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典后遗症患者现状:被歧视,被遗忘,被边缘化

留声夜读

文/钱某某  

“拍照的时候要把口罩带上。“

“为什么?“

“社会复杂,

等你出院以后,

有些人会同情你,

但有些人会歧视你。“

1

在《非典十年·被遗忘的时光》纪录片里,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采访了3个家庭,每个主人都会战战兢兢问:要不要喝水?介不介意用我们自家杯子?怕不怕非典?”

当时的采访时间,是2013年3月。

距离非典,已过去整整10年。

是的,十年,历史的伤疤早已愈合,但“非典”留给他们的伤害,却始终还在持续——非典后遗症患者。

2

“老婆走了,女儿离婚了,自己残废了”

他叫方渤,非典幸存者。

2003年4月,方渤妻子的姐姐因为感冒,前往北京三院门诊治疗。

而这,便是所有噩梦的开始。

原因是姐姐在门诊发生交叉感染,患上非典。

“前一天我大姨子还没有被隔离,第二天,人已经没气了。”

“再后来,我们全家人,没一个落下。”

在回忆往事时,方渤连连摇头。

图片来源:深度

方渤是幸运的。

4月入院,5月出院,成功战胜非典。

出院那天,他对着媒体镜头,慷慨激昂说道:“今后的生活还是很美好嘛!”

图片来源:深度

方渤终究又是不幸的。

生活,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美好。

后来,妻子走了,死于非典。

女儿离婚了,也源于非典。

“我和她16岁就认识,结婚三十多年,一下子,说没就没了,这个坎,谁也过不去。”

2004年1月,方渤又遭一次更大的打击。

长期伴有身体不适的他,在北京东直门医院得到确诊:双侧股骨头坏死,双侧肱骨坏死,必须要做置换手术。

有人告诉他,这是在治疗非典时,注射大量激素导致的后遗症。

他所患疾病股骨头坏死,也叫“不死的癌症”。

一旦患上,痛苦和功能障碍将伴随患者的一生。

图片来源:深度

随后,棘手的问题接踵而至。

失业。

开始依赖拐杖。

经常往医院跑。

每时每刻都在忍受身体的疼痛。

再后来,方渤对生活也陷入了彻底的失望。

接受采访那天,他喝了大量的酒。

烟也一根接着一根。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想自虐,身体难受比心里难受好。

3

如何活下去,成了一个难题

方渤的命运,只是众多非典后遗症患者的一个缩影。

有数据统计,88%的非典治愈者,都出现了骨坏死症状。

其中80%的非典后遗症患者,因病失业。

60%的人会发生家庭变故。

39%的人都患有重度抑郁症。

图片来源:深度

另一位非典后遗症患者,她叫吴如欣。

治疗非典期间,她一天打14瓶药水,且每瓶都一摸一样。

后来她才知道,这药水叫“甲强龙”,是激素。

和方渤的结局一样,激素救了她的命,却也毁了她的所有。

非典结束后,她陆续诊断出各种疾病。

肺纤维化。

骨坏死,膝盖坏死。

肺部功能受损,丧失了笑、打哈欠等功能。

吴如欣说,前面的三年时间,基本全在医院里折腾。

图片来源:凤凰视频

紧接着,她离婚了。

因为她是残疾人。

而丈夫是完整的。

吴如欣含泪哽咽:“真的没办法,我不想让他厌恶我,只有放手。”

图片来源:凤凰视频

那段时间,吴如欣过得十分窘迫。

离婚后,她和80岁母亲一齐被赶出家门。

然后,住地下室。

借债度日。

从来没去过菜店。

只有在人烟稀少时,坐着轮椅,去摊贩那捡些剩菜。

有一次,吴如欣给记者看一张照片。

她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养2条狗吗?因为我想省点钱看病。我觉得用狗的体温进行热敷,也能起到狗皮膏药的作用。”

吃饭,看病,活着。

这不仅是吴如欣的需求,也是所有非典后遗症患者面临的一个难题。

4

制度的完善

非典刚结束那会,”非典后遗症“还没有得到重视。

看病没有报销,经济也没有补贴。

于是,以方渤为主要牵头人的非典后遗症群体,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上访之路。

图片来源:深度

初步统计,北京重度非典后遗症患者,达350多人。

图片来源:深度

几经争取,他们的诉求终于在2008年得到了回应。

官方颁发了两项文件。

第一项,报销“非典”主要后遗症治疗费用。

股骨头坏死,肺纤维化,抑郁症。

图片来源:深度

第二项,对患者进行经济补贴。

失业者,每年补贴8000元。

工作者,每年补贴4000元。

图片来源:深度

如采访记者所描述,这些经济补助,对他们实在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改变他们彻底被颠覆的生活。

