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于中医理论的“阳不入阴”具体是指的什么?(这里的阴与阳是指的什么?)?

曾经介绍过,为什么补阳的同时也要滋阴,做过这样的解释:阴相当于阳的容器,阳只有在阴的濡养下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阳相当于阴的作用体现。这里的阴阳,指的就是人体的阴气和阳气。

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任何疾病尽管它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素问·阴阳离合论》就说过:“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机体各脏腑组织及功能活动之间,惟有始终发生相互作用,生命过程才能正常。如就脏腑而言,肾属水脏为阴,心属火脏为阳,心肾两脏的阴阳始终处于上承下济、相互交感的状态;否则将导致一系列心肾不交的病变。就整个人体而言,阴阳二气在布达周身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相互作用。一旦交感受阻,就可因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导致厥(或闭或脱)等严重病证。比如《伤寒论·厥阴篇》所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而阳不入阴,其本质就是阳气缺少了阴气的濡养,而发挥不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也就是《索问·阴阳应象大论》上说的:“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阳互根、阴阳互藏、阴阳互用。阳不入阴,包括了阳虚和阴虚两个方面。

1、阳虚

阳虚,则温煦作用减弱,气化功能减退,产热减少则见寒象,如畏寒喜暖、四肢不温、面色白光白、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舌淡等;另一方面,阳虚推动无力,脏腑经络等功能减弱,血和津液运行迟缓,加之失于温通气化,则更易使血液凝滞,脉络蜷缩,脉搏跳动微弱或沉迟无力,或津液停聚不能气化而成水湿痰饮;阳虚兴奋作用减弱,则见精神不振、喜静踡卧之象。阳气不足,可发于五脏六腑,但以心、脾、肾三脏为多见,其中尤以肾阳不足为最。因为肾阳为人身诸阳之本,故肾阳虚衰在阳偏衰的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也就是,阳气虚衰,发挥不出阴气赋予的作用,即阳不能为阴使。

2、阴虚

阴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偏盛,可导致阴虚内热、阴虚火旺、阴虚阳亢等不同的表现。阴虚内热之热象,多以全身性虚热为主,如见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等;阴虚火旺,多以局部症状为主,如咽干疼痛、牙龈肿痛、颧红升火、咯血或痰中带血等;阴虚阳亢,多见阳气升腾太过之象,如头痛眩晕、耳鸣等。 阴液不足,可发于五脏六腑,但以肺、肝、肾三脏为多见。由于肾阴为人身诸阴之本,故肾阴不足在阴偏衰的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也就是,阴气虚衰,不足以提供阳气运行之所需,即阴不能为阳使。

阳或阴一方偏盛,另一方虚弱,双方力量悬殊,极盛一方盘踞于内,将另一方排斥于外,致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所表现的情况就是阴阳格拒,阳不入阴,阴不濡阳。

很多人把“阳不入阴”奉为诊治失眠的最佳理论之一。《灵枢·口问》里说,“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一日之中白天属阳,夜晚属阴,睡眠与卫气行走有关,卫气日间行于阳则寤(醒),夜间入于阴则寐(睡眠)。这正是阳不入阴的体现之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清阳为无,浊阴为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这就是人体阴阳清浊,升降出入的生理活动。人体的呼吸之气,声音、嗅、视、听等清阳之气,出于上窍;大小便等浊阴之物,出于下窍。阳主卫外,所以清阳之气,运行于腠理;阴主内守,所以营血、津液等阴精输送到五脏。产生动力热能的阳气充实四肢,故清阳实四肢;六腑传化水谷精微以奉养百骸,所以浊阴归六腑。故而,阳不入阴不仅仅是针对失眠的理论,阴阳互为其用,临证时还需考虑到升降,方能准确掌握病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是如何利用阴阳学说看病的
搞懂中医的阴阳
[卷四 方脉总论] 分内外伤治法
冬至补阳养阴,甚好
如何识别人体阴阳?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