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前突击】快速复习现代汉语(5)
userphoto

2023.01.12 广东

关注


说明:本文是《现代汉语100题》第五篇,力求知识点全覆盖。不要忘记发到朋友圈哦!

87

主语、谓语

(一)主语的构成材料:

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充当)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这种句子叫名词主语句。

谓词性主语(由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充当)。这种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对象的句子叫谓词主语句。

由主谓短语充当主语的句子叫做主谓主语句。

分析主语和谓语,要从形式上的语序和语义上的施受关系来考虑。

(二)谓语的构成材料:谓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在一定条件下也用名词性词语充当。它的主要作用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动词作谓语常常要用复杂形式,即在前面或后面要带上别的成分。动词单独作谓语是有条件的,或者用在对话里,或者用在复句的分句里,特别是在先行句和后续句里,不然句末也要由语气词

三)主语和谓语的意义类型:

主语的意义类型主要是就主语所表示的人、事物和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之间的语义关系来说的。概括为三种:

施事主语:主语表示发出动作、行为的主体,主谓的语义结构及关系是“主动者+动作”的关系。广义的施事既包括动作的发出者,也包括不能发出动作的事物。主语是施事的句子叫施事主语句,也就是主动句。如果谓语里的动词是及物动词,一般要求带上宾语,否则句子在语义上不是自足的,不能成句。

受事主语:主语表示承受动作、行为的客体,也就是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主谓语义结构及关系是“受动者+动作”。广义的受事从意义上看可以认为是动作、行为所针对的对象,还包括动作的承受者、结果和对象。受事主语句(被动句)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一般动词后不再出现宾语。但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子,如“花儿浇了很多水”

当事主语:表示非施事,非受事的人或事物。如,“我们跑丢了一只猫”、“他眯着眼”。主宾之间有领属关系。除此之外,主语还可以表工具、原因、处所、目的等。谓语不用动词,而用形容词、名词的句子,其主语也属于当事主语。如“远近高低各不同”。

谓语的意义类型,主要看谓语对主语的作用。可以分为三大类:

着重于叙述,叙述主语所做的或关系到主语的一件事情,主要由动词性词语充当;

着重于描写,即描写主语的性状,主要由形容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形容词性主谓短语);

着重于判断说明,即说明主语的类属或情况。

此外,由“是、有、像”等动词组成的谓语只是用来判断说明主语的情况,只是作出解释、肯定具有、表示比喻等等。

88

动语、宾语

(一)动语的构成材料:由动词性词语构成,动词可以单独做动语,往往要带上一定的前加成分或时态助词;更常见的是动词带上结果、趋向等补语来做动语。经常使用及物动词,存现句里会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是兼属形容词动词两类的词就能带上宾语。如,他小我一岁。

(二)宾语的构成材料

宾语分为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谓词性词语充当濒于有一定的条件,只能出现在能带谓词性词语的动词后,这类动词叫谓宾动词。如,“有成就的人理应受到尊重”。谓宾动词里的一部分同时能带主谓短语充当的宾语。

(三)宾语的意义类型

1)受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支配、关涉的人或事物,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动作的对象、多作所产生的结果。

2)施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动者,可以是人或是自然界的事物。这种句子的动词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动词后经常带动态助词或补语等才容易独立成句。

3)当事宾语:表示施事、受事以外跟动词有一定关系的宾语。可以表处所、时间、工具、方式、原因、目的、类别、存在的事物等。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叫及物动词,有双向和三项动词。不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叫不及物动词,又叫单项动词。

89

定语

(一)定语的构成及意义类别

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做定语。分为两类:

描写性定语:主要是描绘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突出其中本来就有的某一特性,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多用形容词性成分充当。

限制性定语:主要是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在限制性定语里,有一种是表示同一性的。同一性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同一关系,所指内容一致。

(二)定语和助词“的”

单音节形容词做定语,通常不加“的”,如果用,形成平行格式,就有强调描写的作用。

双音节形容词做定语,常常加上“的”字,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

名词做定语,有时可以直接修饰中心语,这是把偏正短语用作一种名称。不然就必须加“的”。

有时加不加“的”影响定语的性质和意思。加“的”表示领属关系,不加表示性质、属性。

人称代词做定语表示领属者,一般要加“的”。

人称代词和名词后面紧接着指示代词或表示时间、处所的定语,一般也不用“的”。

动词做定语,一种是直接修饰中心语,组成一种名称,常见的是跟烹调有关的动词。另一种情况一般要用“的”,甚至必须用,如“写的字”。

(三)多层定语

从离中心语最远的词语算起,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是:

表示领属关系的词语(表示“谁的?”)

