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青花鉴定的探讨——邹壮辉文摘
元青花瓷器因为其存世稀少、制作精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又因为关于元青花的种种故事、传说和猜测无法考证、许多问题悬而未决而引起人们研究和收藏它的兴趣。一小块残缺的元青花瓷片,却价值几十万元,和钻石一样珍贵了。
  想得到元青花的人多,仿制元青花以图暴利的人多,想认识和识别真假元青花的人多,而见过元青花实物或瓷片的人少,鉴定元青花自然成为很热门的课题,意见不一致互相争论不休、甚至互相指责挖苦之声也经常听到,把假的鉴定成真的、真的被鉴定成假的也经常发生。
其实,鉴定元青花和鉴定其它古瓷器一样简单,并无特别之处。只要按照前述鉴定次序和方法,先按基本特征确定瓷器的新旧、是否元代瓷器,再按参考特征确定制成的朝代,鉴定工作就完成了。
把一个简单的问题搞到现在这样复杂、混乱,主要原因是:(1)鉴定人和被鉴定人不能做到心无杂念。即使资历很深的鉴定师,修养已达到相当的境界,而一遇到元青花,亦杂念顿生不能自己。有杂念就忘了讲科学了。(2)几乎所有鉴定人在进行鉴定时,把不足以确定年代的参考特征和决定年代的基本特征混用,鉴定失准并引发争执。(3)研究文献提出的待定的观点和个别结论被当作普遍的规律,并用于实际鉴定工作。以下分别论述这些问题。
3.1 杂念问题
这虽然不是技术问题,但却严重影响鉴定结果。一般人面对元青花时的杂念这里就不提了,料想大家都知道。这里只说职业鉴定师的杂念。
当面对一件待鉴定的“元青花”时,有哪个鉴定师说过:“我对元青花不熟悉,没有研究,不能做出鉴定”,没听说过吧?既然你找我鉴定,我就给你鉴定,交了鉴定费就给你鉴定结果,我们的职业鉴定师们不都是这样工作的么?而我们的职业鉴定师们究竟有多少人看见过、摸过、研究过真的元青花?不了解元青花的人鉴定元青花,算是有杂念吧?
当面对一件待鉴定的“元青花”时,有哪个鉴定师不怕把假的鉴定成真的而威望扫地砸了饭碗?“宁可把真的鉴定成假的,也决不能把假的鉴定成真的”,这也是业界的一条戒律,这个戒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么?不尊重科学不实事求是算是有杂念吧?
仅仅这两个杂念,请问哪个鉴定师在遇到元青花时没有?杂念和科学态度是不相容的,有了杂念一定不会有科学态度。可能有的鉴定师自认有杂念,但也有科学态度,这是自我安慰甚至是自欺其人,这种思想就不尊重科学。有杂念是不能做鉴定的,前面说过了。而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带着杂念鉴定元青花,混乱多由此产生。
3.2 元青花鉴定的特殊性——苏料元青花
鉴定只有2个结果:真或假,因此都采用排除法。在物品的所有特征里,只要找到一个做旧的痕迹,就判为赝品,这一点毫无争议。但是,需要强调“作旧的痕迹”绝不要和“开不开门”、“器形、胎釉、工艺、绘画”等参考特征是否和馆藏或考古结果相符混淆。前面说过,参考特征存疑不能否定基本特征。这是对各种古董鉴定都适用的通则。
元青花的特殊性在于元代晚期的部分高档瓷器使用了进口的苏料,而且这种进口料在明朝中期就用完了并不再进口(有研究报告说因为原产地的此种矿物枯竭)。也就是,明代中期以后生产的瓷器不再可能使用这种原料。苏料独有的烧结特征是堆料处(青花颜色深的部位)釉面稍微下凹,向光晃动瓷器观察釉面很容易发现,触感灵敏者手模大块深蓝部位亦有下凹感觉。从明代中期以后直到现在,所有青料未见这种烧结特征,也没有人能够复制出这种特征。由于苏料元青花的这一特殊性,可以把该特征升格为基本特征,一票认定瓷器生产年代为元末明初。使用苏料的青花即使有作旧痕迹,也应判为元末或明初的青花瓷。在一件瓷器的传承过程中,不能识别它是真品而当作赝品故意作旧以图高价,在小古董商那里是常有的事情。至于是明初还是元末,就容易断定了。
