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觉龙阿阇梨:佛门古律·五戒新说
转自吞二狂想公众号。

生而为人,自诩万物灵长,谁都有那么点儿傲慢的情绪存在。无论谈话、做事,总是希望别人顺从自己,理解自己,同意自己的观点和种种作为。所有的这些习气,都逃不了“我执”的范畴。

为了免却这些个像枷锁一般的执着,就自然离不开修行二字。既论修行,必是想通过“修”来驾驭“行”。修有内外之分,那行也有表里之别。

内修重在禅定的功夫,禅定是偏向于安宁的,那种栖心静谧,凝神泰然的感觉有不少人喜欢。外修着重布施的运用。布施则偏向于动态。这可不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怎么说呢?一般人都把布施变成概念了,存在脑袋瓜儿里,要是动起真格的,恐怕都会摸摸口袋,寻思寻思。所以要想将布施进行到底,必须真正动起来。

至于“行”,表层的行可以统统划归到“忍辱”之中。里层的行就全部汇入到“持戒”之内。

佛教的所有戒律能开能合。要是举出根本宗旨,那一切戒律都被过去七佛的“通戒偈”包括完了。

七佛通戒偈如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够痛快吧?这四句话真的可以用“洁净精微”来形容啦。第一句和第二句把戒律的外在表现都说得很明白了。而“自净其意”,才是诸佛想要传授给我们的戒律宗旨。善恶的起心动念都离不开作意思维,能够不断净意,才可以将戒律的精神发挥到极致。净得一分意,就能识得一分佛果境界。待到净如虚空,没有一丝尘缕能够缠绕住你,就离真正的“戒体”差不多了。而现实生活当中,这个净意无非就是一个道德标准。

如果把前两句展开,就会变作我们常见的“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上篇文章我用了顾净缘给唐生智设计的胸章。顾净缘把不杀生改成“不乱杀”,此中大有深意。顾净缘本人曾经作为军师来辅佐唐生智,他深谙世出世法的精髓。这“不乱杀”,仅仅一个乱字,就让本条戒律的意指别开生面。

目前谈到戒律,往往死困句下。对于在家居士而言,杀生戒似乎成了一道砧板,但有干犯,就逃不了“罪业”的围攻。其实不乱杀,更贴切时代内涵和实际状况。

任何含有血腥暴力成分的行为,一旦养成习惯,都势必会增长嗔恨,让人易怒易躁。不杀生,无非是为了培养仁慈。如果苛求所有人都不接触血腥,那最先应该向屠宰场布道传教,其次是饭店,你觉得现实吗?或者有人做不到,就非要发两句牢骚,说那些杀猪屠宰的,最后都要堕落到地狱。难道因果关系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事儿吗?愚昧之极!非要将某种行为和某项结果生搬硬套“拉郎配”,给不相关的两件事物挂钩盖章,就恰恰犯了“戒禁取见”。

如果你家里有蟑螂、蚊子、苍蝇、老鼠,你是杀还是不杀?过去平房里还会经常出现蚰蜒、鞋板虫。这你杀不杀?蚰蜒可以趁人睡觉的时候钻入耳朵,难道你就任它穿进脑袋?不过总有一帮自视过高的人,好像站在宣判席上,跟判官和上帝似的,用他们那套“怪癖因果律”来威胁别人。

过去就有小孩儿被蚰蜒钻进脑子里,可你要把这事儿告诉那帮“怪癖因果律”的发烧友,他们会郑重其事的跟你说“那个小孩儿被蚰蜒钻进去,纯属个人业力,命该绝谁也救不了”。我的天,这帮自认为“不杀生”的人根本没有一点慈愍心。就连被拐卖的儿童都被他们说成“业力使然,无可奈何”。而对于人贩子,他们倒开始大发慈悲,说要尽量饶恕人贩子,给他们改过的机会。该对谁好偏偏不对谁好。不能对谁好,硬要对谁好!

乖乖,侬脑子瓦塔啦?

不杀生如果就是这么愚蠢,那你都不用跟释迦佛学习。

再如菜叶上的虫子,怎么办?

夏日蚊子侵扰你就任它吸食吗?

如果戒律仅仅如此,那我们应该从出生起就不要吃饭,不要喝水,一直躺在床上,岂不是更加天下太平?

所以不乱杀,是最符合自然规律与生物链法则的。戒律要变成活生生的,必须先理解其内涵。否则你会越学越桎梏,越学越困顿。最后精神方面的压抑很容易让自己产生心理畸形。

这种畸形的最大体现,就是与世间法格格不入,与初世法也毫无建树。本来佛陀讲法都是逢人随应,辨机问答。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有极大的灵活度存在。正如上一堂课,必须遵守课堂纪律,这是大方向不变的。然而这堂课绝对不是以死气沉沉为标准,它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如果佛陀怕人挑战,那就不会讲传浩瀚无尽的法理了。

戒律亦然,在根本的戒法体系中,看似森严难破,却始终离不开一个“活”字。因为戒律的所有条文都是为“自净其意”作服务的。但这些条文的产生并非佛陀一口气说完,而是在长期的传法经验中积累而来。所有律部的条文都是如此,均为渐进递增,以至繁复。

可你说当初的戒条就能一成不变吗?此又为宗教家之软肋。当日戒律中并没有提及吸烟乃至吸毒的事儿,那你就可肆意妄为,随便吸食吗?因此所有戒律的古制,都有其教化的对象和当时的社会人文背景。有些人犯了某种毛病,佛陀便告诫,以后不可犯,由是立戒以昭大众,愿同效法,免却重蹈覆辙的困累。


