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头条
今年60岁的作家余华有两段婚姻,第二任妻子是他而立之年在鲁迅文学院进修时的同学、女诗人陈虹。余华很少提及自己“相依为命”的爱情,时常与他同时被提起的人是另一位作家“莫言”。

余华比莫言小五岁,却几乎是同时出道、成名的,两人不仅是作家同行,更曾是亲密无间的室友,。一起出国参加研讨会时,酷爱打牌的俩人能从北京一路打到意大利罗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余华与莫言两人之间维系着长达30年的友谊。

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高手云集,35岁的莫言与30岁余华被分配在同一个寝室里,一呆就是两年。

初识时,在“非主流山东大汉”莫言心中,来自浙江的余华是个古怪而残酷的青年小说家,说话期期艾艾,双目长放精光,不会顺人情说好话,尤其不会崇拜“名流”。余华讨厌那些把一个朴素的话说得很深奥,再把很深奥的话说得不知所云的人,而莫言刚好永远是反方向,总能把不知所云的话直接跳过深奥说得很朴素。

莫言写小说速度很快,而余华坚信“慢工出细活”。在鲁迅文学院读书时,莫言经常挎上背包,留下一句“我回高密去了”便绝尘而去,过一两个月再回来时,包里总是带着一部厚厚的长篇小说。

莫言的“出走”是有原因的。当年余华写《在细雨中呼喊》时,莫言正在写《酒国》,两人一旦同时在寝室里写作,便是“面对面”的,结果谁也写不下去。后来,莫言从废品站捡回了一本旧日历,挂在柜子上挡住视线,这才让两人畅快的写了下去。

“学生生涯”结束后,余华开始写《许三观卖血记》,莫言也回到老家山东高密继续写作。那时候他们常常闭门谢客,孤身一人专注写作,唯一的休闲时光便是互相打电话,瞎聊神侃——因为他们都没人说话,实在太无聊了。

莫言与余华两个人都带有些“先锋”的写法。莫言用83天时间写完了50万字的长篇小说,心中颇为得意,余华知道后便问莫言书名,得知是《丰乳肥臀》,余华大笑一通,预言出版会受阻。果然,这部小说在最初寻找出版社时因书名多次被退稿。

事实上,余华与莫言走上写作之路的初衷都特别接地气:为了活着本身。出身医生世家的余华拿起笔放下手术刀,只是不想再每天看别人张开的嘴巴了:那是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5年牙医生涯,余华大概替别人拔了1万颗牙——实在是不想再拔了。

莫言出身山东农村,小时候经常吃不饱饭,当他知道村里有位写文章的人,每天都能吃上饺子时,便暗下决心,长大后定要成为作家,一天三顿吃饺子。后来,当莫言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别人问他怎么庆祝,莫言带着他一贯的腼腆笑容说:我会和我的家人一起包一顿饺子吃吧。

@文史哲研读间 觉得,中国从不少侃侃而谈的说客,缺的是甘于寂寞、埋头写作的作家。余华与莫言,一位睿智一位忠厚,都相信孤独、享受静默,是中国当代文坛珍贵而璀璨的双子星。他们的友谊不仅在于文学创作中的惺惺相惜,更始于才华,忠于人品。

当很多人在得知莫言摘得诺贝尔文学奖,为余华“鸣不平”的时候,一向低调的余华走上台前,以强势的姿态力挺“老友”莫言:从文学的标准来看,莫言的小说起码可以拿十次茅盾文学奖,莫言最差的小说也要强于百分之九十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离不开文学的大学
华语文学的高峰!莫言、余华、严歌苓都毕业于北京同一所985大学
顶流作家,又“塌房”了
从错别字也能入选课本,到多篇经典被删,去鲁迅化到底在去什么?
文坛教父童庆炳去世 曾培养莫言余华等作家-2015-06-15 13:46
中国十位热门作家速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