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业遗产的启示(3)青田稻鱼共生的科技秘密(上)
 
 

农业遗产的启示(3)青田稻鱼共生的科技秘密(上)

 
(主持人)今天我们继续世界农业遗产的话题,2005年6月9日,青田县龙现村,一个原本古老幽静的小镇,突然热闹起来了,世界粮农组织的官员,还有中外的专家、学者,几百号人像空降部队一样涌到村里,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也都兴致勃勃地聚到了一起,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儿,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的关注呢?

    (采访)闵庆文:事实上,稻田养鱼或者叫传统农业是一种典型的低碳农业,我们现在都很强调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这个各个方面嘛。那么这个低碳我认为至少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在稻田养鱼这样一种系统里面。稻田养鱼本身经过我们的测定,稻田养鱼系统和单纯的水稻种植系统,它的甲烷排放可以减30%左右,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因为甲烷的排放,我们知道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是非常的大的。它对于气候变化,这个温室效应,是普通二氧化碳的24倍。那么稻田,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人工湿地系统。那么它对于全球变化的贡献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的。那么我们稻鱼共生系统所具有的这样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甲烷排放的这样一种水平,我想如果好好计算的话,那它的价值也是非常大的。

    这就是祖辈们朴实的智慧,他们在不经意间就很好的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原理,使稻鱼和山林形成了一个小的循环系统,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使当地农民的生活得到保障:品质优良的稻米和鱼产品,保证了农民有较高的营养水平;生产成本和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又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

    (采访)李文华:他都是利用物种之间的相互有益的作用以后,尽量减少外面的投入以后,这个系统还能够自我维持,这点是我们非常看重的。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一些经验。

    稻和鱼共同生活在这样一种农业系统里面,他们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互利互惠的一种机制,对于这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维持,对于这个农业系统为我们人类所提供的直接的和间接的生态和粮食生态产品,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有意义的。

    每当稻花飘香的季节,也是田鱼最肥美的时候。这时候,老百姓会集中起来下网捞鱼;大个的鱼抓回去,小的则留在田里继续生长。因为从小就跟着父辈们种稻养鱼,多年的经验让这里的老百姓个个都成了抓鱼好手。

    (采访)浙江省青田县孙岳彬:抓住头就可以了,很好抓的,你抓尾巴就抓不住了,它使劲儿往前跑,就跑掉了,这鱼什么颜色都有,花的、黑的、青色的、还有白色的,颜色可多了。

    抓回的鱼不会急于吃掉,这里的村民有个习惯,就是在盖房子的时候会同时在房子边上修建鱼池,每一家都是这样。所以收回来的鱼会暂养在自家鱼池里。

    (采访)好像是客人来了,好像就是我们外地的人也好,我们自己本地人也好,就是抓几条吃?我们就去抓鱼,这是随便,我们自己不用说,想吃就去抓。

    当稻谷收获完,也都晾晒归仓后,闲下来的人们就开始挑选田鱼,制作鱼干了。这项工作也是每年必做的。

    (采访)8月份的时候,每户人家,家家户户都烤,家家户户都烤。

    龙现人烤鱼干有一套自己的技术,新鲜的田鱼剖杀、腌制,经过晾晒干燥后,就可以用谷糠或是木炭熏烤了,据说只有用这种方式熏烤出来的田鱼才会鱼骨松脆、色泽金黄。

    鱼干经常被做成一个个吉祥的图案,在村里人的心里,这鱼不仅仅是餐桌上的美味,它更象征着富足,象征着生活美满。

    (采访)曹老师:这个稻田养鱼是他们主要的生活来源,所以他们对这个鱼和水稻,他有一种天生的敬仰。

    (采访)曹老师:他对鱼有一种特别深的感情,所以他在过节的时候,他为感谢这个鱼给他们带来丰收,带来那么好的食品,所以他们慢慢就有鲤鱼节,鱼灯节。

    (主持人)独特又巧夺天工的稻鱼共生系统,维持了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了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悠久的田鱼养殖史孕育了灿烂的田鱼文化。彩色的田鱼已经从稻田游进了人们的生活,从最初的稻鱼共生演变成了人、稻、鱼的共生。好了,今天节目就到这里,明天继续稻鱼共生的话题,看一看现代的青田人是如何发展这一古老技术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5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点赞 | 稻鱼共生的生态学效应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守护中华农耕文明
稻鱼共生 生态农业的天然样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