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永平《奇谈怪论》(31--60)


《奇谈怪论之31》
这世上有修习内丹养生术的人,简称为丹道。他们有的在国内很有名气,有的默默无闻。但这世上能有几人功成?好像并不多。究其原因总是一个“难”字就说明一切了。但这世上有何事不难!健康难,生存难。好像这世上就没有什么不难的事。而丹道的修习更难,就那一套理论都会让人看得头晕眼花,不知东南西北。更别说实践或功成了。即使有文化,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相当高的悟性,也很难看得懂,修习便无处下手了。而且有些人还有一个最可耻可恨的毛病,那就是师傅传授徒弟总会留一手。自称为绝招或秘窍不可轻传。有些真正好的东西因此失传。这一点是最为可笑的!我指的是修炼方面。但是不管有多高深的理论,你不去实践那也只是纸上谈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却能证明理论是否正确。而不去实践验证根本不知道那些功理是否正确或者有误。比如做一个动作,你不了解这一动作会使哪几条经络、哪几块肌肉、哪几条神经起作用,那你做这一动作时只能说是瞎练,对其内在的气血运行你一无所知,因此更不可能知道做得是否正确。而丹道都是在体内进行的,玩的是神意并非动作。怎样点火?怎样把握和运用火候?比如烧一壶水,火大了水会烧干了,火候小了水没烧开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同时也没有功效。甚至有害。何时运用武火(大火),何时运用文火(小火)。这是个问题。而且许多的问题都会接踵而来,怎样去解决和把握更是个问题。所有的秘密皆在于此。所谓的奇谈怪论所要胡说的是,连最基本的健康都不能实现的话,那修炼内丹术只是一句空话或者说只是一种幻想。
2017.1.3于蒋家街
 
《奇谈怪论之32》
调养身体使其尽可能地保持健康的状态,但这会涉及到修炼的一些方法。虽然调理身体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练习太极拳、形意拳、少林拳,或现在国家健身气功研究会推广的易筋经、八段锦、五戏禽等,对健身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关于收功却皆是短暂而草率,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重视,并没有从练气的阶段转入养气的层次,只是意守丹田一会儿便草草了事。而有的人看过我的奇谈怪论之后也肯定是一笑而过或看过即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出于好奇而已。我想这很正常,不足为奇。而导引养生调摄阴阳气血是人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真正的修炼并非容易,我以为不是每个人都能修炼。因为其功理太过复杂,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十二时辰与五脏配属,环境与气候,地理与方位,季节与时辰,四正时与阴阳配属,精气神,放松与入静,饮食与睡眠和禁忌,动与静,动功与静功,实景与幻像的处理方法等。每一个方面都是极为复杂的,而且枯燥无趣。打动功,我以为还好,但能坚持几年或几十年如一日也是很难的。打静功更难,那种孤独,那种寂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受、适应和享受的。但不打静功可不可以呢?!从我多年的实践来看,只为了追求健康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在打完动功收功之后直接进入站式静功,意守丹田的时间长一些即可。这是动练静养相结合的练养元气的好方法。所谓的静功分为四式:坐卧站行。就是说有坐着练的,有躺着练的,有站着练的,有走着练的四种姿势。可随意选择其中一式,但以坐式最佳。但也不必过于强求,为了健康,为了轻松地调养身体,变通一下也未尝不可。
2017.1.6于蒋家街
 
《奇谈怪论之33》
修炼的过程不过是聚养元气的过程,不过是让丹田充满元气并沿着奇经八脉及十二正经运行的过程。当丹田气满就会像水杯里的水倒满了一样,你继续往这个杯子里(丹田里)倒水而水自会向外流淌。这一点并非神秘。如果说神秘,体内的元气确实如此。因为用肉眼是看不见元气的真实形态的。只有那些功深之人和有内视功能或其他功能的人才能看见元气的真实存在。我们俗人一个自然看不见,但我们看不见的或看见的事物并非不存在或者存在。有时我们的眼睛也会欺骗我们。真正不受外部世界和体内世界左右的人大都是脱俗之人。他们是真正地看破红尘的人,但这世上为数极少。初修你可能什么也感受不到,体内一片漆黑。我指的是静功。当你打静功能感受到产生八触现象(八种气感)时,有些人由于先天禀赋奇佳会在丹田内形成气团。或有的人闭目内视可见或蓝或白或各种杂色混合的光气团。那就是元气,虽然不纯,但那就是你体内元气的真实状况。当然那存在的光色极为复杂。气光团中有杂色说明你五脏六腑中元气不够清纯,还有浊气废气甚至是病气。但随着修炼的渐渐深入它自会排除并消失于体内。这时气团也许呈蓝色如蓝天般,也许在蓝色中还会出现一个白色的小光团,它看着明亮清纯光色柔和不耀眼,如小米粒般大小。我认为那就是通过修炼聚集气化产生的一小团元气,道家称之为纯阳。而道家修炼的目的就是将纯阳修炼出来,并逐步地炼化体内纯阴,使人体更适合内丹法脉的要求。然而对于人而言健康是第一位的。即使体内元气混浊,但也可保持在比较健康的状态上。只要耕耘必有所获,这倒是一句真话。
2017.1.12于蒋家街
 
