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蔡三发讲课一

温瘀,左牛膝,右枳壳;血瘀,有寒三七

有热丹参;不要搞太复杂嘛,

寸位气虚用黄芪

关位气虚用党参,

尺位气虚用人参,

这样就可以了。

2021.4.28中午 第一课

黄芪它是补气的药,补虚的,主要补上焦,人体主要分上焦中焦下焦。

我们的左右手两边都有寸关尺浮中沉各九部脉,如果我们的寸脉很弱,不管左手也好,右手也罢,都是属于上焦范围;那么我们的左手的寸就是主后面后背到头顶的部位,我们右手的寸就是主前面的上焦到头部的部位。

如果我们的三部九候脉都没有力感觉到很虚弱的话,这就是必须要用黄芪了,这个是补气的;

如果我们知道右寸很虚弱,它不跳嘛,是吧?跳的很微弱,没有力嘛是吧,这样的我们用黄芪一味就可以了,我们单用黄芪一味药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圆,他这个地方不行是吧,我们把它用这个药让他的气液、气血循环畅通,然后阴阳平衡,他就达到那个目的,不是说左边我也要用,右边也要用就是用一边就可以了,他本来就是调动了气血,调动了你的循环,它的阴阳平衡了就可以了。

还有就是这个黄芪,我们想一想,我们用上去以后,它的肺功能不是更强了吗是吧?肺是属金是吧,那么肺功能好了,我们的大肠也是金是吧,他是表里呀,大肠经他就也好了是吧!那肺跟大肠都好了,那个蠕动也强盛起来了,那么它两个金夹着一个木,他的肝如果是有问题的话,它的肝是不是要要好很多了?所以有的时候连这个病症我们都不考虑了,就是用了这个药以后,他身体很多地方都已经会达到平衡,他自己会去调理。

如果说我们又知道在这个时间点,今天的日子,今天的时辰当中,我们还知道我们产生的病症,知道这个时候是开什么穴的话,这个时候再加一针下去,是不是一针一药就O好啦?所以大家学习的时候就往这方面发展,不要那么死板,这样大家就会畅通很多。

关于这个黄芪,我们失去了很多方面的东西啊是吧,比如说他是气虚的话,我们已经把他的气提起来了,那么他的胃呀他的肝啊,什么胃呕啊会呕啊,反酸啊等等之类的,这个黄芪都是行的,都是可以的。

我们就是做那个动作嘛,就让他的阴阳平衡了,气血调和了,脉平和了就好了嘛,是不是就正常了?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拖疮生肌,气虚莫少。


2021.4.28.晚 第二课

    同学们好!中午我们讲了黄芪,它主要是说补上焦的虚嘛,气虚是吧!然后问题来了,有同学就结合这个讲的东西,就发了一张表出来,,这里呢就涉及了很多个名词,一个是寒热,一个是表里,还出现了阴虚是吧?

关于这个寒热的问题呢,我个人认为我们身体所表现出来的寒热,有的时候有很多假象,比如说你体寒,你外面表现出来的症状是热的,而你身体里面是实际却是寒的,所以就给我们的辩证,就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我们辨证寒热应该就是说,我们脉的寒热,脉它就跑不了,你搭下脉寒热就反应出来了,所以这个寒热就是说脉的寒热,气血在那个脉里面表现出来的寒热是这样的。

还有这个阴虚,什么叫阴虚?在我的理解上面这个阴虚呢,就是脉里面有热啊,也就是那个寸关尺有热,但是他很虚,他的脉气是虚的、没有力的,但是他有热,这样就叫做阴虚。

如果大家能够很清楚的分辨出来,我上面说的这几个方面,你一把脉就知道啊,这个就是阴虚啊,那个就是寒热啊,这样就很容易分辨了,就不会那么复杂了,是吧?不会说看见病人一发烧啊,脸红啊,但你不知道他是寒热,,你不知道里面是寒还是热,这个就很麻烦,一时间搞不清楚,用药用错了,麻烦就大了是吧。

