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欲望

#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征文#

万恶之源是欲,万善之源仍是欲。欲望是本源,与“道”一样,始发万物,只是生发的是除了自然之外的人为事物。

一、活着是人的本能

人为什么会要活着、为什么会对生命如此看重,除去唯心主义生发的牵绊和追求,从唯物主义角度,真找不出合理的原因,不仅是人,对一切生命体,为什么要活着,这都是一个终极的哲学问题。

我们身体的所有构造分子,都是在为我们活着而工作,分子怎么知道它们工作的意义,它只是在那里机械地、不停地工作着,直至自己消亡。这是一个从运动走向沉寂的过程,沉寂的只是我们眼中的生命,永恒的是物质。

所以我们谈活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只是关注于自然生命存在的这几十年,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到自然生命结束后,还能活在他人的记忆中,实现另一种形态的生命延续。

“为什么要活着”和“活着的意义”这两个问题,仔细想,还是有所区别的。“活着的意义”是在承认了“为什么要活着”的基础上,“为什么要活着”更想从根本上探讨生命存在的原因和本质,可惜到目前这止,人类还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只能归结为“活着是人的本能”。

二、活着是一切欲望的源头

我们从活着这个本能欲望开始,生发出吃喝拉撒睡的生存欲望,又从繁衍生息的角度,生发出情色欲望,孟子总结为“食色性也”。为了追求自己更好的生活,又生发出贪、嗔、痴。为了平息人与人之间纷争,又生发出了道德、法治。就这样,人类社会一步步地复杂了起来,各种欲望交织缠绕,伴随一生。

就像一个动画短片表现的一样,两个原始人同时发现了一块黄金,都觉得与众不同,想占为己有,于是棍棒、石头相加打斗,一个人不行,就组织一帮人打斗,从冷兵器,一直斗到热兵器,最后发动核战争,地球变成一片焦土,幸存的两个人又开始了同样的争斗过程。

虽然这个动画不是从活着本身开始探讨,但想占有黄金其实就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这是它的逻辑起点。

三、欲望有社会价值的善恶区分

这与人的社会性分不开,就像动画短片一样,地球上如果就那么一个人,不管他想做什么,都不会有善恶之分,即使他毁灭了地球、毁灭了自己,也还是归于了物质。

但这只是一种想象的情况,地球上光人类就已经有了80亿之多,还不算其他生命体,这么多生命体如何在一个地球上实现共生共存、如何同时满足各自的欲望,才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有了价值标准,其实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儒家的方案是建立一套社会生活秩序,并加以道德的约束,实现社会稳定。道家是希望回归自然状态,保持基本的生存状态,清静无为,想从根本上消除欲望和欲望所带来的一切。释家以因果轮回、积善惩恶的方法,抑恶除恶,引导社会正向发展。

这些思想和方法,经过我们世代的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价值导向的观念,指导着我们有序生活、各得其乐。

四、欲望不可能全部都能满足

有了价值评判标准,所谓“恶的欲望”就会被限制,想满足“恶的欲望”,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些代价通常是个人承担不起的。

这就是风险,风险太大,就不值得冒险,这就是无形的约束,正因为有了这些约束,社会才能平衡运行,也才能发展进步。

所以,节制欲望是很多思想家、哲学家共同的追求理念,区别只是在于节制哪些。

我们依照价值标准为人处事的过程,就是经常节制、调整自己欲望的过程,就是把调整欲望当成是生活的日常,发扬该发扬的,节制该节制的,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这就是自然生命的状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考心理学——关于弗洛伊德
生命特质座次排列表
再絮叨那“冲气”
人性:生命本源的善与恶
康红舒:生命教育——孩子生命中最不应该缺失的课
人类的“终极目标”就是回到原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