《奇谈怪论之34》
意守丹田说说倒是简单,可是如何意守却要分几个步骤来进行。首先要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凝神守丹田(古时称凝神入气穴)。就是说先要将双目之光收回并凝注于双目之间稍上的印堂穴处(印堂穴的里面寸许处),收回目光闭目后稍停即迅速沿任脉下行入丹田。即意念和目光相合,意念和内视同时从印堂开始入喉到膻中神阙气海下行至丹田内为止,然后神意守着,目光看着,双耳听着丹田,这就是所谓的三内:即内守内视内听。由于各宗门所传的丹田位置各有不同,因此气穴的位置(丹田)也有差异。有的丹田在神阙穴,有的在气海穴,有的在关元穴,有的在会阴穴。而本宗门的丹田在石门穴。石门是三焦之募穴。但不管在哪个部位都没有离开任脉和小腹这一区域,而且不是在穴位的表面,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是在腹内,面积大小与元气的多少、功夫的深浅有关,但最后总会在小腹的中心聚成一气光团。有些宗门规定为几寸几分处,虽然各派说法不一,其原因很多,不好品评,但也不能说不对。我认为初修大都是守在表面(外面或皮肤),待随着修炼的深入(时间长了之后)自然会走向腹内。初修只是学习凝聚神意、克服和驱除杂念、集中思想而已。简单地说,意守丹田就是开目平视一会儿,然后收回目光闭目,目光与神意和合于印堂处(山根又称性户神意所聚之户)稍停,然后迅速从印堂出发,过喉部到膻中(胸部)神阙气海(腹部)落入石门(气穴又称命根,生命能量所聚之处),所谓的性与命就是指这两个窍穴,性窍和命窍。其关键处在于不可在印堂处长时间意守和停留。切记!凝神入气穴这句话要是仔细分析则相当复杂。第一先是凝神,何为凝神,怎样凝神,在何处凝神。第二凝神之后应沿着哪一条经脉到何处为止。如何凝神入气穴。这个从凝神到入气穴的过程看似简单,但其实非常复杂。何为凝神呢?从字意上来看,凝者聚集之意。凝神一词出自庄子的达生一文,其文中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道乡集中说:神者,心中之正念也。这就是凝神。但假如你满脑子杂念丛生,那不是清静之神,不是单纯的正念。行话讲要以一念代万念,就是指凝神而言的,一念应是纯正的一念。所以首先要克服排除杂念,心清静了才能产生正念,才能做到凝神,才能做到制心一处。修炼难就难在这一点上。人出生睁开双眼到闭上双眼都一直是向外看的(外视),而修炼则是有意识的向内看(内视)。内功养生的意义和作用就在于此。向外看是在不断地消耗精气神,向内看则相反,是在不断地聚养精气神。俗话说闭目养神就是这个道理(虽然这句话比较肤浅,但有一点道理)。当我们睡眠时要闭上双眼,其实就是不再看向外部世界,虽然这是被动地自然地关闭了精气神外溢,使外视消耗的能量得以补充或恢复。但是恢复和补充并非只有睡眠这一种渠道,在睡眠中,我们并不知道还有哪些渠道可以使之外视所耗恢复如初。这一点也是人生的一个疑惑之一。而凝神入气穴不仅是为了凝神安静地守着气穴聚养元气,它更主要的是为了建立大脑与体内气穴的紧密联系(性与命相合相通),并形成从精神到肉体的主动结合和形成条件反射,为炼气打下坚实的基础。功夫深了很快便会入静。
2017.1.14,凌晨1:40于蒋家街
 
(奇谈怪论之35)
放松是修炼的必经之路,它贯穿于整个修炼过程的始与终。只有从外到内相对地放松了,才能更好地入静,才能有比较理想的收效。放松是从精神到肉体的放松。神经肌肉放松了,气血运行便会顺畅无阻,同时也是恢复疲劳的有效方法。要怎样才能全身放松呢?修炼时放松对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头项肩肘腰胯腿脊柱等是有具体而全面的要求和要领的。我们知道人的五脏六腑是悬挂于脊柱之上的,当然也包括肋骨胸骨盆腔的助力和保护等。但放松最主要的是将下颌回收,头向上轻轻一顶,行话讲虚灵顶劲。只要头轻上顶(百会穴上领)、下颌稍微回收、腰胯微向前挺,就可以将整个脊柱提拎起来使之垂直。然后从头到腰腿一段段放松,当全部放松后,人体的重心皆归于丹田(小腹处)和双腿,这时你才能坐得稳(指坐式)。另外,下颌回收是沟通任脉的好方法,这样才能做到气沉丹田。当然这里面也有意守丹田起到的作用,但主要的还是因虚灵顶劲、松肩虚腋、展肘松腰胯的动作而改变引导的。放松是必须要个人仔细体悟的,谁给你讲解都只是讲的要领,实际操作还是得靠个人去实践。放松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是完全彻底的,就像矛与盾是对立统一的一样。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练习才能把握,也与对某一种姿势的习惯有关。如你采用坐式并按照要领操作,过一段时间自会适应。这得靠悟性和苦练了,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2017.1.16于蒋家街
 
(奇谈怪论之36)
为什么要在早晨练静功和动功,这与十二时辰与脏腑表里和十二经脉的气血运变有关。从十二时辰来看,主要是利用四正时(子午卯酉)来修炼的。这四个时辰的子时为夜半23点至凌晨1点,为一阳初生之时,一天初春之季,在脏腑为气血走胆经。此时胆经气血充足,所谓的充足是指在子时气血主要在胆经运行,但并非指其他脏腑的气血停止运行而是略弱而已。十二经脉与脏腑的气血(也为阴阳)是从胆经(子时)开始运行至亥时止,然后又从胆经起并周而复始。十二时辰:子时为胆,丑时为肝,寅时为肺,卯时为大肠,辰时为胃,巳时为脾,午时为心,未时为小肠,申时为膀胱,酉时为肾,戍时为心包,亥时为三焦,子时为胆。歌诀曰: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虚,亥焦子胆丑肝通。这是十二时辰与脏腑配属关系的歌诀。记住它便可以了解和掌握其气血与脏腑的运变规律,修炼时可以根据自身健康状况来调整。而四正时是抓住了气血阴阳运变的重要时辰来指导修炼的,但这对于修炼而言也只是固定的时辰(死子时),不是(活子时)。在某一时辰修炼静功或动功对某一脏腑是有实际效果的。古代时(本宗门即有此法)的修炼者有的即是按照十二时辰、五行方位进行修炼的。但现代人没有那么多时间用来修炼呀!为此,就我本人来讲,只是在早晨4点多或5点练静功。早晨内心杂念较少,经过一夜的休息气血运行平稳,心神安静,全身放松有利于盘腿打坐。俗话说一天之季在于晨是有点道理的。练完静功再到户外活动肢体修习动功,使之静动结合,一养一练,让气血在一静一动之中得到生长。
2017.1.16于理工大
 
