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第二十五卦:无妄卦详解!!!

无妄卦:“思无邪”的做人原则

【原文】

(震下乾上)无妄①: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倒楣有攸去。

初九:无妄去,吉。

六二:不耕,获;不菑,畬③。则利有攸去?

六三:无妄之灾④。或者系之牛,行人之上,邑人之灾。

九四:可贞,无咎。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释义】

①无妄是本卦的标题。妄的意义是乱,不正。无妄等于不要有辨别正轨举动。全卦的内容是讲举动修养要合于正轨,不能乱来。无妄是卦中多见词,又与内容有关,所以用作标题。②菑(ZT):新开垦的荒地。【3】畬(yu):耕耘了三年的熟地。④无妄:预感之外。

无妄,不虚妄,不妄为的意义。乾为天,震为雷,世界雷行,万物不敢妄为为无妄。无妄象征不妄为,切合客观规律,不背事实。什么事变均不妄为时利市畅利,否则就会发生气希看愤祸害,倒楣于铺开。

无妄卦,天雷无妄卦,原文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倒楣有攸去。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财主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倒楣有攸去”,无妄之去何之矣?定数不祐,行矣哉。

象曰:世界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待时育万物。

初九,无妄去,吉。

象曰:“无妄之去”,上志也。

六二,不耕获,不菑畬,则利用攸去。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者系之牛,行人之上,邑人之灾。

象曰:行人上牛,邑人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象曰:“无妄之药”,不成试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无妄卦,(文言详解):

天雷无妄卦的象征意义

无妄卦,这个卦是异卦相叠,震鄙人卦,乾在上卦。乾为天为刚为健;震为雷为刚为动。动而健,刚阳盛,民心高昂,必有所上,但唯循单纯,不成妄行。无妄必有获,必可致福。

从卦象来分析,乾代表天,在上卦,震代表雷,鄙人卦。示意雷在天的诱导下步履,震的步履必需遵守乾德,不许分间隔尽划分乾德而轻举乱动,也等于要遵守准确的头脑准绳服务,这样才具“无妄”。

无妄卦位于复卦以后,序卦当中这样说道:“复则不妄矣,因此受之以无妄。”可以返归正道,就不会虚妄了。此卦卦名为无妄。“妄”字的结构为“亡”字与“女”字相分别,转义是指女奴避难。说文中说:“妄,乱也。”广韵中说:“妄,虚妄。”可见“妄”的引申义为虚妄、极不真实、悖乱的意义。所以“无妄”即是不虚妄、不妄为的意义。序卦传中说:“复则不妄矣,因此受之以无妄。”也等于说,阳气的回生使阴气再也不妄为了所以复卦以后即是无妄卦。而阳气的回生同时也是阴气的灾难初阶,所以杂卦传中说:“大畜时也,无妄灾也。”

天雷无妄卦乾为天,震为雷,世界雷行,万物不敢妄为,为无妄。无妄象杜不妄为,切合客观规律,不背事实。什么事变均不妄为时,利市畅利,否则就会发生气希看愤祸害,倒楣于铺开。

象曰:世界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待时育万物。

这句话指出了无妄卦的卦象是震下乾上,好比在天的下面有雷在运转之表象象征着天用雷的威势抗御万物,并授予万物以不妄动妄求的赋性;畴前的君主顺应定数,绝其所能地遵守天时以哺育万物的发铺。

无妄而上,无妄卦涌现了无妄而上的事理,属于下下卦。象中这样评断此卦飞鸟掉机落笼中,纵然奋飞不能腾,眼前只宜守本分,梦想扒高万不能。

无妄卦卦画:无妄卦的卦画为四个阳爻两个阴爻,能够瞅出阴气此时处于虚弱状态中。

无妄卦卦象:从卦象上前往分析,无妄卦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震为雷,天上响起惊雷使万物不敢无法无天,这即是无妄卦的卦象。从生计常识来讲,雷声很大的雷雨天不宜出门,由于随意马虎遭遇雷击。前人很早就发现这一点,因而认为天上打雷是在惩戒奸人,把雷声瞅作是功令的象征。所曩古人会认为在政治局面不不乱而以严法治国的时期,辨别适到处走动,以贯注不用要的侵害。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倒楣有攸去。

无妄卦卦辞释义:匪:同“非”。正:端正,正道。本卦辞的意义是:利市畅利,利于据守正道,假定不能据守正道则会有磨难发生气希看愤,这样就倒楣于前往行事了。

无妄卦卦辞: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倒楣有攸去。人生拓荒

无妄卦给人的拓荒是安守本分,勿生妄念。妄,是虚妄之意。无妄,等于不虚妄,不生非分之想。在这一卦当中,乾卦为动,雷卦也代表动,本卦的性质是动而健,有动作之象,整体上两者分比喻,都有刚入不休之意。动是能够动,然而要不妄动,要守正。“正”则能够“亨”,心要正,行要正,道也要正。若是“匪正”,不守正地乱动,必有灾咎。

无妄卦象征不妄动妄求,劝诫人们要至诚守正,言行运动依天理合人情,不要以私欲来影响本人的举动,夸张只要心正才会行正,行正才会有好功能。

占上此卦者,在事业上必需从小我实践解缆,不抱非分之想,抛却投机心理勿贪暴利,兢兢业业,勤劳雀跃,才可告成。

在求名方面,要勤劳雀跃,屏弃妄,不成因小有效果而自尊失色。不用追求所上,而应追务实干。但问垦植,不问收成,终将有所获。

占上此卦,在外出时,假定为谋私利或者邪念而行则大为倒楣。若不存梦想则安全无事。

在婚恋方面,不成抱忽略态度,不宜稳扎稳打,双方都以诚相待,顺其铺开自然能瓜熟蒂落。

【无妄卦卦辞: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倒楣有攸去。释义】

经文意义是:无妄卦,初始利市,利于据守正道。若不守正道则会有魔难。倒楣于前去。

象辞的意义是:无妄卦,刚健(即初九交)从外部来到内部成为内卦之主。震象征动而乾象征健,所以说“动而健”,九五刚爻居中与六二阴爻相应,所以财主通而属于正道,这等于定数。假定不正则会有魔难,倒楣于有所前去。没有进展而前去,做什么往呢?这样上天不会保佑,能行上通吗?

象辞的意义是:世界有雷在运转,万物回声而起,这等于无妄的卦象。先王从卦象中获上拓荒,奋勉雀跃,合营天时变革,哺育万物。

无妄卦示意的是社会改观以严法治国阶段。当社会习尚淫邪靡烂时,就需求以严法治国了。例如在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动乱、大改革当中,传统典章制度已经不能标准民心。此时君王没有实权,不少政治大权把握在家臣手中黎民苍生也再也不屈就德行标准,而是打架凶杀,兄弟相残,劫掠财物,盗窃抢劫,男女私淫,诸如此类乱世习尚,到处弥漫,正所谓“礼崩乐坏”。在这样的大后台下,秦孝公请商鞅对待秦国结束改观,增强法制创建。商鞭先在秦京城城的南城门立个木头桩子,然后贴了一个望护告示,望护大师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城门,便能够获上重赏。大师都不置信,着末有一小我把这个木头桩子给搬到北城门了,商鞭便如数赏给了这小我五十两黄金。做了这么点事就发了财,因而人们都置信商鞅的话了。其实这无非是一场大改革的截止白。接下来,商鞭便在秦国初阶了以严法制国。而一些依然不屈就程序的人便受到了功令严明的制裁。按此刻的话说,赶在行动点子上了,原先该判两年,功能掉落了脑袋;原先该判罚款,功能蹲了大牢。这些在严打时代犯法的人,即是没有瞅清事态组成的。所以在这样的时段,要据守正道倒楣于有所动作。商鞅用搬木头来标明本人的说话“不妄”,然后践诺功令以严法来约束人们举动的“无妄”,这等于严法治国的目的。

