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一大体量独角兽过会!年营收130亿,年利润50亿,细分领域第一!整个证券服务行业的投资逻辑,都藏在...

   

又一家独角兽,刚刚在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56次工作会议上过会。


2014年到2016年,它营收85.87亿元、190.11亿元、132.59亿元,净利33.98亿元、86.52亿元、53.13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190.59亿元、164.94亿元、48.3亿元。


注意,高峰期一年营收190亿元,净利润86亿元,妥妥的独角兽公司。并且,它所在的赛道还很特殊:投行。


它,本身就是2017年IPO上会项目保荐宗数第五的券商。据Choice数据,其当年上会的保荐项目共24宗,仅有1宗被否,过会率高达95.83%。这个过会率,高于保荐数量排第一的广发(80%)、第二的中信(81.82%)、第三的海通(75.86%)、第四的国信(82.76%)。


它的名字,叫:中信建投。体量很大、现金流很高、盈利质量很不错,可是,2016年,营收下滑30.26%,净利润下滑38.59%。


这是什么情况?


很简单,因为券商是个强周期行业,业务量会随着股指波动。2015年股灾之后,券商行业日子确实不好过。而且,周期性强其实还不是最大的致命伤,更大的问题是,这个行业竞争对手实在太多了。


截至2017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9家注册证券公司,包括中信、海通、国泰君安、广发……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按2016年数据,中信建投仅排在行业第七。


想到这一层,也许你会有点愤怒:优塾君,你妹的,既然周期性强,竞争还剧烈,那这行业还有什么可看的?


没错,我们也认为,在二级市场,证券公司这个群体,虽然看着高大上,但是从价值投资角度来看,很难选出合适的适合长期跟踪研究的标的。


可是,在它背后,毕竟是一个万亿级的巨大市场。


在证券服务这门生意里,不仅只有券商,还活跃着金融信息服务商(比如东方财富、万得、同花顺),还有软件服务商(比如恒生电子),此外,还活跃着交易所(比如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


注意,港交所也是一家上市公司,代码00388.HK。


还是那四个字:反向思维。从传统价值投资视角来看,有几大禁区,轻易不能碰。


比如,第一,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投周期性行业。第二,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碰技术变革快的行业,比如互联网、高端装备。第三,基本不碰证券行业,因为这行业和大盘指数高度相关,属于周期性行业的一种,买它还不如直接买指数基金。


为啥不投周期性行业?


因为很难判断波峰波谷,交易时机很难把握。相比起来,非周期行业、消费类行业,比如食品饮料、医药,稳健成长,可以傻瓜式操作,选出好标的,直接一把梭。


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巴菲特老爷子说的,而且已经得到大多数人的共识。可是,证券这个领域,就真的找不出合适的投资标的吗?


今天,我们从券商这个行业入手,来分析一下证券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商,以及交易所,思考一下“证券服务”这门生意。这些思考,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它作为一条线索,抛砖引玉,也许能将你引向更有意思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本案提到的“财务报表分析”问题,以及上市公司的各种财务套路,建议细研究财务炼金术财务魔术IPO避雷指南,提前看穿套路,避免被收割。


而关于我们之前分析过的税务问题,可在4月14-15日我们举办的“并购重组案例、交易架构、税务难点”研讨会上系统学习。


优塾原创,转载请后台回复“白名单”


01

证券行业:典型的周期性行业

看天吃饭,听着高大上

其实和农民没啥两样


中信建投,成立于2005年11月,成立时两大股东——中信证券和中国建银分别出资60%和40%。目前,中信建投持股30%以上的前两大股东为北京国管中心、中央汇金,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作为券商代表,中信建投自然也是“靠天吃饭”。证券市场景气,它的手续费、佣金、投资收益自然水涨船高,证券市场萎靡,它的业绩也会大打折扣。


中国证券市场,虽然“年轻”,但自从诞生以来,就没太平过。


1987年9月,中国第一家券商,深圳特区证券成立。此后的1988年,万国、海通等第一批券商成立。


1990年11月,上交所成立。1991年4月,深圳交易所成立,中国证券业,正式起步。


1992年,华夏、国泰和南方三大全国性证券公司成立,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截至1995年底,全国有专业证券公司达到97家,总资产达832亿元。