(奇谈怪论之37)
几千年来有很多的人都在寻觅出去的路,也许我也会走向那条路。其实在几十年前我已经在寻找了。但有区别的是我在寻找一条保持身体健康的路,而我所寻找的并非是古人们寻觅的那条路。想攀登那条路太难了,那得彻底放弃正常人的生活才能继续走下去,能走多远谁又能知道呢。但古人们走的那条路最终想成为什么我是知道的,而他们成功地逃脱了肉体的束缚了吗?这一点我没有看见。而这世上仿佛有许多的路,但真正能逃出去的路在何方?谁能坦诚相告?!我所要知道的是一条真实不虚的路,而不是华而不实虚无飘渺的路。那条路应该是一条康庄大道,而且充满阳光。可是这只是我的想像,直到如今谁也没有看见那条路上的风景。作为人,为了求得一个健康的身体都难于上青天,而自然法则却是生老病死,这是谁也逃脱不了的。即使真正的健康这世上又会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有的人不过是很少得病而已。就真正的健康状态而言是要修炼到精满气足神全,从后天恢复到先天状态才有可能踏上丹道之路。但人是需要生存的,生存是要消耗精气神的,这本身就和修炼的最终目的背道而驰。这人生充满矛盾和谎言。有些人讲的话并非是真实的,往往是充满自相矛盾的。比如人们追求的健康长寿,那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真正等待我们的是一条不归路。有谁看见离去的人再一次返回?!再一次与我们重新团聚!
2017.1.21 凌晨1:20于理工大
 
(奇谈怪论之38)
怎样处理杂念的方法,历代修炼者对此都有其对制的方法,比如佛家的观想,道家的存念。有观想某种物体的,有数息的,有默念数字的。虽然都还好,但对于一个初修者不见得就会有效果。而我认为对制杂念应顺其自然,让杂念在心里随意地飞翔。初时杂念会越来越多,什么样的杂念都会被释放出来。你以前的生活和梦境以及自己都想不到的怪异想法和场景。比如一些人一些事,比如你的亲人朋友,你的工作场景和人物,还会有你接收宇宙信息和你不认识的人放射出来的各种念头。当这些杂念不停地汹涌而来,应一个个给予它们出现的自由,不要和它们缠绕不休。就(看着)它们自由地来去,不要强迫杂念的出现。就让它们不断地出现又离去,有的杂念不会停留多久就自己破灭了。就像是放一部电影一样总会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放到最后的。这时杂念就会自然而然地逐渐减少,不再纷纷扰扰地出现。这就是我的体悟,我对制杂念的方法。杂念这个东西,你越想着排除它,它就会越来越多。想着排除杂念本身就是一种杂念。等你心中将积累了几十年的旧的过去了的,在生活过程中贮存的杂念,让它们自己主动地都跑出来了,你心里就干净了,就安静了。而生活虽还在继续产生新的杂念,但释放它们就非常轻松容易了。当功夫深了,你就会有了控制杂念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在修炼之外,又在修炼之中。
2017.1.23于理工大
 
(奇谈怪论之39)
浅谈一下收功,因各派传授的方法略有不同,但大部分是意守丹田片刻或几分钟。初习动功或静功这样收功还可以,原因是你无功可收。意守几分钟便也罢了。要是有一定的功夫(丹田有明显的热感或手脚头也有气感),这样收功就太过简单草率和可惜了。因为没有将炼出来的元气全部地都收归丹田,而真正收入丹田的情形是这样的:手脚头和躯干的元气(气感大多时候是热感,但不是出汗,偶尔也会有凉胀痛跳电麻感等)收入丹田时有充满感(丹田内有明显热感)有实在感,有内视功能者可看见一团光气或呈云雾状在丹田内聚集。身体的其他部位的气感渐渐消失并恢复平常时的状态。无论修炼动功或静功都像是种地,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割,冬天收藏。收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种不收等于没有颗粒归仓,炼出来的元气便会随着生活消耗掉了。除了初修时如有病在身,收功可以简单意守丹田就行了,为的是让病气废气能沿着经脉或窍穴自动排出体外,不会全部收回丹田。俗话说:同气相求,或者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好气自然相求相聚,病气废气也是一样的。行话讲:神返身中气自回。无论体外和体内的元气都会在神意返回身中(丹田),便会或快或慢地返回丹田。这里有功夫深与浅的问题,功深,意念力强,元气很快就会被收入丹田。功浅则反之。而我的收功方法是:无论动功或静功都用意念将丹田内的元气聚成一个白色气团或一个白光点(观想成一个白光点),在丹田内呈太极图顺逆各旋转36次或72次,最后将小光点停于丹田(方寸之中)中心,静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只有这样才能把炼出来的元气真正地全部收归丹田。
2017.1.26,20:15于理工大
 
(奇谈怪论之40)
这世间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事物,有时我们在梦中或在修炼中无意之间也许会进入我们不认识的空间。但对这一点我不能确定是否是另一个空间,但它绝对和我们居住的空间是完全不一样的。那是我在修炼中入静时所看见的,为此我迷惑不解。在入静时会产生各种幻象,你的深层意识(先天意识)中有可能存在着祖先们的意识和他们所见所经历的事件,以及人物场景等。就像遗传学中说的所谓隔代或一代代遗传的基因。拿我的话说是遗传信息,但这只是一种解释而已。幻象幻境在修习中都会时有发生,这不足为奇。有一些场景是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有一些场景只是你生活的再现,这不必大惊小怪。在一个人的意识里贮存了大量的信息,有我们知道的。比如各种所谓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生活场景。还有我们不知道的。而入静时是识神隐退,元神显现。当然元神(或称之为潜意识即先天意识)显现得完整与不完整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显现完整的先天意识的信息会呈现出完整的场景。而不完整的意识却残缺不全,显现的场景只有片段和几个片段混杂在一起,它们混乱不堪,令人毫无头绪,理不出一个完整场景。说白了就是乱七八糟,东扯西拉,一会儿这个场景,转瞬间又是另一个场景或多个场景混在一起。说句题外话,你不修炼,在你头脑里隐藏的事物,这一生都不会出现。即使你做梦做得好也只能显现出冰山一角,而且并不完整。我说过对宇宙我们并不了解,特别是宇宙发出的各种信息。当你入静了,这个空间(人间)会有许多的信息被你的先天意识接收到,有的会以场景的表现形式呈现,有的会以人物或动植物呈现。但无论是哪一种,皆是幻象,不必认真。假如你修炼到入定层次了,有些场景是真的,有些还是幻象。对制方法如对制杂念一样,幻象随出随灭,不可陷入其中。只要你不当真,那场景真的也就是假的,实在太多太乱就睁开眼睛等待幻象消失后再入静。这就要看你的定力了,定力太弱你会陷入幻象中难以自拔。除非你有师傅或同道在你身旁护持。我还是那句话:修炼在修炼之中,也在修炼之外。
2017.1.30于理工大
 