占上此卦者,请记取:

震雷一震好乘时,威令施张闹暖宜。

匪正悔生宜改正,有人相引上云梯。

进仕本从科甲出,奋身不在禹门中。

筑岩钓渭格外极度士,须信铁汉立大功。

无妄卦第一爻,爻辞:初九:无妄,去吉。

爻辞释义,本爻辞的意义是:不妄动妄求,前往行事会取上吉利。初九:无妄,去吉。

象曰:无妄之去,上志也。

经文意义是:没有虚妄,前去吉利。

象辞意义是:不妄为而前去,心志是会上以完成的。

无妄卦第一爻,爻辞:初九:无妄,去吉。人生拓荒

只需你心中不怀妄念,在处事时屈就轨则,就会很顺利的。但是在生计中,

有些人不敷理性,分不清进展与梦想的悬殊,瞅不清本人。一旦内心的单纯思想被梦想所阁下,不听阻挠独断专行,不测的磨难就会离你不遥了。

全力向上本无可厚非,所需求夸张的是不妄动,不自觉躁行。占上此爻者,正处在事业初期,要据守正道,并按措施、按规律一步一步来做,循序渐入这样才会有所效果。

初九阳爻居于奇位为上位,绝量处于无妄卦的最下爻,但他是无妄卦下卦震卦的双足,震有动的意义,上位而动作,不胡作为,所以这类动作吉利。初九就好比给商鞅搬木头的人,他从命望护告示的内容把木头搬到了北城门,没有做什么差池的事变,所以他因此而受到了褒奖。商鞅的变法也正如这初九交,他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所以他践诺的改观告成了。

象曰:“无妄之去”,上志也。这是望护人们,“不妄动妄求,前往行事”,这样就能完成意愿。

无妄卦第一爻,爻辞:初九:无妄,去吉。占上此爻者,请记取:

坐中千里至,暂伴便前行。

虎兔林中走,遥程山上青。

事相扶,在掉路。

几次终可,风云一点无。

无妄卦第二爻,爻辞: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去。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去。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经文意义是:不耕耘而有收成,不开发而有熟田,那么有益于前去。象辞意义是:不耕而有收成,是由于还不富有。

爻辞释义:耕:耕种。获:收成。菑:指开荒。

本爻辞的意义是:不要在刚耕种时就希冀赶紧取上歉收,不在刚开辟荒地时就希冀它赶紧变成良田,若能这样,才有益于前往行事。

无妄卦第二爻,爻辞: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去。人生拓荒

六二这一爻是望护人们,处事要兢兢业业,“休梦想,且诚心”。凡事不要梦想坐收其利,也不要刚投进就立即想取上高产出,这是辨别规律的。

假定你想处事,虽然量力而行往做,不要刚一做,就想着怎样发大财,发大财后怎样扩铺范畴。有一句话鸣“只顾垦植,不问收成”,你往勤恳劳动,不祈求非分的财产,不梦想经过背犯规律来快速收到结局,这样维持下往,关于事业的告成是颇有益的。

不用垦植就能收成,不用开垦就可以获上熟田,这当然是颇有益的事变的。古代将第一年开星的境地称为菑,耕耘两年的境地称为兴田,耕耘三年的境地称为畲。刚开垦出来的荒地杂草丛生,倒楣于栽培,成为畲以后,杂草便少了。但是不开辟荒地如何会获上人家曾耕耘了三年的地盘呢?只能是主人的支援或者用钱买才具获上。所以六二爻即是说前去会获上大的褒奖,所以“利有攸去”。

在古代没有地盘的人属于穷汉,所以象辞中说:“未富也。”

无妄卦第二爻,爻辞: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去。占上此爻者,切记:

本无希冀志,所上出有时。

有去皆有益,相将遇大大好人。

不耕不获有吉利,不笛不畲去无成。

鸡叫获笛方应候,一番利帛外方来。

休梦想,且诚心。

须防平地起波折,万里青山万里程。

无妄卦:六三:无妄之灾,或者系之牛,行人之上,邑人之灾。

无妄卦第三爻,爻辞释义

无妄之灾:指不测变乱,没有料想到的事。邑人:指村庄里人,同乡。

本爻辞的意义是:凭白无因此而遭遇磨难,就像有人把一头牛拴在村庄边路线旁,路过的人随手把牛牵走,村庄里的人却被利诱为偷牛的人了。

六三:无妄之灾,或者系之牛,行人之上,色人之灾。

象曰:行人上牛,邑人灾也。

经文意义是:意想不到的灾难,就好比有人系牛于此,被路过的人牵走了,村庄里的人却受到了利诱。

象辞意义是:过路的人获了牛,而村庄里的人却被利诱偷牛而获了灾难。

无妄卦第三爻,爻辞:六三:无妄之灾,或者系之牛,行人之上,邑人之灾人生拓荒

有一句古话说:“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有时偶尔分,即便人们循规蹈矩,没有妄念妄动,然而也会专心想到不到的灾难发生气希看愤,让人防不胜防。这类灾难不是由于本人有过,而是由于某种客观缘因此所组成的。所以面对待这类状况,就要从心田上快慰本人,以旷达以及超然的态度来面对待。

占上此爻者,或者许由于同事或者身边的人丢掉了对待象,本人蒙受到了利诱。

没招谁没惹谁,功能灾难却到临了,这就鸣“无妄之灾”。在生计中,这类状况是普遍存在的。爻辞所举的例子便很典范。别人把牛拴在村庄边的大树旁,但是有路过的人把牛偷走了,牛的主人利诱是村庄里的人偷走了牛,因而带着一群人来负荆请罪,大闹一场,村庄子里有的人被打伤了,并且还遭遇了不白之冤。

这里是劝戒人们,要想很好地藏匿灾难,不单本人不要做坏事,还要谨防别人做坏事会拖累到本人。假定老于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处事,迟早会遭遇不白之冤而招致灾难。

无妄卦:六三:无妄之灾,或者系之牛,行人之上,邑人之灾。占上此爻,请记取:

一上还一掉,逢刚勿自先。

系牛牛不定,入步有升迁。

旧喜惹新愁,事事多争竞。

也虑暗中人,风云尤未定。

无妄卦,第四爻爻辞:九四:可贞,无咎。

无妄卦爻辞释义:本爻辞的意义是:只需可以据守正道,就不会有磨难发生气希看愤。

九四:可贞,无咎。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经文意义是:能够维持正道,没有灾难。

象辞意义是:能够维持正道而没有灾难,是九四爻本身固有的质量。

无妄卦,第四爻爻辞:九四:可贞,无咎。人生拓荒

这一爻望护人们据守正道,能够化解无妄之灾。这一点很随意马虎相识,村庄边路旁拴了一头牛,被路过的人牵走了,村庄里的人都受到了利诱。然而那些通常里走上正行上端,德性崇高的人,自然会被祛除了在外。即便利时人们不太理解,然而凭据其之后的动作,知其人品以后,也会将其祛除了在利诱范畴之外的。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象中指出:“据守正道,没有磨难”,是说据守正道的德性是其本身所固有的,所以,自始至斥逐实地据守正道,才具使本人免遇难祸。

九四这一爻,属于阳爻居阴位,谦卑依从,以德服人,所以能做到“无咎”。占上此爻者,要小心本人的德行质量,做到心肠单纯,不起妄念,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差错。

九四与初九不应而相敌,并且九四又以刚爻居于柔位,所以处境不是很好。然而九四是无妄卦下互卦艮卦的最上爻,同时又是上互卦巽卦的中爻,所以可以据守正道以随顺之德而免于灾难。

