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双肾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性损害,同时伴有明显肾脏损害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肾脏病变称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SLE患者约35%-90%累及肾脏。肾脏受累表现与肾外器官受累可不平行。有些患者肾外表现(特别是发热、皮疹等)明显而肾脏受累轻;有些患者有明显的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损害却无明显的多系统受累。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狼疮性肾炎
  • 英文名:lupus nephritis
  • 就诊科室:内科
相关搜索
狼疮性肾炎能活多久
狼疮性肾炎能治愈吗
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理概述

正在加载SLE肾脏损害

SLE的肾脏损害称为狼疮性肾炎(LN),发病率国外统计为50例/10万人,中国统计为70例/10万人。从病理检查发现SLE患者中肾脏受损为90%左右。其临床表现复杂,除有常见的皮疹、关节痛、发热、怕光、脱发及多器官或系统损害外,肾脏损害较为突出,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本病有热带地区、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发病率增高倾向,有青年女性(20-30岁)发病率高的特点(男:女=1:9)。由于SLE的病因尚未明确,故至今尚无特效治疗,及早诊断与治疗可改善本病的预后。近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有很大进展,预后有明显改观。例如,由于早期正确的诊断及妥善的治疗,狼疮肾炎5-10年的生存率由20%-40%提高到74.6-81.1%。

病理原因

正在加载狼疮性肾炎病因

本病是机体对内源性(自身)抗原,所发生的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并伴有T细胞功能紊乱,本病患者血清中可,查得多种抗自体组织成分的抗体,其中抗DNA抗体,尤其是抗双链DNA(天然DNA)抗体的作用较肯定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可分离成天然及单链DNA抗体及抗原;由患者肾小球上洗脱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可与天然及单链DNA抗原结合。

1、体液免疫的变化:其中DNA和抗DNA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起主要作用,病毒触发因素:较多的研究证实本病与一种RNA病毒——C型病毒有关,C型病毒一方面可能损害组织细胞,使之释放出DNA具有抗原性;另一方面可能由于这种病毒具有逆转录酶,使病毒本身的RNA复制成DNA,而使人体产生的抗DNA,抗体既抗病毒复制产生的DNA又抗,人体DNA。细菌内毒素及脂多糖触发因素:有人将细菌的脂多糖成分,注入小鼠观察到可促使小鼠组织的DNA,向血循环释放,并具有分裂素的作用,促进B淋巴细胞活化产生抗体。从而认为此类物质有促进DNA抗原抗体复合物生成的作

正在加载狼疮性肾炎

用。自体组织破坏释放DNA:本病患者体内,存在着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抗体中等分子量的可溶性DNA,免疫复合物经过血液循环至肾脏(或其他脏器)而沉积于肾小球

2.细胞免疫:抑制性T细胞功能及数量下降其原因是,患者血清中存在着细胞毒抗体(抗淋巴细胞或胸腺细胞抗体)从而破坏了T细胞抑制性,T细胞下降一方面可直接减小对抗体形成的抑制,另一方面可能因释放淋巴因子以灭活辅助性T细胞的能力下降而辅助性T细胞,促进抗体产生的能力增加总的使机体体液免疫(抗体生成)旺盛。

3.遗传因素的影响本病患者中有相同疾病家族史者占0.4%-3.4

病理学

正在加载肾脏解剖图

1.正常肾小球型(WHOⅠ型)本型极为罕见,肾小球组织结构无异常,无免疫复合物沉积。

2.系膜病性肾小球肾炎(WHOⅡ型)病变局限于系膜区,光镜下可无结构异常(Ⅱa型)或表现为系膜区单核细胞或系膜细胞增生(Ⅱb型)。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IgG、C3、C4、C1q,少数可见IgA、IgM呈颗粒状沉积,偶见IgG呈线状沉积。电镜下可见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呈节段性消失。本型常无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的异常。

3.局灶性节段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型(WHOⅢ型)本型常见,约占30%。光镜下见在系膜病变基础上半数以上肾小球正常,有病变的肾小球呈节段性细胞增生,可伴细胞坏死。免疫荧光检查表现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少量IgG、IgM、IgA、C1q、C3、C4,备解素呈颗粒状沉积。电镜下可见内皮下、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

4.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型(WHOⅣ型)最严重而常见,约占半数以上。光镜下几乎所有的肾小球均有严重的改变,表现为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白细胞聚集,许多细胞呈退行性改变,亦可有系膜细胞插入到基膜与内皮细胞之间,可有新月体形成。本型可出现“铁丝圈样病损及苏木素小体,常提示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此外,可出现透明血栓,免疫荧光检查可见肾小球所有区域IgG、IgM、IgA、C1q、C3、C4、C5-9,少数可有IgE呈颗粒状沉积,特别是内皮下。电镜下见显著的电子致密物沉积,主要见于内皮下及系膜区。

5.膜型狼疮性肾炎(WHOV型)较少见。光镜下表现可与特发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相似(Va)或弥漫性系膜病变(Vb)或伴局灶性细胞增生及硬化(Vc)或伴弥漫性增生性肾炎改变(Vd)。免疫荧光示IgGIgM、IgA、C1q、C4、C3、C5~9沿毛细血管壁呈颗粒状沉积,以IgG、C1q为多见,亦可见于系膜区。电镜下可见系膜区、内皮下、小管间质等处电子致密物沉积,这均提示LN的诊断。

6.肾小球硬化型(WHOⅥ型)病变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而缺乏其他病变。
7.血管异常及肾小管间质炎症血管异常多种多样,以典型的高血压动脉及小动脉改变最常见,以小动脉和入球小动脉为主,表现为血管壁血浆蛋白聚集,内皮细胞肿胀、破坏、管腔狭窄、堵塞,坏死性动脉炎少见。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常见,常伴肾小管萎缩和坏死,肾小管基底膜变厚及间质、肾小管基底膜、管周毛细血管等部位沉积,这些小球外的沉积常与肾小球病变的活动及小球细胞增生的严重程度相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狼疮肾炎
抗CTLA4抗体诱发的狼疮性肾炎
病理微课堂之狼疮性肾炎
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专家论坛?要进一步提高狼疮性肾炎的研究水平
狼疮肾炎 狼疮肾炎专家 狼疮肾炎病因 狼疮肾炎治疗 疾病百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