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胃:用穴位给虚弱的脾胃补正气,脾胃好,百病消
 

▼

每晚9点与你聊艾灸| 与你说晚



网友提问:

冯名雨老师,我平时吃完饭后,经常出现打嗝,嗳气,反酸,上腹部疼痛的问题。

去医院检查胃,以为有什么病变问题,但是检查报告显示,胃部正常,没有器质性的病变。最后,医生说我的病症是:胃神经官能症。

之后我一同事,给我推荐了一个老中医,吃了两三个月的药物,整体症状有缓解,但是距离彻底好转,感觉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想问下,对于调理脾胃,恢复脾胃的功能,有没有效果比较好的穴位?

脾胃,是后天之本,我们从出生之后开始,所有的营养和各个脏器的生长,都依赖脾胃的功能。

脾胃强健,消化能力强,把食物转化为气血的功能正常,气血充足,脏器得到气血的滋养,我们的免疫力强健,我们才不容易生病。

经常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吃饭的问题,说孩子挑食,不吃饭,免疫力差,长个比较慢。其实都是脾胃问题。

脾胃五行是属土的,五行有相生和相克,如果想彻底解决脾胃功能差,就得把和脾胃相关的脏器功能也调理顺畅,不能只盯着脾胃不放,把眼界打开,才能真正调好脾胃。

对于脾胃虚弱,容易打嗝,呕吐,反酸,胃痛,甚至失眠,多梦,身体消瘦的患者,我推荐一组穴位:

中脘穴,足三里穴。

膻中穴,太冲穴。

气海穴,三阴交穴。

(戳上图,可进店)


1


浅析

■.既然是脾胃虚弱,我们先从脾弱本身入手。

胃是收纳食物的,如果胃的功能虚弱,容易没有胃口,吃不进去东西,此时推荐艾灸:中脘穴。

因为中脘穴的穴位深处就是胃的所在地,而「胃喜暖」,胃感觉暖暖的效率就会倍增。

比如我平时吃东西吃撑了,感觉胃部撑胀,甚至胃痛,我会找个艾灸贴直接贴在中脘穴上,等个三五十分钟,温度上来了,胃感觉温暖了,胃动力充足了,积攒的食物就被胃处理干净了。

所以,中脘穴是驱除胃寒的重要穴位,可以让胃焕发生机,充满动力。

「中脘穴」:肚脐上4寸。

■.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有道是「合治內腑」,意思是六腑的病症都能用足三里穴来解决。

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

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其中,大肠和小肠也是辅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胆里面的的胆汁可以消化肉类和脂肪,膀胱和三焦可以把食物的残渣和水液排出体外。

足三里穴把六腑的功能疏通调理的很好,就相当于给自己找了五个小伙伴一样,能在消化的食物,效率更高。

再加上,成年人经常艾灸足三里穴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比如上周,浙江温州的一个女性,一变天或者一吃寒凉的食物,就咳嗽,从来没有例外过。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所以,咳嗽不单单是肺的问题。我一看她的舌苔,舌体偏白,舌苔中部下陷。

舌中是脾胃所在,下陷说明功能弱,连起来就是「脾胃虚弱」,之后就让他每天艾灸大椎穴和足三里穴,每天至少艾灸其中一个。

她买了4cm的石磨艾条和单联艾灸罐,艾条直接熏足三里穴,单联随身灸绑在脖子艾灸大椎穴。

上周收到她的反馈,说现在稍微吃点寒凉的水果,也不会出现咳嗽问题。说明脾胃功能好了,寒邪被脾胃运化了,就不容易是寒邪侵袭肺部,也就不容易咳嗽了。

「足三里穴」:屈膝90度,膝盖骨外侧凹陷,下3寸。

■.中脘穴和足三里把脾胃的本身功能增强之后,就必须就是「肝」的问题。

从五行来看,「肝属木,脾胃属土」,木克土,所以,肝气太旺盛,会导致脾胃的功能衰弱,导致脾胃消化差。

一旦脾胃消化差,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出现打嗝,嗳气,反酸的几率就会变高。

因为上述的问题,就是「气逆」,气本身应该往下走的,现在往上走了,就会导致打嗝或者反酸等。

首推:膻中穴。

膻中穴是八会穴之一的气会,专门解决和气相关的病症,气不顺肯定也能用膻中穴来解决。

「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1/2处。

■.肝气太旺盛,我们还需要一个疏肝的穴位,推荐:太冲穴。

太冲穴作为肝经原穴,对于肝气太过或者不足,都能调。

比如肝气太旺盛,艾灸太冲穴就能疏泄旺盛的肝木之气,使肝气和脾胃之气恢复到同一水平线,肝气不再压制脾胃之气,脾胃就逐步恢复消化功能了。

「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脚趾缝向上推,两个骨头夹角前方凹陷,即为此穴。

■.当脾胃本事功能强了,外界环境也不受肝木的克制了,最后,我们需要两个老好人,就是:气海穴和三阴交穴。

气海穴,顾名思义就是:「气的海洋」,是强壮身体和脏器的穴位。脾胃和肝强壮了不行,必须全民富裕,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嘛。

「气海穴」:肚脐下1.5寸。

■.三阴交穴,因为是肝经,脾经和肾经的交会穴,脾是后天之本,肾是先天之本,肝木影响后天脾胃。

所以,三阴交穴对于身体80%的病症,都有疏调的效果。

能全面增强我们的体质。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

综上所述,中脘穴和足三里穴能使脾胃的气机通畅,功能正常,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不再出现问题;膻中穴和太冲穴,能消除气逆带来的各种病症;气海穴和三阴交穴能强壮身体和脏器,五脏协调,脾胃病症,自然就恢复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胃病|吃点就饱,睡觉怕吵,治胃炎,还是古方艾灸好
入睡难需顺肝;容易醒要调脾;睡不沉得调肾!
顽固性消化不良,中医有良方
艾灸50问
▲ 艾灸常见问题50问(之二)
艾灸治病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