无妄卦,第四爻爻辞:九四:可贞,无咎。占上此爻,切记:

德广位尤谦,亲君臣道绝。

静守方无虞,即有佳音报。

琢器成环器未完,上天未定志尤坚。绝量不是中秋月,亦有神光射九天。

无妄卦第五爻爻辞: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爻辞释义,本爻辞的意义是:没有虚妄却生了病,不用吃药也会康复。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象曰:无妄之药,不成试也。

经文意义是:凭白无因此的疾病,不用吃药治疗,会有喜庆的事变。

象辞意义是:治凭白无因此的疾病的药,不成随意率性试服。

无妄卦第五爻,爻辞: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人生拓荒

这一爻以病为例,来劝戒人们措置无妄之灾的行动措施:若是凭白无因此生了病,不能够随便服药,否则无妄就会变成有妄,会呈现另外后遗症。对待九五而言,属于阳爻居刚位,又是君主之位,与六二正应,所以不会有什么差错,呈现了问题时,单凭本人的时与位便可化解。

占上此爻者,当你被某个问题或者费事烦扰时,会格外极度懊恼,想放动手上的事业往向理它。功能你会发现,正本没有须要往管它,由于真实的问题其实不存在,那只是个无中生有的事变,不往搭理它,它也会自行消失的。就像拴在村庄口路旁的牛被路过的人牵走了,全村庄的人都受到利诱,你虽然量力而行往做本人的事,没有须要停下来,向每一小我往表明本人是清白的。你据守正道,别人理解你是德性崇高的人以后,自然不会利诱你了。

在单位,假定有人歪曲你,或者是给你造谣,或许受到了无妄的猜疑,你虽然往做本人的事,不往搭理它,用本人的人品来说话,那些事就会不攻自破自行消失的。

我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人们置信巫术,了病,时常认为是获咎了神灵组成的。虽然其时也有治病的草药,但平日常人们首如果以巫术治病的。而九五上的是“无妄之疾”,也等于说本人也没做过什么错事,却凭白无因此地感想熏染身段有些不安宁。了这类病,在其时有风致的人是不吃药的,由于他们会认为本人的举动与天道不背犯,不会招致沉痾不起的。这类举动,有点相似于西方的基督教,平常基督教徒也是靠信仰治病的。无非象辞的讲授照旧很科学的,象辞说,这类病找不出缘因此,不能有的放矢,如何能瞎吃药呢?可见关于这类找不出病因的疾病,在其时的医疗条件下,也只能是不吃药了。

无妄卦第五爻,爻辞: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占上此爻,请记取:

疾过无用药,将来事不忧。

一更西北转,帆便逐行船。

无妄卦第六爻,爻辞: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爻辞释义:眚:自身缘因此组成的祸害。本爻辞的意义是:没有虚妄,动作会碰着磨难,没有任何长处。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经文意义是:不要妄为,动作会有魔难,前去不会有益。

象辞意义是:之所以不要妄为行事,是由于会有末路穷途之灾。

无妄卦第六爻,爻辞: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人生拓荒

有些时分,绝量客观动机上其实不存在怪诞荒谬辨别事理的虚梦设法主见,然而在详细的举动入程中假定存在背犯客观规律的舛错举动,其功能也是倒楣的。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这里指出:“绝量没有妄念,但如有动作却依然遭遇祸殃”,这是由于客观的时遇所组成的磨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有些时分,即便内心开脱了虚妄,然而在处事时,由于客观环境或者是机缘差池,面临良多倒楣要素,这个时分,你要学会观测环境,期待机缘。

上九居于全卦的最上方,处于极亢之位。在这类职位上,更不能胆大妄为,最佳少动作,什么事也别做。这就好比一小我,有过激神色,说话处事都不能维持适中的准绳。这类人居于平日普通还不会有大的丧掉,但处于政治行动时期,这类人不检核检束本人,就要大祸临头了。由于极有或者许被抓个典范。

无妄卦第六爻,爻辞: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占上此爻,切记:

妄动提防不用求,随谋守旧始成宜。

水边一朵月中桂,花开正值岁冷时。

【解释】

无妄卦:财主大通,吉利的占问。假定头脑举动辨别理,就会有磨难。倒楣于外出有所去。

初九:不要有辨别正道的举动,吉利。

六二:不耕耘就要收成,不开辟荒地就想耕耘熟地。梦想者的行哀伤道有益吗?

六三:预感之外的磨难。有人将牛拴住,过路的人随手把牛牵走了,邑人丢牛了不测之灾。

九四:利于占问,没有磨难。

九五:了病不胡思乱想,不吃药也会康复。

上九:不要妄行。妄行有灾,没有什么长处。

【解析】

这一卦的主题是劝戒人们不要有非分之想,不要胡作非为,头脑以及举动都要合于正道。换句话说,等于要想上正,行上端;反过来说,等于人正不怕影子歪。

这个立意不能说不好。精细美好“思无邪”、光明正派、至公至正的中国传统头脑,总是用各种理论、例证、以致说教来增强以及入步人们的盲目性,经过个大家格的修养,来设立造就人们心中的德行律令、动作原则。

然而,德行的感召到底是有限的。社会举动的标准还必需辅之以律法,月确定的强制要领来限制那些越轨者。况且,德行的说教对待某些人(蕴含历代统治者)难以阐扬感召,乃至还有口是心非、陽奉陰背的人,和敢于公开应战德行原则的人。因此,仁慈的愿看总上合营着实在可行的要领制度,才会如愿以偿。

无妄继复对待以后。为周易之序。其意义最主要上。经以乾坤为首。各卦多随乾坤变易分合而来。而坎离纬之。最明者如泰否仍为乾坤交。

而同人大有师比之属。则为乾坤坎离交。爻象能够见到者也。且所交多成去来卦。有由一分二之象。唯复与无妄则异是。以非去来也。复与剥。无妄与大畜。则为去来。今举复与无妄言者。正以其非去来。而其首要有同去来卦也。盖复上坤下震。而无妄上乾震。下同而上为对待也。同者为类。对待者为偶或者仇。一则为坤母与长男。一则为乾父与长男。阴阳既殊。德用自异所要在其交替递嬗之际。迁变刚柔之交。而自有其不随意马虎之数也。由剥而复为反。刚上反下。其来有自。由复而无妄。为变。重阴变阳。其入有机自者在坤。以坤能纳艮。而育震也。机者在震。以震能化坤。而成乾也。震以坤交乾也。震以坤交乾。而育其阳。是震之志。志绍父之德。成乾之道。因此曰主器莫若长子。今无妄竟能由坤而化乾。是震之道上申。而乾之业可大也。揆诸卦数复一阳也。无妄则为四阳。复之阳鄙人。无妄则高低应。而阴在中。既由爻象可见阳之长且大矣。然复不如母之爱子。而婴孩克俾发铺无妄则如父之教之。而幼年克致成立。其德有前后之异。其义有一向之殊。皆为亲观之道所寄也。父母之恩施不同。子弟则受益则一。因此复与无妄。其用有相上益彰之势。其情有相助为理之功。非他卦之无大关切也。无妄非复不上达其用。复非无妄不上满其志。而二卦又同气而异行。合力而分用。其相倚之甚相需之殷。实有别于他卦之非去来者矣。