有一名后遗症患者,叫李朝东。当年因一人感染80人,被称为“毒王”。

现在他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骨头坏死。

肺纤维化。

身体重度残疾。

当然,还有经济问题。

李朝东告诉记者:“现在是报销治疗费用,不报销护理费用。可重症监护室护理费多贵啊。“

“我躺ICU的钱,到现在还没报销。“

而激素影响又是长期的。

做完股骨头更换手术后,李朝东又出现其它骨头坏死。医生建议进行手术。

但他说,不想再遭罪了,能活几年算几年吧。

图片来源:凤凰视频

活着,是这个群体最大的期望。

但痛苦的活着,不是。

5

被歧视

被遗忘

被社会边缘化

非典带给他们的,除了身体的折磨,还有外界的歧视。

在2003年非典时期,有一名摄影师在一线工作。

摄影师告诉记者,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17岁男孩。

那时,男孩全家人都感染了非典。

妈妈去世。

他和爸爸一起住进同一间病房。

但没多久,治疗医生察觉到情况不妙,就把男孩和爸爸分开了。

第二天,男孩爸爸抢救无效,也走了。

医务人员把尸体运向太平间时,经过了男孩所在的病房。

那时,男孩突然坐了起来,然后木讷地问:“那个盖着白布的,是我爸爸吗?“

医生说,不是,你爸爸已经出院了,他在外面等你。

是的,医生在撒谎,因为他怕男孩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图片来源:深度

后来摄影师跟找到男孩,说能不能帮他拍张照片。

男孩答应。

摄影师又说:“小伙子,把口罩带上吧。社会很复杂,以后你出院了,有些人会同情你,但有些人会歧视你。”

图片来源:深度

摄影师说得没错,这确实是复杂的社会。

患者李朝东说,出院后,自己就像一个瘟神,走哪都被嫌弃。

走到人群,人群立刻散了。

走进小卖部,小卖部老板立刻挥挥手说:“走走走,不卖你东西。”

图片来源:深度

有的后遗症患者说,非典之前,我亲戚朋友经常来我家吃饭。

非典之后,没一个来看望过我。

图片来源:深度

还有一个后遗症患者,是医生。抗击非典的英雄。

但她告诉记者,我儿子被学校停学了。

原因是他有一个患过非典的妈妈。

图片来源:深度

“自从非典以后,我们就像一群被社会抛弃的垃圾,不能见天日。走到哪,大家都避之不及。”

一个非典后遗症患者,曾这样描述他们的群体。

除了采访后遗症患者,《深度》记者也去小汤山医院遗址拍摄了一组照片。

当时搭建的病房,已经全部拆掉。

图片来源:深度

院内只剩些许破旧的病床,以及未被清理的防护服。

图片来源:深度

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已成往事。

对于他们来说,这却是一根永远拔不出的刺。

事实上,如果不是这次肺炎的爆发,非典后遗症患者的痛,我们也不会看见。

被歧视的,继续被歧视。

被遗忘的,继续被遗忘。

对于这些灾难,我潜意识想到了黑格尔的一句话: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得到任何教训。

黑格尔说得对么?

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不让这种预言成为现实——17年后的今天,新型肺炎患者在痊愈后,终得以被善待。

如果他们出现后遗症(但愿没有)。

届时,制度可以提供生活上的保障。

如果他们患有抑郁症(但愿没有)。

届时,社会可以给予些许的温暖。

至于歧视与偏见,请一定不要!

灾难已是无情,如果人心也冷漠,那这个世界,就真的再也不会好了。

点击下方卡片参与

〈 最好的赞赏就是转发 〉

 

※作者:钱某某

<如果喜欢,欢迎点赞转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非典后遗症患者调查2012
非典十年 152名非典后遗症患者联名求助
当年的“非典”康复者,现在身体如何?有没有“后遗症”|股骨头坏死|治疗
03年的非典是怎么消失的?怎么治愈好的?那是你多大了?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非典后遗症患者调查
非典后遗症患者致残严重生活艰难?六成家庭变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