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名师 | 曾海玲:走向“真实”的写作教学

曾海玲简介

曾海玲,中小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专家,深圳市年度教师,福田区首席教师,福田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福田区人民政府兼职督学,现任深圳市福田区福南小学副校长。先后主持或参与10余项各级课题,曾获省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有多篇论文在《人民教育》《语文教学通讯》《新课程评论》等期刊发表。近几年在全国各地作报告100多场,著有《从语文素养走向生命成长》,主编《项目化习作进阶课程》等。

走向“真实”的写作教学

曾海玲

(福南小学,广东深圳)

何为“真实的写作”?笔者认为“真实的写作”就是基于交流与交际需要的写作。这样的写作不是对生活的模拟,而是真实的生活本身。与“为写作而写作”不同,“真实的写作”追求写作行为的真实,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真实”:即真实的语境,真实的读者对象,真实的写作任务以及真实的成果。何为“真实的写作教学”呢?笔者认为“真实的写作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真实学情,带领学生经历一个真实的积累过程,一个真实的表达过程,一个真实的评价过程。

下面笔者以“真实”为关键词,借助游戏作文《气球大爆炸》这个案例,用具体的教学板块来谈一谈我们的价值取向和操作策略。


板块一:真实的目标

【案例片段】

1.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你们喜欢玩哪些游戏?(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游戏)

(2)今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玩个游戏!请大家一起喊出游戏的名字。(板书课题:气球大爆炸)

2.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边玩游戏,边学习写作。写作的目标是学会场面描写。(板书:场面描写)

事实上,老师们的每一次教学设计都有一定的目标,但具体到真正的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尽管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一定的侧重点,但老师们的要求往往是面面俱到。以写作技巧为例:既要新颖的开头,也要精彩的过程,还要耐人寻味的结尾。除此以外,优美的语言,缜密的逻辑,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等,希望学生都能兼顾到。在这样繁杂的目标与期待之下,课堂上的训练点往往比较分散,学生也常常顾此失彼,自然也很难体会到写作的成功和兴趣。再者,很多时候,学生的写作仅仅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没有真实的写作目的。

在我们的案例中,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简单——在游戏中学会场面描写。这样的目标设置非常聚焦,师生一目了然。而且由于目标比较单一,达成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贴近学生的真实水平,对很多学生而言,会因此少一些畏难情绪。更重要的是,这个目标的设置伴随着一个游戏活动,而游戏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就是他们真实的生活。这样的设计显然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而且是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带领他们去触摸实实在在的知识与能力高度,体现实实在在的交流与交际目的。


板块二:真实的场景

【案例片段】

1.还原场景,理解什么是“场面”。

(1)学习场面描写要先知道什么是“场面”。有谁知道吗?(出示天安门阅兵式、学校六一文艺演出等各种场面的图片)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场面”,然后教师小结: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一些人物、活动构成的具有感染力,传递一定气氛的画面就是场面。 

(2)进一步拓展理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其他的场面。(如:现在全班同学一起坐在教室里学习就是一个场面,全校同学一起做课间操也是一个场面……)

2.出示范例,知晓什么是“点”和“面”。

(1)聚焦学生熟悉的场面。通过视频重点回顾学校举办运动会开幕式的场面(播放录像),请同学们找一找自己的身影,然后说一说:运动会开幕式的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感受“场面”传递的氛围)

(2)出示场面描写范例。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了激动人心的场面,有一位同学用笔写下了当时的场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位同学是怎样描写精彩场面的。

(3)品读范例。请同学们读读这个片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句子。(教师相机指导,不断梳理)

3.总结提升,理解什么是“点面结合”。

(1)在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在一个场面中,对全体表现和现场气氛的概括描写,我们称为“面”;对场面中突出的个别表现的细节刻画,我们称为“点”。既有整体概括描写,又有突出重点人物的细节刻画,我们称之为“点面结合”。(板书:点面结合)

(2)请大家关注描写“点”和“面”的两段话的字数,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面描写时要做到详略得当,即“面”略“点”详。板书:详略得当)

