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新时代生态修复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保护。如何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同体”的新理念下推进新时代生态修复。结合工作实践,提几点的看法,供大家探讨。

、以两山理论为思想基础,构建新时代生态系统价值评价体系。两山理论的本质是价值的取舍,而如何客观、全面、系统的评价其价值是首要条件。必须深入了解各项生态系统的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潜在价值、以及当前认识水平尚未认识的价值,只有建立科学的价值评价体系,才能更好服务于决策,服务于各项规划、设计和生产实践。

二,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形成功能-要素的系统思维我们的生态修复常常是“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容易顾此失彼,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实际上,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把维护好生态系统的健康性、可持续性为出发点,实现山、水、林、田、湖、草良性互动。

三、以国家主体功能管控相结合,合理确定生态修复的方向。应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为基础,结合实际,合理确定生产、生活、生态的修复目标方向。生产区应以农田防护林网为基础的,提高农田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辅助农产区稳产、增产目标的实现;生活区应建立以森林城市、美丽乡村为载体的修复体系,突出地域性、景观性,让城市更有活力,乡村更有特色,更记得住乡愁;生态功能区应建立以自然保护地体系为主体的修复体系,注重自然的原真性、景观尺度的协调性。

突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思维,实现从立地尺度向景观尺度双向转变,在景观尺度的角度下开展立地尺度研究。过去以来,我们对植物的筛选配置、种植密度、乔灌草比例等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取得不少成绩,如何在景观尺度、乃至全球尺度考虑生态过程,建立整体-局部的互动关系,既要看得见树木,也要看得见森林。

突破目标思维的局限,重视生态动态过程。过去,我们讲生态修复时往往会设定一个明确目标,比如要恢复到破坏前的生态系统。但由于气候变化带来外在条件的变化,参照当前的物质条件、生产力和食物链网等恢复过去生态系统,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并不意味着当前的生态系统就毫无参考意义。由于气候变化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稳定性。因此,应根据气候动态变化、气候与植被的动态响应关系,适当调整恢复生态系统的目标和组织层次结构,并且有意识的进行前瞻性修复构建。

、充分依托国家森林资源、沙化监测调查制度,优化提升生态修复科学水平。国家森林资源、沙化监测每五年调查一次,调查成果中可以反应出一个区域的优势树种、蓄积量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而且属于国土全覆盖调查,相比一般科学调查,覆盖面更广、系统性更强,更能反应区域生态状况。因此应基于森林资源调查制度,动态更新区域优势树种、建群种、病虫害等树种信息,为科学选择林草树种和立体配置指明方向,并以此建立国家种苗动态储备制度。

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力实现“四两拔千斤之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并并不意味着人类在自然面前就消极、被动接受。“我国生态欠账依然很大,缺林少绿、生态脆弱仍是一个需要下大气力解决的问题。”因此,新时代生态修复要求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生态修复力作用,又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依据生态系统恢复力大小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自然恢复、人工辅助、人工重建等方案,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野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新思路
“山水林田湖”统一管护生和谐
生态是个筐,园林如何装?
景观设计方法论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观下的水土保持!
宇振荣——国土综合整治——案例研究和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