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访孔高宁博士:人生的答卷,怎样才算是高分?

引言:与孔女士、孔老师的称呼相比,家长、学生和同行们更喜欢称她为孔博士,她是国际教育行业中学历最高的女性,专业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工科——材料学。来自书香门第之家的孔博士,在英国度过了10年求学工作生涯,回国后,她在金矢留学找到了工作的原动力,她愿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与体悟分享给更多的中国家庭。

孔高宁博士简介:

上海金矢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英国伯明翰大学材料科学博士,中南大学工学硕士,学士,师从原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教授。

1995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全额奖学金,赴英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英女王OBE勋章获得者﹑英国著名冶金及材料学科学家M.Loretto教授,专攻劳斯莱斯公司新型飞机发动机材料,1998年荣获材料科学博士学位。

历任英国伯明翰大学荣誉高级研究员,诺丁汉大学高级研究员,中国旅英材料学会主席,上海教育电视台长年特邀留学专家,上海市高技术人才引进专家。孔博士长期致力于中国高校与海外大学的科研合作和学生交流,为我国高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业篇:回溯成长动力与成功之路

记者:您的专业是材料学,当年为何做出这样的专业选择?

孔博士:自幼非常抵触文科学习中强调的死记硬背,加之天生理工科的脑子,父母都是材料学方面教授,学理工对我来说比较驾轻就熟。材料科学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支柱学科之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当时没有多想就选择了这个专业。

记者:书香门第的家庭背景和氛围对您学业成就的影响是什么?

孔博士:我是孔氏家族第76代,令子辈,孔令达是我辈分名;因母亲姓高,我在宁波老家出生,爷爷给我取名孔高宁。祖辈严格但不失关爱的家教让孩提的我很有规矩意识,父母是我和姐姐最好的老师,记忆中我们家最多的就是书桌,书架和书;晚上父母备课,编教课书,讨论学术问题;我和姐姐就在一旁看书,写作业;小时候遇到感冒生病不能上学,爸妈又有课,他们就把我带到大学课堂里,坐在教室的最后面,给我些书和小零食,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爸爸或妈妈在上面讲课自己玩,如果遇到实验课,我也在一边学着磨磨金相样品啥的,现在想想都觉得挺好玩的。到后来读大学上专业课时,很多专业名词和实验设备对我来讲太熟悉了,打小就听过见过,完全没有违和感。

当年选择去英国留学也是因为父亲早年去英国等国访问学习,引发我对留学的向往。记忆中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更多是言传身教,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明白了做个正直有教养的人的重要性,而学习习惯更多的是榜样的力量,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回想起来,依旧幸福感爆棚。

记者:父母对你去英国留学也有影响吗?

孔博士:选择去英国留学也是因为父亲早年去英国等国访问学习,引发我对留学的向往。记忆中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更多是言传身教,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明白了做个正直、有教养的人的重要性,正因为父母榜样的力量,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回想起来,依旧幸福感爆棚。

记者:在英国求学过程中,记忆犹新最难的事情和最喜悦的事情是什么?

孔博士:大家总叫我学霸,但我知道自己不是最聪明的,只是一路走来,对我来说学习不是困难事儿;冥冥之中我自小就很有目标感和信心,所以自我驱动力非常强,当一个人内心想要去成就一个事儿时,这种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如果说有什么座右铭,我觉得应该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让我在小小年纪明白付出努力的必要性。

记者:您在英国有10年攻博和工作经历,最大的感悟或收获是什么?

孔博士:那是我人生成长非常重要的时期之一,上世纪90年度初在外求学的中国人还非常少,中英经济差距悬殊,cultural shock更是明显。得益于从小的家庭教育,我很快适应了在英国的生活和学习。攻博期间周末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通宵趴在电子显微镜前拍摄材料微观结构的岁月历历在目。那时,我在交往中学会了尊重,在忙碌中学会享受,在困难中学会坚强,在竞争中学会分享,更在成功时学会感恩。十分感恩我的导师,师兄师姐,同事和朋友,他们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事业篇:创业、创新、创富 我看过那么广阔的世界

记者:在英国时您的博士课题是劳斯莱斯资助的飞机发动机研发项目,航空航天和教育是两个无交集的行业,为什么会转行到教育行业?

孔博士:自幼在大学校园里成长,毕业后求学英国,然后留校任教,我的前半生一直在教育行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伯明翰大学商学院招生老师的一句话,让先生萌发了创办金矢留学的想法,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管理中,我便放弃了伯明翰大学的职位,开始走进教育咨询行业。很多人可能觉得可惜,但我不这么看,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喜欢。

记者:工科生的思维方式,对于您现在的工作有何助力?

孔博士:工科女常让人误解缺少温柔,工科女博士就更不食人间烟火。当年人们听说我的背景,问的最多的就是:“你嫁出去了吗?”特别有趣。理工科培养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做科研养成的严谨工作习惯,对我在商业运作中非常有帮助。

记者:您怎么理解留学顾问这个职业?