此时,中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股权处于分置状态,市场上约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造成诸多弊端,限制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券商的发展,市场由于不完善,存在诸多乱象,最著名的就是327国债事件。


327是一个国债产品,但由于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在期货市场上有一定的投机价值,成了当年最热门的炒作题材,1995年2月23日,万国与中经开对弈,最终,中经开获胜,万国证券亏损56亿,直接濒临破产,有“中国证券之父”之称的管金生入狱。


1999年,券商行业发生一次重大整合重组,万国被申银合并,形成申银万国,君安被国泰合并,形成国泰君安。


2001年中期—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长达5年的熊市,上证指数从2245点腰斩到1000点,这一时期证券公司整体亏损。


2004年,南方证券,当时中国最大的券商倒闭,因持有哈药、哈飞股票的价格不断下跌,浮亏巨大为了挽救颓势,南方证券不断加仓,最后所持有的哈药和哈飞股票竟然分别占其总股本达60.92%和39.58%,成为哈药的第一大股东和哈飞的第二大股东。


由于资金短缺,南方证券挪用投资者存放在公司的股票交易保证金。2005年,在南方证券倒下的基础上,中国建银证券成立。


2005年,中国建银与中信联手,重组了另一家与南方证券同时代的巨头——华夏证券,成立了中信建投。


2005年5月,发生了券商行业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截至2006年底,沪深两市已完成或者进入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共1301家,占当时应改革上市公司的97%,对应市值占比98%,未进入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仅40家,股权分置改革任务基本完成。[2]


改革后,中国整体经济形势持续向好,证券市场回暖,上证指数于2007年10月到达6124点。证券行业也扭亏为盈。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证券市场暴跌。证券行业整体盈利大幅下滑。


同时,中国证券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整体佣金率下滑,业绩再次下挫。此后的2010-2012年,证券业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6.06%、51.15%和13.58%。


2013年之后,创新业务(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等资本中介业务快速发展,证券期货互联网业务出现,券商迎来新的利润来源与增长点,传统业务依赖度降低,整体业绩提振。


2013-2014年证券业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3.68%及119.34%。


2015年上半年,证券市场再次迎来牛市,上证指数到达5178点,6月中旬,股灾开始,上证指数最低跌至2850。


不过,凭借2015上半年的大牛市,证券业传统经纪业务净收入较2014年上涨156.41%,证券投资收益上涨99.01%,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16年开始回落。


接着,2016年,营收、利润、现金流,都大幅下跌。


梳理券商这个行业的脉络,基本就是一个词:牛熊交替。牛市业绩暴增、熊市业绩差,没有人能逃出这个魔咒。


02

证券行业财务密码一:

传统经纪业务

一个会计科目,代理买卖证券款


先来看中信建投的业绩:


2014—2016年,中信建投营收85.87亿元、190.11亿元、132.59亿元,净利33.98亿元、86.52亿元、53.13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190.59亿元、164.94亿元、48.3亿元。


注意2016年,跌的有多惨。现金流跌幅,尤甚。


中信建投的营收,主要来自三部分:手续费及佣金(2016年占比69.35%)、投资收益(21.56%)、利息(12.01%)



其中,占比最大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主要为经纪业务收入(占比42.36%)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占比45.27%)。


不过,对中国整个券商行业来说,投行业务高度依赖人力,并且项目周期较长,不如经纪业务收入稳定,所以,要想搞清楚谁在传统业务领域实力最强,就要弄明白谁的经纪业务最强。


2014-2016年,中信建投的经济业务收入为34.53亿、86.22亿、36.55亿。由于各大券商佣金率不同,我们不能单纯从券商们的经纪业务收入来对比。最能体现各自经纪业务强势程度的,是证券行业一个特殊的负债科目——代理买卖证券款


这个会计科目,其他行业的报表,都没有。


代理买卖证券款,是指券商们接受客户委托,代理客户买卖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有价证券而收到的款项。这,在资产负债表上,其实是一个负债项。


顺着这个逻辑,来对比一下A股35家上市券商2016年代理买卖证券款的规模。实力最强的前五名,分别是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中国银河、申万宏源。



