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扁平足真的是天生的吗?


小编说:

前弯、侧弯、后弯、螺旋、直线,这五种运动轨迹贯穿在我们的动作练习中,本文将讲述小宝宝从原生状态到学会走路的过程中,五种运动轨迹的发生和其对于宝宝脊柱生理曲度建立、足弓建立的重要意义。




正文

(内容整理自2017.12.16 广州面授)



一、【导读:前弯、侧弯、后弯:建立了小婴儿的脊柱生理曲度】

 

婴幼儿时期的五种运动轨迹,分别是前弯、侧弯、后弯、螺旋、直线。

 

第一个是前弯,前弯是人的原生状态,在肚子里就是这样。

 

小孩从三个月开始学翻身 ,一开始只会躺,要翻身的时候使劲往一边侧倒,这是人类学会的第二种方式。

 

然后他趴下来,开始不自觉地抬头,使劲往上抬,有时候累了就低下头来。这个过程其实训练了他颈椎的弯曲,使颈曲出现。

 

小婴儿生下来是没有脊柱生理弯曲的。他通过翻身、抬头出现了颈曲、胸曲,然后在坐的过程中,从胸曲到腰曲出现,然后是爬行建立腰曲,到最终站起来,形成足弓,身体结构开始逐步建立稳定。

 

所以人的结构是一点一点被驯化出来的,并不是生来就这样。而驯化的结果是为了让人能够跑跳自如、不受挤压。

 

所以在侧弯、后弯之后,身体其实是一种旋拧的状态,能够开始往上螺旋的站立。

 


二、【导读:直立、螺旋:建立了小孩的足弓】

 

一开始小朋友走路是不会走直线的,他是晃晃悠悠的,他的腿也是晃晃悠悠的。而且小孩的脚总是喜欢往外撇,不会平衡稳定的站立。

 

而在学步期总是把脚往外撇,是因为小朋友想要建立起足弓。足弓能够缓冲、避震,能够对关节形成保护和力的传导,所以小孩会这样行走。而当他这样走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开始学习把脚球踩下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力的螺旋。

 

比如玩硬币,在硬币快速旋转到快要落地的时候,会看到它在做螺旋状态。那我们的脚从脚外侧下踩到大脚球下踩,就是螺旋状态。

 

这个螺旋力的产生就会开始建立身体内部向上的螺旋通透,然后就会更好的站直了,这就是最后的直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螺旋力秘法
不要让不正确的瑜伽动作伤害到你(二)
「找出原因」手跟着肩膀走导致外下杆?快来检查一下你的“肩膀”!
靠垫超10厘米小心伤腰
瑜伽康复之螺旋疗法
自然律——螺旋的奥秘与太极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