那么我们在辩证的时候,比如说在看病的时候,我们主要是看他的阴阳,看他的虚实了是吧,然后黄芪我们说的就是虚了是吧,那么今天我们讲一下这个茯苓,茯苓它就是属于一个实脉了,就是实了,虚实就是等于两个方面来讲了,中午刚好讲了虚,今天就讲个实了,当然我们讲的虚只是一个上虚,是一个狠简单的很小的一个部分,有很多的虚是吧,我们今天就讲这个茯苓它是属于一个实证,就是属于实。

大家都知道那个茯苓呢,它就是属于渗水利水是吧?那么他有水,也就是说身体里有停留的水,那么水它停在身体里面,它就是个实是吧?那么它的脉法表现出来的话呢,它就是很欢快的、很有力的跳动,这样的就是属于水脉了,就是属于水了,就代表身体里面有水了,这个时候就是茯苓。

当我们把脉的时候,知道这里又跳的很欢快,那边又有虚,那就黄芪茯苓一起用喽,就这样的表现嘛是吧,他表现什么我们就用什么嘛!

如果刚才上面说到那个寒热的问题是吧?如果脉象是寒的,你就用热的药;脉象是热的你就用寒的药嘛,就这么简单,不要搞得那么复杂了。

茯苓淡渗,健脾安神,心悸不寐,湿盛癃淋。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

如果你知道它是有水,你用了这个利水药把水去掉以后,他很多症状就没有了,是不是就这就这么个意思?就这么个概念嘛。

都说这个茯苓可以可以去水利水,但是你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是有水啊,那你就不敢用,你不知道怎么用啊,就随便乱用比如什么白术呀半夏呀,就用不对是吧?

关于这个茯苓的用法,我就说这些了,然后大家在群里多努力发言了,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是吧,反正大家一起多学习一下嘛!个人有个人的经验,我是学了很多东西,这几年每年都是要花两三万块钱去学外面的东西,但是我也不是全部接受人家的,我觉得好的我就拿过来,不好的我就舍弃,但是学费我还是要交的

还有一个方面呢,我就想说现在大家就是这样学习氛围也很好,我想如果只要大家理解了,也不要去做什么作业,就理解一下,想一想就可以。因为我在上面也曾经说过,不张扬不传讹是吧,不张扬的意思是说,我们名不正言不顺,我们不需要把我们的东西拿到外面去张扬,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不传讹,可能我说的有些地方是错误的呢,你传到外面去的就不太好是吧,所以就是叫不张扬,不传讹就是这个意思哈。

而且有一点呢,我也是没有备课,我也不是什么老师,大家不要叫我老师哈我,我也是一个学习者,我就跟大家一起努力学习呗是吧,大家共同探讨嘛,不要叫老师,我知道多少我能说的,我就告诉大家,我不能说的,我不知道的我就不说呗,这样也就没关系是吧!不要叫老师哈,叫老师又不好。(蔡老师太谦虚了)

合一:

师兄,我不太明白一个地方,水既然是实,那脉应该是沉下去吧,或者说是沉滑


中医诊所18844376345王:

脾运化水谷水湿,中焦为土,下焦小便不利,腿肿腹胀都跟它有关系。

关于这个水,我认为实是的,你就这样吧: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你喝很多水下去还没有排汗的时候,或者你想小便的时候你就不要去小便,这个时候你去摸一下你的脉,你看你的脉是很欢快的,跳动很大的,我们就把这个就叫做实。

中医诊所18844376345王:

脾为生痰之源; 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关于那个寒热的问题,他不是一概而论的,有的时候可能是你尺脉寒,寸脉有热,就是一个手来说,比如说左手来说,有的时候是尺脉寒,或者是关脉寒啊,但是你的寸脉是热的,是这样的,不是说三部都是同时的,不一定的。

我们在这里讲的主要是一个思维,不是讲的是一个方法,比如说我们茯苓要怎么用,我们的黄芪要怎么用,我们只讲这个,我没有说开个方啊,你茯苓用多少黄芪用多少,并没有这样说是吧?那就是人家说的看具体情况怎么用呗!大致上你知道这个地方就是用黄芪啊,这个现象出来了就是茯苓,我的意思是这样的。