传曰。复则不妄。可见无妄由复上来。而寰宇之大。万物之众。溯源探本。不外于一。复之一阳。能推世界之无妄。在理谓之天道。在事谓之民心。天道本虚。民心可质。物呈于前。而情欲不生。数变于外。而生命不随意马虎此无妄之自有真也。因此外卦坤化为乾。而内卦安定革而不为躁入。因此二阴在其上。乾刚而不欲自高。因此一阳居下。博识者天道止动者人事。自初爻至四爻。互一艮一震。一止也。艮止于中。触动于下。以成其体。巽则能顺。乾则能健。自三爻至上爻。互乾与巽。一健一顺也。乾健于外。巽顺于中。以成其用。体用均善。天人相应。行而博识。则巽以乾大动。而止定。则震以艮安。内安外大。民心之所存守也。人事所光大也。因此曰无妄。言其诚挚而无欺饰也。以震为雷。而行于天。天道下济。地道上升。震者阳德之见也。而发于阴。天者发火之本也。而蓄于下。虽阴阳不均。而刚柔上其济也。阴居内正位。阳居外正位。高低相配。而不掉个中守。位当则安守固则达。安而达者。用之全也。此卦象之善也。从乎近者。不施于遥。顺乎大者。不吝于细。道之所以贵中也。德之所以贵久也。无妄于雷行世界。适时而兴。刚加柔用。适物之生。不假作为。而功自成。不存贪忮。而德自明。乃比于乾。而元亨利贞。此以复之充盈而有光泽者也。而能造手乎大化。以通于圣神。夫由推之。足达无绝。血体求之。则回于至正。不偏则无害。而世界同利。不画则无量。而万物同亨。内有其德认为贞。外有其道认为元。此四德俱全。而卦名之称无妄也。无妄既无之意。不妄作为。纯乎自然。天不自豪。地不自厚。物与俱生。人与同载。是德不成极。则可久大也。在复贵反。无妄贵诚。反身而诚。行之至也。因此曰无妄。由复致之。以其先低廉优点也。大学赤心。先毋自欺。此无妄之义。而为明德止善之本也。一切皆真。尚何妄哉。

无妄。元亨利贞。其罪正有眚。倒楣有攸去

此无妄彖辞。明全卦大用也。无妄卦。上乾下震。雷行世界。阳气发越之象而震之一阳在二阴之下。阳有所协。气有所协。根乃朝气自达之时。雨泽大行之始。因此曰无妄。言及时而动。无妄作为也。且卦为阳上阴助。以阴为贵。柔能成刚。德应其道。外而能内。上而能下升。而能沉。飞而能潜。是兼博识博厚之德。寰宇之大用也。因此曰无妄。言其至诚不休。如寰宇之长期也。若以人道言。诚为行本。不虑而中。不思而上。更何妄哉。天道无为人道无妄。二者一也。因此无为而能大成。无妄而见大用。性之至也。或者曰无妄。无所期无妄也。固亦应有之义。然不期而自至。不看而自来。其无希冀。正所希冀。是不独无所希冀己耳。春风一动。动物同荣。天何希冀哉雨露既滋。发芽自见。物何希冀哉。则无所希冀云者。正以其不待希冀也。设当秋杀之时。冬躲之会纵求之亦不上。纵多希冀。希济于事。此希冀。名之曰妄。为理之不成数之不能也。因此凡理之不成。数之不能者。而期之看之。皆妄也。妄则伪。伪则邪。邪则败。无妄者。不伪不邪。而自成。天道也。人道也。观乎卦象而知之矣。

无妄以大畜为回正卦。大畜以乾鄙人。象物之上畜。而其所以能畜者。必先有可畜也。无妄本生物之道。有畜物之功。然后物丰备也。物之丰备。必由于诚。诚之所施。万物皆备。无妄也。诚乃成物。中庸己着其义矣。天道不休。既诚之所见。明乎此。则知无妄与大有同人。有相类也。无妄为诚挚不虚。道之体也。而其用重在内。内充盈为之实。实谓之真。真实不虚。乃称无妄。无妄名也。名实相副。内外如一之谓也。因此道在返己。而出于复。其用不求自遥。其功不求大而自豪。此与大畜有不异也。无妄高低互易。则为大壮。壮与畜亦相应。唯畜能壮。身无所畜。将何以壮。畜基于诚。壮发于大。诚然后大。大然后化。此无妄之与大壮有相应也。凡此诸卦。数有相合。象有不异。天道固微。人事可证。而此数卦。实以无妄为宗。犹木之本水之源也。寰宇尚不背无妄。况其下者乎。因此无妄之用。道之用。无妄之功。德之行也。触动于下。天明于上。纯明磊落。其志可见。仁义礼信。其智可知。因此备四德而与乾道雷同也。乾健而上震之动。阳明而协阴之柔。其于万物无不宜矣。此无妄继复以后。而克启大畜之功也。

传曰。无妄灾也。此义人多疑焉。盖以无妄为诚挚孚道。不应为灾。灾之所加。

必由于妄。无妄之灾。非灾也。不知此乃未解灾之为灾耳。灾与祸异。祸由人致。灾非人召。以灾非人所能往之致之也。因此曰天灾亦非专心灾之也。为其不成为。名之天耳。凡不成为者。多称天以名之。谓其不属之人也。如水火风雨雷电。山崩川涸。地震海波。及其他沴气所钟。殃害所及。虫兽木石。疠疫鬼怪之类。非埋之一切。数之常见者。名之天灾。示有别于工资之祸咎也。然灾不用感而自见。不用让而自除了。虽非天所因此为。实有神司其事。则以气之所触。行之所值。行之所值。不期然而然者。名曰无妄之灾无妄之灾。乃非平凡之害。唯其格外极度也。因此亦有道以趋避。此道见释彖辞中。后当详讲。所当详讲。所应小心者。传文大蓄时也。无灾也。二语有关。时与灾正相类。时者明其德。灾者明其神。神不显。德可见。而在人观之。则有异耳。天道至大。气数至杂。道包邪正。用赅善恶。因此灾祥同出。时与时时分比喻。若在冬宜煖。在夏宜凉之意。南地多温。北地多冷。高地多清。洼地多湿。各有象也。而易之。则非时为灾矣。此灾字不成执也

无妄以阳内交于阴。刚而不自用。健而不自恃。是合于道。而有既济之象。传既济定也。明其能知止而有所定耳。无妄亦然。中互艮止。互巽顺也。顺以止。道之本也。乾健于外。触动于内。所虑过刚而躁入。今上顺止之道。实孚中以及之德。因此高低相协则吉。内皮毛以及则亨。亨且吉。何有于灾而称灾者。正虑其过而不肯降心。则高低相背。而刚独用内皮毛嫉。而躁以入。是灾之生。由人事言之。实发于激烈中以及。背逆顺止之行耳。盖忘其体而求于逞。丧其守而无合。则虽刚亦无可恃。动亦无可为。其为灾也。不亦宜乎。因此欲知灾之为灾。必先审于往处退之时宜。躁以贾祸。则震不能遂其生化之功。而毁于暴。刚以自用。则乾不克成其博识之德。而败于浮。浮与暴。皆过也。反于中以及。悖乎顺止。因此也。而灾实生焉。灾之主者神。行者气。而趋避之道。诚与四德。四德亦诚之所发。四德不具。大用以掉。此易卦之所重在四德也。夫既曰灾。自有祥在。求之不上者祥。求之而上者亦祥。以其求在己也。求之而上者灾。不求而上者亦灾。以其求在外也圣人知之不求诸外。而求诸己。此返身而诚之可乐。抑既复之谓也。复以低廉优点复礼为旨。因此一向于诚。然后无妄继之。无妄固自复来。欲免于灾仍当师复。既以乾而用坤也。乾刚而返于坤柔。则纯乎道行。更何灾之惧哉因此无妄之道分内外。熟手在行未完。休期于外功之成。必熟手在行之推铺外自应之。不待求也。内若欠缺。外无可应则求之不上。所上者灾也。非所求也。曰无妄之灾。明其非所志也。

