。


简单总结一下第二部分的内容,我们谈到了乔布斯对美、对设计的狂热激情,他的完美主义倾向和强烈的控制欲,以及这一切如何造就了他的“现实扭曲力场”。这种“现实扭曲力场”有时候能开创伟大的成就,但有时候也令他做出许多不理性的决定,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包括他被苹果董事会驱逐。

第三部分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三部分:乔布斯的转变,或者说成熟之路。乔布斯少年成名,20多岁的时候就以一个变革者的姿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离开苹果后的11年,是他沉寂的11年,无论是他自己创办的NeXT,还是之后从乔治·卢卡斯手中收购的皮克斯,都没什么建树。直到他40岁那年,也就是1995年,事情才有了转机。先是皮克斯制作的第一部3D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上映,成为当时最卖座的影片。第二年苹果收购NeXT,乔布斯也借此重返苹果,从而踏上人生更高的一个山峰。但这中间沉寂的11年,对乔布斯来说非常重要。艾萨克森的原话是:“他后来巨大的成功,并非因为在苹果的下台,而是下台后华丽的失败。”那么,乔布斯到底经历了哪些华丽的失败,又从这些华丽的失败中学到了什么呢?


先说说他在NeXT的经历。离开苹果后,乔布斯创办了NeXT公司。在这个新公司里,乔布斯终于能够释放自己所有的天性。他放纵自己对设计的热爱,请一个著名的设计师为公司设计一个logo,就花掉了100万美元。他纵容自己在细节上的各种完美主义,机器的外观一定要是一个流畅美观的立方体,而机器内部的螺丝一定要有昂贵的镀层,甚至坚持把立方体内部也涂成亚光黑色。他要求工程师们为NeXT电脑定制芯片,在一个芯片上集成多种功能,并且不断修改他想要的功能,以至于开发进度一再拖延。他还强迫症式地不断修改工厂的配色方案,机器设备和自动装配线被喷涂了一遍又一遍。


在NeXT,我们会看到乔布斯过往所有经历的复刻:比如对设计和审美的强烈激情、现实扭曲力场、最优秀的说服能力、完美的发布会……以及再一次的失败。


他最初的目标是为高端教育市场制造一款性能强大、价格合理的计算机,而他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外观完美的立方体,非常强大,非常昂贵,非常不实用,以至于到后来他不得不放弃硬件,而变成一个纯粹软件的公司。这件事情违背他软硬件一体的基本理念,让他特别痛苦。这些失败让他不得不反省自身的一些缺陷,比如他对细节是否过于偏执,他的控制欲是否遮蔽了他对市场的判断,更重要的是,他是否真的总是正确的?虽然这些问题并没有答案,但是对于乔布斯来说,他愿意反省,就已经是很大的转变了。


再来说一下皮克斯。乔布斯从大导演乔治·卢卡斯那里买下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当时皮克斯的主要业务是出售一款叫作渲染大师(Pixar RenderMan)的软件,还在研究一款能制作动画的高端成像计算机,软硬件一体,符合乔布斯的一贯理念。但是,皮克斯研究计算机的业务失败,其他业务也没有持续增长的潜力,在长达十年时间里,一直入不敷出,依靠乔布斯开个人支票,维持正常运转。直到3D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上映。


正是在皮克斯,乔布斯懂得了一定程度上收敛自己的控制欲,给创意人员天马行空的自由空间。皮克斯的精神领袖卡特穆尔管理员工的方式大概对他产生了一定的良性影响。乔布斯也学会了他的想法并不总是正确的,因为按照他的本意,是要让皮克斯专注于开发图形制作软件,而不是制作动画电影。如果皮克斯的天才们不是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很可能就会被他的意志所碾轧。


在这段时间,乔布斯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他与劳伦·鲍威尔的婚姻让他的情感变得稳定。他与亲生母亲和妹妹重聚,也一定程度上修复了与他曾经抛弃的女儿丽莎的关系。


在这段时间里,乔布斯变得更有耐心了,懂得适当收敛自己的控制欲,也更擅长与人合作。这对于苹果以后的成功非常重要。


比如App Store,乔布斯最初是拒绝向任何外部开发者开放的,他不想让外人为iPhone 开发应用程序,因为这样可能会让iPhone感染病毒,或者完整性遭到破坏。但他迅速意识到自己是错误的,并且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允许外部开发人员编写应用程序,甚至包括他们的竞争对手,比如kindle,但开发者们必须遵循严格的标准,接受苹果的测试与批准,并且只能通过iTunes商店出售。这种方法既能保持开放,又保证了足够的控制,以保护iPhone的完整性和用户体验的简洁。苹果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不是因为乔布斯创造了iPod、iPhone、iPad这些伟大的设备,而是以这些设备为核心,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总之,苹果后十年的这些成功,除了乔布斯对大众审美和时代精神的精确把握之外,还有他在放逐中学到的一定程度的耐心、合作与让步。


以上就是第三部分的内容。乔布斯被苹果董事会放逐后创办NeXT和收购皮克斯的经历,这11年是他人生的低谷,但也正是这些失败的经历重新塑造了他,并且帮助他在重返苹果之后,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总结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本书的内容。首先,我们讲了乔布斯被领养的身份,以及他出生和成长的旧金山湾区一带如何让他最初站在了科技与艺术的十字路口。然后,我们讲了乔布斯创办苹果,尤其是开发麦金塔电脑期间的经历,观察乔布斯复杂极端的个性与他所创造的产品之间的关联。他个性中有很糟糕的一面,但这些阴暗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他对美、对设计、对产品、对打造一家传世公司的激情密切相关。他的急躁是完美主义的一部分,而他的苛刻是激励的另一面,他的现实扭曲力场能逼迫人们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最后,我们讨论了乔布斯被放逐的11年中所经历的失败,以及如何从这些失败中蜕变成一个真正成熟的商业领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蒂夫·乔布斯传》一个混蛋如何改变世界
如何成为像乔布斯一样的男人
乔布斯:为什么取名苹果?
双面乔布斯:卡里斯玛情结和悲剧意识(图)
传记作者:乔布斯冷淡暴躁
史蒂夫·乔布斯:改变世界的梦想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