2021.4.28中午 第一课

黄芪它是补气的药,补虚的,主要补上焦,人体主要分上焦中焦下焦。

我们的左右手两边都有寸关尺浮中沉各九部脉,如果我们的寸脉很弱,不管左手也好,右手也罢,都是属于上焦范围;那么我们的左手的寸就是主后面后背到头顶的部位,我们右手的寸就是主前面的上焦到头部的部位。

如果我们的三部九候脉都没有力感觉到很虚弱的话,这就是必须要用黄芪了,这个是补气的;

如果我们知道右寸很虚弱,它不跳嘛,是吧?跳的很微弱,没有力嘛是吧,这样的我们用黄芪一味就可以了,我们单用黄芪一味药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圆,他这个地方不行是吧,我们把它用这个药让他的气液、气血循环畅通,然后阴阳平衡,他就达到那个目的,不是说左边我也要用,右边也要用就是用一边就可以了,他本来就是调动了气血,调动了你的循环,它的阴阳平衡了就可以了。

还有就是这个黄芪,我们想一想,我们用上去以后,它的肺功能不是更强了吗是吧?肺是属金是吧,那么肺功能好了,我们的大肠也是金是吧,他是表里呀,大肠经他就也好了是吧!那肺跟大肠都好了,那个蠕动也强盛起来了,那么它两个金夹着一个木,他的肝如果是有问题的话,它的肝是不是要要好很多了?所以有的时候连这个病症我们都不考虑了,就是用了这个药以后,他身体很多地方都已经会达到平衡,他自己会去调理。

如果说我们又知道在这个时间点,今天的日子,今天的时辰当中,我们还知道我们产生的病症,知道这个时候是开什么穴的话,这个时候再加一针下去,是不是一针一药就O好啦?所以大家学习的时候就往这方面发展,不要那么死板,这样大家就会畅通很多。

关于这个黄芪,我们失去了很多方面的东西啊是吧,比如说他是气虚的话,我们已经把他的气提起来了,那么他的胃呀他的肝啊,什么胃呕啊会呕啊,反酸啊等等之类的,这个黄芪都是行的,都是可以的。

我们就是做那个动作嘛,就让他的阴阳平衡了,气血调和了,脉平和了就好了嘛,是不是就正常了?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拖疮生肌,气虚莫少。

2021.4.28.晚 第二课

    同学们好!中午我们讲了黄芪,它主要是说补上焦的虚嘛,气虚是吧!然后问题来了,有同学就结合这个讲的东西,就发了一张表出来,,这里呢就涉及了很多个名词,一个是寒热,一个是表里,还出现了阴虚是吧?

关于这个寒热的问题呢,我个人认为我们身体所表现出来的寒热,有的时候有很多假象,比如说你体寒,你外面表现出来的症状是热的,而你身体里面是实际却是寒的,所以就给我们的辩证,就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我们辨证寒热应该就是说,我们脉的寒热,脉它就跑不了,你搭下脉寒热就反应出来了,所以这个寒热就是说脉的寒热,气血在那个脉里面表现出来的寒热是这样的。

还有这个阴虚,什么叫阴虚?在我的理解上面这个阴虚呢,就是脉里面有热啊,也就是那个寸关尺有热,但是他很虚,他的脉气是虚的、没有力的,但是他有热,这样就叫做阴虚。

如果大家能够很清楚的分辨出来,我上面说的这几个方面,你一把脉就知道啊,这个就是阴虚啊,那个就是寒热啊,这样就很容易分辨了,就不会那么复杂了,是吧?不会说看见病人一发烧啊,脸红啊,但你不知道他是寒热,,你不知道里面是寒还是热,这个就很麻烦,一时间搞不清楚,用药用错了,麻烦就大了是吧。

那么我们在辩证的时候,比如说在看病的时候,我们主要是看他的阴阳,看他的虚实了是吧,然后黄芪我们说的就是虚了是吧,那么今天我们讲一下这个茯苓,茯苓它就是属于一个实脉了,就是实了,虚实就是等于两个方面来讲了,中午刚好讲了虚,今天就讲个实了,当然我们讲的虚只是一个上虚,是一个狠简单的很小的一个部分,有很多的虚是吧,我们今天就讲这个茯苓它是属于一个实证,就是属于实。

