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岩井俊二挑战华语片,遭遇水土不服?

《你好,之华》

圆桌


岩井俊二是在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日本导演之一,一部《情书》更使他红遍大江南北,其中“你好吗,我很好”的经典台词烙印在不少影迷的心间。而此次的《你好,之华》则是他首次尝试与中国班底合作制作的作品,与《情书》相似的细节,日影特色的淡而不腻的哀伤,都在“迎合”中国的本土文化时产生了冲突,其碰撞的结果到底是别具一格还是水土不服?且看深焦日影组成员们的见解与议论。



策划│深焦编辑部

编辑│parallel


 主持人


梨子冰

影视学硕士 日影日剧爱好者


 嘉宾

沥青

影像工作者 写作者


卡洪顺

文艺学小硕 日本文化爱好者




梨子冰:


大家好,感谢于百忙之中参与此次圆桌谈,我是主持人梨子冰,今晚我们将从正在热映的《你好,之华》说起,聊一聊岩井俊二的影像世界。首先想问问两位嘉宾,你们喜欢这部电影吗?有哪些打动你的细节?


沥青:


片子刚刚看完,挺不错,还是原来的岩井俊二风格。说到个人喜好的话,我大学时候受到他影像上很多影响,其实我觉得国内很多人都应该受过他的影像,尤其是拍MV的。不过能感觉到他在自我重复,那种熟悉的味道还在,突破却不大。比如图书馆的场景、书信沟通的那种感觉,爱的失去与成长的获得,都有很熟悉很熟悉的《情书》的那股劲儿在里面。很打动我的细节方面是结尾的交叉剪辑,当然这种情绪渲染的技巧在MV中和其他电影是百试不爽的,岩井俊二之前的影片也常常用这种方法来提情绪、提气,他用得很纯熟。



《你好,之华》剧照


梨子冰:


这部片虽然是华语片,表达的情感却十分内敛克制,带着挥之不去的日式情怀,而片子最打动我的部分,其实是晨晨的成长。片中他的台词不多,一直在酷酷地玩手机,存在感不显著,但小小年纪的他不得不经历亲人的生离死别,这是十分残酷的。导演通过寥寥几个情节,展现出了这个人物的疾速成长:母亲的死、奶奶突如其来的腰伤、一声不吭地离家出走、看到僵硬的死鸟,短时间内他感受到了太多生命的脆弱,这给他的生活带了剧烈的变化。让小孩子思考死亡,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上映的《小偷家族》,这仿佛是日本导演独有的一种哀怜美学,充满了悲剧性和残酷性,这样的细节非常耐人寻味。


卡洪顺:


因为是岩井俊二首次在中国指导的影片,非常期待。我感觉大多数人可能是冲着周迅、张子枫、秦昊,甚至胡歌,才去看的,而我本人是因为之前看过岩井导演的几部作品,想看看他这次风格上,题材上有没有什么突破。但很遗憾,好像风格一如既往地安定,有点厌倦写信这种套路……


《你好,之华》剧照


沥青:


大概是先试试水,不敢太在之前不熟悉的市场冒险吧。这里就涉及到本土化的问题了,个人觉得他本土化做得中规中矩。这故事和拍摄的感觉放在日本也完全说得通,至于整个影像上出人意料的有种人很稀少,很干净的感觉,这其实还是很日本的。而且乡下的那个独门独院的房子实在是中国少见的。大约导演在这些细节上确实缺少些真正生活于此的感觉吧。不过他的故事总是有种无国界气质,或者是那种泛中产阶级和布尔乔亚式的情感状态,所以国界上的隔阂感就不是太强了。


梨子冰:


岩井俊二是国内知名度非常高的一位日本导演,这次是他第一次操刀华语片,并将这个有年代感的故事设置在了东北,导演在见面会中提到,创作《你好,之华》时,把剧本里的每一页、每一行逐字逐句反复修改,力图做好“本土化”。你认为岩井的尝试是否成功?影片是否有“水土不服”的现象?


《你好,之华》剧照


卡洪顺:


我接着第二个问题说说我的看法吧。岩井镜头下的中国中学校园,和我们国漫(这里我可能无意识会指向的是《昨日青空》《肆式青春》),似乎有一样的通病,校园太过于日式了,例如《你好,之华》里,转校生身份设定下的尹川、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之南的学生会主席身份、还有类似是白色的窗帘?(瞬间会联想到《情书》里的柏原崇被窗帘遮蔽的那个经典镜头),很难让我有代入感。


然后我也很赞同沥青提到的独门独院,还有一个出入的门帘,挺违和的。甚至,他开头的葬礼,让人一秒穿越到《海街日记》《入殓师》,同样是描述中国人的殡葬仪式,我认为张艾嘉的《相亲相爱》,老人家扑在坟头不让迁走伴侣的坟墓,那种沾染了黄泥的、大红大绿的俗镜头,才是中国式的、本土的。