(奇谈怪论之41)
人体气场是由物质能量信息所构成的,气场或者可以说是能量场不仅仅是人类独有,这世上的物体,无论固体还是活体都是有一个“气场”的。比如一座房子或一棵树,小到一片绿叶或者枯叶。固体的气场只存在于固定的地方。活体的气场,比如人是活动的。人体的气场,无论身体强弱都真实存在。这种真实存在在时间的长河里却短暂而虚幻。但是对修炼者而言确实能真实感受到气场的存在和玄妙。我们知道有些人你看他一眼或者和他刚一接触就会让你感受到他有很大的魅力,或让你感到身心宁静,或让你感到心烦意乱甚至厌恶。这就是做为普通人所接受到的他人的气场。俗话说某些人很有气质很有吸引力,某些人即使是第一次接触(并没有经过长期的交往或交谈)就让你有一种想狠狠揍他一顿的冲动。你会被他的气场影响,或使你内心阳光灿烂,或使你内心阴暗。这就是所谓的气场。你的气场和他人的气场是会相互影响的,而这种影响不只是精神层面(心理)上的,在肉体层面上(生理)同样有很大的作用,甚至影响你的身心健康。这需要你的气场要非常强大。但是这种人你在生活中很难遇见,他们大都是修炼内丹术有成之人。气场是可以通过修炼来增强的,修炼得法之人能提前感知风雨雷电,或可以用之探测他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甚至能感知很多他人感知不到的事物。
2017.1.30于理工大
 
(奇谈怪论之42)
当修炼者修炼到一定的层次,健康对他只是个附带品。而在他的身上会产生普通人没有的现象。虽然是较低层次上的现象,但也与普通人有很大的区别了。例如他头顶百会穴会经常有一光气柱存在。仿佛一根天线,它能接收各种信息。但由于我们没有观气观光功能,看不见他头顶上的光柱。虽然这种现象普通人也有,但光气柱的亮度粗细长短大小与修炼的人是有很大的不同。普通人的光柱太细太短太暗,修炼者的光柱则又亮又高。光气柱的强弱与元气是否充足有直接的关系,元气充足则光气柱又亮又高。在修炼时有的人用肉眼是可以看见的。而正常人的光气柱则又细短又暗淡并若隐若现,用肉眼根本看不见。修炼较好的人在打坐时眼前发亮有光团,其光色或蓝或白或大或小并不断地变幻。用手掌感应头顶百会穴处有气柱感,而且气感明显。在丹田的光团与眼前的光团是一致的,有时安静,有时像呼吸般涨缩。涨大时丹田充实并扩大,缩小时丹田微感空虚并缩小。有时双手劳宫穴和百会穴随呼吸而呼吸,在劳宫穴,有时左手,有时右手,劳宫穴处有一红色的圆点并有空洞感,与手掌的肤色有明显的区别。它就像似一个窟窿。吸气时则有进气感,呼气时有出气感。修炼时更加明显,平时劳宫穴处的窟窿也经常在左手或右手出现。但不如修炼时那么明显。做手掌开合:吸开时劳宫穴有气相吸,呼合时劳宫穴有气相斥。这并非仅仅是阴阳相吸相斥的关系,更主要的是有强烈的气感在双手掌之间产生,特别是劳宫穴,仿佛有两个气柱在互相吸引和相互排斥。
2017.1.31于理工大
 
(奇谈怪论之43)
修炼是由坐卧站行四式组成的。但除了以坐式为主之外,其余的卧站三式皆是辅助坐式的。这种定论虽有些偏激,但主要是对静功以养气为主而言的。这并非否定卧站行三式对养生对健身的益处,不过是主次之别。行式属动功范筹,对于现代人来讲是比较适合的,它没有坐式要求的那样苛刻。行式也可以说是散步或走路,但比散步多了几点要求,也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应做到相对的身心放松,按照步幅步频不快也不慢地行走,同时还要配合呼吸和意念以推动气血运行。我们正常的走路只是被动的本能的活动方式,没有一定的具体的要求,是很随意地自由行走。它推动气血运行的效果是不够理想的,是事倍功半的。既消磨掉了有限的光阴,又没有达到理想的健身目的。行式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地散步,而是通过对身心的放松,并利用呼吸长短深浅和意念守窍的方法,使气血发动起来并更加旺盛地运行。让五脏六腑和十二经络在行走和呼吸守窍中都动起来,气血自会生化,升清降浊则也在其中。这里呼吸和意念是其主导的,其次是步幅步频以及行走的时间。下面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行式:所谓的行式即是在行走中炼气的一种方法,它有别于现在流行的走步,但从表面上看和走步是一样的。我们在做行式之前必须要做准备活动,将全身各关节活动开了,然后再进行行式的修炼,最后再做一遍整理活动,才算一次修炼的结束。现在有些人走路对踝膝胯等关节部位造成了一定的损伤,究其原因虽然很多,但有一点是亳无疑问的,他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修炼讲究姿势,呼吸,意念。即内行人所谓的三调:调身,调息,调心。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调身,即姿势。当你自然站立身体相对地放松了,然后下颌微收,舌抵上腭,闭唇,头轻上顶,双臂自然垂于体侧,以鼻呼吸。这是简单的调身。开始行走时,先迈左腿或右腿都可以,同时以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甚至六步一呼吸。这是对调息的要求。调心的要求是在迈步和呼吸的同时意念守在丹田(小腹内),随着行走和一呼一吸(用顺腹式呼吸法,即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小腹恢复正常)。好像是在丹田里呼吸,但不要过于强求,应顺其自然。行式的调心存在一个一心多用的问题,而难就难在这里。就是说你边走边呼吸边意守丹田,同时还要观察路况,看清脚下的道路。这需要一点时间去熟悉和掌握,当你练熟和掌握了,推动气血运行是很简单的事。
2017.2.8于理工大
 
