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瓷展赏:北宋浙江越窑青瓷小执壶(10)

浙江越窑青瓷的烧造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烧造原始青瓷,也有资料显示其是从东汉时期开始创烧。此后历经晋、隋、唐五代到北宋都有青瓷出品。

越窑青瓷最为鼎盛的时期是五代时期,到了北宋晚期,浙江龙泉窑的莹润如玉的釉质,加上青翠欲滴的绿色赢得了人们的青睐,釉色稍逊一筹的越窑青瓷渐渐没落,为龙泉青瓷所替代了。但越窑青瓷在北宋早期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窑口,其烧造的青瓷器也曾受到皇家的重视,据宋史记载,宋初吴越有钱氏大户在十年间向朝廷进贡越窑瓷器高达十七万件。记载了越窑瓷器曾经的辉煌。

这件北宋越窑青瓷小执壶应该是越窑青瓷的经典之作。壶高12.7厘米,腹部直径8.5厘米,口径6.7厘米,颈部直径3.6厘米,底部圈足直径6.3厘米,从壶的尺寸诸位可以看出这件瓷器很小。

这件小执壶又可以称“注子”,其实就是一件小酒壶。造型虽然小,却能小中见大,是宋代执壶比较典型的壶型的一种。其造型源于唐代执壶,具有唐代执壶的器型特点,撇口短颈,耸肩鼓腹,圈足。这种造型既继承前人,又对后世瓷器壶、瓶的制作具有深刻影响,特别是圈足的制作。

唐代执壶的底部一般为平底,无圈足,是为“饼底”;而这件小执壶摒弃这种制作,却有明显的挖足痕迹,而且挖足既深又带有明显旋痕。这种制作工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后来的瓶、碗、壶、罐等,凡是圈足的制作,多数采用了这种挖足的方法。后世特别是到明清两朝,更加重视了修足工艺,精细的瓷器刀痕化净,可不见修足痕迹。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官窑瓷器修足就相当讲究,根本看不到修足的痕迹。



这件小执壶施满釉,但圈足部分施釉不到底,这就又遗留着高古瓷施釉不到底的习惯。这件壶的纹饰很简单,就是在壶腹部刻划几道瓜棱纹,主要靠简朴大气的造型取胜。

这件越窑青瓷小执壶,造型简朴,气韵端庄,小中见大,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北宋经典之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业鉴赏】瓷器微观鉴定之如何辨别真伪气泡?
古玩收藏先知后行
从一件西晋唾壶谈起
【我的收藏系列之125】汉代原始青瓷钱币紋大罐。编号:40000125
集前人之大成,又为后世之经典的宋代名瓷
瀚阳私享家 | 许群的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