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杨木笔筒“震动”乾隆
黄杨木笔筒“震动”乾隆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件黄杨木雕弈棋笔筒。说起这件鹅黄色,呈椭圆形的笔筒,它和乾隆帝还有一段“姻缘”。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黄杨木雕弈棋笔筒贡入内府。这件可能是在康熙年间纳入宫中的笔筒,立刻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注意。
细看筒壁,它采用高浮雕技法以山崖屏障,将所表达的画面内容分为两部分。画面上山壁右侧为曲径幽林,古松插壁而生。
松树下三位老者围石而坐,桌上有一副围棋盘,两位老者正在下棋。一位俯身在棋盘上指指点点,谈笑自若,给犹豫不决的对手指点步法。一位则显得拘束,神情紧张,挟棋的手指抬起,目注棋盘,举棋不定,不知扣在哪处最为妥当。旁边观棋的老者面带笑容,似乎完全倾心而赞赏那位高手的见解。老人身后侍立着三位仕女,手持莲花,相顾低语,还有一个小童手捧物件前来侍茶。
山壁左侧,峡谷重叠,树高林深,有两个骑士争先恐后,高举小旗,策马奔驰。前边的骑士仍左手执辔,右手指向前方,回首与后边信使对语,仿佛正告诉对方前边即是目的地。后边举旗信使则掩饰不住激奋的心情,快马加鞭,恨不得一口气飞到那深宅大院。
细细咀嚼笔筒巧妙的构思及精绝的雕刻技术,乾隆一时间为其震动。并兴起御题七言律诗一首,让造办处工匠刻在笔筒刮平的岩壁上。
诗中有这样的一句高度赞扬了笔筒的制作者吴之璠(字鲁珍):
“鲁珍绝技继朱松,
逸品流传颇寡逢”。
除了筒壁画面上的故事外,这件层次深邃的黄杨木雕弈棋笔筒侧面还隐藏了另一个故事。
公元383年,前秦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东晋进军。东晋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在谢安的领导下,坚持抗战,与先秦大军在淝水之岸进行决战。虽然兵力悬殊,但东晋战将官兵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胆魄,终于击溃了百万的先秦大军,取得了胜利。吴之璠以巧妙的构思,舍去了战场直接对战的场面,而以弈棋和报捷的方法巧妙地表现了东晋淝水之战中一个以少胜多的战略军事故事。
来源:北京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朴娴雅,黄杨木雕,兰亭集序笔筒
鉴赏之 赏心悦木(八十九)
[转] 精美黄杨木雕笔筒欣赏
惊绝:两只均叫价5000的黄杨木雕清刀笔筒,你更喜欢哪一只?
黄杨木雕刻
黄杨木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