(奇谈怪论之44)
卧站两式属于静功的范畴。卧式是躺在床上修炼的一种方法或者称睡功。有仰卧和侧卧两种。仰卧即仰面躺于床上,双腿自然伸直,双手掌心朝下放于体侧。舌抵上腭以沟通任督两脉,闭目内视内听内守丹田,即眼睛看着丹田,两耳听着丹田,意念守着丹田,简称三内。也可以双指轻轻地点按在丹田处。呼吸方法用顺腹式呼吸法,细慢均长地一呼一吸。也可采用自然呼吸法,即不管呼吸,想呼吸自然会本能呼吸,只有意念安静地守着丹田。要全身从内到外放松。老年人采用仰卧或是侧卧比较适合。假如在修炼中睡着了,可直接入睡不用收功。这种卧式睡功对失眠多梦有益。我很少有梦与卧式有很大的关系。侧卧一般皆是右侧卧式,即身体的右侧卧于床上,右手掌心朝上覆着右脸颊,右手背放于枕头上。左手臂自然伸直掌心朝下放在左大腿处。右腿屈膝,左腿略屈膝放于右腿上。或双腿稍屈膝,双手随意放置以舒适为度也可以。意守和呼吸同仰卧式。站式:双腿站立与肩同宽,双膝微屈。全身相对地放松。男左手掌心覆与丹田,右手掌心覆与左手背上,女则反之。意守和呼吸同卧式。对于初修者无论站卧式,呼吸和意念都同等重要,随着修炼的深入,呼吸须顺其自然,如能入静忘记了呼吸更好。总是想着呼吸也是一种杂念。有些人还没有止息就妄称入定境了,那是胡扯,那是奇谈怪论。只有无念止息之后才能进入定境。要是有一定基础的人,短暂的无念忘息倒是真实的,但那距离入定还远着呢。
2017.2.11,凌晨1:20于夜班中
 
(奇谈怪论之45)
元精元气元神是修练的核心,而元精(物质)是元气(能量)元神(信息)的源头(原料)和基础。元精是什么呢?就是五脏六腑通过生理活动产生的精华。现代医学研究,精的成份主要是蛋白质和人体合成的各种微量元素及精子。在人这一部分,如果元精(肾精)亏损则五脏皆虚,因此一个修炼者必须要养精保精以补虚损。因动念产生的精不是元精而是淫精,那是为传种接代用的。养精保精不是禁欲和绝禁,是对有节制地生活而言的。无节制地纵情声色还能保持身强体健那是一句笑话,这样的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过。元精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禀受于父母和天地。后天源自于饮食水谷的补充。而元气是由元精生化而来,比如三焦气化,当然气化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炼精化气就是指在修炼中元精生化为元气的概括,这只是第一步。虽然我们看不见元精化为元气的整个过程和每一个细节,但可以从感知上了解元气在丹田的充盈和丹田气满之后向督脉运行的情况。其主要表现为:一股热气在督脉或任脉以及其他经脉流动。有时像一股气劲并有热感沿督脉上行,而且那股气劲不是靠意念导引产生的。元气冲督或开关展窍用意念是控制不住的。有的人炼到丹田气满之后一次即可通过督脉到达头顶,甚至从头顶沿任脉回归丹田,形成小周天循环。有的人则断断续续几天或十几天才能通任督两脉。我这里指的是气通小周天(阴阳混合之气),我认为这种气是人的生存之本。人这一部分炼的就是这种混合或者说混元之气。并非指丹道周天。但这一切的源头和基础是元精。因精气神是相互转化相互为用的。没有精则无气无神,而人必亡。所以养精保精是修炼的核心问题,是重中之重。
2017.2.15,19:40于理工大
 
(奇谈怪论之46)
春天是修炼最好的季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人体阳气也随之生发(虽是从冬至第一天阳气初生,但那时还较弱),直到立春才渐渐转强。春三月,自然界的阳气在逐渐增长,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季节而变化。比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法则。春季在方位属东,在五行属木,在色属青,在味属酸,在脏属肝。春天肝气开始旺盛,肝藏血主筋主条达。修炼随着季节变换也应该适当地做一些必要的调整,以利肝气顺畅,同时对肝脏疾病的防治也是有益的。由于经过冬天严寒的侵蚀,人体内不可避免地会有寒气侵入,因此在春季应以静功为主动功为辅的方法,这也是修炼的主要原则。用静功培养阳气,用动功助阳气生长散发驱除体内寒气,当然也包括病气浊气废气。在打动功时不可大汗淋漓,防止因阳气生发过度造成体内阳气损耗,应以浑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度。春天是个好季节,注意培养阳气并适当地生发阳气对健康是有益的,对夏季阳气生长是有益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规律,人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应慎之又慎。
2017.2.19,夜24:05于明理居
 
(奇谈怪论之47)
再谈谈意守丹田。所谓的养生包括很多方面并且相当复杂,但最主要的有两点。其一为食补(饮食),这是人的生存之本。其二为气补,而气补和食补同等重要。人的一生主要是耗损自身的元气(气血),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气补是当相重要的。怎样才能做到气补,这里就涉及到意守丹田。丹田每个人都有,无论男女。用于养生保持身体健康主要是意守下丹田,这是根本。是长期甚至是一生都要意守的,只要守着它,自会产生聚集体内元气。丹田是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之根,是源头。丹田元气充足了,自会冲开督脉到达头顶并沿任脉回归丹田,再继续修炼(意守丹田)自会向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六脉流注。这是一种还算是自然的运行规律,是通过任督两脉的元气运行而运行的。就像两个水池,你不停地往水池里加水,当水池满了自然会向池外溢出一样。因为这两条经脉都与十二正经和奇经相通相联,任督通了,全身的经脉也会随着修炼的深入而自然贯通。这种贯通不是意念导引所致,意念导引冲关过脉是会出现偏差的,这一点必须注意。对于养生守着丹田就可以了,就不会出现偏差等问题。人体的经脉本身就是通畅的,不过是由于生活损耗了一部分元气,使人难以感受到元气在经脉中的运行。这一点只有修炼的人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而正常生活的人毫无感觉。
2017.4.1,晨1:10于明理居
 