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表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指示代词或量词短语(表示“多少?”

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表示“怎样的?”)

形容词性词语(表示“什么样的?”)

表示性质、类别或范围的名次、动词(表示“什么?”)

带“的”和不带“的”的动词做定语有不同位置,不带的动词紧贴中心语。

多层定语的次序总是按逻辑关系来排列,跟中心语关系越密切的定语就越靠近中心语。但是有一些词语也有灵活性,最灵活的要算量词短语。

90

状语

(一)状语的构成和意义类别

状语不只是由副词充当,还可以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充当;介词短语、量词短语和其他一些短语也可以做状语。表示动作方式手段、状态的名词、动词也可以做状语,如“集体购票”,“批判继承”。

分类:

限制性状语:主要用来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

描写性状语:有些是描写动作状态,指向谓词性成分,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指向名词性成分。

(二)状语和助词“地”

(三)多层状语:取决于谓语内部的逻辑关系和表意的需要。大致的次序是: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还有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

91

补语

()补语的构成和意义类别

补语可以由谓词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状态等。

补语的构成(以语义为纲):

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结果补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谓语中心多是形容词,也可能用某些前能加“很”的动词。程度补语本身没有否定形式。

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状态补语的作用有两种:有的用作评定,只用性质形容词;有的用作描写,用状态形容词或谓词性短语。这种补语得的语义分别表示施事、受事、当事或动作的某种状态。有时补语前用“个、得个”。状态补语还有可能用名词性词语。

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有时有引申义,如,笑起来。

数量补语:一种是动量补语,用表动量的量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另外一种时量短语,用表时量的量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也就是时量、时段;或者表示动作实现以后到目前所经历的整段时间,如“成立了五年”。

时间、处所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

可能补语: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或不能实现。肯定式里,前面的动词限于单音节;否定式里,动词可以是双音节的,还可能用形容词。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插进“得/不”(轻声),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

多层补语的排列顺序是:结果补语最靠近动词,处所补语或数量补语次之,趋向补语(来、去)总在最外一层,

(二)补语和宾语的顺序:

表结果、程度、可能的补语跟动词关系密切,总是在宾语前面;带状态补语的动词,只要带上宾语,宾语只能位于补语前;时间、处所补语(由介词短语充当)前头的动词不再带宾语,其余的可能有三种位置:

补语在宾语前,这是最常见的顺序。

补语在宾语后,很有限制。

宾语在两个趋向补语中间,算两层补语。

综上,动量补语和宾语的语序有两种,代词宾语必须放在动量补语前,名词宾语有时有不同位置。趋向补语和宾语可能有三种语序。单音趋向补语里,只有“来、去”可以放在宾语前面或后面,其余在宾语前面。

(三)补语和宾语的辨别:

第一、看关系。

第二、看成分的词性。量词短语里,如果用物量词,一般是宾语;如果用动量词,就是补语。

第三、某些表示时间的成分既可以做补语,也可以做宾语,而做宾语时往往可以变换成“把”字句。

(四)补语和状语

92

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有的中心语是短语,有的是词。中心语根据同它相对的成分的不同可分三种:

(一)与定语相对的中心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词性词语也可以做定语中心语。

(二)与状语相对的中心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有时候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它跟前头的状语组成偏正短语,用来做谓语。

(三)与补语相对的中心语: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也可能由短语充当。

93

独立语: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子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从表意作用看,有四种:

(一)插入语:

作用:使句子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引起听话者的主意。

有的插入语表示肯定或强调的语气,表明说话者那种不容置疑的态度。有时又点明特别值得注意的内容,以加深听话者的印象。通常用“毫无疑问、不可否认、不用说、十分明显、尤其是、主要是、特别是”等。

有的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口气比较委婉,对所说事情的真实性不作完全的肯定,留有重新考虑的余地,通常用“看来、算起来、我想、充其量、少说一点”。

有时为了表达这种推测或估计不是说话者做出的,只不过是引用别人的意思,就会用“听说、据说”一类字眼来说明。

有时说话者希望听话一方接受自己的见解,又不愿用一种强调的语气,就会用“请看、你想、你瞧、你说”一类字眼来引起对方的主意,使对方能同意所说的内容。

如果是客观叙述一件事,也会用一定的词语来突出某一点,如,“虎姑娘一向,他晓得,不这样打扮。

除此之外,有的表示总概括的意义,点明下文是对上文归总而来的结论,或者指出由此及彼,说明另外的事情。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还有一些是表示注释、补充、举例的,通常用“也就是、包括、正如”等词来表示。