语文课程专家王荣生曾说过,“写作是特定语境中的书面表达”。可见,“语境”与写作有着必然的联系,甚至可以说“语境”是写作的前提条件。具体来说,“语境”是以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述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从而帮助学生在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之间搭建一座认知的桥梁。

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是以一种脱离交际情境的方式在进行写作学习,或者是处在一个为写作而创设的“假情境”中进行写作学习。所谓“假情境”,是指在很多情况下,老师们所创设的情境不是真实存在的情境,是一种假设情况。比如:如果此刻你站在长城上,你会有怎样的感想?这样的情境创设,建立在假设和想象的基础上,其过程看似是带领学生进入其中,有一些生成,然而从根本上来说,课堂上生成的无非是一些空话和假话。

何为“真实的情境”呢?在我们的案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场面”,我们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素材予以再现,这些情境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在其中能找到自己及同学的影子,瞬间就能置身其中,并产生学习的乐趣,自然也就容易建构新的知识与能力。


板块三:真实的历程

【案例片段】

1.明确游戏规则。

教师介绍游戏道具,请同学读一读游戏规则:老师不停地往气球里打气,气球在谁那里爆炸,谁就要上台接受“是福还是祸”的未知结果。

2.经历游戏过程。

(1)学会写“面”。

①老师在教室里走动,一边走一边给气球打气,同时随机采访:刚刚在老师给气球打气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有的同学捂住耳朵,有的同学蜷缩着身子,还有的把头埋进手臂里……大家不断地往后躲,尽可能地远离老师手中的气球)

②你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成一段话吗?写完后交流、汇报。

(2)学会写“点”。

①随着气球越来越大,它终于在一个同学的头顶上方爆炸了。教师开始采访气球爆炸周围的同学:你看到“中奖者”有什么表现?你猜猜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②请“中奖者”上台,教师采访学生:气球在你头顶爆炸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③教师出示“是福还是祸”的游戏盒,请学生抽出游戏结果,然后请学生打开。原来是一份学习用具的奖品和一个“好词佳句超市”。

④请“中奖者”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好词佳句超市”提供的描写心情的成语和歇后语,然后请大家用上其中的成语或者歇后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生活中,聊天时,学生似乎都是健谈的,但一到写作时,不少人都会感到为难,觉得无从下笔。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聊天时有明确的表达对象,有具体的话题,有真实的经历,故有话可说,甚至能滔滔不绝;而面对写作时,特别是面对命题作文时,更多的时候是为写而写,所以常常是“无病呻吟”,甚至无话可说。其实,作家写作尚且需实地采风,有的甚至需要深入到具体的环境中体验几年,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更需要经历一个从参与实践,到积累素材,再到构思行文的真实过程。

在我们的案例中,场面描写有两个关键,那就是写好“点”和“面”。通常,老师在讲解了什么是“点”,什么是“面”之后,就会让学生动笔。而我们在课堂中则是首先带学生玩一个真实的游戏——“气球大爆炸”,从了解游戏规则开始;接下来,老师带着一个打气筒和一个气球在教室里走动,随着气球越变越大,教室里开始发出尖叫声、议论声,同学们有捂耳朵的,有躲闪的,有往桌下藏的,有故作镇定的……大家神态各异,动作不一,心态不同。在经历的基础上,教师以“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为题,不断采访表现各异的同学,在这样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面”。由于有了亲身经历做基础,学生普遍觉得比较简单,至少有话可说。

接下来写“点”也是如此。教师不断往气球里打气,随着气球大到一定的极限,学生的兴奋、惊恐、期盼、躲避……游戏不断掀起高潮,直到气球真的在一个同学的头顶上爆炸了,教师开始引导大家把目光聚焦到这个同学的身上,并通过采访他周围的同学来呈现这个“点”的具体神态、动作,然后通过采访这个同学本人,来引导他说出自己的心路历程。由于有了真实的经历,亲眼看到了同学们的各种表现,亲身感受到了当时的氛围,亲自体验了心情变化的过程,所以学生意犹未尽,写起来也感觉到轻松自如。