大家都知道那个茯苓呢,它就是属于渗水利水是吧?那么他有水,也就是说身体里有停留的水,那么水它停在身体里面,它就是个实是吧?那么它的脉法表现出来的话呢,它就是很欢快的、很有力的跳动,这样的就是属于水脉了,就是属于水了,就代表身体里面有水了,这个时候就是茯苓。

当我们把脉的时候,知道这里又跳的很欢快,那边又有虚,那就黄芪茯苓一起用喽,就这样的表现嘛是吧,他表现什么我们就用什么嘛!

如果刚才上面说到那个寒热的问题是吧?如果脉象是寒的,你就用热的药;脉象是热的你就用寒的药嘛,就这么简单,不要搞得那么复杂了。

茯苓淡渗,健脾安神,心悸不寐,湿盛癃淋。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

如果你知道它是有水,你用了这个利水药把水去掉以后,他很多症状就没有了,是不是就这就这么个意思?就这么个概念嘛。

都说这个茯苓可以可以去水利水,但是你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是有水啊,那你就不敢用,你不知道怎么用啊,就随便乱用比如什么白术呀半夏呀,就用不对是吧?

关于这个茯苓的用法,我就说这些了,然后大家在群里多努力发言了,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是吧,反正大家一起多学习一下嘛!个人有个人的经验,我是学了很多东西,这几年每年都是要花两三万块钱去学外面的东西,但是我也不是全部接受人家的,我觉得好的我就拿过来,不好的我就舍弃,但是学费我还是要交的

还有一个方面呢,我就想说现在大家就是这样学习氛围也很好,我想如果只要大家理解了,也不要去做什么作业,就理解一下,想一想就可以。因为我在上面也曾经说过,不张扬不传讹是吧,不张扬的意思是说,我们名不正言不顺,我们不需要把我们的东西拿到外面去张扬,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不传讹,可能我说的有些地方是错误的呢,你传到外面去的就不太好是吧,所以就是叫不张扬,不传讹就是这个意思哈。

而且有一点呢,我也是没有备课,我也不是什么老师,大家不要叫我老师哈我,我也是一个学习者,我就跟大家一起努力学习呗是吧,大家共同探讨嘛,不要叫老师,我知道多少我能说的,我就告诉大家,我不能说的,我不知道的我就不说呗,这样也就没关系是吧!不要叫老师哈,叫老师又不好。(蔡老师太谦虚了)

合一:

师兄,我不太明白一个地方,水既然是实,那脉应该是沉下去吧,或者说是沉滑

中医诊所18844376345王:

脾运化水谷水湿,中焦为土,下焦小便不利,腿肿腹胀都跟它有关系。

关于这个水,我认为实是的,你就这样吧: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你喝很多水下去还没有排汗的时候,或者你想小便的时候你就不要去小便,这个时候你去摸一下你的脉,你看你的脉是很欢快的,跳动很大的,我们就把这个就叫做实。

中医诊所18844376345王:

脾为生痰之源; 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关于那个寒热的问题,他不是一概而论的,有的时候可能是你尺脉寒,寸脉有热,就是一个手来说,比如说左手来说,有的时候是尺脉寒,或者是关脉寒啊,但是你的寸脉是热的,是这样的,不是说三部都是同时的,不一定的。

我们在这里讲的主要是一个思维,不是讲的是一个方法,比如说我们茯苓要怎么用,我们的黄芪要怎么用,我们只讲这个,我没有说开个方啊,你茯苓用多少黄芪用多少,并没有这样说是吧?那就是人家说的看具体情况怎么用呗!大致上你知道这个地方就是用黄芪啊,这个现象出来了就是茯苓,我的意思是这样的。

