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基伟用5字介绍下属父亲,陈毅听后嘴角微动,周恩来:单独找我
userphoto

2023.03.23 北京

关注

前言

1964年春,昆明的天气格外晴朗,太阳的光芒照耀着大地,植物在阳光下慢慢舒展着枝丫,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周总理和陈毅出访非洲十一国归来,路过昆明时,来到昆明军区观看业余文艺汇演。

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向周总理和陈毅挨个介绍演员的情况,当走到参演战士蓝耕荒的身边时,秦基伟说:“总理,陈老总,他的父亲是渣滓洞烈士蓝蒂裕。”

“烈士蓝蒂裕”,这五个字的出现,让陈毅的嘴角微微动了一下,周总理的笑容也消失了,转而一脸严肃地对蓝耕荒说:“一会演完,你单独来找我。”

演出结束之后,蓝耕荒来到后台见到了正在等待他的周总理,周总理握着他的手和他一起追忆父亲曾经的峥嵘岁月,说到动情处,蓝耕荒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01

1916年,蓝蒂裕出生在四川垫江县贫瘠的沙坪乡。他父亲蓝国田是一位老老实实的庄稼人,靠着祖上留下不足两亩的土地生活。

在当时内忧外患,地主横行霸道的年月,老百姓想过上“普通人”的正常生活,都是一种奢望。

蓝蒂裕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苦罐子中浸泡,他目睹了父母勤扒苦做的艰难岁月。

吃不饱,靠野菜和水充饥;穿不暖,母亲就把他抱在怀里;他觉得生活无趣的时候,母亲就给他唱着悠缓的童谣,滋润他的精神世界。

蓝蒂裕5岁那年,父亲被地主逼死。父亲死了以后,地主逼迫母亲嫁给有权势的人,然后从中捞取油水用来还高利贷。

母子二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好心乡邻掩护他们逃出了村子,那是一个寒风呼啸的月夜,两人带着简单的行囊,含泪悄悄离开故土。

母子俩来到了梁平县,在一所偏僻的小学内,找到了一间大门洞开、四壁漏风的破屋,作为自己的栖身之所。

接下来的5年时间,母亲每天给地主家洗衣、缝补,只要是能干的活,她都拼命去做,没活的时候,就去捡破烂。

1927年,母亲用积攒了5年的钱把蓝蒂裕送进了学堂,这也成为了他一生命运的分水岭。

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她知道孩子只有读书才有未来;可是,她不曾想到,自己的艰苦付出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位如此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蓝蒂裕没有辜负母亲的良苦用心,193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并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员。

1938年,蓝蒂裕考取了万县师范学校。在学校期间,蓝蒂裕接触到了红色书籍,当他看到“共产主义”的概念时,他的眼中泛起了泪花,那不就是他最想要的世界和生活吗?!就是在那一刻,他决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同年,他在学校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02

蓝蒂裕加入共产党后,在重庆海员工会担任《新华日报》的发行员,暗中从事党内交通联络工作。在此期间,他认识了一个叫做郑彻的18岁女共产党员,两人在工作中互生情愫,一年后,结为革命伉俪。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蓝蒂裕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被特务逮捕了。特务们问他:“你在共产党内任什么职务?和《新华日报》是什么关系?”

从始至终,蓝蒂裕反复回答着三个字“不知道”。

特务们恼羞成怒,将他的两手反绑悬空吊起来,关节的错位让蓝蒂裕痛昏了过去。

半夜的时候,他苏醒过来,看到门外看守人已经睡熟了。于是,他背靠着有棱角的石头,把手上的绳子磨断,用双手抠掉竹篾墙上糊的泥巴,然后挖出一个能爬出去的洞,逃了出去。

踏着星光,迎着北风,他游过嘉陵江,找到妻子后,一起转移到重庆,两人以教书为掩护继续开展党的工作。

1944年,蓝蒂裕的儿子降临人世,妻子对丈夫说:“给孩子起一个名字吧。”

蓝蒂裕思考了许久之后,说道:“耕荒。现在的中国在日本人的侵略下,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荆棘丛生,满目疮痍,正如一片荒芜之地。希望孩子长大后能以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去进行革命的开垦,建设美丽的祖国。”