(奇谈怪论之48)
有些前辈的或是你的老师的,以及其他门派关于修炼方面的经验之谈,那只是他们个人的经验,不能说不正确。是可以学习的,但不可完全照搬。因为每个人修炼的层次不同,体悟也就天差地别。比如初修,比如经络周天已通,那是有一定区别的,无论从精神状态或肉体的健康状况都是有明显不同的。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就拿盘腿来说,我试过我的老师教的对制盘腿时腿部发麻的方法,其方法是用拇指按住脚心的涌泉穴,其麻木便会渐渐消失。虽有其效,但不能一劳永逸。另外我也试行过蒋维乔(此人已去世)老先生的方法,据介绍可对制盘腿中的腿部麻木的问题。方法是盘腿坐至腿由不麻木到麻木,继续坐到双腿都轻安舒适为准。据介绍在几次后可解决腿麻木胀痛的问题。但在我的实验中并未获得成功,究其原因当然很多了。但主要的还是个人修炼层次的不同造成的。以我个人的实践而言,应让神经筋骨气脉逐渐地慢慢适应盘腿的方式,才能延长盘腿打坐的时间。盘腿是一种功夫,是靠花时间修炼出来的。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这世上只有付出之后,才能有收获。当然付出与收获不可能成正比。也许你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许只收获一点点,甚至更少。那是没办法的事。
2017.4.20
 
(奇谈怪论之49)
再谈入静,虽然重复并且还是老一套,但对于我自己而言是想留下点修炼方面的文字,以证明自己曾经学习过修炼过。而对于内功养生的爱好者还是有一点用处和参考价值的。入静有时是很艰难的,有时却相当容易。这是我个人的体悟。当然在打坐之前需要先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工作,如放松和放下所有俗念,让心无所牵挂,神意自然安静。这样的话入静是很轻松的事。假如没有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还没有进入修炼的状态,还没有从正常生活的状态中挣脱出来,你坐在那里自会心生杂念难以入静。对此我的建议是不求入静。不求入静就不要闭上双目,不要凝神入气穴(你心神不定也凝不了神,更不可能入气穴),就睁着双眼注视前方即可。就只是放松地盘腿坐着,练习盘腿的功夫。待心神安定之后再闭目入静。这样既练了盘腿又能较快地排除杂念,为入静创造一个有利的内在条件和环境。而杂念不是你想排除就能排除的,那是要经过一段或更长的时间让杂念自动地涌出(这是我的方法),随着修炼的深入,杂念会越来越少,甚至最后会内心清静。杂念不再涌现,即使出现杂念也是生活中新产生的杂念,这种新的杂念比过去的生活产生的旧杂念消失得要快得多。对于修炼,杂念和盘腿是入静最大的困难和障碍。各门各派都总结了许多的经验和方法,但不可能都适合每一个人,就像一条路不可能都适合每一个人去走一样。因此在你自己的修习中,要学会总结和挖掘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的。俗话说千人千面,没有谁和谁是一模一样的。修炼也是如此。我觉得排除杂念并非万分艰难,只要你将生活与修炼暂时分开,将生活中的事先放下。这个先放下是可行的,是重要的,是必须要学会的。当你修炼完之后,你再将生活中的事物拿起来也未尝不可。就是说放下与放不下之间是有讲究的。但是,如果你带着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进入修炼状态而杂念丛生是很正常的事。当然了,你也入不了静。怎样处理生活与修炼的问题是非常重大的问题,这需要充分发挥和利用你的智慧,以及你的悟性,才能较好的处理和解决生活与修炼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2017.4.22于明理居
 
(奇谈怪论之50)
修炼是一条孤独和寂静的路,也是一条走向健康的路。但是否能成功因素很多,不是谁都能获得成功的。当然寻求健康并非只有修炼这一条路,还有许多条通往健康的路。这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关,并非谁都喜欢走修炼这条路的。就我个人来说是纯属喜欢,虽然没有成功,但也略有所获。而人这一生总得有点精神寄托的,总会有某个事物是你自己喜欢的。修炼得忍耐住寂寞,它与其他的健身方法有些不同。它是从心理和生理这两个层面同时进行比较彻底的清洗方法(即从精神到肉体),这一点与其他健身方法是不在一个层面上的。从精神方面来说,修炼将会清洗掉很多以前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的隐藏在你内心深处的好的和不好的东西(善与恶的信息)。比如在入静中,突然会从心里出现你在生活状态中从未想过的事或画面。虽然这都属于幻象的范畴,但有时是你从来都不知道也没有想过的,它深藏于你的内心深处。从肉体方面而言,将会清洗掉你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气浊气。比如你自我感觉或体检也未查出脏腑中是否有疾病,但在修炼到一定层次时你会感到在肉体的某个部位发生异常反应和异常现象。有的是与深藏在脏腑内的疾患有关,有的是与隐藏在脏腑内的病浊之气有关。当然了,这需要你修炼到一定的层次才能感知得到。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其他的健身方法有的只是侧重于肉体,而对精神层面没有更深入更全面的接触和开发或挖掘。因此在促进和提高健康层次上,修炼与其他健身方法是有一定区别的,这种区别是真实存在的。
2017.4.27于明理居
 
(奇谈怪论之51)
有时修炼很快就能入静,其状态为平静中有莫名其妙的喜悦充满全身。而内心没有涌出一丝杂念,仿佛精神和肉体融为了一体。既没有想着入静,也没有像每天早晚那样要求自己必须完成修炼的功课。什么也没想,只是自然而然盘腿打坐,而这正符合了顺其自然的原则。肉体上的感知消失了,只有一点意识在无尽的黑暗或短暂的光亮中沉浮。有时,特别是阴历十五前后的那几天,入静是非常艰难的。没有什么杂念,但就是不能入静。这一方面是受到了月圆时的影响,而月之圆缺不仅影响江海的潮汐,对修炼也是有影响的,而且有时影响极大。当然初修之时不会有什么感知,只有功夫渐深才能知道人的气血也是随着月亮的圆缺而盈亏。比如从阴历初一至十五,气血会一点点充盈,有些人会杂念纷飞,同时也是修炼提高功力的最佳时机,对冲关展窍有明显的作用。从阴历十五到三十,随着月亮渐渐的残缺,气血也会一点点亏虚。在月圆时,初修者入静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但对功深者却很难讲了。一方面功深者全身的主要窍穴已大部分打开,能接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包括来自各种难以说清和解释的念头。另一方面,每个人修炼的方位与环境、心性和层次的不同也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因此,想入静就只有看你的定力了,这一点谁也帮不了你。
2017.5.1于明理居
 