板块四:真实的引领

【案例片段】

支架1:习作片段范例——引导理解“点”与“面”。

“福南小学第二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式现在开始!”主持人话音刚落,就有一股“热浪”袭来,那是我校两千多位师生的尖叫声。同学们摇身一变,有的成了滑稽搞笑的“小丑”,有的成了抓捕坏人的“黑猫警长”,还有的成了魔力无边的“哈利·波特”……

我们班五十名同学换上了统一的班服,衣服上还印着“奔跑吧八班!”的字样。“下面向我们走来的是三年八班方队!”听到主持人的解说,我们立刻把充气棒举过肩膀,昂首挺胸,踏着整齐的步伐,向前大步走去。看,一排排、一列列的同学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喊着响亮的口号:“八班八班,非同一般!”那气势引得各位老师和家长一起拍手称赞!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引导员,只见他目视前方,双手紧紧握着班牌,昂首阔步。看着他那挺拔的身姿,我想:他一定能带领我们走出八班的风采,带领我们走向开幕式冠军的领奖台!

支架2:构段句式引领——引导整理素材。

随着老师不停地往气球里打气,教室里______。同学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__,还有的______。此时,我的心里________。        

支架3:“好词佳句超市”——引导写出精彩。

热闹非凡 热火朝天 迫不及待 忐忑不安

激动人心 惊魂未定 目瞪口呆 目不转睛

坐立不安 躲躲闪闪 幸灾乐祸

狮子灯笼一起舞——热闹非凡

十头锣鼓一起敲——震耳欲聋

钥匙挂胸膛——开心开心真开心

在基于学习者的教学范式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搭建必要的、恰当的学习支架。那么,支架的意义何在?在课程与教学论中,支架意味着将学生独立活动的水平与更有能力的他人支持下活动的水平之间的差距联系起来,不断引导学生完成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活动,从而丰富认知图式,丰富工具、策略,建构新的知识技能。

学习支架分为三大类型:接收支架、转换支架、输出支架。对于写作而言,写作能力是一种学习结果,该结果由写作内容知识、写作技能和写作策略性知识构成,写作者首先要接收相关的知识信息,而这样的知识信息往往需要提供一定的支架予以支撑。

案例中的支架1就是一个接收支架,旨在通过一个例文片段,引导学生直观理解“点”与“面”的概念。理解了基本概念之后,还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把大量的原始素材进行加工转化处理,使之转化为逻辑清晰的写作内容,体现一定的结构性,这就是转换支架。案例中的支架2就是在学生经历了游戏过程,拥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后,通过“句式”这个桥梁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转化,从而有条理地写出“面”。而支架3就是一个产品支架,意在聚焦了“点”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把“点”写生动,进而生成最终的产品。这三个支架,依据写作的进程和学生的真实需要,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提升。


板块五:真实的生成

传统的习作教学重传授知识,重技巧指导。至于作品,更多的时候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课后去完成。其实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发展状况需要通过产品表现出来,也需要通过产品去评估和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引导。而且,当堂生成产品或作品,对学生建立自信心、收获成就感、形成内驱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在项目化学习中,最终产生真实的产品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板块六:真实的评价

评价量表

对写作来说,评价是重要的一环。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教师面对每个作品写出个性化的评价语言。在这样的评价中,虽然体现了个性化指导,但评价主体是单一的,而且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由于没有真正参与,再详尽的评语也很难真正触及到学生的内心。

在我们的评价方案中,我们根据写作内容提炼出了四个主要的评价要素,每个要素用五个星级来表现,参与的人员不仅有教师,还有班上的同学,更有写作者自己,在这样一个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方案中,学生真实地参与进来,不仅要评价自己,而且还要评价其他同学,即可以在过程中建构起相关评价要素的知识内涵,也能在这样的一种活动中借鉴学习他人的学习成果,提升鉴赏能力。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20年2期,本期是“统编小语教材习作教学设计专辑”,涵盖了三下至六下教材中所有单元习作的详细教学设计。

温馨提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作实验室│周子房:任务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
2021年第10篇:读文随笔•实现真正的作文教学
小学排球垫球教案
支架式教学策略
小课题研究——物理教学的新亮点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作文教学新领域——为小学作文多思教学助力(北京文鑫作文网校学术顾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