蓝蒂裕和家人

1948年,蓝蒂裕到梁平区开展工作,参与筹建梁平区和垫江游击区,并担任梁垫两地特支书记。在此期间,蓝蒂裕学会了用中草药和民间方子为贫苦农民治病。以“医生”的身份掩护自己,为党组织在这一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做了大量工作。

11月的一天深夜,党组织派人前来通知他:因同志叛变,你的身份已经暴露,火速转移。

接到组织的通知后,蓝蒂裕的脑海中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经营了很长时间的地方组织不能被破坏。他一边穿衣服一边对妻子说:“我去大平寨作应变部署后再走。”

“你不要命了!”妻子看着他,“马上转移,再晚就真的来不及了!”

蓝蒂裕严肃地看着妻子:“我现在已经暴露了,我要尽最大努力把党组织损失降到最小,如果牺牲,牺牲我一个人。”

此时,5岁的儿子被两人的争吵声吵醒了,哭着喊着要跟着爸妈一起走。

两人要出门的时候,孩子抱着母亲的腿不松手,妻子流着泪要带孩子一起转移。蓝蒂裕见状含着眼泪拉着妻子的手说:“我也心疼孩子,但是,我们现在生死未卜,带着孩子有害无利。我们现在做的事,就是为了整个下一代,时间来不及了,快走。”

那一夜,天上的星星特别亮,好像有意在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两人急匆匆地离开了家,妻子躲到了其他乡镇村民的家里,蓝蒂裕去大寨做应变部署。

03

1948年12月10日,蓝蒂裕被特务抓捕,关进了梁山县监狱。

为了能让蓝蒂裕快点就范,抓获更多的地下党,特务们在他背上“烧八团花”(一种用火来烧背部的酷刑)。火焰在他的背部燃烧着,整个牢房里面弥漫着皮肉烧焦的气味,蓝蒂裕在极度痛苦之下,用牙齿咬破了嘴唇,被折磨得死去活来。

特务们恶狠狠地问:“你是什么职位?你的同事藏在了哪里?说出来就不用受刑了。”

蓝蒂裕笑着说:“我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有什么招数尽管用!”

半个多月的酷刑,让蓝蒂裕的身体伤痕累累,但是,他始终没有吐露一个字。

特务们向上级汇报了情况后,蓝蒂裕被转移到了重庆渣滓洞看守。一个已经变节的叛徒向特务们透露:蓝蒂裕从小和他母亲相依为命,让他母亲前来劝说,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几天后的清晨,蓝蒂裕的手指被特务们用竹钉钉得血肉模糊,但是,他依然放声大笑着对特务们说:“你们还有什么招数,尽管用。”

就在特务们把他吊起来,用皮鞭抽打的时候,他年迈的母亲佝偻着身躯,拄着拐杖,提着篮子,在冬天的寒风中走进了监狱。

渣滓洞

特务们接到指示把他放了下来,当蓝蒂裕看到母亲的时候,这个铁骨铮铮的硬汉流下了泪水:“母亲,您怎么来了?”

母亲看着儿子满身伤痕和血肉模糊的手指,眼泪成串地掉了下来,颤抖着双手把篮子里面亲手做的饼和菜拿出来,她怕儿子的手指痛,就轻轻把着儿子的手臂:“儿啊!你身上的伤这么重,你就说句软话吧,他们告诉我只要你签个字,就能出去了。”

此时的蓝蒂裕,身上的痛被巨大的愧疚抵消了,他眼含泪水,脑海中不断地涌现出母亲带着自己的苦难岁月母亲青年守寡,一个人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省吃俭用让自己读了书······如今自己凶多吉少,母亲将会孤独地度过晚年,这是让人多么悲伤的事情啊!

