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了8套试卷,孩子精神失常:孩子没考好,你愿意接受吗?

作者:主创团·雯子

孩子的压力从何而来?

注意!全国各大中小学一年两度的期末考又双叒叕来了!

每每到这时候,就会出现各种临时抱佛脚的“复习”,紧张的学习状态,强大的学习压力,让很多娃把考试当成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这不,湖南衡阳小学六年级的小卢同学,为了期末考试能取得好成绩,每天复习到深夜,甚至创下一夜刷8套试卷的纪录。

结果,第二天早上,小卢同学便出现了胡言乱语等异常表现。

家长急忙把孩子送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后,确诊小卢同学为自身免疫性脑炎

无独有偶。

前段时间,郑州一名初三学生下公交车后,突然晕倒在站台。

工作人员上前查看,发现男孩已昏迷。

男孩的父母赶来表示,孩子今年上初三了,学习压力太大,精神高度紧张导致昏厥。

网友纷纷表示感同身受:“现在孩子的学业压力真的很大”。

那么,孩子的压力到底从何而来?

英国政治家卢伯克说过:

“我们常常听人说,人们因工作过度而垮下来,但是实际上十有八九是因为饱受担忧或焦虑的折磨。”

正是如此,孩子对自己成绩的不确定,家长对孩子的担忧,碰撞在一起便会充满焦虑。

家长的焦虑,阻碍孩子的成长

马东曾说过:中国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孩子。

“你今天要是进不了前一百,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等于这辈子就完了。”

《小欢喜》剧中女主角童文洁经常念叨的这句台词,引起了很多父母的共鸣。

但是,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焦虑就像紧箍咒,让孩子挣无可挣,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便会充满痛苦与压抑。

人在焦虑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孩子更是如此。

之前,张店的一名初中生小赵,不正是因为期末复习压力太大,而选择了离家出走吗?

家长苦寻无果后,只好选择了报警,小赵的爸爸对警察说:

“要期末考试了,孩子不去看书,在看电视,我就让他抓紧时间去学习,结果孩子不听话,顶撞我,我一时气急,骂了他几句,他就摔门走了,到现在还没回来。”

孩子的摔门而去,其实并不是表达对父母的不满,而是内心沉重的压力无处倾吐。

他们无法向父母吐露心声,因为他们知道,父母对孩子成绩的重视,远远高于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近日,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报告》。

报告中显示六成儿童参与课外班,其中有65%的孩子在上学日报了“学科辅导”类课外班。

每个孩子在周一到周五的校外时间分配中,用时最长的就是做作业,占时长为87.85分钟。而周一到周五参与了课外班的平均时间为3.4小时/天,双休日参加课外班的平均时间为3.2小时/天。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焦虑障碍起到非常重要的促发与维持作用。

孩子是一个人,不是学习机器。他们需要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平和的父母,才是孩子学习上的助力

周国平说过:“家长的焦虑是孩子最承重的负担,做家长心态一定要放松。

下面几点建议,或许可以让你和孩子都不再那么焦虑:

1、父母多呈现积极情绪

孩子生下来时是一张白纸,而最终这张纸是否能被描绘成一幅精美的图画,那就是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父母。

情绪也是一样,如果父母表现出较多的积极情绪,儿童也相应地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绪;如果父母表现出较多的消极情绪,儿童则更倾向于表现出恐惧或者愤怒的情绪。

和孩子在一起时,父母尽量把孩子的行为和自己的情绪分开,不要流露出厌烦、焦虑、生气的情绪,即使自己的心情不好,也应调整好后再去面对孩子。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不要去否认,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接受、识别,因为消极情绪对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认识自己、提高情商、学习成长的一个好机会。

2、让孩子有“酣畅感”

罗素曾经说:“幸福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量的扩大,让你对人对物的反应,尽量地倾向于友善。”

凭着兴趣去投入的做一件事,会有一种“酣畅感”,而这种感觉则是快乐的重要来源。一个有着成熟的兴趣爱好的人,他们对新事情更感兴趣,学习能力更强。

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注意,是孩子真正喜欢做的事,而不是我们想让孩子做的事。

看电视、玩手机也能够让孩子投入,但是这种投入是浮于浅表的,无法产生“酣畅感”。

对于孩子来说,有点挑战的游戏会更容易获得“酣畅感”。比如,我的儿子就特别喜欢玩乐高,他在玩乐高的时候,常常能达到忘我的境界,因此,当他完成一次拼搭时,他就会特别高兴,这种由心而发的高兴就是“酣畅感。”

同理,当他对学习充满兴趣时,难道还会觉得压力大吗?

3、不对孩子情绪绑架

“你考不好,就别想要……。”
“你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我就会很生气。

这样的话,相信很多家长都说过。其实,这就是对孩子进行一种情绪绑架。

久而久之,我们是在用自己的情绪管理孩子,而孩子也会把我们的情绪当成理应遵守的规则,却忘记了事情原本的规则和意义。

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为会有怎样的不好的结果,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对家长的情绪负责

比如,儿子因为还想看电视而不愿去写作业,因为我把电视关了,所以他气得大喊大叫。我一般就是安静地做自己的事,等他平静了,我再让他去做作业。当然,我也会告诉他,因为完成作业的时间延后了,所以本来安排在作业后的游戏时间就缩短了。

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要自己负责。

4、保持一颗平常心

一位清华学霸曾分享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从小学开始,爸爸妈妈对我是这样要求的,只要学习态度好,考多少分都不怪我,所以,我考试的时候对分数没有什么压力,所以很少有发挥失常的时候,成绩也差不到哪去。

初中了,妈妈重新告诉我:考试,只要考出你的真实水平就可以。

在我们家,分数引起的反应基本上是波澜不惊的,没什么太大的反响。

在我们家,物质与不与分数、成绩挂钩,人生处处是考场,从容面对,考出自己真实水平就好。”

比起孩子的成绩来,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态度与信誉,一个愿意摆正态度学习的孩子,他的成绩也不会差到哪去。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着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自愈能力,如果父母放松心态,孩子是可以从挫折和错误中不断学习和调整的。

我们可以焦虑,引领孩子多学一些东西,多掌握一些知识,多锻炼孩子的头脑也没有错,但是这一切需要建立在不把过度的焦虑传递给孩子的基础之上。

真正的教育,不是我一定要赢,也不是让孩子活成我想要的样子,而是让孩子能够努力在有限的人生里,延展出无限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雯子,一手生活一手娃,写字烹茶学种花。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高考在即,孩子出现考前焦虑症怎么办?
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家长焦虑 孩子成绩掉得厉害不指责是重点
别忽视孩子“零焦虑”
中考倒计时100天,初三学生和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费力养“高分数”孩子,不如养“心理阳光”积极的孩子,值得收藏
为孩子最后的冲刺加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