                       第三课

王继军老师说的是没错的,这个是实证啊,子时就是一阳生,午时就是12点那个时候嘛,11点到一点嘛,它就是一阴生。

现在我来帮大家讲一下这个湿脉和血脉,就是淤症、就是瘀堵,就是湿气淤堵了,和血滞淤堵了,这两个脉法。

这个湿淤证,当我们的手摸在关、尺的位置上面去时,压下去就是沉下去,用力压下去,摸不到脉管的边界啊,你感觉不到这个脉管是清晰的,没有边界,指下有颗粒的感觉,颗粒状或条索状,还有什么粘哒哒的这个东西啊,这个就是湿淤证哈。

把手搭在高骨上,高骨是关嘛,关尺大家知道了,沉下去,就是压在那个手上左边移、右边移、上下移、这样地打圈,转两个圈,那个手指压下那个脉管下面去打圈啊,就是去感觉这个部位的脉有没有颗粒,有没有不清晰?有没有条索?如果有的话这个就是湿淤证,如果湿淤证的话就是水湿,左边的湿就是用牛膝,右边的湿就是用枳壳。

还有就是血凝滞了是吧,血淤证,就好像刚才你们在讨论的时候说,那个委中下面那个血啊,是不是要在放血呀?刺血?这个血就叫血淤嘛!血瘀呢就是你们的手也是这样去摸,但是能感觉到那个脉管是很清晰的、有边界的、那个脉管是能摸得到。但是呢摸得到的情况下,它也是有颗粒状的,这个就是血瘀了。血凝滞了就是血淤,这个就是血瘀证,和湿淤要分清楚,湿淤证是摸不到那个脉管,脉管不清晰;血淤证脉管是很清晰的。血瘀不分左右,只分寒热。

关于这个血淤的问题呢,它就是不管你左也好,右也好,反正是你那个脉管边界有很清晰有颗粒感啊,如果你有寒的话,不管左右哈,有寒就用三七了,已经三七了,如果有热的话呢,就用丹参了;上次也说了那个脉管的寒热嘛,大家指下去感觉是寒是热嘛,就是这样分的啊。

今天我就讲这两个湿淤和血瘀的脉法,刚刚大家也谈到这些问题,可能就是这些问题产生的嘛,大家平时都注意身体,保护好太阳,膀胱经是吧,那么太阳人家说,伤寒伤寒主要就是太阳寒嘛,太阳一寒的话就影响到肾水,肾水寒你看人未老肾先衰,所以什么脚肿、脚胀跟肾脾都有关系的,主要还是在太阳方面要注意自己保暖吧,注意不要淤堵哈。

湿瘀,关脉按住,血管边缘不清晰,有颗粒或条索结节。左牛膝,右枳壳

血瘀,关脉按住,血管边缘清楚,有颗粒状,有寒三七,有热丹参。

血瘀不分左右,只分寒热。

寸位气虚用黄芪,关位气虚用党参,尺位气虚用人参。

                         第四课

大家好,上次呢我们讲了那个气虚,我们主要是说寸脉弱,寸脉弱我们上次讲的是黄芪。

我们讲中医就是讲阴阳,虚我们主要是讲气,气就是阳嘛,我们有八纲辨证,最主要是阴阳,我们要讲这个虚实。而我们讲这个脉的时候,我们常人基本上是很少、很少常脉的,一般都是虚脉、实脉、虚实夹杂的。

上次我们讲虚主要是讲的上焦,那么我们今天讲一下中焦和下焦,中焦是讲关,中焦主要是讲关,下焦就讲尺了。

我们讲这个虚脉的时候,是按上中下浮中沉整体脉来说的,他怎么是个虚?就是很缓弱、力度也没有,就是力很小,基本上没有什么力,你摸下去就感觉很恍弱的感觉,这样的叫做虚。

我们现在是讲气气虚,我们不是讲血虚,如果是关脉上面很缓弱、没有力度的话,我们是用党参。尺脉上面的气虚,就是也是很缓弱没有力度的话,我们就是用人参。

大家把脉的时候就要精准一点了,什么是有力、什么是很缓弱?什么是没力?我们现在是讲的气虚,如果说你们能把脉法很准确地分辨出来的话,按我这样用就绝对没问题的。

这种用法就是解决了所有辩证上的麻烦了,大家学这个经典,学了那么长时间了,可能感觉很迷茫,不知道下什么药,不知道怎么个概念。你看我们的伤寒论那个条辨它全部都是有脉法的,但每个人都去记那个经方比例用药,但就很少去理会这个脉。还有黄帝内经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现在想把它贯通,就是针药脉同步进行,就是这个意思。 