苏料,是至正元青花中精华瓷器的独有代码,可以认定它和放射性元素鉴定具有同等可靠性。而其独有的烧结表观特性——色重处釉面下凹,至今无法仿制,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有研究报告苏料青花的发色和铁锈斑、锡光等其它特征。由于青花发色受胎料、釉料成分和烧结温度的影响而变化;铁锈斑和锡光现在都能仿制出来,有些元青花(馆藏)没有明显铁锈斑;锡光是釉内金属原子过饱和析出而在釉面形成的一层薄膜,在反复擦拭后会有所消退也不很明显,这些次要特征只能作为苏料的辅助判据。
是否使用苏料可作为“一票认定至正元青花”的依据,但不能作为“一票否定元青花”的依据,元代的瓷器不可能都用进口的苏料。没用苏料的元青花也是元青花。
至此,对古瓷一无所知的人也应该会鉴定苏料元青花了,确实非常简单。
解决了苏料元青花鉴定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就算是解决了。因为苏料元青花是元青花中的精品,存世量稀少也是指苏料元青花,价格最昂贵的也是苏料元青花,企图用高仿品谋取暴利的还是苏料元青花。
也有明智的造假者了解苏料元青花的不可仿制性,专门仿制非苏料的精品元青花,给元青花的鉴定造成很大麻烦。
3.3 元青花鉴定的难点——非苏料元青花
仪器鉴定不用考虑,只讨论目视鉴定。
非苏料低仿品的器形、图案题材、绘画技法、作旧工艺等方面漏洞百出,一件东西能找出很多“一票否决”的地方,不必多说。鉴定问题集中于高仿品。
元代生产的瓷器不会全是精品、大器,也有普品、小件和小窑烧制的粗制滥造、不伦不类器皿。从元初(1206年)到元末(1369年)的163年间,大窑小窑、精品普品都存在时间上的演变过程。因此,广义的元青花瓷器的存世量不会太少,其品种、风格也相当丰富。这些价值不算太高的非苏料元青花,现在也有大量仿品出现。
地摊上常见的大量普品、小窑粗瓷制品,没有收藏价值,价钱也不贵,买了假的也有上当的乐趣和故事,造假的也就赚点劳务费,算计不精还可能赔本,鉴定这类瓷器意义不大。我们需要鉴定的是非苏料元青花中的大器或精品。
3.3.1 高仿青花瓷器的类别
1)临摹性高仿品
以国内外馆藏元青花为标本进行仿制;
2)拼凑性高仿品
以馆藏元青花和瓷片的分解要素为标本,拼凑而成整器。以绘画和器形的拼凑为例,造假者会把馆藏青花盘子、罐子、考古元青花瓷片上的绘画要素拼凑到一个梅瓶上,等等。
3)创新性或臆造性高仿品
仿制者根据自己对元青花特征的理解,设计新的器形或图案。
3.3.2 非苏料高仿元青花瓷鉴定要点
总的鉴定原则还是先识别其是否作旧(时效特征),再观察其整体表现出来的神韵(参考特征)。
无论多高的作旧高手,总会留下人工的痕迹;不管多高级的画师和工艺师,他照仿别人的作品一定没有原创作品时那种自由的心态、那种随心所欲的流畅、潇洒、飘逸和不拘一格之神韵,每一笔都规规矩矩、工工整整、不偏不倚,线条该粗不粗该细不细,印刷品风格十足;偶尔刻意随心所欲一次,还经常出错,难免涂涂抹抹、疙疙瘩瘩,东西南北上下左右不能兼顾,形成仿品和真品整体视觉上的巨大差别。
对临摹性高仿品,目视如果没有任何破绽,必须以仪器鉴定结果做依据,否则不能认定是真品。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上除了机器批量生产的物品可能完全相同之外,几百年前的两件以上艺术品完全相同的概率几乎是零。正因为这一点,鉴定专家才总结出了“与馆藏品相同的元青花不要买”,“市场上能见到两件以上的元青花不要买”。
