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九篇 行军篇

行军的原则

原文: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注释:处军:扎营 相敌:遭遇敌情 依谷:依傍山谷行进 隆:高处 半济:半渡

译文:凡是在行军中宿营和遭遇敌情,遇到山川地形,要依傍着溪谷行进,将军营扎在高处,不要进攻占据高处之敌,这是山地行军的原则。遇到河流,一定要远离河水扎营,如果敌军渡河来进攻,不要在水中以与敌人迎战,要让敌人渡过一半时再发起进攻,这样就会对我们有利,如果我们想要作战,不要迎着水流的方向与敌人交战,这是在河流地带扎营作战的原则。遇到沼泽地带,惟有迅速离开,不要停留,如果与敌军交战在这种地形,一定要依靠着水草,背靠树木多的位置,这是沼泽地带扎营作战的原则。在陆地平坦的位置扎营,作战时背靠高地,前出可以死战,后退有险可守,这是在平陆地形扎营作战的原则。凡是以上这些行军中利用地形扎营作战的原则,正是当年黄帝之所以能够战胜四帝的原因。

解析:行军的原则及其原因。在行军的过程中,会遭遇山川,河流,沼泽,平陆这四种最基本的地形。要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地形条件安营扎寨,迎战敌军。在山川地带,要沿着小溪和山谷行进,溪谷一般地势比较平坦,行进相对容易。将军营扎在地势高的地方,视野开阔,以便观察敌情,遇有敌人来攻,又可居高临下,依靠险要地形据守。占据高处之敌,占据地形优势,仰攻对我方不利。在河流地带行军,一定要远离河水扎营,防止敌人在上游拦河筑坝,用水来攻,也防止上游下暴雨,河水暴涨,淹没军营,对我不利。如果敌军要渡过河水来进攻我们,不要到水中去迎战敌人,水中作战,行动受限,不能发挥我军的战斗。等到敌人渡过一半时,其先头部队阵型尚未摆好,而后续部队又尚未上岸,此时发起进攻就会对我有利。如果我们想要去作战,不要迎着水流与敌人作战,防止处在河流上游的敌军,利用筑坝决水来攻击我们,同时处在上游的敌军占地势之利,对我不利。沼泽地带,泥泞难行,恐三军深陷其中,要迅速的离开,不作停留,如果在这种地形遭遇了敌军,要依傍着水草背靠树木来迎战,树木多的地方,一般土壤坚实,这样我军就可以有立足之地,让敌军陷于泥泞之中,形成对我有利的态势。在陆地平坦的地带扎营,作战背靠高地,如果遇到敌军,向敌军发起进攻就可以绝死一战,而撤退又可利用高地的地形之利,据险而守。当年黄帝在征战四帝的过程中,正是利用了以上这四种行军的原则,最终取得胜利,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地形篇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恶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原文: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注释: 好高:喜欢高处 养生而处实:修养生息,储存实力 上雨:上游在下暴雨 水沫:洪水的泡沫 伏奸:埋伏间谍和伏兵

译文:凡是军队在行军中扎营,喜欢高处而厌恶低处。难能可贵的是选在向阳的位置,而不要选在阴暗的位置。修养而储蓄实力,士兵们没有任何疾病,这样打起仗来就必定会取得胜利。在丘陵堤防的地形作战,一定要抢占高处向阳的位置,并且背靠这种地形,这样就会对作战有利,并且能够占据地利优势。河流的上游在下暴雨,冲下了洪水的泡沫,如果想要渡河,要先等到水势平稳再行动。凡是遇到这些地形,一定要派出部队小心谨慎的反复搜索,这些一般都是潜藏伏兵和间谍的最佳场所。

解析:行军的注意事项。将军营安扎在高处向阳的位置,远离低洼阴暗的位置。这样军队就可以占据高处,有开阔的视野,利用地形之利,防止敌人的偷袭。同时光线充足,疾病难以滋生,这样就可以打胜仗了。在丘陵堤防的地形作战,首先要抢占高处向阳的位置,并且背靠这种地形作战,这样就可以进可攻退可守,利用地形之利以助战。上游在下暴雨,流水中有泡沫,这是山洪将要爆发的迹象,因此如果想要渡河,就要先等到水势平稳,以防止在渡河的过程中,被突然到来的洪水所困。林木丛生的地带,为敌方的埋伏和藏匿间谍提供良好的掩护,因此不要盲目的前进,一定要仔细的反复搜索,寻找敌方可能设下的伏兵和间谍。

原文: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注释:恃:依靠,凭借 欲:想要 徒:步兵 樵采:砍伐树木

