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的一次科举,北方学子竟全部落第,主考官是否舞弊至今成谜

洪武三十年(1397),大明迎来了三年一度的丁丑科二月会试。谁也未曾料到,这一场考场盛事,最终竟落到杀得人头滚滚的科场大案的地步。考官王府纪善(官职名)白信蹈等人下狱论死;年届八旬的主考官,翰林学士刘三吾虽然侥幸逃得性命,也难免戍边的下场。这就是后世所称的明初“南北榜”大案。

早在洪武十七年(1384),作为明朝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就颁行了“科举成式”,确立了明代科举制度的三级考选之制,即由地方乡试到全国会试再到皇帝亲自主考殿试的入仕三阶梯,并以此为各级仕进之人选官授职的依据。这一带有“皇明祖训”性质的规定在此后一直相沿不变,成为科举史上行之达数百余年事实上的“永制”。明代给予取录的进士以极高的荣誉,其中一甲授进士及第,二甲授进士出身,三甲授同进士出身。其中一甲之状元授修撰,一甲之榜眼和探花分授编修,成为实质上的翰林官员。

洪武三十年的丁丑科二月会试,共取录了宋琮等51名士子。经三月廷试后,又宣布“以福建陈为状元”。事情的蹊跷在于,此榜所录取全是南方人,北方人无一中式,因此也称为“南榜”。北方落第举子一时“口语籍籍”“咸蜚语噪之”,放出谣言指责主考官刘三吾“南人,私其乡”,因而制造了一场科场弊案。

这实在是冤枉了刘三吾与其他考官。实际上,刘三吾是茶陵(今湖南茶陵)人,而会试第一名宋琼是泰和(今江西泰和)人,廷试第一名陈安是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第二名尹昌隆是吉安(今江西吉安)人,第三名刘仕谔是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们与主考官既不同府更不同县,连一个省都不是,如何谈得上是“私其乡”呢。何况,刘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连朱元璋都曾经感叹,“得三吾晚”,这样纯粹的一介儒生,怎么可能借科举考试来冒死舞弊。更不用说,当时,胡(惟庸)、蓝(玉)党狱已发,文字狱大兴。朱元璋已经把元老重臣接二连三地屠杀殆尽。其罪名之荒谬,株连之广泛,手段之残酷,直令朝堂上下的大小臣僚惶惶如惊弓之鸟,刘三吾手下一班人岂会熟视无睹,顶风作案?

刘三吾像

事实证明这些考官确实也是经得起审查的。舆论传入宫中之后,朱元璋特命侍读张信等12名儒臣复阅试卷,复查结果认为刘三吾并未舞弊违法,维持原榜不变。按说事情到此应该告一段落。谁知北方举人中又有人上疏告张信等人和刘三吾暗中勾结,故意将北方士子的劣等试卷呈送皇帝审阅,肆行欺骗。朱元璋闻讯更是恼羞成怒,下令处死白信蹈、张信等考官,状元陈等人遣戍,刘三吾以年老免死充军。随后朱元璋亲自阅卷,简单粗暴地钦定录取了任伯安等61人,并在当年六月发榜,以山东韩克忠为第一。此次上榜者竟全为北方人士(包括四川籍6人),故而又称“北榜”。

后来的《明史》编纂者认为这就是一起确凿无疑的科场舞弊,“科场弊窦既多,议论频数。自太祖重罪刘三吾等,永宣间大抵帖服。”考虑到《明史》成于清代,而清代科举弊案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每次都要杀得人头滚滚,清代史臣有这样的看法似乎并不足为怪。不过,“当局者迷”在这里倒也不一定成立,明代的当事人恐怕都很清楚“南北榜”是一场冤案。若非如此,刘三吾就不会在朱元璋去世后不久立即得到比较公正的待遇,被建文帝从流放地召还京城了。

南京科举博物馆藏《明状元图考》

其实,造成“南北榜”中北方士子全部落第的原因非常简单。元末的大战乱,主要发生在中原一带。百姓在乱世中求生尚且不易,如何专心于四书五经?客观而言,当时的北方文教水平确实不及南方,这是朱元璋无法依靠屠刀所能改变的事实。洪武年间(包括南北榜最后录取的61名北士)各科进士共867人,其中南人620人,占71%。即使是在“南北榜”案大开杀戒之后,从1399年至1424年之间的9榜进士中,共录取进士1938名,其中南直隶(今江苏、安徽、上海市)、浙江、江西、湖广(今湖南与湖北)、福建、广东这些南方省籍进士达1621名,仍占总数的83.6%之多。以此看来,应该说作为主考官的刘三吾确实是在择优录取秉公办事。此人最后落得一个充军发配的下场,实在是做了南北文教水平差异的替罪羔羊。

到了洪熙元年(1425),“南北榜”之争的余波才算平息。当年,名臣杨士奇(江西人)向明仁宗提出,“科举当兼取南、北士”,“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材,皆入彀矣”。仁宗感叹:“往年北士无入格者,故怠惰成风。今为是,则北方学者亦感奋兴起矣。”此后明代科举才逐渐形成了南北分区取士制度,尽管地域取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就像明人所说:“今制科场分南卷、北卷、中卷,此调停之术,而非造就之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对科举争议案的处理,比较赵匡胤和朱元璋治国理念的异同
封神榜,与朱元璋时期的一场科场舞弊有很大的关联
清』清二百余年科举史,就是一场舞弊与反舞弊斗争,最终清廷略胜一筹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舞弊与惩治”
明清科举逸闻:关于科场舞弊、压题、录取这些事
中国科举史上因舞弊案被处死的唯一一品大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