对拼凑性高仿品,其图案主题或器形搭配一定存在某种不协调,其绘画布局一定不很连贯或不适当,其图画要素一定都能在典型的、为公众所知的著名藏品上找到来源。
创新性或臆造性高仿品,多数显示出过分的夸张或夹杂些许现代特征,怎么看它只有一个感觉:不开门。少数上乘作品,看上去似开门但又不开门,不能轻易裁定,最好上仪器鉴定。能够作出如此高档仿品的人,一定是超级大师级人物,甚至是几个
级高手的合作,制成一件这样的仿品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其价值也非一般。

算的上高仿品的物件,都不是普通工匠所做,都会留有标记,须仔细观察。
3.3.3 对一些流行的元青花鉴定标准的评价
1)器形:元青花普遍具有明显的蒙古族风格和伊斯兰风格,早期瓷器掺杂辽金时代风格,晚期器形融入较多中原风格。器形极其容易仿制,只能作为参考特征,不能根据器形确定真假。
2)胎:厚,早期胎色灰黄,看似酥松;中晚期胎白而不细。胎也容易仿制,只能参考。但,胎细而薄十分纯净者,不是真品。
3)釉:馆藏苏料青花瓷器一律用青白釉,呈淡鸭蛋皮色或淡天青色,肥厚滋润,器内壁和底不施釉。釉容易仿制,只能参考。
4)气泡:有人提出元青花釉中无气泡,也有人提出只有稀疏大气泡且明亮,还有人提出有密集小气泡和稀疏大气泡而没有中等气泡,等等说法相差甚远。显然,对气泡的观察结果因人而异,不能作为鉴定标准。陶瓷是固相烧结物,玻璃质的釉中不可能没有气泡(古代没有真空烧结技术和设备)。温度高、保温时间长,或釉料中含有少量铈、钕等稀土元素,气泡可能少些;否则气泡就多些。以气泡作为鉴定标准缺少依据。
5)接胎纹:元代瓷器都有接胎纹,23条不等,小件内壁接胎纹很少修理,大件有修有不修。也有研究报告说棱瓶、梅瓶等接胎纹不明显者。接胎纹可以仿制,只能参考。
6)底足:有平足、极浅挖足(象征性挖一下——一刀平削过去,只留下旋纹几乎没削掉胎肉)、浅挖足(深1厘米左右),内墙斜削,外墙不修或草草斜削一刀,不刷底釉,多数呈土黄到浅土黄氧化色(浅火石红),也有传世器经反复擦洗磨掉氧化层露出白胎的,呈灰白色或青白色,能看出胎料颗粒,有“白而不细”特征。底足虽然可以仿制并作旧,但难度梢大,容易露出破绽,可作为重要参考。
7)呈色:苏料呈色由浓到浅依次呈黑蓝、宝石蓝、灰蓝,也有宝石蓝、艳蓝、浅蓝偏灰,有晕散,略显紫色素,呈色和晕散程度可能和烧结温度、胎料成分及釉的成分不同有关。非苏料呈色偏灰暗,紫色素不显现,晕散不如苏料明显。青花釉里红,色在釉中,挂胎少而在突起处露胎白,从堆釉到胎白处呈铜红、紫红、血红、白过渡,局部泛绿,晶莹剔透,立体感明显。呈色可以仿制,但釉里红仿到真品水平的及其罕见,不是透度不够,就是一片死红没有过渡,或红色挂胎下沉或漂浮釉上不在釉里,或不见泛绿。呈色可以仿制,只能作为参考。
8)绘画和题材:早期绘画疏朗随意,晚期绘画工整美满,大多布局满密,也有少数留白稍宽者,分层少则34层,多则78层不等。绘画技法题材他人多有论述,不再重复。绘画可以仿,只能参考。
9)开片纹:苏料元青花很少有开片,多数馆藏大型器上几乎找不到一个裂纹。个别小件上有稀疏裂纹。至今未见整体均匀开片的苏料元青花。是否开片不能作为鉴定标准,但通体开片可作为否定标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青花瓷器的材料学特征及其鉴定要素
解读元青花瓷器鉴定要素及特征
宣德青花四大权威鉴定特征,看手中青花是否到代!
元青花知识大全
元青花瓷器的特征与鉴定方法分享
浅谈元青花不可仿制的铁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