译文:敌人离我们很近却表现的很沉静,是依靠他们所占据了险要的地形。敌人离我们很远,却来挑战,是想要引诱我们进入圈套。他们在平坦的地方扎营,这样对他们有利。很多树木摇动,这是敌人来了。草丛中设置很多障碍,这是敌人故设的疑阵。林中群鸟飞起说明有敌方的伏兵,野兽四散奔逃,是敌军大部队来了。远方尘土扬起很高并且尖锐,是敌人的战车来了。尘土迷漫并且面积很广,是敌方的步兵来了。尘土很分散,并且呈条状是敌人在采伐树木。兵力很少,并且往来巡逻的是敌方的军营守军。敌人言辞很谦卑暗地里却加强战备,是准备进攻的表现。敌人言辞强硬,并且步步紧逼,是准备退却的表现。战车先出布于军队两翼,是在布阵。没有提前告知,却来请求和谈,是有阴谋。军队奔走战车布阵,使期望作战。前进一半退回一半,是想引诱我方出战。士兵们倚靠着武器无精打彩,是饥饿的表现。打水时抢先喝,是渴的表现,看见有利可图,却不去争夺,是疲劳的表现。军营上方鸟雀云集,说明军营空虚。秩序混乱,是管理不严明。旌旗乱动,说明管理混乱。将领愤怒是因为士兵疲倦不堪,在宰杀战马吃肉,说明军队已无粮草。士兵们游荡在外不返回军营的,是穷途末路的表现。小声嘀咕悄声与人说话,是已失众人心的表现。多次对部下奖赏,是窘迫的表现。多次处罚士兵,是陷入困境。先暴怒而后又畏惧士兵们,是非常不精明的表现。前来请求休战,是想修养生息。士兵愤怒前来应战,长时间不与我们交战,又不肯离去,一定要去谨慎观察了解其真实用意。

解析:行军中侦察判明敌情的原则。在行军的过程中遭遇敌人,首先要侦察敌情,了解敌人的真实意图,这样去作战才会有利。如果对敌情不明,对敌人的真实意图不了解,盲目的去作战,在复杂的地形环境中,难免会落于敌人的圈套和陷井,导致作战的失利。通过观察敌人的外在表现,了解其所处的地形特征,推断敌人的动向和意图,以达到了解敌情的目的。从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以在作战中克敌制胜。计篇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原文: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注释: 益多:越多越好 武进:武断的前进 并力:集中兵力 料敌:判明敌情 取人:取得部下的信任与支持

译文:指挥军队作战并不一定是兵力越多越好,只有不武断的前进,集中充足的兵力,判明敌情,并且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拥护就足够了。

解析:行军原则的意义。指挥军队作战并不需要过多的兵力,过多的兵力对战争并不一定能起到什么作用,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运用兵力,能够集中兵力,全力作战。作战之前首先要判明敌情,不要轻易的冒然前进,以勉落入敌人的圈套和陷井。将帅要获取部下的信任与支持,这样就能够上下一心,共赴危难。虚实篇云: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溪益于胜败载。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原文: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解析:无滤:没有任何顾滤 易敌:轻视敌人

译文:只有那些没有任何顾滤,而又轻视敌人的人,必将被敌人所俘获。

解析:行军原则的意义。在行军中,事先不做周全考虑,又看轻敌人的人,必将导致兵败被俘。因此,遵循行军的原则及用兵原则,就可以避勉失败的局面。

原文: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注释: 亲附:亲近依附 令之以文:用教育约束 齐之以武:用军法管理 相得:关系融洽

译文:当士兵们还没有亲近依附的时候就处罚,他们就会愤愤不服,不服就难以使用。当士兵们已经亲近依附的时候而去处罚他们也不行,就不能使用。法令在平时就注重教育士兵们贯彻执行,他们就会服从,法令不在平时教育士兵们贯彻执行,他们就不会服从。法令在平时就诚信的贯彻执行,就能与士兵们相得益彰。

解析:行军的治军原则。严明的法令,能够约束士兵们的行为,在作战中可以保障战斗力的发挥。当士兵亲附或未亲附时,盲目的去处罚他们,他们是不信服的,不信服就难以指挥调动,无法去完成作战任务。在平日里频布法令,并让士兵们去认真的贯彻执行,用教育和恁罚两种手段维护法令的权威。使士兵们在平日里就养成尊纪守法的好习惯,这样士兵们就能信服,从而确保了在维护法令的基础上,官兵关系又能够和谐相处。形篇云: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篇
《孙子兵法》之【行军篇】| 行军禁忌、料敌34法和治军三原则
【国学典籍】《孙子兵法》行军篇
《孙子兵法》谭(下)
孙子兵法选评(十)
第九篇 行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