《昨日青空》剧照


沥青:


没错,很多镜头瞬间穿越到《情书》。我个人最喜欢他的《燕尾蝶》,他其实是个有很浓中国情结的导演,很多影片中是有中国元素出现的。《燕尾蝶》大约算是个巅峰了。把他的影像风格、剪辑上的跳接,情怀中青春的混杂以及人情世故对于生命的热情追求都发挥的淋漓尽致。之后的作品常常感到不够劲儿。


《燕尾蝶》剧照


卡洪顺:


《你好,之华》的主题很岩井,暗恋、错过、青春,纯爱风,又不失一点残酷的底色。


沥青:


在正常生活的表面下,那种脱离常态的人的状况是他的亮点。


《温克尔的新娘》剧照


梨子冰:


就像两位说的一样,这部新片充满影迷所熟悉的“岩井”元素——如书信、青春、暗恋、遗憾等,这次岩井将这些元素在中国的语境下来了一次排列组合,我个人认为还是有违和感的。比方说尹川这个角色,是一个孤独潦倒、专情文艺的中年男子,这种角色在日影或日剧里常常出现,但放在中国,观众就会觉得,这种人离我们很远,他不会让我们产生人物的共鸣。


卡洪顺:


尹川这个人物,的确不像是从本土环境里生长出来的,他成年后走上文学道路,郁郁不得志,和之前校园时代的足球少年,对比过于强烈,又没有太多的铺垫,让我感到角色形象内部的一种不和谐的突变。


《你好,之华》剧照


梨子冰:


在角色的塑造上,这部片子有种“断裂”之感,比方说影片一开始,之华的丈夫看到告白微信,一怒之下摔了手机,还用花洒淋了半天,让我误以为她老公是一个家暴男,但后面的剧情又表明她老公其实人挺好,开场的“摔手机”只是为了提供之华“开始写信”的契机,这种人物形象上的“断裂”让我觉得有些遗憾。同样的问题发生在了胡歌饰演的张超身上,在众人的口述中,张超是个从始至终都十分的渣男形象,让人疑惑——为什么之南的父母会同意把女儿嫁给这个人?豆瓣上这部片子的短评第一是“张超这个角色的自省能力超过他的阶层了”,我觉得说得挺在理,胡歌那场短短的自白戏,演得好是好,但显得相当怪异。

 

《你好,之华》剧照


沥青:


刚才提到他的《温克尔的新娘》,这片子最能透视出岩井俊二对社会情态观察的锐度,社会表面上的一层表演和内在的运作方式通过一个懵懂的初入社会的女性视角来带观众游览,仿佛《爱丽丝梦游仙境》。而这种锐度放在《你好,之华》中,也不是没有企图,只是真的遇到水土不服了,所以张超那个角色,本来那种骨子里的黑暗和抑郁,显然铺垫有些不够,让人觉得有点儿太点到为止了。那场自省的独白本身过分的文学化了。


卡洪顺:


姐姐之南的形象塑造得太单薄了。当然也可以脑补出一个乖乖女爱上恶男的俗套故事。但以之南的聪明和成熟,婚后还生育了一双儿女,最后的结局却令人唏嘘,实在不可思议。而张超和尹川对话时,说出了不太符合人物的台词,难道他其实是一个于连式的反抗而无果的人?我认为,如果导演野心再大一些,本来可以把一些属于中国当代语境中的家暴恶性事件、社会阶层固化,嵌入到他的后半段故事里去影射。


《你好,之华》剧照


梨子冰:


是的,这部电影中的人物冲突让人有些无所适从。岩井的代表作《情书》距今已二十多年了,很多观众看这部《你好,之华》都想到了《情书》,二位是否也感受到了导演创作风格的延续或改变呢?可以谈谈你们对此的看法吗?这次导演仍然用“书信”贯穿全片,并呼吁观众将观后感写成信寄给他,“书信”之于岩井俊二,到底有何意义呢?


沥青:


是距离感的一种保护吧,书信的慢节奏,慢慢的构思,慢慢的写下塑造一个自我,隔着时空的距离,情感也变得更加耐磨,或爱或恨,就很持久。同时这种距离感对读信的人也是一种保护。他的书信情结恐怕是那种浪漫气质带来的必然结果。如今时代似乎已经不流行了,所以就在电影或是某种特别氛围下营造这种气氛,书信还是挺好的,是个很多观众都能get到的点,甚至是他影片中无国界沟通的一个重要元素。


《你好,之华》剧照


卡洪顺:


