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鲶鱼效应
userphoto

2023.11.05 广东

关注

来源

这个词来源一个未经证实的运输挪威沙丁鱼的故事,[5]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活沙丁鱼比冷冻沙丁鱼贵几倍,为延长沙丁鱼的活命期,渔民想方设法让鱼活着到达港口。后来有一个渔民想出办法,将几条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鲶鱼便会四处游动寻找小鱼吃。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会自然地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来,一条条沙丁鱼就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6][7]

这种被对手激活的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作'鲶鱼效应'。[7]

特征

“鲶鱼”效应的本质是用人机制的问题,管理者将其作为一种塑造危机的机制而引入了人力资源管理中。[3]

一个组织相对稳定的环境时间久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就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表现为员工缺乏积极性和上进心,害怕和逃避竞争,导致组织工作效率低下,人心涣散,缺乏创新与活力,害怕变革,甚至阻碍变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价值观和信仰会在组织中蔓延,这不利于组织的持续发展。这时候就需要应用冲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衡来激活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和提高团队的竞争力。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只有不断创新,灵活应用危机管理,抓住风险中的机遇,才能实现组织的跨越式发展。[3]

“鲶鱼”型人才是指那些素质高、能力强、有着较强的个人感召力、敢于作为和坚持、不随波逐流的业务骨干。组织中的这类人能通过言行举止影响和感化周围的人群,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效仿并追随。[3]

一般来讲,鲶鱼型人才具有目光敏锐、倡导创新,不满现状,具有较高成就需求;前瞻视野、敢于变革;办事果断、雷厉风行;敢于坚持、作风强势;正直无私、不怕得罪人等一些特殊的性格和素质。这些特质之间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例如,正是“鲶鱼”型人才具备倡导创新的特质使得他们成为敢于和引领变革的先知先觉;正是具有较高的成就需求,使得这部分人即便在逆境中也永葆生机;正是他们具备雷厉风行的和强势得作风,他们才能打破常规迅速完成任务;也正是因为正直无私,一心为公,他们才能在甚至是得罪既得利益集团的情况下还能强势推进工作,取得成效。[3]

应用

企业

“鲶鱼效应”是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引入职工队伍中甚至管理层。二是要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管理观念,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增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4]

教育

优生引路,搅活课堂气氛

传统课堂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孤单地唱着独角戏,学生呆若木鸡地听讲,课堂气氛沉闷,毫无生机活力。如此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高。如果把课堂比作“鱼槽”,学生就是一群乖顺安静的“沙丁鱼”,长此以往,沉闷的气氛会让他们窒息而死,教师要设法使他们动起来,从而爆发出生命活力。教师可以往“水槽”中投入几条“鲶鱼”,用“鲶鱼”促使“沙丁魚”东游西窜,以搅活缺氧的“池水”。“鲶鱼”的到来为课堂带来活力,打破了沉寂的氛围,搅活了懒惰的群体。[8]

课堂中的“鲶鱼”是什么,自然不是教师,课堂是一艘大船,承载着众多的学生,单凭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搅动整个课堂,需要借助学生中的“鲶鱼”去激活课堂气氛。“鲶鱼”就是那些优秀生,那些富有朝气和活力,具有进取心的学生,他们是教师可以信赖和值得利用的力量。把优等生作为“鲶鱼”,发挥他们的号召力与影响力,激发全体学生的“比、学、赶、超”意识,使课堂焕发蓬勃生机,从而缔造活力课堂。采用榜样引领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后,邀请优秀学生讲解探究经历和结果,让优等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带领全体学生探究学习。[8]

优建小组,带动后进学生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教育需要百花争艳的场景,而不是一枝独秀的现象,每个老师都喜欢优秀生,有时课堂成为少数几个优等生表演的舞台,问题都是叫他们来回答,板演都是让他们来做,而其他学生很少有展示表现的机会,后进生抛头露面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8]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培养少数优秀学生,而是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让全体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关心后进生这一弱势群体,对他们不离不弃,要利用好“鲶鱼”的力量去影响后进生,不但用“鲶鱼”去激活课堂,激发后进生的活力,更要用“鲶鱼”去带动后进生,带着他们一起畅游,激励他们奋勇向前。借助“鲶鱼效应”组建合作小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际平等的原则,各个小组以“沙丁鱼”(后进生与中等生)为主,同时向每个小组投放一条“鲶鱼”(优秀生),“鲶鱼”效应扭转了小组合作气氛不浓、动力不足的局面,有效地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果。[8]

委以重任,激活中等学生

“潜力是需要挖掘的。”中等生是班级学生中的大多数,他们属于班集体的中坚力量,平时中规中矩、沉默寡言,不是那么引人注意,但是他们中不乏一些蕴藏潜质的学生,只要教师去挖掘开发,他们定会绽放异彩。“鲶鱼”不是优等生的专属,教师也可以把一些比较突出的中等生当作“鲶鱼”,对他们委以重任,或者让他们当数学组长,或者充当监督员,借此激活他们的动力,让这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释放出“鲶鱼”的活力,并给全体学生以正面影响,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8]

