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鲍照:俊逸鲍参军缘何被乱兵所杀

曾经唐朝诗界巨擘杜甫赞扬好友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居然把十分傲娇甚至有点目空一切的诗仙李白,和南北朝的两位诗坛泰斗相提并论,说李白的诗清新可与庾信比,豪放飘逸赶得上鲍照,这当然是一种很强大的名誉。

那么,能与李白的豪放匹敌的鲍照,是何方神圣?请让我慢慢道来。

话说鲍照是南朝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杰出诗人,故合称“元嘉三大家”。他的诗对仗工整、辞藻华美,又如画山秀水般豪放脱俗,故曾得主编了传世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的临川王刘义庆(宋武帝刘裕之侄)的赏识,并委以重任。而他的七言诗更是对唐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李白、杜甫们影响深远,史曰“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难怪诗圣杜甫都写诗赞美他。

和谢灵运名门望族的背景不同,天资聪颖又才华出众的鲍照却出身贫寒、三餐难既,在重视士族门第的南朝,很不得志。

尽管如此,也不能阻止其成为善写山水的“元嘉体”诗派的巨擘,与开创一代流派的谢灵运比肩,这就得益于其“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敢说敢干的性格,他向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的堪称惊心动魄的过程,就很好说明了这一点。

关于这,史曰:“鲍照始尝谒刘义庆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鲍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慧,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刘义庆奇之。赐帛二十匹,寻擢为国侍郎,甚见知赏,迁秣陵县令。”

大意就是说,大约在鲍照年轻气盛的时候,追求功名的他曾鼓起勇气谒见喜文的临川王刘义庆,大胆毛遂自荐要把自己推销出去,不知为何居然爱才的刘义庆没有理会,把他晾在一边。

遭此冷遇,无钱无面无背景的“三无青年” 鲍照还不死心,参照其曾为河清海晏作祥瑞颂词受表扬的手法,继续准备向刘义庆献诗言志,表露心迹,博得重用,可谓是矢志不移。

对于鲍照的“固执”,好心人曾劝阻说,你位微言轻,不可鲁莽造次,惹恼了大王吃不了兜着走就糟了,你有几颗脑袋啊。

而当时一腔热血报效国家的鲍照,一听到这种冷嘲热讽的话,立马勃然大怒,并对不怀好意的劝说者怼曰:“千百年来因怀才不遇而被埋没的英才异士不计其数,大丈夫岂能随波逐流隐藏才智,使兰艾不辨,做燕雀般的碌碌无为者呢?”

这话可谓是掷地有声,豪气干云,既表露了自己志存高远的心迹,又正能量满满地斥责了得过且过的混派人物之鼠目寸光,最后还勇敢地向刘义庆奏诗,还真有其著名的《梅花落·中庭杂树多》诗中那句“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之梅花般凌霜傲雪的遗世独立和不屈抗争的风采。

这正如著名文史专家萧涤非对鲍照的评述:“位卑人微,才高气盛,生丁于昏乱之时,奔走乎死生之路,其自身经历,即为一悲壮激烈可歌可泣之绝好乐府题材,故所作最多,亦最工”(《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可谓是一语中的。

因为现实中的鲍照,本来就像一株凌寒独自开的高洁梅花,是一个位卑志高的孤直之人,很看不惯生活趋炎附势、兰花艾草良莠不分的龌龊小人,更是有一番追随英主荡涤世间污秽的阔大胸怀,可谓是爱憎分明、刚正不阿。

还好,这次鲍照的冒险政治行动,运气出奇地好,居然博得了刘大王的赏识,除了赐帛二十匹,不久还任命他为临川国侍郎,此后又做了县令,有了自己的人生和政治舞台。

只是在那换主如走马灯般令人晃眼的南朝时期,以鲍照的刚正不阿和桀骜不驯,绝对也是在官场上到处碰壁,碰得头破血流的那种,直至丢了卿卿性命。

何况他运气又是那么的差,居然在任期间自己的恩主刘义庆死了,也由此下岗失业,在家赋闲一段日子,吟风弄月,之后才复出做了始兴王刘浚的侍郎。

当时,虽然南朝宋经过宋武帝、宋文帝的接力耕耘,造就了一个刘宋前期20多年的盛世,但由于后来宋文帝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在北伐北魏的连年兵祸中,又亲手把自己打造的“元嘉之治”的繁荣景象打碎,国内矛盾重重,宋文帝还被太子刘劭刺杀,再后来宋孝武帝刘骏又起兵杀了刘劭和刘浚,几乎是晋朝“八王之乱”的翻版。

平静一段时期后,鲍照在孝武帝初做海虞令,然后从地方迁中央,转做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据说当时靠起兵诛杀太子刘劭而得帝位的宋孝武帝刘骏,十分多疑猜忌,且喜好文学的皇帝又如自负的隋炀帝一样,牛皮哄哄地把自己视为当时文学界头牌,要求臣下都要以其文为范文和参照系,大力模仿。想要保住官职的大手笔鲍照也不再清高(和他之前的慷慨激昂判若两人),八股式地加以照本宣科涂脂抹粉,长年累月的写出了很多毫无生命力的“鄙言累句”,甚至被人讥笑其已经江郎才尽了,尽管那是他故意装出来的。

所以说,奉命文学从来没有艺术想象力,更是创造力的最大扼杀者。

这个被大思想家王夫之誉为“一以天才天韵,吹宕而成,独唱千秋,更无和音”的大诗人,居然因皇帝的瞎指挥而不会写文章了,确实令人有点忍俊不禁。

更加恶劣的是,居然在文学上遭遇阻滞的老鲍,还卷入了皇室无休止的政治纷争之中,以至于到了最后被政治裹挟的他,连命都丢了。

因为后来又转了两任县令之后的鲍照,做了临海王刘子顼(后镇荆州)的幕僚,做的大都是参军、掌书记之类的佐官。孝武帝一死,皇室纷争又起,大家都为了皇帝宝座搏杀。其时武陵王刘彧杀前废帝刘子业(即那个与姐姐山阴公主有染并一次性赐给其30个男宠取乐的荒淫皇帝)自立为宋明帝。刘子顼与晋安王刘子勋不服,共同起兵反刘彧,最终被打败。刘子勋兵败之后,刘子顼也被赐死,作为刘子顼臣属的鲍照亦为乱兵所杀,死时才50出头,政治确实不大好玩。

而鲍照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就是拓宽了乐府诗的写作境界,可谓是思想深沉、意境清新、辞藻绚丽、慷慨任气、沉劲老练、有感而发,正如某些诗评家所言:“(鲍照)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尤以七言乐府最受后世推重,连诗仙李白都“往往效之”,不是浪得虚名也。

鲍照诗今存204首,有《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鲍照
俊逸鲍参军:一个靠才华行走于世的草根诗人
《拟行路难》(其四)教案1
南朝诗人鲍照:他用诗歌谱写人生,他的诗歌自成体系,连李白都模仿过
鲍照:寒门士子穷极一生的努力,终究是有意义的
元嘉三大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