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的洪武和永乐瓷器

明代的洪武和永乐瓷器 - 艺术品投资(收藏·拍卖·鉴定) - 大家论坛-全球最大的教育培训学习考试论坛!英语、财会、计算机网上学习家园! [原文地址]

分类: 永宣瓷器 | 修改 | 删除 | 2011-02-05 03:59:47

最近“鸭梨”好大,进来轻松轻松吧~

2107361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趋向没落的时期,经历了267年的兴衰。建国伊始的洪武年间,太祖下旨仍沿用景德镇窑场为皇家御窑,承担宫廷御器及政府对内对外赐赠和交换的全部官窑器的烧造。洪武二年,建御窑20座,专制御器,往往是“千里择一”,不计费用多寡,只求精品,使得御窑厂林立、官民窑并举,欣欣向荣,制瓷技艺出现新的飞跃。
经过宋、元两代的发展,自明代开始,“天下窑器所聚”《二酉委谭》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此时,景德镇制瓷在元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将陶瓷艺术带人了一个全新的领地。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官窑大量生产御用器皿和民用瓷器,以质量高、销路广而饮誉 海内外,代表了明代制瓷业的最高水平,形成了几乎由景德镇一枝独秀的新格局,使它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明代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最主要的产品,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而且此时的青料已有很多不同产地的钴料,如进口的“苏麻离青”,国产的“回青”、“平等青”、“石子青”等。明代还烧成了甜白、霁红、霁蓝、娇黄等色釉瓷,这样就能在各种色釉上加彩,开拓了釉上彩瓷的新领域。并创烧出了斗彩瓷。
在此期间,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都有了很大发展。与前几个朝代不同,瓷器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达到了瓷器外销史上的一个新高峰。

