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谈浮刺法之九 - 浮刺针灸疗法的理论探讨 (一)】文/何树槐【名医名家苑谈】


—— 何树槐


针灸浮刺疗法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引起众多的医生的重视认可,应用的人群越来越多。


浮刺疗法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需要更深入地加强研究,尤其重要的是理论的研究。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难以持久,难以进一步发展。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才是有目地,有方向,有针对对性。


基于此我大胆的做以理论探讨,供大家讨论,为了更好地促使浮刺疗法的发展。




1.

关于腠理



浮刺法是应用浮刺针刺入穴位,针尖通过表皮刺入皮下的浅筋膜,然后沿着浅筋膜浮刺,并采用苍龙摆尾等手法,促进经气的运行,调理气血,达到行气止痛的目的。


浮刺法针刺的解剖部位应属于中医学中的腠理。腠理泛指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以及皮肤、肌肉间隙交接处的结缔组织 


腠理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有流通气血、渗泄体液、抗御外邪的功能,与人体的卫气、营气、元气、津液、三焦等均有密切的关系,是浮刺疗法能取得效果的关键因素。


2.

卫气行于腠理



卫气属阳,行于腠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发腠理”,又如《灵枢·本脏篇》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以上两段经文说明卫气行于腠理,并有濡养和调节腠理的功能。


3.

卫气的生成与运行


卫气源于水谷之精微,其生成和运行与三焦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讲卫气生于中焦发于上焦,《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说明卫气营气生于中焦,发于上焦。


卫气还出于下焦,即卫气出于下焦肾,《灵枢·营卫生会》说:“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下焦内藏于肾,肾主先天之精,化生元阴元阳,元阳者元气也。卫气出于下焦,说明了卫气与肾及元气有密切的关系。


卫气的运行源于肾气。卫气的运行在白天,人寤行于阳,夜间人寐,则行于阴,行于阳是行于体表手足三阳经;行于阴是行于内脏。


《灵枢·卫气行》专篇论述了卫气的昼夜运行路线:“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


卫气昼行于阳分,始于足太阳经之睛明穴而出于目,以周于六腑而及于肾经,是为一周;夜则行于阴分,始于足少阴经以贯五脏,其行以相克为序,从肾、心、肺、肝、脾相传为一周,而复注于肾,阴尽阳出,又复合于目。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昼夜共行五十周。所以卫气运行始于肾,因为肾主元气隶属于下焦,故曰卫气出于下焦。


所以卫气的生成可概括为根于下焦,充裕中焦,发于上焦。


4.

卫气的功能



卫气的功能主要是防御外邪、温煦肌表及全身,并由调节和控制腠理的开阖的生理功能。


卫气运行于肌表腠理,保护机体,抵抗外邪的侵袭,是人护外的屏障。


卫气有温养全身和肌表的作用,内而脏腑,外而肌肉、腠理,以维持人体体温的恒定。


卫气还可调节控制腠理的开阖,调节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人体水液的平衡和体温的恒定,正如《灵枢·本脏篇》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卫气的功能是在元气的激发和推动下通过三焦行于腠理,荣养腠理,调节腠理,是腠理功能的源泉。


卫气其性属阳,慓疾滑利,功善运行,是其功能的一大特点,《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5.

卫气与营气



营气卫气均源于水谷之精微,营属于阴,卫属于阳,营行脉内,卫行脉外,气行则营血行,相辅相成,运行全身,推动和调节脏腑经络器官的功能活动。


《灵枢·卫气篇》:“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内干五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内外相贯,如环之无端。”



6.
浮刺法激发了卫气的运行



肌肉关节疼痛,其机理是经络气血痹阻,“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卫气属阳,在肾中元气催化下通过三焦行于腠理,荣养腠理,调节腠理。其性慓疾滑利,善于运行,行气行血。复加飞经走气的针刺手法,激发并促进了卫气的运行。


所以浮刺疗法有强有力的行气行血、疏通经络、濡养肌肉的作用,故能迅速获的效果,住疼痛于顷刻。







  学术思想:


首先,强调针灸辨证论治,应以五步为序。即:

1.脏腑经络定位。

2.根据脉、证、舌的特点定性。

3.定位和定性相结合。

4.辨标本。

5.确定治疗大法。


其次,主张经络病应辨证分型,分型论治。


第三,主张用中医理论解释经穴的主治功能,使其纳入中医轨道从“经验论”中解脱出来。


第四,擅用“浅刺多穴法”。其特点是适宜治疗病位较浅的病症、虚证和邪气阻络的病证。


第五,哮喘治疗应散风熄风。


第六,华佗夹脊穴功于调理气血。临床上常用的有血管性偏头痛、肢端感觉异常症(手麻症)、植物神经紊乱(半身麻木、肢凉等)、脑血管病等。


第七,同经相应取穴法效果卓著。诸如肌肉的损伤或痉挛、韧带的损伤、神经性疼痛、炎症性疼痛、风湿性疼痛等均可。 医疗特长:擅长于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头痛、眩晕、疼痛症、癫证、痴呆、性功能减退及妇科杂病等。


国际交流:

曾多次为日本学者讲学。1978年赴叙利亚讲学医疗,1983年赴泰国讲学,1986年到意大利参加第25届世界眼科大会,发表了针灸治疗眼底疾病的论文,1978年到莫洛哥,突尼斯进行学术交流,1989年到意大利讲学。 曾任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副主任,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腧穴研究会理事长、北京中医学院副教授、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治疗教研室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材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


曾撰写著作

《针灸治疗学》上海科技出版社(副主编)。《针灸学》(上、下册)古籍出版社(主编)。《中国针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当代中国针灸临床精要》天津科技出版社(编委)。《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针灸学》(教学参考从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实用针灸辞典》知识出版社(编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反复感冒怎么办?
论脉
卫出上下焦
祖气、宗气、元气、营气、卫气【转】
明道1968讲《黄帝内经》之“生气通天论篇第三(2)”
元气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