当一个病人来到面前,你看见他病情好像很复杂,看起来身体多变,又这个又那个,你就不要管他那么多,你就帮他把把脉看他现在的情况是怎么样。比如他现在的情况是肚子痛,你也不用管他为什么肚子痛,你把他的脉,他的脉是哪里不和哪里不好,你就用哪个药,用了那个药他其实已经平衡了,阴阳就会慢慢调和,他调和了那个病症就没有了,他就疏通了,就是让他自身去调整。

我们是学经方的,没错,但是很多人的一提到温病派,就说人家不好,人家也不是不好。打个很简单的比方,比如说肾,它本来的一个主药就是地黄,但是一般人一用地黄就说这个是温病派,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就我们大家要理解实脉时候该用什么药。

我这样讲出来这些东西呢,有的确实要记一记,但是很简单,每天讲一两个也很好记,如果听一听就记住了就可以了,但是也确实是要记一下啊,如果哪天真的人家身体不好来到你面前,你把一下脉,不知道用什么药,就不好了;等一下又说甘草,又说芍药,又说桂枝,又说这个又说那个,弄了一大堆又弄不好就不太好了!如果你脉法辩的准确的话,药一用他马上就会改变了。

大家用药那个脉法呢,要用心去体会,要自己去摸一摸,多摸几个人就摸出来了,好像那个水脉一样,那天讲的是水脉是吧,身体里面有水啊。有时我帮别人把一下脉,我说你要小便了,真的就是要去小便。我老婆我帮他把一下脉,我说你有小便了,但是可以不解,她说真的是有小便可以不解,还能再憋一会儿,这个说起来是挺好笑的事情,但是真的就是这样的,大家去体会啊。

2021.5.3.晚 第五课

   同学们好,今天下午那个李赛云同学就讲到这个用药的问题,其实用药的问题,其实还没有那么快讲,既然今天提到了我就在这里说一下。我们都知道用药有内服外服是吧,有的针呀、灸呀这些都可以用药的,我们大家都知道打针是最直接的用药,我们现在所讲的这个用药呢,它是舌下含服的,舌下含服和放在肚脐里面贴服的,就是喂剂,我们的药是这样用的。

我们这个用药,它的用量是很小的,用量非常少的,比如说你把他的脉是用牛膝的话,它用药的量还没有超过黄豆那么大,也就是0.2克很少的一点点粉,把那个药打成粉放在舌下,让他靠舌下的毛细血管吸收到你的血液里面去,是这样的哈。

这个舌下含服这个用药,效果是非常快的,它快到什么程度呢?可能你打针都没有这么快,含下去之后,15分钟之内你的脉马上就会改变,比如说你没有用药之前,你的脉是很跳的,或者是没有脉,你药一用下去,15分钟至20分钟左右,他的脉就改变了,原来不跳的脉就变得跳了,跳的便不跳了,就被平衡了,就是这样的。

在用这个药的时候,如果你是没有压抑的,比如说高血压的患者,它天天吃这个西药,他就有药毒,还有比如说患者做了手术后,他的经络就肯定有损伤的,损伤了之后,可能他的反应就没有那么快的。如果他是有用了西药,又是这个药又是那个药,它本身就有药毒在体内的情况下,它的效果是没有那么快的。正常人的正常病是比较快的。

还有一方面,如果说你要配药,我们打个比方:比如说有气虚、又有水脉、还有血瘀,这三个我们都要用的话,你不想舌下去含服或者不方便打成粉的情况下,你又要用这个药,这个时候药量最起码比原来我们要求0.2克,增加20倍了, 20倍就是四克了,每味药四克抓起来煮成汤剂,喝下去也是有效,但是会慢一点,因为它是要经过肠道,经过很多运化才能达到你所要达到的地方,它就会慢很多。

我们是不讲沉也不讲浮,我们没有讲这个概念,还有的人就说数,数就会热迟就会寒,我们也不讲这个的,我们是讲脉里面的寒热,脉里面就代表他气血里面的寒热,我们是不讲那个数,也不讲那个迟。