如果证券行业景气度较高,这些经纪业务最强的券商,将受益更高。


本案,中信建投2016年代理买卖证券款总额为567亿元,如果与已上市券商进行对比,排名第九。


2014-2016年,中信建投的投行业务收入为17.35亿、30.7亿、41.63亿,以2016年IPO净收入来看,能排名第二,仅次于中信证券。


(数据来源:choice)


不过,经纪和投行业务,与证券市场景气度高度相关,而且各家券商剧烈竞争,经营上要想抗周期,还得从别的地方入手。


03

证券行业财务密码二:

重资产业务

你需要关注四类流动资产


券商的业务,按照自有资本参与程度,可分为轻资产业务和重资产业务。


轻资产业务——依靠牌照盈利,包括经纪、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这类业务的壁垒在于牌照和业务准入能力,收入来源于手续费及佣金;


重资产业务——依靠资产负债表盈利,包括自营、做市、直投等投资类业务和融资融券、股权质押等资本中介业务。


这类业务的壁垒,在于资本优势和资产优势。收入来源于利息、投资收益等。


由于国内证券行业业务高度同质化,所以大多券商的收入结构都类似——经纪业务等轻资产业务占主导,而融资融券、自营等重资产业务占比较少。


(图片来源:华泰证券)


不过,一个重要趋势是:经纪业务乃至整个券商行业的集中度,正在不断提高,2016年为例,代理买卖证券款总额前十的券商,占行业代理买卖证券款总额比例高达69%。


也就是说,剩下的一百多家券商,只能瓜分30%的证券经纪业务。


所以,要想有所突破(尤其是对中小券商而言),只有把经营重点转向其他业务(尤其是重资产业务),才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此外,对大券商来说,只有把业务多元化,降低经纪等与证券市场景气高度相关的业务,才能最大限度地抗周期。


不过,监管机构对证券公司申请各类创新业务,均规定了不同的净资本规模要求,这也是券商在近两年扎堆上市的主要原因。


本案,仍在排队的中信建投也不例外,本次拟在A股发行不超过4亿股股票,扣除发行费用外,将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最终的目的,主要是加强重资产业务。


之前,国泰君安在港股IPO、华鑫证券曲线A股上市,募资也都是为了干这事。


顺着这条线索,我们通过券商的资产负债表里的一些重要财务科目,来透视整个券商行业谁的重资产业务最有潜力。


我们选择四大块,来做对比:


融出资金(融资融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自营业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自营业务)、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股票质押式回购、债券逆回购等)。


报表上这四类资产,作为最能代表重资产业务的科目,以2016年这四类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的高低,来对比上市券商中哪家重资产业务最有潜力。


经过对比A股总资产最高的15家券商,东方证券,上述四类资产占比39%,排名第一。看来,重资产领域,东方证券很强。



东方证券在2017年的中报中显示,资管业务的主动权益类产品的回报率,是27.18%。目前,东证资管受托管理1777亿元,主动管理规模1708亿元,占比96.14%,居行业首位。[1]


对大券商来说,重资产业务,是未来角力的核心战场。


04

整个证券服务行业

哪个细分领域最值得关注


证券行业,一句话总结,周期性太强,不适合价值投资。其实,正是因为这一点,反而更值得研究。


截至2016年底,中国证券行业总资产规模为6.42万亿元,行业总收入约3280亿元,证券化率(即股票市场总市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68.23%,十年证券化率复合增速8%。


这个行业规模和证券化率的增速,仅仅相当于美国证券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整个证券行业,或者说,证券服务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注意,我们说的是整个证券服务行业,而不单单是券商。


这个大行业,我们暂且分为四类:


1)券商——


A股共有35家上市券商,比如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华泰、广发等;


美股共有;比如JP摩根、摩根士丹利、高盛、嘉信理财、盈透证券等;


2)金融信息服务商——


代表公司有同花顺、东方财富、大智慧等;


3)软件服务商


代表公司有恒生电子、顶点软件、SSNC等;


4)交易所(各大股票、期货、现货交易所等)。


代表公司有港交所、芝加哥交易所、美国洲际交易所;


随后,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四个细分领域,哪一门生意,算得上是“好生意”。


券商——


目前国内共有129家券商,前十大证券公司(以营收计)占行业总收入比例为40.26%,市场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激烈。