(奇谈怪论之52)
修炼是很难的,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的,不是谁都有兴趣或喜欢的。但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因此学习一些健身方法是有益和必须的。比如对肾精肾气的养护,而养护应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保精,我说的不是淫精。淫精不过是为了享受和传种接代而已。我指的是不动欲念的精,它是生命的基本物质和原动力,人就是从它开始的。保精就好比一个水库里存贮的水,它流出去一点就会少一点,如果不继续往水库里蓄水的话。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三焦气化减弱,人(指男人)产生的精气会越来越少,加之生活过程中的损耗,人就会逐渐地衰老。当然衰老是这个空间的根本法则。保精是使人保持生命活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实保精非常简单,不过就是存而少放,就像攒钱一样一点点积累而已。而过度纵欲必精尽人亡,这是千真万确的至理明言。另一方面,应从对肾气入手,用手掌和手背拍打丹田和肾俞穴神阙穴气海穴石门穴和关元穴来激活元气。也可将人体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头部百会穴,此穴可疏通督脉激发六阳之气,是防治高血压低血压的主穴。腹部丹田和腰部肾俞,可激发激活丹田元气和肾气。腿部涌泉穴,可调节肾经之气。通过这三个部位对全身进行整体性调理和养护。这样就把握住了全局。如局部调理可对某一脏腑进行有针对性的直接养护,但这需要有一定的脏腑学和经络学及针灸学方面的知识才行。同时也可以配合十二时辰与气血流注学说。其实人体最主要的是头部百会穴,腹部丹田和腰部命门穴与肾俞穴,腿脚部主要是涌泉穴。把握住这三个部分就可以了,然后就是坚持不懈地每天拍打即可。至于这些穴位详细的主治范围可查看中医经络学,在此短文中不再详细介绍。
2017.5.6,24:50于明理居
 
(奇谈怪论之53)
人体内的五脏六腑是生命的根本,是生命的第一系统。而经络则是生命的第二系统,对内联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对外沟通体外世界,使人体内外形成一个完整美妙的整体。人体有二十部主要的经络,即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如手三阴经有,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有,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三阴经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足三阳经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奇经八脉有任脉、督脉(修炼主要是在任督这两条经脉上下功夫)、带脉、冲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十二正经的元气(气血)运行是起于胞宫(在脐下)过腹上行至胸。手三阴经(手臂内侧)是由胸到手,与手三阳经在手指端交会。手三阳由手(手背)到头与足三阳经交会,足三阳由头到足与足三阴经交会。足三阴由足(大腿内侧)入胞宫和胸腹,如此阴阳相连循环往复而生生不息。
附子午流注歌诀: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2017.5.12,23:40于明理居
 
(奇谈怪论之54)
修炼也有禁忌之地。比如坟地、战场以及医院,那里的阴气病气浊气极为浓重。还有人多的地方,如商场饭店电影院酒吧歌厅等。这些地方的气场会使一个人的阴阳失衡,如果接触频繁的话。对于普通人,偶尔进入没有明显的感觉,但修炼的人确实是有影响的。而且对心境干扰更大。因此有些修炼者上山避世隐居不见世俗之人是有一定原因的。当然有敝也有利,有利的是尘世可以炼心。修炼不过是静以养气乱以炼心而已,心神静,一切皆静。心神乱,一切皆乱。而如山中或树木茂盛和人少的地方却适合修炼,以避免因接收各种不良气息或各种声音而影响修炼。
2017.6.3,23:52于明理居
 
(奇谈怪论之55)
修炼与睡眠不是相互矛盾的,睡眼充足能恢复因生活损耗的精气神。而修炼能使人的精气神更加旺盛,促进和提高睡眠质量。仅从这一点来看,在我的生活状态中就可以得到验证,由于我的工作性质与有些人不同,睡眠时间混乱不堪。但我在白天或夜晚的精神和身体状态,并不比正常生活的人有多么明显的差异。这得益于修炼,得益于能比较好地入静。如果一个人能每天抽出十几分钟进行放松入静的训练,并凝神守丹田是必有收益的。放松能让紧张的肌肉筋骨五脏得到相对地松弛,气血在经脉中便能较顺畅地运行。而闭目入静既能养神又能养气养精,俗话说闭目养神就是这样简单的道理。神是从精气运化而来,因此养神就是养气养精。而剧烈快速的运动方式已不适合有了点年纪的人,特别是老年人。老年人应该选择一些柔和舒缓的运动方式:如杨式太极拳或内功中的动功就比较好。而行走也是对肌体有一定损害的,有几句话这样说:久行伤骨,久卧伤脉,久坐伤气,久站伤筋,这是很有道理的。就是说做什么事都应适可而止,都应采用“中庸”之道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修炼也应如此。
2017.6.10,23:45于明理居
 
(奇谈怪论之56)
太极拳有十三种技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而太极四法是指:掤捋挤按这四种技法。杨式太极拳将这四种技法创造性地融入一招之中,那一招的名称为揽雀尾,它分左式和右式。杨式太极拳的每一个招式,我个人认为完全可以拿出来单独练习。当然,有喜欢练习整套的,但本人却喜欢一个招式进行左右互练,这样即可以左右平衡,同时更可以深刻地体会内气的运行。为此我选择了揽雀尾这一式,简称为太极四法。它有攻有防,而且对体会气感,仔细地感知内气运行比较理想。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太极四法对疏通经络,对培补元气都有较明显的效果。它与内功中的动功功法有相似之处,但也不是完全相同。其不同之处在此不述。不过,练出内气和体验内气运行是确实可行的,而且动作简单,易学易练好记,对老年人比较适宜。当然,它的动作的虚实转换对没有运动基础的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想最难的地方是在屈膝上,这就需要在练习前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膝部踝部腰胯部。另外还要有一个艰苦的练习过程。关于内气运行,只要一段时间的认真练习,自会知道什么是气感,什么是内气运行。假如能做到形意气合一的话,感知气,感知气之运行是水到渠成的事。
2017.6.14,18:36于明理居
 