(二)称呼语:用来招呼对方,引起注意。

(三)感叹语:表示感情的呼声,如惊讶、感慨、喜怒哀乐等感情和应对等。

(四)拟声语: 模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以加强表达效果。

94

句子成分小结

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法。主、谓、宾、定、状、补是传统的成分分析法的六大成分名称。

层次分析法,又叫二分法。

95

句子的分类

根据语气分出的类叫句类。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根据结构特点分出的叫句型。

96

句类

(一)陈述句: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

(二)疑问句: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有疑而问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疑问句根据表示疑问的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可以分为四类:

1)是非问:它的结构像陈述句,只是要用疑问的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不能用“呢”)。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这种句子可以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作答复,或用点头摇头回答。

2)特指问: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如“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常用语气词“呢、啊”,但是不能用“吗”。

3)选择问: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石、还是”连接分句。供选择部分会有相同的成分,在分句里可能重复出现,也可能不重复。常用语气词“呢、啊”。

4)正反问:是由谓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构成的。细分三种句式:VVV不、全句后加VV,常用语气词“呢、啊”等。

(三)祈使句: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分为两大类:都用降语调。

表示命令、禁止的祈使句一般带有强制性,言辞强硬、坚决。经常不用主语,否定句用“不准、不许、别”等。不大用语气词。

表示请求、劝阻的祈使句包括请求、敦促、商请、建议和劝阻等等。往往比较缓慢,肯定句常常用上语气词“吧或“啊”。否定句常用“甭、不用、不要、别”等词语和语气词“了、啊”等。有时用敬辞“请”。

(四)感叹句: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它表示快乐、惊讶、悲哀、愤怒、厌恶、恐惧等浓厚的感情。一般用降语调。

1)有的感叹句由叹词构成。

2)有时是用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跟“啊”结合起来表示感叹。

3)有的只是一句口号,有的是祝词。

4)更多的感叹句里常有“多、多么、好、真”等副词,句尾有语气词。

97

句型

(一)主谓句: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可以分为:

1)名词谓语句:限于口语里的肯定句,还有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数量、容貌等的短句。名词单独做谓语很少见,用名词性短语的情况比较多。

2)动词谓语句

3)形容词谓语句:状态形容词做谓语时常加“的”。性质形容词常要加上程度副词、某些语气副词或者表示比较的成分等做状语、补语。

4)主谓谓语句:可以从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和主谓短语里的主语(称为小主语)是施事还是受事以及其间的关系等等方面来看,大体有五种:

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全句的语义关系:受事/事实——动作。

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施事/受事——动作。

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

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指制成分。

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等。

还有一种句子,小主语是动宾短语,又跟大主语有施事和动作的语义关系。如,他做事认真。

也可以根据主谓句主语的不同来分:

主语是名词性词语充当的主谓句较名词主语句。名词主语句又可凭主谓的语义关系再分施事主语句即主动句和受事主语句即被动句。主语是谓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的主谓句叫谓词主语句和主谓主语句。

(二)非主谓句: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或单词形成。有些要在一定的语境里才能独立成句。分为:

1)动词性非主谓句:这种句子并不是省略了主语,而是不需要补出,或是无法补出主语。如,上课了。通常用来说明自然现象、生活情况、祈望,有的是口号。还有一些兼语句也是非主谓句。

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通常由一个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形成。

3)名词性非主谓句:由一个名词或名词性偏正短语形成。在剧本里说明时间、地点;表示赞叹;表示突然发现的事物;表示呼唤、称呼。

4)叹词句: 由叹词构成。

98

几种动词谓语句

(一)“把”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又叫处置式。所谓处置,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字引出的受事施加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把”字句的主要作用是要突出、强调“把”所引出的词语。“把”字句有四个特点:

1)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通常后面又补语、宾语、动态助词,至少也要用动词的重叠式。或者是动词前面有状语。但是如果动词使动补型双音节词,就可以单独出现。

2)“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会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如果用无定的、泛指的宾语,常是泛说一般的道理。

3)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因此,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不能用来做谓语动词。