信是岩井叙事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介载体,对此,他很固执。总是试图带着观众一起,回溯过去,追忆青春。信可以串联起流逝的时光,而且,很多时候,在他的影片定义里,信,就是情书。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样一种媒介,在一位导演的作品中,经常性地被使用,多多少少会让人感到厌倦。比如他在《温克尔的新娘》里,角色们是用Line进行联系,稍稍有些惊喜感。再比如,另一位导演森田芳光的《春天情书》,用的是电子媒介,正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沟通方式,其实也达到产生和书信一样的美好感。


沥青:


他似乎对网络有种恐惧的复古心态。


卡洪顺:


是的,这或许只能从他是一个保守、内向的人,这样一种性格上去推测。我的确感到,无论是秦昊所饰演的尹川,还是柏原崇在《情书》里饰演的最后一个美少年,他们的扮相(一个是后来的尹川,一个是年少时的藤井),似乎都是导演自己的一个艺术分身,让人想到岩井俊二,想到他的那种忧郁、文艺的气质。


《情书》里的柏原崇


沥青:


说到这里感觉他像个老人了......很多年前总觉得他是走在时代的先锋的(影像风格在当时总让人感觉特别潮,还有他极其良好的音乐感,甚至他的电影结构都是音乐性的)。


卡洪顺:


说到这里,特别想表达对他配乐的好感,这一次也是,一如既往地保持了高水准。有些地方,音乐一出来,情绪都被带动起来的。


梨子冰:


两位说得很多了,我补充一点。我个人也很喜欢岩井电影中的“书信往来”,信件中蕴含着深厚的情绪,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比起专注于青春暗恋故事的《情书》,《你好,之华》设置了三组通信人:之华和尹川(心照不宣的追忆似水流年)、奶奶和老爷爷(老年人之间婉约的爱意)、睦睦飒然和尹川(青少年对大人情感世界的探索),我看到了导演对人生的多维度解读,或许二十年前的岩井是写不出这样的故事的。从这一点上,我看到了岩井的“成长“,或者说是一种”回顾“。


《你好,之华》剧照


卡洪顺:


我想,刚刚我对于书信的一点点微词,是不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作为观者的我自己变了,岩井还是那个岩井,而欣赏他作品的我们,却变得能接纳时下的快节奏,被同化,对书信的造访,无所适从了?


沥青:


提笔忘字已经成为常态了。岩井俊二停留在他所最感慨的那些情感发生的年代也是必然的了,确实觉得人老得太快,仿佛没几年,日剧曾经还在中国特别大热过,现在日剧对于大众来说都不怎么熟悉了。


梨子冰:


继14年行定勋执导的《深夜前的五分钟》,此次又有中方出资+日本导演的商业模式,结合近期园子温监制的《破梦游戏》、行定勋参与美术的《八月未央》,日中合作是否会成为常态?两位对此有什么看法?


《破梦游戏》由园子温监制


卡洪顺:


我个人可能不太看好日中合作……以前是日方出资甚至出演员吧?比如印象里有《敦煌》,现在是我们出资,日方提供技术上的指导,但关键还是得看剧本的质量吧。


沥青:


嗯......触及到根本性的问题了,全世界都是嗅着钱来进行合作尝试的。至于在这种合作中外国创作团队要做出怎样的牺牲,是否他们愿意接受等等问题,我个人也不太看好。因为之前很多合拍片的例子都在那里摆着。资本有资本的规律,但资本的规律在文艺作品上也不可能不尊重文艺作品本身质量的规律。这里我们本国以及外国创作团队都有太多需要磨合的地方。


梨子冰:


我个人认为日中合作、或者是多国合作都是必然发展的趋势。是枝裕和的新片《真相》,主要演员都是法国人。园子温的新项目《幽灵之国的囚徒》是他的英语片处女作。在电影的世界里,有才华的人总是受到全世界青睐的。随着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逐年增加,日中合作将会越来越频繁。


园子温有在书中谈起过日中合作,他指出中方对影片的投资金额和日本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这让他很有危机感。同时他还谈到中国团队年轻且有国际意识,比方说他参与制片的团队,平均年龄28岁,对日本也十分了解,甚至有人看过他的所有作品,这让他觉得中国人和日本人不一样、是不断寻求变化和发展的。我觉得这一点很有意思,我们看到那么多日本导演来中国拍片,却鲜少有中国导演去日本发展。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圆桌谈就到此结束了,再次感谢两位嘉宾的倾情参与,也欢迎各位读者积极留言,告诉我们你们对此片的看法!


是枝裕和的新片《真相》海报


沥青:


期待岩井俊二以后更多的创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可辛、周迅、岩井俊二联手打造的《你好,之华》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
56岁的岩井俊二,活出了26岁的模样
55岁了,他仍是我们的青春代言人
电影 | 岩井俊二:人类,不会飞翔
「情书」:岩井俊二电影美学的开端
岩井俊二:我所知道的恋爱诀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