第一节 洪武时期的瓷器
洪武时期处于元代末和明代永乐、宣德之问。从传世品来看,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逊色于元末与明永乐、宣德时期的瓷器。故可以把洪武时期看作是明代瓷器发展的低潮阶段。传世的洪武瓷器分两大类:青花与釉里红。
一、青花
洪武官窑青花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产品,继承了元青花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多。此时的青花主要使用含铁量较低且淘炼欠精的国产青料,呈色多为灰蓝色,铁结晶斑点不明显,不同于典型永乐、宣德青花的浓艳色泽。事实证明:青花料若不罩在釉下,烧出后则为黑色,近似唐代时耀州窑白地黑色的作品;如果罩在釉下烧制,成品则为灰蓝色。有人曾用其窑址材料做过模拟试验,将青花料罩上青白釉复烧,得到的是洪武青花蓝色。
其青花瓷的胎骨大部分是洁白色,有的烧结不透呈黄褐色。胎质与永乐官窑器相比较为粗松,有孔或裂隙。
釉层与元青花相比显著加厚,一般都肥润平滑,为深浅不一的青白色,很少有开片。圆器口沿处有积釉,琢器里面施釉有垂流的痕迹。
图案题材以程序化的花卉纹为主,布局趋于简单,扁菊纹、缠枝纹或折枝莲叶纹较为多见,龙纹出现五爪,五爪尖连成一个圆形,一般以三爪、四爪为多。
造型以盘、碗、罐为主。除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余均为糙底。糙底的盘、碗之类底部有红色护胎釉,且多数有明显的刷纹。器物制胎时均经过修磨,琢器有接胎痕甚至接胎裂隙。器内有厚薄不一的旋坯刮抹痕。胎体比元代同类产品薄,有些七寸碗的碗壁仅厚2毫米,大胆圆器的中腰以下胎体还较厚重。由于成型与烧制技术均掌握得较好,器物很少塌底、夹扁或翘棱。
从传世品及景德镇窑址发现的标本看,洪武年问以碗类为主的民窑青花粗瓷底部无釉,且有尖钉状凸起,仍保留了元代斜削足的特点。
二、釉里红
釉里红技术在明洪武时方成熟,能自如地运用线描方法绘制纹饰。釉里红纹样也不再借助于刻花,而是直接用釉里红绘画,图案大多用线条来表现,绘制得非常生动、粗细有致,点染涂抹一气呵成。这表明洪武釉里红的烧制技术已有了明显进步。因此,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明显多于青花瓷器,尽管其烧造技术仍未完全成熟,呈色有的不太稳定,多较淡或变灰,个别的还有晕散或发暗黑色的现象,釉面上往往还有开片,但基本上与元代釉里红的色泽接近。
另外,洪武釉里红瓷器的制作工艺与同期的青花瓷器完全相同,除执壶、玉壶春瓶及20厘米左右的墩式碗等器物底部施釉外,其余大盘多涩胎无釉,烧成后氧化呈现红色,圈足端大多采用平削工艺而成。
纹饰较多使用以扁菊为主的花卉纹,另有缠枝牡丹、折枝牡丹、缠枝莲等。缠枝菊纹作主题纹饰是洪武釉里红的重要时代特征,还偶见松竹梅、庭院、飞凤等。
[NextPage]
第二节 永乐时期的瓷器
永乐、宣德共经历了30多年,在青花发展史上处于鼎盛阶段,有
所谓"诸料悉精,青花最贵"的说法,其成就被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特别是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带回了制作青花瓷所用的"苏泥麻"青料,为能烧制出富有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质基础。
一、青花
从永乐朝开始,青花瓷的制作已逐渐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
永乐青花用料有两种:一种为进口的“苏泥麻”青料,另一种是国产料。永乐、宣德青花均使用进口的“苏泥麻”青料,具有呈色浓艳、有黑色结晶斑的特点。从永乐朝典型器物来看,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内气泡较宣德器为少;而釉面有肥亮感,基本上为白中泛青色。但很大一部分永乐器也有很多气泡,少数器有开片,青花还有晕散现象。
永乐朝器型多见梅瓶、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双系扁瓶、深腹洗、大盘、大碗、碟、罐、高足杯、小型竹节柄卣壶及各式碗、各式盘、压手杯等。有些器型则是元代和洪武朝所没有而永乐朝开始出现的,如大型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扁瓶、扁瓢形瓶、花浇、尖底莲子碗以及双系、三系、四系盖罐或多系把壶、多棱烛台、筒形器座、波斯型执壶、带盖瓷豆、高足盏托、鸡心扁瓶等。这一时期出现很多新器型,有些是受西亚金、银、铜器的影响,因而造型上具有外域风格。
永乐青花器的制作除大盘、扁瓶等少数大件器外,多数器物的底部均已施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代特征。盘类的糙底一般都色白而细,抚摸时有如糯米粉的细砂感觉,这也是划时代的。有的釉底器的底釉呈波浪纹。
永乐青花纹饰一般为双钩填色,这种方法在宣德与成化前朝也有,但明显区别于洪武青花的大笔触填色,装饰风格上改变了元青花繁与满的特点,趋向疏朗,压手杯便是永乐青花中的杰作。绘画技巧也很成熟,纹饰层次比元代减少,纹饰以外的空问较大,以衬托主题纹饰,使之更加突出。同时,纹饰开始受外来影响,以后逐渐演变。
永乐瓷中仅少数有“永乐年制”的年款字,绝大部分是没有年款的。
二、甜白釉
“甜白”是后人著书立说时给白釉瓷器的一个美称,也叫“填白”。这种白釉是在洁自的瓷胎上,以纯净的、透明的釉烧制出白度很高的白瓷,并以簿胎而有暗花者最为杰出。它给器物带自然美,使其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尤其是永乐薄胎白釉器大部分带有纤细的暗花装饰,十分雅致。这类器物的烧制是有很高难度的,因而著称于世.
永乐白釉器的成就还表现在器型上的多样化,除薄胎器外还有大小鸡心碗、梅瓶、玉壶春瓶,各式壶、罐,奇特的三足器等,凡是青花类中有的器型白釉中几乎都有。在装饰上采用了刻花、印花、镂空等,技法朴素、大方、雅洁。这一时期比较有特点的器形是“压手杯”,敞口折腰,沙足滑底:一般在底部标有“大明永乐年制”或“永乐年制”字样,字体小篆。
三、鲜红器
据明代王世懋在《窥天外乘》中记载:“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鬃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那么,在永乐、宣德时期比甜白器更为珍贵的“鲜红”又是什么呢?它就是以铜为着色剂的釉料,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红釉。因这种红釉常被用作祭器,故称为祭红。又由于其如闪闪发光的红宝石一样美丽,也被称为“宝石红”。还有人根据它鲜艳的红色,称其为“鲜红”。鲜红器不同于钧窑的铜红瓷,"钧红"红中带紫,工艺上需要两次烧成;而它是采用生坏挂釉,入窑经过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通体纯红、光彩夺目。其烧成难度非常大,对烧成条件的敏感性极强,质量很不稳定,故被称“火的艺术”。
永乐红釉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胎质细腻、胎体薄轻、红色鲜丽匀润、釉质晶莹。 永乐红釉暗花高足碗鲜红器的代表作,碗内壁白釉暗龙纹,碗心刻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外壁釉鲜红,形体秀美、庄严、稳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青花瓷各朝纹饰工艺特征
明永乐青花瓷鉴定要点
明早期瓷器及相关问题
[转载]明代各个时期瓷器 兰茵阁
明御窑厂遗址出土明初外销瓷2013年07月25日
【古瓷鉴赏】玫茵堂珍藏元、明、清御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