4)“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熟语性句子有例外。

有时候,“把”的介引成分跟动词没有多少语义上的联系,而是跟动补短语有联系,整个短语用来说明使介引成分怎么样。如,把眼睛哭肿了。

(二)“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实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在书面语里还有“被……所”的格式,在口语里有“让(叫)……给”的格式。构成和应用条件:

1)动词一般是处置性的,动词后面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如果只用一个双音节动词,前面也要有能愿动词、时间词语等状语。

2)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

3)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

“被”字句的主语表示受事,也有表间接受事的。

(三)连谓句:由连谓短语充当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前后谓语的语义关系:表先后发生的动作、前后表方式和目的的关系、前一动作表方式、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一件事、后一性状表前一动作的结果、前后两件事表因果关系、前后有条件和行为的关系,都是陈述同一主语的。

(四)兼语句: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根据兼语前一动词的语义,兼语句大致分为:

1)前一动词有使令意义,能引起一定的结果,常见的动词有“请、使、叫、让、派、催、逼、求、托、命令、吩咐、动员、促使、发动、组织、鼓励、号召、禁止等。

2)前一动词常是表示赞许或责怪的及物动词,它是由兼语后面的动作或性状引起的,前后谓词有因果关系。常见的有“爱、笑、恨、嫌、气、骂、夸、喜欢、感谢、埋怨、称赞、表扬、担心”等。

3)前一动词用“有”、“轮”等表示领有或存在等。兼语句和连谓句可以出现在一句里。

(五)双宾句:动词之后先后出现近宾语远宾语两层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 特点:

1)动词要有“给予”、“接受”、“询问”、“称说”等意义,表示“谁给谁什么”等意思。

2)近宾语指人或人的等价物,回答“谁”的问题,靠近动词,中间无语音间歇,常由简短的代词、名词充当;远宾语多数指物,也可指人或事,回答“什么”的问题,远离动词,前边可以有语音间歇或逗号,一般比较复杂,可以由词、短语、复句形式充当。

3)双宾句有的可变换为非双宾句同义句,多数用介词将远宾语或近宾语提前。宾语离位后都不是双宾句。

(六)存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型。句首有处所词语做主语(也可以隐去),宾语表示存现的主体。

可以分为存在句和隐现句两类。

存在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人或物。动词后一般加助词“着”,有时也用“了”。宾语一般是带有数量短语的偏正短语,也不排斥其他偏正短语或名词。

根据句子里的动词是表示静止状态还是进行状态的分别,存在句可以分为两类:静态存在句和动态存在句。表示已经完成的动作或用“有、是”等词的是静态存在句;表示在进行中的动作的是动态存在句。

隐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动词后常加动词“了”或趋向补语;宾语也常常带有数量短语,而且跟存在句一样,大多是表示施事。

99

变式句和省略句

(一)变式句:句子的各个成分处于通常位置上的是常式句,为了强调、突出某一句子成分或者为了变换句法而颠倒原有语序的是变式句。也叫倒装句。颠倒了成分可以恢复原来位置,而且句意不变。常见的变式句有主语和谓语倒置,定语、状语和中心语倒置。

1、主语倒置:常见于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往往是为了强调谓语,或者说话急促而先把重点说出,然后追加主语。

2、定语、状语后置:后置的定语、状语大都组成联合短语。这往往是为了突出它,或者是为了调整语序,使语句显得简洁。有时要强调状语的中心语,也会把状语放后,例如口语中的“十二点了都”。

(二)省略句:在一定的语境里,在不至于误解的情况下,说话时往往会省略一些不言自明的成分。如果离开这样的语境,意思就不清楚,必须添加一定的词语才行,而且只有一种添补可能,这就是省略。多因对话、上下文、避重复、 祈使而省。(目前对省略的认识还有分歧)

100

句子分析例解 句子分析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研究句子本身,对句子结构作句子成分的分析,把各个结构成分以及其间的关系描写出来,并且依照句子的特点归纳出类型,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即描写它是什么,状况怎么样。动态分析是兼顾人们怎样使用语言,例如语境、语序不同、变换、省略等情况,以解释句子结构为什么这样。通过句子分析,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自觉运用各种语法结构来表达思想感情。

当前语法研究强调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的分析相结合,这有助于把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起来。句法指句子结构方式和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语义指语义特点、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和句意等,语用指使用语言的情况,例如语境、移位、省略、重读、句类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基础知识
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宾补、状语、定语?
高中语文病句辨析(可用来夯实基础)
短语与句子成分 教案
语法基础知识讲座---句子成分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