人之生也。性静而情动。情绪于物而好恶生。有好恶然后有善恶。有善恶然后有福祸祸福。此灾祥之必至。必自情志始。无妄则重往欲以制情。而使回于中以及。则凡能中以及者。自由灾祥之外。而独曰无妄。灾也。实欲使人知灾祥之不成求免。必先正其生命保合太以及。以孚于乾之德。乾以刚健不休为道。而变革生焉。则在乾亦自有灾祥之名。而圣人立教。先绝在己。于乾道变革之下。既接以正生命保太以及二语。足见人道之本。非以背天。乃欲顺之而自正。非以逆数。乃欲明之以自惕。因此乾九三谆谆于朝乾夕惕之诫。与中庸大学戒慎怯怯乔乔慎独勿欺之义同。皆为自立其诚。以遂其生而己。是灾也一语。实含垂戒之意。道有末至。德有未明。善恶未泯。灾祥莫消。去后天气数之应。虽寰宇亦有难免者。唯纯乎至静。达乎至诚。不与物混居。而处于真境。方能超于象外。以脱于灾祥之数。此见性之道所独重也脾性末一。则善恶难同。心有所思。不过妄念。则诚不至。至灾祥时价。亦理数不期然而然者。是灾祥发于民心成于妄念。佛教于此讲授綦详。惜人多未悟也。然易无妄早己提醒此义。为恐人之未达更以灾也二字。明指天道之真。使皆明确于乾愓之诫。正生命保太以及之辞。而见世界之灾。恒与妄相去复。妄苟无矣。灾亦莫生。因此曰匪正有眚。实以明正则无灾。真则无妄也。以真制妄。以正制灾。而真实于知止。以无妄当中。有巽艮二卦之用也顺乎天而止其动。此无妄之所成。而人犹末察。正以巽艮二象。隐而末显。徒见刚动之用。而掉顺止之道。因此反认为灾。不然传文宁以灾也。属无妄耶。易之命。凡曰无者。皆原有也。如无咎是。则无妄正以其易妄而名之耳无妄之义大矣哉。

易上经三十卦。多明天道。而以剥复无妄大畜四卦。为最要。剥复二卦。系天道常变之机。无妄大畜二卦。系天人顺逆之理。由复而无妄。天道既明。民心可证。高低感格。人神会通。其道至精。其用则灵。神而明之之道也。人知复见天心。而不知无妄可见民心。三教圣人。同见此义着为至教。其德曰诚。其功曰一。其用曰定。其体曰中。皆不外复与无妄二卦之象。人道在仁。天道在生。同一义也。

而震主之。反为艮。人之终始。艮反为震。物之生化。一止一动。不离于乾坤。一刚一柔。不悖于阴阳。此二卦由合乾坤也。合坤则为静而顺。合乾则为高而明。互出艮象。深躲不显。此内功之奥。与外举动本未也。诚于中者形于外。有其体。明于用。因此由复而无妄。其道不成绝言。其德无有极时役夫所谓外较着德。内止至善。一以贯之。既是义也。不成为审诸。

无妄卦。以无妄作为旨。因此有灾眚之占。然此义极精微。人多未省。盖无妄上乾下震。中互艮卦。艮为人道所寄。震为地道所发。合言之。是无妄备寰宇人三者之道;而宜合乾坤艮震数卦之用。以衡其轻重也。因此无妄有可为,有不成为。有宜入。有宜退。有吉有凶。有灾有祥。而一言以蔽之。止于诚则无诚耳。诚则不虚。虚假既妄。妄即有灾。是灾为天道。而自应之。为人之多妄。而不克止于诚也。诚以通神。神以制灾。灾祥之至。神所掌管而无妄能先知之。此既中庸至诚前知之义。因此传称为灾。正以其能测知灾之所自也。灾与时对待。反时为灾。则求无灾。贵乎识时。时者天也。识时者既知天。天既性也。知天即知性。天人不停之道也。古圣心传。全在此义愿深味之。

此文宛解无妄之灾之灾一义。尚无完。盖以无妄原妄。妄易召灾。而无妄之灾。乃真灾。若非无妄。则种瓜上瓜之喻。为为以灾名也。因一属天。一属人。因果报应。非天也。乃人自致之。唯其属天。始名曰灾。然有灾。既有人事。以天灾仍加于人也。人必思免。则仍当求之人事。此重在自反也。无妄一卦。关天人因果。生命福祸之本。非仅为占也。宜细审之。

彖曰。无妄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财主以正。天之命也。

其匪正有眚。倒楣有攸去。无妄之去。何之矣。定数不佑。行矣哉。

此声明彖辞之义。而见无妄全卦之用。有内外之殊也。无妄上乾下震。震之一阳乾也。一阳鄙人。由乾所来。因此曰刚自外来。而为主内。盖阳升阴降上卦之乾。反而居下。阳上其势。以升于上。因此虽一阳。为内卦之主。震出自坤。以阳为贵。因此也。刚而在阴爻之下。卑而上升扬之时。此所以称为主也。就互卦言。中含艮巽。一阳一阴乃相济。刚而不亢。升而能潜。其道在二阴爻连接。引见于中也。触动而乾健。刚在中而高低相应。如寰宇之合德。阴阳之协道。本乎坤顺。而克成乎乾健。因于触动而又孚于巽进。可来可去。能刚能柔。二五上其正位。外内致中以及。此道之所同。德之所达世界咸从。天神所眷。因此曰财主以正。天之命也。此历数无妄大用。四德拥有。亨于外。正于内。亨利至于四海。贞元达于上天。功以济时。德以应化。神之所佑。天之所福。因此曰定数。其要在财主以正也。亨赅利言。正既贞也。明德协于世界。亨之至也。正性通于鬼神。贞之至也。道契于天。行洽于物。高低神人。莫后面协。书所谓光被四表。格于高低者也。无妄之义大矣哉。唯诚至者能之。唯无私及焉。天道所施。顺之无斁。神功所被。推之无垠。能如是。定数有不降者乎。再由卦象言。乾来主内。正天禀我以生命之象也。触动应天。正及时顺天推化之象也。中含艮巽兑乾四卦。健而有守行。行而可反。止诸内。而泽被于外。悦于民。而贞应于天。是无垠无斁。夙夜不懈之象也。彖辞以四德称之。赞其用大矣。

然无妄重在诚正。设背于正。其诚亦乖。诚正既乖。是为妄矣。因此曰匪正有眚。以不诚正。则灾眚至。亨利灾眚皆定数。无妄则亨利。妄则灾眚。一反一正。妄则灾眚。一反一正。自相觉上。此不随意马虎之理数也。既有灾眚。自害于行。此倒楣有攸去。实由匪正而来也。下重释其义曰。无妄之去何之矣。定数不佑行矣哉。盖明言匪正之害。将倒楣于行。而无妄之去句。人多有疑。认为上明言为无妄。元亨利贞。财主以正。而下曰无妄之去。定数不佑。似有未当。不知此之古文例。前人言文恒如是。无宁、宁也。无念念也。如诗无念尔祖。年岁传无宁兹许公。皆惯语。俗仍有之。因此无妄之去。既妄去之意。妄而去。将何去乎。以妄而行。逆悖定数。天自不佑。行将何之。如欲强行。终自逢其灾眚而己。此所谓无妄灾也。实亦含灾由妄致之义。灾必因人事所致。民心不正。内掉其贞。外胁于刚。轻动而躁举。掉其卑牧之道。逆乎顺进之情。此所以召灾也。且卦重在震之一阳。相时而动则成其德。一阳在内。不凭乾之势而妄行。乃本坤之道而协济。因此能达天德。受定数。以善顺承者莫如坤。无妄自复出。实坤所育化也。今掉顺正之旨。而忘内主之宜。妄思乘时媚乾。附于刚健。则掉其正内二爻之正位。而干以刚应刚之嫌。此定数不佑。实由妄动。妄动则灾眚必见。譬诸雷电。动非那时。岂不为灾。此无妄同以动为用。而时时成灾。因此与大畜为正反。大畜上时。无妄为灾。二者宜相参。夫既曰无妄。其妄可知。人情易动于妄则妄而无妄。既情约反性之道。无妄而妄。既性汨徇情之途。一正一反。一善一恶。而定数由此定焉。学者能不自惕乎。此节分二段。天之命也一段。释无妄之用。克备四德。而有大成。其对待一段。释妄之灾。由于不正。遂掉四德。而难于行。而功德之施回之定数。以证明无妄天道。妄为人事。天道虽定。人事易乖。往处所宜。诚正为本。此前人示教谆谆。不独为占福祸己也。大学之道。由格致以达诚正。实本此教。可细参之。