营收主要来源的轻资产业务,依赖下游股票成交额、IPO、 并购规模,天花板明显,波动大。


此外,券商的可替代性高(你可以在某家券商开户、做IPO,也可以立马换人)、定价权较高(大券商定价权高,小券商定价权低)、准入门槛高(券商牌照很难获取)。


代表上市公司有:中信、国泰君安、海通、华泰等。


金融信息软件——


下游用户有C端用户和B端用户,行业天花板高,所有韭菜都要用,这个领域的公司,普遍采取对C端产品免费,对B端产品收费的策略。


国内专业化的金融软件厂商数量少,集中度高,但竞争激烈,可替代性高,定价权高(差异化竞争明显)、准入门槛高(品牌、技术壁垒高)。


代表A股上市公司有:同花顺、东方财富、大智慧。


金融IT服务商——


下游为机构客户,如券商、商业银行、财政机构等,行业天花板较高(机构客户虽然数量有限,但对软件需求是刚需)。


在细分领域集中度高(如恒生电子2016年资管业务条线在证券行业市占率超过90%),可替代性低(机构客户一般不轻易替换供应商),定价权高、准入门槛高(技术壁垒高)。


A股代表上市公司有恒生电子、顶点软件;


美股有SS&C Technologies Ho(SSNC.O);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领域技术迭代速度快,研发投入需求高,是一个短板。


交易所——


根据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交易所分为会员制(不以盈利为目的)和公司制(以营利为目的)两种。


公司制交易所,收入来源主要为上市服务费、结算费、佣金分成、席位销售等,下游为上市公司、券商等机构客户。


所以,交易所的行业天花板高(只要有公司上市、证券市场有交易,就有收入),集中度很高(一个国家就几个交易所),可替代性低(想上市交易所几乎没有选择),定价权高,准入门槛极高(寡头垄断,须经政府批准)。


分析到这里,给你一个思考题:


周期性行业里,如果沿着产业链仔细挑选,那些领域能选出“好生意”。


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这里仅提出我们的一点思考,供参考。


选择周期性行业里的“好生意”,其实就看谁能“反周期”,或者说,“抗周期”。在产业链各个节点上,谁能形成集中度极高的寡头垄断态势,谁就能能获得“抗周期”优势。


为什么垄断如此重要?因为,只有垄断,而且最好是单寡头垄断,才能熨平周期,才能让你即便在周期底部、人人哀嚎的时候,仍然能够平稳增长。有了垄断,即便在周期低谷,上下游公司仍然要依靠你,你仍然可以提价,以增厚自身利润、对抗周期。


两个案例思考:


广告行业、航空行业,这两个行业,是公认的、典型的周期行业。


1)先看广告行业——普遍从B端赚钱,客户多为奢侈品、汽车领域,属于可选消费,一旦遭遇周期低谷,用户会减少奢侈品消费,从而向产业链传导,奢侈品、汽车行业可能会减少不必要的广告投放。所以,广告行业会跟随GDP波动。


可是,有没有人能在广告行业形成极端垄断,从而对抗周期?


此处,你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一下。


有的。比如,分众传媒,楼宇广告领域独占型的王者,楼宇影视媒体市占率95%,电梯框架广告市占率70%,影院映前广告市占率55%,卖场终端视频媒体市占率98%。


2)同样的道理,放在航空领域,同样适用——这个领域有明显的燃油依赖,航空公司营业成本对燃油的依赖超过30%,导致经营业绩明显跟随原油价格周期波动。


之前我们在分析华夏航空时提到过,上游飞机零配件、中游飞机制造、下游航空公司、民航机场,产业链仔细分析下来,其实好公司不少。


比如,中国民航信息,占据了飞机航班信息数据赛道,全市场只有这一家。


好,分析完上述逻辑,我们回到本案,证券行业。请你思考一下,证券服务行业哪门生意最好?