我们学了很多东西,一定是有用的,每一样东西,每一个章节,我们只要学通它,都可以成为高手。只要你学通一种就可以啦,就是说学术有专注嘛,你就学这个腰椎盘突出,能把腰椎盘突出治疗好你就不得了了,能行的话你就可以了。

所以学这些东西的过程当中,我们就不能妄自菲薄,就是不管讲什么话也好说,做什么事也好,我们要心怀若谷。而且我们要把以前的东西把它倒出来,才能装新的东西,就像一个杯子一样,满了还能装新的东西吗?把杯子里的水倒掉它,我是不是可以装新的水?哪怕是半杯也好啊,也是新的是吧。

19届8班007-沈阳-金娜丽:蔡老师,我问一下,舌下含服是不是就不用像那个汤里要很多种药吧?一般就是种类是不是含一两样就可以?就根据脉法就不用像我们学的那个汤药,可能要七八种那么多药吧?

对,你理解没错,就是说如果你是把到一个脉有问题,你就用一种药,两个脉有问题,你就用两种药;比如说你就是寸虚啊,你就用黄芪,如果其他没问题,你就不用了;如果你又把到脉有气虚、又有血虚、又有阳虚、又有阴实,有四五种的话,你就四五种药都要用,每个都一点点,一起放在里面去含服。

20届02班103-开封-王素丽:还有蔡老师,我想问一下比如说要是用苓桂术甘汤去水去湿的话,是舌下含服那种原药,还是把这几种药打成粉,然后取一点儿去含服?

这个用药我已经讲了,这个思想、这个概念、这个方式、那么我们再引申一下来讲,打个比方某一个人他喝农药中毒了吧?那医院里就这样搞那样搞,换血啦洗胃啦!事实上他喝了农药是在他舌下首先进攻了他的人体,进攻了他的血管,所以舌下这个地方是最厉害的,并不是胃里面的毒最厉害,是舌下的毒最厉害。

王小姐我们讲的是那个脉对药,不是那个苓桂术甘汤那个粉,我们不是讲的方。你是水脉就用茯苓,茯苓打成粉含一点点就可以了,就这个意思,并不是说我们要去水去湿的那个方子来打成粉来含服,不是这个意思。

这个概念就是说身体出现了状况,在你的手脉会太渊这里,他明显的表现出来,你的脉是什么脉,你是在哪个部位出了问题?那个部位我就用那个药,比如说身体有很多个部位,我们就用各个部位用各个部位的药同时进攻,是这个意思,不是说我们拿一个经方套上去,比如说,桂枝,白芍,桂枝和白芍是对药我们两个打在一起,不是这样,不是这个概念。

如果这样讲大家能理解的话,我们非常精准地了解到,自己的身体从脉里面地表现掌握到自己的身体所需要的是什么,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呢,就是我们要非常精准的把到自己的脉,把病人的脉,你把不到脉你就用不对呀 

如果说大家能精准的把到脉,又能精准的用好这个药,你是不是就是很精准的治好这个病啊?大家这样想法是对的吧,我们就不可能是乱枪打鸟了吧? 

20届02班103-开封-王素丽:是啊,这个把脉是应该是光有理论是不行的,时间要大于理论,所以说必须要亲临,比如说就像您所说的那个脉里边有结节或者是有条索状,然后必须得去感觉什么样是结节,什么样是条索状,这样的话,我感觉才能学会才能弄通,这个脉到底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

还有就是我们讲中医,就要牢牢的把握阴阳,阴阳是根本,我们身体虚实,他是一个大纲,最主要就是这两个,阴阳又把握不了,虚实也把握不了,肯定就没有办法给人家看病嘛,那你怎么看病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中医单药奇效方】黄芪补气验方多 [34]
每日一学草药87:甘草
药性歌括四百味001:人参、黄芪、白术、茯苓
小柴胡汤加茯苓治疗产后郁冒
“补肾”千古第一方:“八味肾气丸”详解|《经方方剂学》摘录
水肿中医辩证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