孔博士:一个好的留学顾问应该是集留学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为一体的导师,每每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帮助下逐渐成熟,成长,这种成就感让我无比欣慰,也是工作的原动力,成为有缘人生命中的助援实乃一大幸事。更何况我们每年能帮助到那么多孩子,这是一个非常有社会意义的工作。

记者:您在企业中的角色是什么?

孔博士:导师+伙伴

记者:金矢的20年,用一个关键字或者一句话来形容,您认为是什么?

孔博士:专注 专业 向善 有爱

记者:金矢20年的发展历程中,哪些见证人令您印象深刻

孔博士:金矢是从做英国留学开始的,英国大学的国际办公室及招生官老师与我们有非常多的接触,有些老师是看着金矢从一个办公室3个人成长到现在的23个分公司400多位员工,20年一路走来,这些国际办公室的老师给了我们很多支持和帮助;还有如我们的老客户,金矢的第一个学生成为了我们的好朋友;还记得有个学生15岁去英国读中学,到本科和硕士申请,从英国到美国再到加拿大,我们都提供了帮助,8年的时间,见证了一个稚嫩的小男生到一个成熟、有思想、有冲劲的年轻人的蜕变。每每收到孩子的喜讯,被家长称赞是孩子的贵人时,那份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记者:过去的20年中,您认为金矢最艰难的阶段是什么?

孔博士:一个企业的发展好比一个大家庭的成长,家庭或孩子出现的问题,往往折射出父母身上的缺陷和短板。作为企业领头人,如何不断突破自身能力、认知和境界的局限,在我看来是最难的,它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突破和提升,挑战非常大,也很激励人。

记者:过去的20年中,您认为金矢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孔博士:与很多伟大的企业相比,如果把他们比作博士,那我们还是在小学阶段,谈不上成功。只能说企业走过20年,有了一些心得和思考。“专业、诚信、高效;分享、共赢、感恩”的企业文化一直是在公司运营中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它贯穿到我们分公司经理合伙人制,对员工的尊重和关爱,对客户的诚信服务,以及与行业内外的资源共享,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等等。

记者:您对金矢的未来20年有何畅想?

孔博士:金矢2.0的开启,有幸遇到中国经济腾飞、中华文化复兴的大好时代,希望能在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和融合发展上做点贡献,让我们的后代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记者:您希望未来中国家庭在提到金矢时会联想到什么?

孔博士:专业,诚信,有大爱的企业

记者:在佛学教育中,对于事业方面的启发是否方便和我们分享?

孔博士:在修行道路上我只能算幼儿水平,但对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感悟还是非常多的,带着觉知生活(说易行难),怀揣一颗利他和感恩心看待发生在我们周遭的一切,内心的平和喜悦,让我们的智慧满满增长。

记者:看到您是金矢公益的策划人,请给我们介绍下关于金矢公益项目的情况。

孔博士:金矢公益项目始于2012年,企业在蓬勃发展,我们想如何回馈社会,回馈老客户。每年都有送那么多的孩子去国外读书,学的满脑子西方的东西,事实上我们东方文化的璀璨和智慧也不应该遗忘,所以我就开始创办公益夏令营,从最初的传统文化学习,到培养孩子们软实力,再到释放孩子的心性和潜能等主题都有,社会反响非常好。许多的孩子每年都来,一路走来已经办了6年。

记者:在金矢公益项目方面,您希望未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孔博士:金矢是个有爱的团队,公益项目不在乎大,而要有实效和正面的社会影响。从我做起,带动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学生和家长,大家一起,把这份对他人的关爱和社会责任感传递出去,很简单,但我们会坚持下去。

记者:对广大的中国准留学生和父母,有何肺腑之言?

孔博士: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家长能给的是关爱、尊重和接纳;海外求学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强项和兴趣爱好,顺势发展,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每个孩子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学会担当和感恩。

记者:作为中国非常早期的留学生,到后来成为国际教育行业内的观察者、践行者、推动者,您对中国这20年来的国际化教育历程有怎样的体悟?

孔博士:这20年的变化可以从4个维度上总结:

1. 出国留学从盲目和茫然走向理性;

2. 从申请研究生为主的人群转向低龄化,高中和本科人数增长迅速;

3. 专业选择从一窝蜂学商科开始转向多元化;

4. 国际课程和国际班在市场的接受度节节攀升。

现在很多人都看好国际教育这个市场,但教育是关乎一个孩子,一个民族的未来的大业,如何避免过度商业化运作、潜心钻研中西方教育的融合,给孩子们一个释放潜能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道路漫长,我们仍需努力。

家庭篇:萌妈与贤妻角色的浑然自得

记者:学生、妻子、妈妈,您最喜欢哪个角色?

孔博士:学生。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过程中,让我意识到其实父母、先生和女儿在我生命中的出现,是让我在扮演这些角色时学会内省和成长,绝对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这一点延展到工作中也一样,所以我更喜欢把人生当作一个不断学习的征程。

记者:您认为,强女人和女强人的区别是什么?