我们认为,证券交易所,是最好的生意,其次是为机构服务的IT行业。


没错,最好的生意,就是交易所。


在证券服务的产业链上,交易所是唯一具备寡占优势的生意,无论在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还是印度,交易所这门生意,从来都是寡占。


股灾之后,产业链上人人哀嚎,券商可能会死、金融信息服务商可能会死,但交易所的生意,从来没人能取代。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绝对不会允许它境内最具代表性的交易所垮台。


只要国家还存在,交易所就会随之存在。寡占,能让它天然获得穿越牛熊而不倒、对抗周期的能力。


来,选几家交易所上市公司感受下:


优塾投研团队选取最具代表性的4家上市交易所——香港交易所(00388.HK)、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洲际交易所(ICE)、纳斯达克OMX交易所(NDAQ),综合对比这几家的总资产、营收、净利及增长率等指标。


总体来看,洲际交易所资产规模最大,近三年营收、净利的增长也最快。



再来感受一下几位大佬的画风。


洲际交易所,画风如下: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画风如下:

在国内,还有港交所,画风如下:


几家里面,港交所的走势弱了一点。


这里补充一点,即便有垄断优势,但交易所也并非完美,仍然会受证券市场波动影响。如果你在月线级别上,仔细研究一下各大交易所的走势,会明显发现:


1)交易所的走势,只会在大型金融危机时有明显回调。


2)并且,只要国力上升,交易所的走势,只会上行,很难下行。


所以,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国运,其实就体现在该国上市交易所的走势上。


这意味着什么?你可以接着这个思路,往下思考。


没有标准答案,只是作为一个引子,帮助大家做更多的思考。


在金融圈,“股市是经济晴雨表”,这句话从来都是被嗤之以鼻,可是,我们认为,其实这句话是一句非常牛逼的常识,浓缩了很深的智慧。只是,太简单的东西,人们不愿意相信罢了。


人们不相信这句话,其实是因为他们盯的都是日线级别,甚至小时级别、分时图级别。如果你打开月K线,对照一下,相信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


好,以上这些,弄得太宏观、太玄虚了,说多了也没意思。


最后,来一个实际的东西。


一个适合韭菜的策略。你不懂财务,没关系,只需要每隔一个月看一次新闻即可。


一旦报纸上开始连篇累牍报道“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十年不遇大股灾”,朋友圈里人人哀嚎时,注意,最佳的交易时机就来了。


打开月K线,等待MACD或者KDJ金叉,然后买入你看好的某个国家的交易所股票,仓位你随意。


接下来,把它当成银行存款,忘掉它的存在,放个五年、十年,或者如果愿意,还可以更久。


只要这个国家国运还在,大概率能赚钱。


最后,感慨一下,可惜上交所不上市,如果它上市,我会满仓干,一把梭。我会把这笔投资当成银行存款,每逢大股灾,我就加点仓。


也许你觉得这个交易策略傻透了,可是,一旦下次股灾到来,我真的会这么干。


原因只有一条:因为,我看好中国的国运。


这个策略再傻帽,也总比你每天在红绿K线间来来回回,为涨停跌停提心吊胆,要好很多。


最后,补充一个声明,本研究报告所涉案例,均不构成任何建议,仅做学术交流,韭菜们,入市有风险,割肉需谨慎。千万不要一把梭。


此外,报告中所涉会计处理案例,均合情、合理、合法、合规,我们默认经过审计机构审计的所有财务数据真实可信。


05

除了这个案例,你还需要学习

中国资本市场进程中

典型的财务魔术


案例已经看完,但我们的研究还在继续。


作为IPO领域独立投研机构,优塾投研团队认为,公司研究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行业研判能力,是每位金融人都需要终生研究的技艺。无论你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只有掌握这几大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安身立命。


我们站在投资机构角度,像医生一样,解剖IPO、并购的每项细节,将要点系统梳理,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


我们是一群研究控,专注于深度的公司研究。


这三套攻略,浓缩了我们的研究精华,是优塾私密社群群友人手一套的指南


每日精进,必有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业绩随市场升腾 券商板块享受行业成长
上市券商再添新兵 竞争加剧“小将”不进则退
说说最近热度较高的券商
24家上市券商投行收入近300亿元 同比增21%
“金联证券”横空出世,风云君详解A股首例“上市券商合并案”背后的券业江湖
交易所ABS迎“新玩家”,信托作为管理人发行首单单层SPV结构CMBS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