蓝蒂裕握着母亲的手说:“母亲,儿子是为了天下受苦受难的穷人坐牢的,是光荣的。您自己多保重,您的儿媳和孙子会照顾您的······如果······”

心里还有太多的话想说,蓝蒂裕却没有再说出口,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见到母亲,但他还是想给母亲一个希望,让母亲能慢慢接受自己将要离开的事实。

母亲拄着拐杖离开了,蓝蒂裕看着母亲蹒跚离去的身影,心痛到无法呼吸,但是,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在狱中,他带领大家积极斗争,并成为了“铁窗诗社”的成员,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传达给每一位难友。

04

1949年10月28日,一个阴沉沉的日子,天空淅淅沥沥下着细雨。一辆囚车驶进渣滓洞,敌人要对蓝蒂裕下毒手了。

几天之前,蓝蒂裕与同室难友傅伯雍交谈时,就已经意识到特务们将要对他采取行动了,因为所有的酷刑之后,特务们从他口里什么也没得到,而最近几天却又平静得有些反常。

他对傅伯雍说:“伯雍,我把写给儿子的这首诗《示儿》念给你听,如果我死了,希望你能帮我把这首诗带给孩子,并告诉我的妻子,我非常爱他们,希望他们能好好活下去。”

傅伯雍说:“放心!我会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那一刻,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蓝蒂裕!出来!”看守的特务大喝一声。

蓝蒂裕一边起身一边对傅伯雍说:“好好活下去,天快亮了······”

一个小时之后,蓝蒂裕和王朴、陈然等战友一起,走上了刑场。他带头高唱国际歌,气壮山河,大义凛然。

刽子手扣动美制卡宾枪之前,他们一起高呼口号:“人民政府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罪恶的枪声响起后,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

05

重庆解放后,脱险革命人士傅伯雍根据记忆写出蓝蒂裕留给儿子的那首《示儿》诗,并交给了他的妻子。

蓝蒂裕的妻子和孩子们一个字一个字读着《示儿》:

你——耕荒,

我亲爱的孩子;

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

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

满街狼犬,遍地荆棘,

给你什么遗嘱呢?我的孩子!

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读完之后,妻子早已泣不成声······儿子和女儿在一旁看着母亲哭泣,却不知道他们已经永远见不到爸爸了······

1964年,已经成为一名战士的蓝耕荒,参加了团里的“战斗业务文艺演出队”,并表演了自己的节目《从荒沙中来的战士》。

演出结束后,司令员秦基伟向周总理和陈毅元帅介绍了蓝耕荒的身份。周总理特意在后台单独接见他。周总理询问了他母亲和家人的情况,并一起和他回忆了父亲曾经的峥嵘岁月······

分别的时候,周总理深情地对蓝耕荒说:“你一定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在部队好好干,做一个红色的接班人。”

此后余生,蓝耕荒始终铭记着父亲的遗言、周总理的嘱咐。他在空气稀薄的云贵高原当兵,后到四川省公安学校做后勤工作,几十年的岁月里,他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经手几千万公款,丝毫没有动摇其意志,他没有辜负父亲和周总理的期望!

结尾

蓝耕荒在采访的时候,曾这样说:“我和妹妹没有生长在父亲那样的革命岁月,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坚定信仰、不忘初心、踏实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我和妹妹还有家人都是党员,党龄都在45年以上,我们无法给父亲尽孝,我们能做的,就是继承父亲的遗志,把全部的力量都奉献给祖国。”

蓝耕荒曾在采访中把《写给我的爸爸蓝蒂裕》的长诗读给大家听,今天,就用这首写给烈士的诗作为文章的结尾吧:

国民党反动派的子弹毁掉了您的身躯,

却让您的革命精神长留人间。

您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

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与信念,

是我们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

鼓舞我们前进的壮丽的诗篇。

如今,

遍地的荆棘已被铲除,

再也没有满街的狼犬,

我们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让祖国绿树成荫,

鲜花灿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往事】一对珠联璧合的恩爱夫妻
夏衍带陈毅到霞飞路吃饭,第二天警卫敲门批评:怎么能去那种场合
丈夫和父亲只能选一个,选谁?古代一女子果断给出答案 名留青史
刚造反当上国君,他就想暗杀一人,结果自己在外流亡了17年
此人周总理请不动,吃饭时毛主席作陪,大将粟裕为他摆餐具
73年杨振宁喊杜聿明为“杜先生”,一旁的周总理笑道:这可是岳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