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良性位置性眩晕梳理

一、Flourens定律到Edward定律

Flourens 定律: 半规管受到刺激引起内淋巴液的流动,眼震的平面与该半规管所处的空间平面相一致,例如外半规管受到刺激可以引发水平性眼震; 2 ) Ewald第一定律:在后半规管内,运动引起内淋巴液离开壶腹的流动造成兴奋刺激,而朝向壶腹的流动则产生抑制效应,而外半规管恰恰相反;和 3 ) Ewald第二定律:眼震的快相指向前庭功能亢进侧。根据不同解剖层面和眼震的快相定位患侧、健侧及半规管定位。

二、眼部肌肉和眼部神经支配的对应关系

1.眼部神经与肌肉支配关系:

(1)动眼神经:支配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2)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

(3)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2.眼部肌肉与运动方向:

(1) 上直肌-内上;

(2)下直肌-内下;

(3)内直肌-内收;

(4)外直肌-外展;

(5)下斜肌-外上;

(6)上斜肌-外下;

二、半规管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Ewald第一定律:在后半规管内,运动引起内淋巴液离开壶腹的流动造成兴奋刺激,而朝向壶腹的流动则产生抑制效应,而外半规管恰恰相反。上半规管弓向上方,埋于颞骨岩部弓状隆起的深面,与颞骨岩部的长轴垂直。外半规管弓向外侧,当头前倾30°角时,平行于地面。后半规管弓向后外方,与颞骨岩部的长轴平行,每个半规管大致呈半圆形,它们彼此交通,又互相垂直。当人体向右转头时,根据相对运动,半规管内的淋巴液慢于转头动作,淋巴液产生流动,刺激纤毛摆动,发出电刺激信号,支配眼球肌肉,从而产生相对向左的眼球转动。

其中涉及侧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例如向右转头时,

(1)同侧(右)水平半规管兴奋:

①同侧水平半规管→同侧前庭上神经→同侧前庭神经核中间神经元→对侧展神经核→兴奋对侧外直肌。

②同侧水平半规管→同侧前庭上神经→同侧前庭神经核中间神经元→对侧展神经核→同侧动眼神经核→兴奋同侧内直肌。

(2)对侧(左)水平半规管抑制:

①对侧水平半规管→同侧前庭上神经→同侧前庭神经核抑制中间神经元→同侧展神经核→抑制同侧外直肌。

②对侧水平半规管→同侧前庭上神经→同侧前庭神经核抑制中间神经元→同侧展神经核→对侧动眼神经核→抑制对侧内直肌。

(3)涉及上半规管时:

兴奋侧半规管→对侧动眼神经→兴奋对侧下斜肌;兴奋侧半规管→同侧动眼神经→兴奋同侧上直肌;

(4)涉及后半规管:

兴奋侧半规管→同侧滑车神经→兴奋同侧上斜肌;兴奋侧半规管→对侧动眼神经→兴奋对侧下直肌;

同时拓展一下,眼前庭反射:又称冷热水试验,用注射器向一侧外耳道注入1ml冰水,半球弥漫性病变而脑干功能正常时出现双眼向冰水关注侧强直性同向运动。冰水侧抑制神经元→同侧动眼神经→抑制同侧内直肌;冰水侧抑制神经元→对侧展神经→抑制对侧外直肌。

甩头试验:单侧前庭功能下降时,头部迅速向患侧旋转后,即刻出现朝向健侧的快速眼运动——眼急跳。内耳淋巴液的流动速度慢于转头速度,甩头实验因患者前庭功能不全导致难以实现慢速眼动,当转头结束眼球开始捕捉物体时会出现眼睛迅速跳动。

三、良性位置性眩晕时复位试验和眼震的方向变化

1.后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耳向地时出现带扭转成分的垂直上跳性眼震(垂直成分向上,扭转成分向下位耳) ;

2.上半规管:出现带扭转成分的垂直下跳性眼震(垂直成分向下,扭转成分向患耳); 

3.外半规管:翻滚试验双侧离地性眼震;

Flourens 定律: 半规管受到刺激引起内淋巴液的流动,眼震的平面与该半规管所处的空间平面相一致;Ewald第二定律:眼震的快相指向前庭功能亢进侧。再次把两个定律搬出来,与半规管同空间平面下诱导出现的眼震,其快相眼动提示患侧位置,但是运动时其运动方向难以被掩盖,进行Dix-hallpike复位体位时后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眼球运动方向向下,但是同时此空间平面为眼震最明显层面,快相眼震向上指示病变在同侧后半规管;同理,上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时,眼球运动方向本向上,但是复位时空间平面眼震最为明显,并向下快相眼震,提示病变在复位同侧上半规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眩晕专题】前庭眼反射
眼震快相是如何产生的?
荐读:耳石症中的前庭--眼反射发生机制
旋转试验
前庭系统生理基础(9a):半规管与眼球对应关系
眼球颤震及异常眼球运动研究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