孔博士:社会喜欢给他人贴标签,无形中就把一个人的形象或未来固化、限制了。我们难得来到这个世界,每个人的使命是不一样的,过好自己的人生,让我们的境界在离开时比来时高点就好,不用太在意是强女人还是女强人,或者啥都不是。

记者:您一直以来的内动力是什么?如何使自己保持活力?

孔博士:内动力非常重要。打小我的目标感就很强,貌似冥冥之中存在。长大后,我开始在内心里给自己做阶段性规划和目标,完全是自我驱动,所以干劲很足。期间也会有困惑,例如40岁左右开始迷茫,事业小成,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百思不得其解,很偶然的契机参加了禅修,接触佛法,又开启人生新旅程。所以在培养女儿和指导学生时,我非常强调要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打火”点,发动机点火了就不再需要家长和老师在后面推。

记者:事业和家庭,您和先生亦师亦友,是令人羡慕的楷模。如果在事业上,您和先生发生了分歧,会如何处理。

孔博士:夫妻或事业合作伙伴之间有分歧非常正常,但当这些角色混淆在一起时,很容易产生矛盾。我们也是在不断修正和成长,我和先生之间对各自角色的界定比较清晰,每个人担当好自己的角色,相互尊重和包容是基础。浩瀚的人海中能相遇、相知、结为夫妻,又能成为事业和修行上的伴侣,前世这是多深厚的缘分才修得今生的相聚,与此相比,矛盾或分歧都不算什么,就当是来成就彼此的契机,欣然面对,没有化解不了的事情。

记者:您是如何将学业、事业、家庭三者进行平衡的?请您给我们分享下您的秘诀。

孔博士:我可能比较幸运,学业上一直很顺,从本科到博士没有浪费时间。读硕士时遇到了先生,我们是同一届但不同系的同学,后来又一起在英国留学。做为女生,我主张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要想深造,就一鼓作气读上去,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如果遇到Mr. Right, 就该结婚。

走进一段婚姻,其实是走入彼此的家庭,处理好公婆、岳父岳母的关系,一家人和和睦睦,家和万事兴。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都为我们伸出了援手,不远万里到英国帮着照看女儿,我们非常感激。

而女儿的成长我们更多的是采用“散养”的方式,练就了她的各方面能力;父母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好过任何说教;孩子的到来是上天派来让我们成长的礼物,陪伴她的过程让我看到自己的影子和不足,倒逼我们做父母的去自省和修正,感恩女儿给我们这个成长的机会。

记者:您对于女儿的国际化之路是怎样规划的?

孔博士:女儿出生在英国,我们都是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毕业,女儿幼儿园毕业后2004年底我们举家回到上海,女儿在上海的英国学校读书,两年后就该去国外读大学了。她一直接受的是国际课程的教育,但作为中国人,我们也非常注重中文及中国文化的学习。中西方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我在尝试各取所长,中西融合的方式去培养女儿,结果如何,还需要看未来。

记者:您认为一个女人在获得幸福的路途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孔博士:独立。思想,能力和经济上的独立。

【孔博士的快问快答】

1、您的教育梦想是什么?

还孩子们一个本真的教育环境

2、您的公益梦想是什么?

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和周边的人是有益的

3、您的爱好是什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智者谈天说地

4、用一棵植物或动物形容自己

找不到能代表的植物或动物,儿时的我更喜欢自己是能在不同维度穿梭的精灵,现在依旧对世界、对未知充满好奇。

5、您认为何时是最好的时光

每个当下

6、关于人生能达到的高度,曾经您有什么样的期许?

希望此生的终点比起点能在更高的生命境界

7、您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智慧

8、您认为什么是对自己最好的滋养

内心的喜悦和平和

9、您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成就谈不上,但有幸此生走在信仰的道路上

10、您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健康和亲情

11、您使用最频繁的单词或短语是什么

Being positive

12、在世的人当中,您最欣赏谁

很多,没有最或唯一

13、您最欣赏男性身上的什么品格

智慧,豁达和担当

14、您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格

女人如大地,她的厚重,承载着一个家庭,一个名族乃至人类社会的传承

15、您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虚伪,自私

16、您印象最为深刻的旅行是哪一次

探访每个不同的文化和国度都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旅程,没有最,只有下一个期待

17、如果可以选择,您希望让什么重现

过去,现在,未来发生的一切都有它的因缘,欣然面对,无需重现

18、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带着觉知生活

题记:在过去的20年里,金矢留学足够专注、专业,在未来,这家企业只会更加向善,有爱。而在公司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如孔高宁博士一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人生的考场中,交出高分的考卷。

返回腾讯网首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位4个博士的母亲谈家庭教育
(2)德国儿童礼仪教育
成就孩子一生的3个习惯:一家三代出11个博士,就是从小做到了这些!
教育孩子的方法:三句话,一句顶十句,太实用了!
教育博士陈美玲:告诫父母不要做这10件事
家长怎样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