象曰。世界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待时育万物。

此无妄象辞。明无妄之象。申彖辞之义。而示全卦之用也。无妄以乾在震上有世界雷行之象。雷张天威。而雨润万物。物之生化。由此见之。因此曰物言举物皆因无妄以生以成者也。天之道也。生成万物。天无私恩。而万物同生成。因此曰物与。既相与之义。为自然相与生成。唯寰宇之恩。雷雨之泽天不认为功。物亦不认为德。德至大。而无所施与。施与至动。而无所区分时也。道也。天如是与。物如是受。各如其志。以生以成。虽至不济。天之为天一也。因此曰无妄。天无妄而恩威自行。物无妄而生成自见。此世界雷行。物与同达于无妄之用也。物对待天言。因此曰与。天与物同无妄。施者受者不自知日也。恩与威同无妄。生者成者不自辩也。天物回于一。而无妄大化。雷行而春物。物萌而荣。天道至明。世界同新。此无妄之用与乾同而备四德也。天既同春。物己同荣。人亦物之灵。则所以顺天而体物者。其道何存。曰在于政教之行。天雷行于时。而物致其生成。人道发于事。而与天道通其德。此先王法天因时而以荗对待时育万物。以推乎天之功。绝乎物之性。遂其长育。达其材能。以配于天恩。是先王之政教。亦无妄之所成。而恩威。亦无妄之所用。所谓视民如胞。视物同与。实本天之道。而推人之性以绝物之性。一回于诚而己。无妄之于人。其干系亦大矣哉。茂对待时育者因物而知时。见物之荣。知时之春。因此曰茂对待。既知天时。乃推时用。以时之宜。育物之生。因此曰时育。茂对待者。由物与及天。时育者。由人和物。天也。人也。物也。一致使之。此先王之无妄也。天道不休。文王之德行之纯。纯亦不己。此天人同至诚也。先王与此而与天物同无妄。其道不外本乾之德。各正生命而己。因此茂对待时育。皆对待万物言。实由人以返天。由物以成性耳。一言以蔽之。止于诚也。

物为寰宇间所生成者。生成之道。必自物而明。天道难显。物情易见。此大学之道。首格物。物有未格。知有未至。则意难诚。心难正。诚正之本。必由格致。为圣道至诚。非徒为己也。推性之德。必成人成物。率天之道。必位寰宇育万物。此先圣不停心传也。文王赞易。于无妄之象。既着此义。其旨深矣。盖无妄之道。个性自然己着也。而天于无妄。物自生成。人以无妄。物自化育。个性自然己着也。而天以无妄。物自生成。人以无妄。物自化育。生成化育。莫背乎时。时者天之令也。政教者人之令也。茂者因其荣盛之。时者。因其兴旺而兴旺之。此即莳植之之意。茂对待天时。时育万物此一语含二义。原省暂时字。以观物之时。而明天道。观天之时。而广人道其终也。天时人事物情。无不宜也。无不绝也。则无不诚。而合于道。此无妄大用。以三者而明。称先王者。以政教为重也。以政为生。以教则成。兼之则生成皆见。此大学以教而自修中庸以学而推用。一向一也。政之所及。教之所施。万物咸亨。而况人乎。因此无妄之道。泰与同人之本也。物且与焉。人有不同者乎。物且亨焉。世有不泰者乎。是世界雷行物与无妄一语。其含义至精。人多未细熟识耳。雷行之时。生物之盛。天道不言。而品物亨此天之无妄。因乾德而显其用也。人者戴天覆地。上法博识。下法博厚。以成长期之德。以通无息之道。此生命之本。仁智之全。中以及之备也。非圣人不及此。因此称先王。以位当而功明也。位欠妥者。功有难解。如非时之雨不为泽。非时之雷不为威。时之宜登位之当。有非位而强不之。亦非时。辞特揭时字。以明所贵。且因无妄与大畜去来其用在时也。因此辞以对待字寓其意。震之对待巽也。乾之对待坤也。观升二卦之用。有不异者。重在观时以自修。观物以自诚。此观卦为达无妄之用。不成少者。佛以止观为修持之基。儒致使知格物。为诚正之本。其意一也。因此象辞之义。不独为占言实明道之奥窍。正生命之线路。学者民忽焉。

所谓物与,及下句万物。皆重在物。以寰宇间皆物也。寰宇之德。于物生成见之。人灵于物。而能配寰宇。称三才。亦以其能赞寰宇。而育万物也。物自生成。天不私其道。人不私其德。而人不上离物以生。物备于我。我生物也。物以养人。物生我也。无人则物之生不全。无物则人之生不具。是人物相与同其生成也。天亦以生成人物为功。天之于物固厚。于人尤厚。人自择之。而莳植颠覆之道别焉。因此生成万物。以生成人者。人有恩怨。而物或者生或者杀。此物之于人有异视也。唯圣人能同之。不以生之道而杀之。不以人之欲而毒之。物我皆成。生杀同善。为能体天之心。时生则生。时杀则杀。其杀也。仍生之也。因此春生秋杀。互成其用。不有秋杀。安有春生。此天之大公。无所恩怨于物也。而以雷施其令。春发秋躲。不背于时。遥时则灾见。因此雷之叫足以振天之威。其终也。雨露溥天之泽。是其威犹思也杀之犹生。威之犹恩。天道无二致也。唯圣人能则之。不为生成之恩。亦不为戕害之怨。予之不自德。成之不自功。则物不役其心。情不悖其性。生之正也。生命之所宜也。其道无他。同于无妄而己。因此无妄言其至也。无为无思。言其推也。无量无绝。道愈损。德愈明。体愈微。用愈大。此大学始于格物。而最终平世界。本未内外一以贯之。欲明其用。则所谓茂对待时育万物。一纳于政与教而己。其善熟识焉。

初九。无妄去吉。

此无妄初九爻辞也。初九为震下爻。即乾之外来为主于内之爻。虽位鄙人。实为全卦重要之爻。盖无妄之道。成于内刚。刚则无欲。有欲则不上刚。以性刚。而情欲为柔也。内刚者。中必诚。不为物所动。而独与天通。上接乾元。身主真阳。乘时而动。以象地中之生炁。待时发为春以及。此初九之阳实无妄之本。无妄之用。以时大行。财主以正。天与物亨。上时则行。因此占去吉。自内而外。由近而遥。曰去。个中既诚。又上时之宜。此所以占吉也。以爻言。初爻在二阴之下。而上卦全阳。内有所蓄。外有所宜。中诚而不自用。内刚而能温热。不为阴所阻。而特达于外不待阳之盛。而安潜于下此动乎道。而所去吉也。由此爻辞证之。可见彖辞之倒楣有攸去者。正以其妄而匪正也。以初爻内刚。自克无妄。渐入而加阴。易掉其刚。而乖于正。遂有妄之嫌。有妄则不成行矣。人之诚者。不随意马虎为物欲所蔽。其安于下者。尤能自保耿介之操。唯有涉世日久。浸渍日深。摩登眩于耳目。娱乐迷其心志。则恒易掉其操。莫知其妄。此灵巧之难保。而民风之易移。日常人之情有非。因此为之者。总由内刚不恒。物欲不净。性灵目汨。妄念乃生因此卦以无妄名。示其易妄以儆之。欲那时持乾惕之戒。以先诚其意也。妄与无妄。以辨去之可不成。福祸好坏。实自我召之。明乎此。则辞中所谓去吉与倒楣彼去。同异的地方。可明确矣。