培优补差是提高班级整体教学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后进生的辅导,一般老师会亲自辅导,或者安排给优秀学生去帮助,将辅导后进生的任务分配给中等生,封给他们“质检员”的名号,安排他们对后进生的作业进行质量检查,查出错误并指导订正,这样激活了中等生群体,他们如同一条条“鲶鱼”,打破了自身原有的静谧,获得更多锻炼的机会,他们既辅导了后进生,又增强了自己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8]

利与弊

效应利用

如海尔电器董事长张瑞敏力求企业转型,借用“鲶鱼机制”,将组织分拆成两千个自主经营体,彼此竞争合作、创造绩效。以前,海尔八万多名员工辛苦耕耘制造、销售等传统领域,分工明确。现在,员工们分拆为两千个自主经营体,不仅要为获利负责,个人薪资也取决于绩效表现。只要发现新机会,员工可以提出产品、新服务的创新提案。员工、供应商、客户都可以参与投票,决定该提案是否落实。张瑞敏认为,”就算我们不挑战自己,别人也会挑战我们。”他相信,要在网络时代生存,海尔就必须转型为服务业。[9][10]

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临港建设第一座工厂时,业内将之称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条“鲶鱼”。[11]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十多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完善,这一新兴赛道为中国汽车行业提供了“换道超车”的新机遇。2016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背后亦有隐忧,产品质量不高、较为依赖政策补贴等弊端逐渐凸显。随着补贴政策退坡,2019年行业增长转负。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调整期,正是这个时候特斯拉落户临港。[11]

特斯拉这条“鲶鱼”最先在消费者中激起了水花。自带网红属性的特斯拉CEO马斯克吸引了大量关注,也对消费者进行了一场新能源汽车普及教育。随着特斯拉Model 3销量走高,一批造车新势力也纷纷崛起。上汽新能源、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广汽埃安等中国新能源车企通过打造细分产品取得了不俗成绩。[11]

到了2022年,当特斯拉第二座工厂在临港拔地而起时,一条更大的“鲶鱼”也被放入水中。当特斯拉开始用软件定义汽车时,一场关乎汽车供应链的深刻重构拉开大幕。通过打造软硬件结合的闭环商业生态,汽车行业逐渐由“机械定义汽车”走向“软件定义汽车”。这意味着,任何怠于创新的汽车企业都将被市场淘汰。[11]

效应弊端

运用“鲶鱼效应”也要有一定前提,否则会有相应的副作用:

1、团队环境、工作内容、性质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变化,比如团队成员很久没有增加,骨干人员的待遇、职位很久没有调整等;如果在团队整体状态还很好的时候就引进“鲶鱼”,则会打击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同时会导致员工的公司的认同感降低。[3]

2、“休克鱼”(闲散的人员)已经出现并从数量上已经明显影响到团队目标的实现;如果在员工状态还很好的时候引进“鲶鱼”,员工在工作同时还在提防“鲶鱼”,戒心增加,显然不利于整体工作的开展,对企业良好的文化将会造成破坏。[3]

3、挑选“鲶鱼”的目的是适度刺激,所以从数量上要把握好,以免引起团队的整体波动。如果引进的“鲶鱼”数量过多,刺激过度,则会引起全体的恐慌,各种流言出现,猜疑增加,会加重员工心理负担。[3]

以智能手机为例,小米联合创办人雷军曾经在采访中提到,在小米做了手机之后,其他的中国手机没有死掉反而变得更强。小米进入手机行业,就像是在这个稳定的水池中放入了一条“鲶鱼”,使得整个手机行业都进步很多,形成了和谐共荣的局面。[5]

意义

“鲶鱼”效应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和管理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潜力在正常状态下只发挥50%左右,而如果对其给予有效的激励则可提高30%左右。若在一团和气的官僚组织中合理引入“鲶鱼”型人才,构建好激励机制,员工的绩效和潜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盘活组织人力资源的情况下企业的竞争力无疑会得到极大提升。[3]

此外,企业将“鲶鱼”效应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不仅有助于“鲶鱼”型人才实现自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鲶鱼”型人才能带动和刺激整个组织,这种氛围能促使众人不断的追求进取,使组织内部形成一个人人向上的局面,使整个团队生机勃勃,最终企业能获得巨大的利益。[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8则管理定律,搞定麻烦事
管理者的套路:鲶鱼效应
管理哲学在现代公司制度体系下的体现
朱朋虎——管理学效应之鲶鱼效应
浅谈若干心理学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破窗理论,蝴蝶效应,近因效应,青蛙效应,磁化效应,鲶鱼效应,晕轮效应,木桶效应,马太效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