 


谈到这儿不妨再对五戒作个剖析:

不杀生——涵养慈悲

这条戒律上面谈过,它的实际应用为“不乱杀”。诸位学戒的人,你们的家眷亲朋恐怕并非都是学戒者,因此血食滋身,也在所难免。吃素养生是可取的,但它并非绝对标准。所以你大可不必站在制高点对家人和朋友恶语相向。因为这条戒律是培养自己的仁慈,它并不是一道符咒,让你有权力去恐吓威胁他人。那些动不动就开口骂别人下地狱的居士,他自己见过地狱吗?还是说和阎罗王是亲戚,有权利让谁堕地狱,谁就能堕地狱?连一张嘴都控制不住,如何让我相信你是意念纯粹的佛子呢?这种人即便自己不吃肉,也依旧摆脱不了蛮横的野兽气息。反之,他会很标榜自己不吃肉,从而瞧不起那些吃肉的修行人。每每提到这点就耀武扬威打起精神,好像他不吃肉就铁定能成佛。别逗了,成佛这么简单,那素食主义者都可以各各齐升佛国了吗?做人做事要动脑子的!不要学了宗教,就没有了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和理解别人的胸怀。

如果不吃肉是值得你炫耀并且始终引以为傲的,岂不是落在另一重“贡高我慢”的境界里?从一个坑出来,又掉进另一个坑,宗教迷徒的眼界非常狭隘脆弱,并且经不起推敲。上述的一类患者,没法让人舒服,也没法让人觉得他不迷信。

所以慈悲并非不杀,乃不乱杀。亦如罪犯,当杀者必杀,可改者必教,这才是正确的作法。物理世界就是用生杀来建立成破。广义来看,我们也在被死亡窥伺、谋杀。死亡想要杀害我们的肉体,杀害你的希冀,可死亡也好,活着也罢,都只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变化法则而已。杀生、血食,就是物理世界的常相。只要你没有破妄,就无法彻底清除它,因为有愚痴的念头,就有畜生道存在;有忿恨的想法,就有修罗众产生。说真如宛然,这六道也本自宛然。你想坏世间相,没用。就像打破水中的影子,是很幼稚的行为。

不偷盗——遵守法规

这偷盗涉及到法规,不用我多说。但法律仅仅可以制裁明显的偷盗行为,比较隐晦的,法律也拿它没辙,这点全看你自己的素质。

不邪淫——修身炼性

自古及今对于这条说的太多了,网络上更有层出不穷的注解,我在这儿没必要多谈。但有一个被忽略的基点我要提出来。那就是,不邪淫,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你要是精力过剩,不妨用在别的地方,可能有很大的建树。掉在脂粉堆里出不来,是会变成软骨头的。所以,不邪淫抛开佛教立场,也仍然是养生当中不可或缺的要点。保神养气,才能收心在定,克勤精进。

不妄语——培植品德

妄语,不仅仅是假话。嚼舌根子,恶口加人,都算妄语。这属于品德问题。但活在人世间,每个人都是社会性的,都与大众相互关联。你不可能摆脱集体意识,摆脱人情维系。那遇到的人里,就有好有坏。该讲道德讲道德,该圆滑也要圆滑。这圆滑是建立在自己不受伤害的基础上,而非刻意伤害他人!否则你会活得很痛苦,甚至很倒霉。因为善良,永远被善良者接受。虽说古德有用善行感化恶人的例子,并且被很多人总结出来,但也不能代表你可以做得到。这很现实,别用古人的经验强加在自己身上。因为他不是你,你更不是他。你自己如何生活,要靠自己摸索。不妄语,莫不如说是对自己善良的一种保质。我相信说假话的人永远比说真话的多。因为真话难听啊!有的时候还会被人理解成讽刺,甚至是刻薄。所以世间法有世间法的原则,一定要学着灵活,不要死板。希望你永远对自己不妄语!

不饮酒——保持自律

酒之为物,其性尤烈,属于热力极大的饮品。过去的养生家如果要饿着肚子去郊外,一定先来口酒,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野外的邪气秽气,令它们无法攻入身体内部。

后来药酒也一度被认为是调理疾病的佳品。但所有的东西,都要保持一个量和度。你过度过量了,一定吃亏。酒水虽然好,但也最能腐肠败胃,戕害生命于无形。

目前因为喝酒导致的疾病数不胜数,所以不饮酒,真的很有道理。除了必要的应酬和养生需求,自己应该要有意识不去碰它。如果贪杯迷醉,不仅对身体无益,还能使智慧急剧减损。大脑思维的灵敏度会被酒精麻痹。无论从生活上,还是修行上,都应该有所禁制。

      以上大略对五戒作个提要,但区区几句,很难说得透彻。若有想研讨戒律的,我看不必。严以律己,这事儿永远是对自己负责,给自己铺路,你和别人辩论根本没用。你跟我辩论更没有用。

无论如何,学戒者的核心,都必须围绕“自净其意”来修持。怎样落实自净其意,不妨由《华严经》中的“净行品”入手。此品宣说了一百余种净愿,只要肯如理实施,灵活深入,心地当可渐渐开发,成就戒品庄严,令人直见清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净其意
何谓自净其意?
什么是“自净其意”?
修禅心语
一日禅:无忧、无悔、无怨
【10.01】每日一禅:心是根本,自净其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