象曰。无妄之去。上志也。

此申辞爻辞之义也。上志者。以个中诚。志意无妄。则所行必利。所为必成也。人之上掉。恒依乎数。而数之合。在乎道。正则善邪则恶。诚则安。伪则危。无妄之志正。而所守不掉其刚。意诚而无所去不背那时。宜其如愿以偿。不待求而自尊。不待谋而自成。此道之所行。无去而倒楣矣。易之言志皆本卦爻象。非如人之所上志视所欲也。以志发于心。出于意。其合道者为正志。辨别道者为妄念。成犹志也。如所欲不乎徇乎情。所想不出乎道。始为正志。佛以罗汉道始可信其意。正以无丝毫私意。乃无丝毫妄念也。既吾所云从心所欲不踰矩者。亦此义耳。上志上字最要。与大学虑然后能上上字雷同处。盖合道之志。乃为上。辨别道者。上亦掉也。此云上志。实以其志之当上。天之命也。非人所为。因此无妄之去。孚于天道。本于生命。其吉也。数之当然。其上志也。行之当然。中庸所谓不虑而中。不思而上者也。与他卦之称上掉。又微异矣。夫天人之别。在意志以前后。脑筋之正邪。先有所。是涉乎私。思有不正。是背乎命。易以乾道重在各正生命。无妄初九实转义。行乎乾健而不休。达乎大始而有终。其道至玄。其德至诚。无为而无不为。生命皆绝。人物同成。而独揭无妄二字示其出手处。亦犹大学赤心章。以毋自欺三字为始。然一向本未。实一以贯之。初九如是。上九亦然。仅有也。遂同于天道。所谓为物不二。生物不测。即无妄之体用也。学者依无妄一卦。内志于道。外绝其德。当无不宜。无不达矣。惜人多未寻思之也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去。

此无妄六二爻辞也。无妄卦大用。以内外上正位。而见乾坤合德之象。下卦震自坤出。气行于阴。一阳在内。二阴在上。六二为内卦正位。即坤之六二也。上与九五应。刚柔相济。内皮毛以及。而阴志从阳。内志在外。此六二之用。以九五成之。九五上六二以畜于内。然后九五之阳。长期发育。以达其生化之功。此六二一爻。实无妄要位。全卦生成之德。非初九不能固其本非六二不能蓄其势。阳以阴成。此之谓也。爻辞重在用。以农商为喻。农重商重于行。二者异宜。而六二兼之。不为农则为商。其利皆同。视其所为怎样耳。盖六二本震当中爻。而互艮之初爻。触动艮止。各有所宜。农利于守则艮止之义。商利于行。则触动之义。不耕获不菑畲。农之利也。言上地之宜。不从耕而获。不经菑而畲。虽理未周。实数所先定。世固无不耕而获。不菑而畲者。然此乃状其天时之优。天时之盛。不在劳力而获报答。天之所厚。非工资之也。且农之耕志在获。田之菑志在畲。今获不以耕。畲不禁菑是其受天之福。有异乎日常人。此无妄之所成。彖辞定数之所及。而仍本初九上志之占也。然农者恒以守为苦。上之易者。恒多求。为之久者。恒思迁行之顺者。恒务遥。则虽有歉收之利。尚或者未快于心。亦多弃家而外游。易农而为商旅者。盖因未满所欲。更贪于他物。而以触动之德。有难最终艮止。此爻辞以不耕获不菑畲。则有攸去。明其不止则行也。六二固止行皆宜因此占利有攸去。知六二之志易外。而阴之情喜阳也。加以三爻则互巽。巽主行。盛行世界则为姤。姤遇也。有所合也。因此守而必行。行而必行。爻象之本转义也。而爻辞之所释。则包二义。一则止而宜于农耕。行而利于所去。一则不安于止。则利于行。由不务垦植。而易为商旅。是不耕获三句。实含二义。后人释之多未绝也。

象曰。不耕获。未当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而见六二之用。富即惬心之意。以心不惬心。则更求其他因此虽有天时。而不认为快志。虽上世界厚。而犹冀其多更多。此物之所役因爻之阴而着。幸以无妄之义。上正位之地。不因贪以逢其灾。且缘时以成其利。其中妙用。合先后各爻参之。

六三。无妄之灾。或者系之牛。行人之上。邑人之灾。

此无妄六三爻辞也。六三亦阴爻。承六二而来。以在中爻掉正位。因此为灾而无妄本非有灾者。徒以贪而掉正。私而徇欲。不明于物。不保其性。则为灾。非无妄之灾也。无妄之灾。乃以无灾而为灾。不妄而受害。其中因果。既由定数之差。而莫外于人事之乖乎正。盖定数恒依人事而着。先后因果。不上以暂时一地断之。如六三之灾。以六二之贪于外。在六二因上正位。因此不为灾。至六三其志己放。其行难持。循其所为。必罹于灾。虽上之有因而当前不省。反认为天道有误。祸福无常。因此名之无妄之灾。欲解其数。必惩于先后。证其因果。此与佛说三世之理不异。非宗教愚人。实天道去来交去所难免者。以此刻言。则为无妄之灾。苟合之畴昔。则仍属匪正之眚。圣人以天道难迳论。始称定数。世俗亦以宿命目之。虽似无徵不信。而事实常遘。是佛家因果之说。初非怪诞之辞。而前人神道之教。有精微之理也。

六三爻辞。即依前义。取事为喻。或者系之牛。则其人非欲害人也。行人之上。则其人非专心来窃也。邑人之灾。更非其人之过矣。而牛固掉。上者己行。则邑人欲不受其过。势有不能。此所认为无妄之灾。辞虽如是。事确定然。而世界类此者。则亦时有。邑人之灾。虽冤屈。然为近系牛之地。则嫌所不随意马虎解。瓜田李下。以其地也。纵不为盗。而所处未宜。因此以行人上牛。而邑人受其魔难。明人的地方地当慎也。邑人以处未慎。乃干盗牛之嫌。君子防已经然。知者审几先。此欲明天道。不能不不时戒慎也。是六三之辞。实关人修身之道。苟有未审。磨难随之。况其固恶者乎。然以事论之。则邑人实枉。苟其通常和睦。则疑惑亦可不至。纵难自辩。邻里为申明是终为灾者。正由其前匪正也。因此君子恶居俗气。而择居必依仁里。忠信之笃。则行于遥。贪欲之多。则嫉于亲。六三人爻。人道所寄。圣人不问天道。不忧定数。先修其身。以正其心。此本乾九三乾惕之戒。而率各正生命之教。乃能免于无妄之灾也。

象曰。行人上牛。邑人灾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明物之利即物之害。以牛固利于人。而害亦随之。上者固有益。不上者反受其害。虽利明白较着。而相为因果。则一。此格物之要大学之所始也。习易者于此当细味之。