(奇谈怪论之57)
结手印,也就是修习静功时双手的静态姿式。这方面佛道两家总结了许多的结手印的方法,但打坐常用的手印也就几种。比如佛家的定印,也是道家的太极印。至于其他的手印,很多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作用,但我对于这些手印没有更深的理解和研究,打坐也用不到其他的手印,因此不做介绍。我平时打坐只用一种手印:太极印,即佛家的定印。但这一手印两家各有不同的理法,虽然从姿式上是一样的。而两家的理法不是我能够理解的,我只谈个人对此手印的看法和简单的理解。此手印从阴阳这方面来说,它能沟通全身的阴阳之气(即左手为阳,右手为阴)。使阴阳之气形成一个循环,排除杂念使心神安定。此手印较为舒适并有利于放松入静。但无论哪一种手印都是为入静服务的,同时也需有一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形成习惯了就会觉得舒适了,而习惯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东西。无论是什么习惯一旦形成皆难以纠正,这一点对于人类是相当恐怖的事。不信你改改自己已经养成的习惯试试看!当然关于手印,佛道两家各有各的说法,那是另一个问题。而我只谈人这一部分的部分内容,只谈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那一部分的内容。虽非全部,但对于提高健康层次已经足够用了。
2017.6.19于明理居
 
(奇谈怪论之58)
形意气合一是指在打动功时的意念呼吸动作,是指这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只有将这三个方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意念的主导,缓慢的呼吸和柔和的动作导引相配合才能形成真正的合一。这是修习动功的最高功态和境界。就本宗门的六大专修品功之一的峨眉十二桩功来说,想要达到形意气合一是有很大难度的。究其原因在于,动作导引呼吸方法意念运用和所用气诀太过复杂,一般人很难把握。说句实话,峨眉十二桩是一种上乘的动功功法。但已不适合现代人练习,特别是老年人。在形意气三者中意念是主导,意念是可以调控呼吸节律快慢的。如一个人心神安定,他的心律是平稳而和顺的。而呼吸在意念的调控下自然会细慢均匀深长。至于动作导引只是配合意念和呼吸而已。意念和呼吸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动作导引的快慢是为了配合呼吸的节律,不是呼吸去配合动作导引,而是动作要配合呼吸,就是说动作是随着吸气开始到呼气结束的。理解了意念呼吸和动作的主次关系,做到形意气合一并非是太困难的事。形意气之间的相互配合也有层次上的区别。是可以分为初中高三个修炼层次的。初学一套功法是要有一个学习动作和掌握动作要领的过程,这是初级层次。中级层次是熟练了动作和要领并能很好地相互配合。高级层次是形意气完整地合一,而且在打动功的过程中形意气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没有任何阻碍停顿和散乱,像行云流水一样顺畅无阻。这只有在意念的主导下呼吸和动作才能紧密地结合,才能逐渐形成和达到形意气合一的目的,才能有效地提高动功炼气和健身的功效。
2017.6.20于明理居
 
(奇谈怪论之59)
修炼是通过意守丹田聚集元气。当丹田元气充足,首先是贯通任督二脉形成周天运转,这既是基础又是进入高次层修炼的必由之路,而丹田是长期意守的窍穴。所有的内功门派皆是在任督二脉上下功夫,内丹术也是如此。因此贯通任督形成周天运转是修炼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它分大周天和小周天两种功法。大周大是按照十二经脉运行的,小周天是按照任督二脉运行。大周天的元气运行比较复杂,在此不述。小周天的修炼有两种方法,虽然这两种方法略有不同,虽然最后都能达到最终的目的,但仔细分析其修炼方法却有简与繁的区别。第一种方法是意通周天,也就是通过意守每一个在任督两脉上的主要窍穴,最后达到气通任督形成小周天循环,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这一方法对初学者是有一定难度的。第二种方法是只意守丹田这一个窍穴,待丹田元气充足,自会下行至会阴到尾闾关(长强穴的部位),沿督脉上行,过命门夹脊关玉枕关到头顶百会,向前下行至印堂(上丹田)到龈交为止(这是元气沿督脉循行的过程),然后通过舌抵上腭(古称搭鹊桥)连接任脉,使元气过舌入喉(古称十二重楼),进入膻中(中丹田)神阙穴回到丹田。这是整个任督二脉运行的全过程,也即所谓的小周天。这一方法是丹田元气聚养充足之后贯通任督的,是比较自然而又安全的方法。而意通任督的方法是先意通,也就是通过意守任督二脉上的一个个主要的窍穴,如督脉上的三关: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等,任脉上的三丹田:即上丹中丹下丹等来完成周天运行的。意通任督虽说是意通,但也有任督二脉中的元气参与其中,并非简单的独自的意念(意识)在任督二脉中的运行。它在意守每一个主要窍穴时,也同时聚集调动了每一个窍穴中的元气,它们是同步运行的。这两种方法对命功对性功都有其作用和意义,但它略偏重于命功。所谓的性命双修不过是指对肉体(元气,属于命功),对精神(元神)这两个方面而言的。这两种贯通任督形成周天运转的方法,我们不讲其他,只谈其安全性,我认为只意守丹田是较为稳妥的。
2017.6.30于明理居
 
(奇谈怪论之60)
所谓开关展窍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对某个关窍进行挖掘并扩展,同时使其真正的展现出它本来的作用和意义。当然了,我这里谈到的开关展窍不是内丹养生术的开关展窍,更不是佛道两家所论的开关展窍。而是人这一部分的开关展窍,它对人体的健康次层是有其深远意义的。所谓的开关展窍是通过凝神入窍穴来完成的,就像意守丹田。使元气聚集入住某一个关窍中。比如上中下三个丹田,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这三关和天门地户等。而这些主要的关窍,特别是三个丹田,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上丹田是元神(精神意识)所居之处,中丹田是元气所居之处,下丹田是元精所居之处。这三个丹田虽然各有所侧重,但精气神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而每一个修炼层次都是略有不同的,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入道。每一个窍穴(部位)修炼的方法和窍穴所聚集产生的能量也是不同的,有的是炼精气,有的是炼神。就人这一部分而言,主要是修炼精气以保持一定时期的身体健康,也就是延年益寿,这才是作为人最需要的。窍穴其主要功能一是对所在部位脏器的功能调节,二是通过某一个窍穴沟通另一个窍穴。修炼到气通小周天(经络周天,我是这样认为的),并运转自如之后(不是内丹术所讲的周天,虽然都是在任督两脉上运转烹炼,但从气的质量上来看,内丹的周天烹炼其气的质量更高),假如再对其他关窍进行挖掘和开发,让每个窍穴都能充满元气,那对健身延寿的意义是可想而知的。
2017.7.7,23:45于明理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单的健身方法,蹲墙功
上丹田发涨原因分析(转)
怎样静坐
丹田练气法的练习方法2
丹田混元气功
谈谈内养功“打通任督二脉”三个步骤(三)—— 意守丹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