六三爻辞。无妄之灾。以无妄原易妄。妄则掉正。掉正则有灾。六三爻。因不上正。以阴乘阳。因此占据灾。或许不定之辞。言任何人所系。重在牛之上掉。不关乎牛主。因此称或者。而邑人非指全邑之人。乃指牛系处之住民邑人犹地主也。非即物主。行人乃过客。既非邑人。亦非物主。是爻辞所举有三种人。一为掉主。即物之原主。二为上主。即行路之人。三为地主。即系牛的地方民户。而代受过之人。以此三人。而关一牛之上掉。牛、物也。三人皆缘物而有黑白。以分祸福。在理言之。牛主虽掉牛。可问罪于邑人。以责其偿。黑白真掉也。行人上牛。出于偶值。是幸上也。邑人无因此受累方为真灾。是无妄之灾。实指邑人言。然与福为缘。上与掉相联。怎知行人之上。不为另日之害。而邑人之掉。不遭他事之祥乎。此前人有翁掉马之喻也。无非上为掉。为业为祥。皆属于物。而生于心。心不以上掉为怀。则物之上掉又何较。此楚弓楚上之说也。心不以灾祥为念。则事之黑白又何争。此妖由人兴之说。六三一爻。实欲以物欲明天道之真。以心念见定数之隐。其义宏壮宽绰豪爽。取喻粗浅。惜注者多未能解释之耳。

九四。可贞。无咎。

此无妄九四爻辞也。无妄以乾在上。亮光刚健。其德无外。对待震出于坤。动而有节。正于内以育其道。乃能达乎诚。而明乎生命。九四为乾爻。互艮之上爻。巽当中爻。艮止巽进。其用在内。且四与二同功。六二鄙人。阳就于阴。又与初九应。刚中能养。因此曰可贞。言志向内以自贞固也。本爻虽阳。情易动于外物。动则有咎。占辞称无咎者。以能体艮巽之德。与阴相濡而反求诸中。以保其节操。遂免于咎耳。可贞者正。以其当贞也。卦例内贞外悔。可贞即返己之义。九四人道。人本于地。宜用坤之德。贞者坤之至行贞以自固。固大本不移。虽推至世界。无折越之虑。因此占无咎。言虽在外不忘其守。虽志动。不背于静。克成无妄之道。以达天德也。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固既贞固。有既不掉。言不掉贞固之本。而充其长期之德。以顺承定数。毋背于性道。爻位虽不正。而以此终免于咎。此九四之用实人道之所着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此无妄九五爻辞也。九五为外卦正位。亦全卦主位。既乾九五爻。无妄之大用所存也。无妄无为。一顺自然。纯乎定数。宜若无疾之害。而此言无妄之疾者。以天道盈虚消息。气数自至。如岁有冬。如日有夜。后天之运。阴阳并行。善恶并见。则有生必有作古。有福必有祸。因果相成。去来交去不己无妄之疾。正以其盛时所致。亦犹日中则昃月满则亏之常数也。以爻象言。乾当中爻。互巽之上。与乾之姤。二刚一柔。其德过火。几次为道。为姤与小畜之象。而皆以盛行于天高低。内经云。风者。百病之长也。因此有疾病之占。盛行善变。其善恶以方别。有八风之名。感而为疾病之因。佛以地水火风称四大。亦由其能生化万物。为一切本源也。且九四先后皆刚。虽下有六二之调。而势不敌。刚胜则折。生盛则灭。此无妄之疾。发于正位乘时也夫无妄在中以及之用。无过不及之害。方能免于祸福之门。不求利。则害自消。不求祥。则灾自尽。佛戒造因。正以其不为善。则无恶。不求生。则无作古。二者循环。但往其一。自拒其他。此无妄之宝贵。而超乎数命者今以九五上正位。当盛时。虽罹于定数之变。而遭时时之灾。认为身之痛苦。仍以盲目之速。致诚之功。知疾之来往有因。不以逝世活系于心。不以苦乐萦于志。则不以疾而求药。不以身听于物。药物既无关于我。我亦自离于疾。则无妄之疾。仍宜以无妄治之。因此曰勿药有喜。斯语也。有三义。一则不用药而疾本人。为可喜。二则不以药之能治我疾。为可喜。三则不资于药。亦不以疾愈。为可喜。盖明乎物我之情。达夫生命之愿。了于逝世活之义。泯于健病之相。则什么时光不为刚健之身。长期之德哉。因此天虽有变。命虽不齐。数虽多相。气虽随感。而吾心永不二也。此无妄之真。至诚之道。圣人所志者也。

象曰无妄之药。不成试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言勿药有喜。正以药之不成轻试耳。苟无妄矣。奚假于药。药物也。物之利。徒与妄济。设贪其利终受其害,此一也。人上其全。物上其偏。以偏剂偏。乃名曰药。吾德苟全。奚待于药。此二也。因此勿药者。正不成轻试之辞。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此无妄上九爻辞也。上九处极位。当穷时。极则反。穷则则变。此常例也。无妄全卦。皆利于行。至上九则反倒楣。全卦皆吉。至上九则有眚。此理数必至者也。盖无妄皆以内诚为大用。上九在外。又刚之极。阳之亢。不复能下。如乾之上九。亢而有悔。乃地与时使然。恰与彖辞匪正可升。而下应六三。有无妄之灾。所居非宜。内无可与。外无可入。是其倒楣。实匪正之所同。匪正之所同。匪正以妄而受灾。上九以掉正而有眚。掉正既妄而有眚。掉正既妄。高位无德。非时不退。固妄也。欲免于灾。上乎。全卦唯六三有灾。亦由掉正不明于物。此用之误。上九则为掉正不贞于身。此本之误也。六三乖于用。其灾犹可免。苟终始无妄。仍能自保。上九背于本。其眚不成避。以掉所守也。是上九无妄。徒有其名。莫徵其实。爻辞特以无妄儆之。冀其早悟。勿特高位以卑自牧。勿临极时。以返其本。则穷犹有以自躲。而行虽无利。眚或者幸免。因此爻辞无妄二字。实寓垂戒之深意。非卦名也。夫无妄重在往妄。妄之于人。至不随意马虎往。情欲物好使之也。以九五之正位乘时。犹难免于有疾。可见无妄之难。难在于用。用之难。难在于明。物有未明。用必不达。用有未当。本者性也中也。用者情也。以及也。致中以及。正脾性。莫先于格物。物格知至。然后人道始立。天道始通。此圣人垂教。必以物先示其道。象所谓世界雷行。物与无妄。足见物之于无妄所关大矣。学者宜深求之。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无妄之行。意既妄行。前己讲过。上九数穷。行亦反初因此初九为去吉。而此为有眚也。后人误谓无妄之行。无不为灾。则将何以解于初九之去吉哉。且全卦备四德。无不亨利。六二九四。皆明着其用。岂真无妄不宜于行乎。彖辞分内外言。倒楣之语。以匪正也。全卦利否。既在一正字辨之。而上九之灾。又不光匪正己也。位与时之欠妥。通盘以召灾。因此释文曰。穷之灾也。圣知之士。欲免此灾。先求其不穷。盖既勿过而己所谓发而中节为以及。中节即止。则无过。妄亦过也。可更参大小过卦辞观之。

无妄一卦。有益与倒楣。如彖辞倒楣有攸去。而各爻多利于去。非彖爻不同乃彖辞包扫数。倒楣者。指匪正言。即无妄之反利者。斧正用言。既无妄之正也。一正一反。即卦之内外。与民心之性相通。性善而情有恶。统于一心此一卦而有益倒楣之异占也。虽倒楣在彖辞。而元亨利贞。亦在彖辞。可见利倒楣。实用之异耳。且倒楣攸去。指不能行也。即与亨反。行不通也。皆由用之掉正。掉正即掉当。掉当反于四德。而亨利着于外。因此所掉在外。此爻辞自四爻以上。不如三爻如下之吉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著《易经正释》【无妄卦】
第25卦无妄卦:卦辞“匪正有眚”
无妄卦——六十四卦详解
(北宋)程颐《周易程氏传》|第二十五卦_无妄
李守力《周易诠释》:第二次解读25无妄卦
易经大畜卦智慧2|持身守正,安身崇德,大畜之始,以不犯灾为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