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上最经典的一首咏雪诗,短短二十个字,便令人拍案叫绝!

清代诗人王士稹在《渔洋诗话》中说咏雪诗有三绝,分别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唐代诗人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以及唐代诗人祖咏的“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但要是一分高下的话,从诗的立意上看,还是祖咏的技胜一筹。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出自祖咏的五言绝句《终南望余雪》。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有点特殊,它是一首应试诗。据元辛文房《唐诗纪事》记载,它是祖咏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时所作。按照规定,考生要作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祖咏只写了4句诗,也就是这首《终南望余雪》,就提前交卷了。

好在祖咏的这首诗,得到了主考官的认可,破格录取了他。而终其原因,便是因为祖咏在这首诗中,蕴含一种悲天悯人的襟怀,这是难能可贵的一种素质。至此以后,祖咏便名声大振,这首诗也成为千古名作。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祖咏的这首《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首句“终南阴岭秀”,点出题意,是望终南山上的余雪。它的意思是说,从长安望向终南山的北面,它的景色十分秀丽。“终南”,即终南山,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阴岭”,指北面的山岭。至于这里的“秀”色,自然就是终南山上未融化的雪。

次句“积雪浮云端”,便是对首句中“秀”色的具体描写。即从长安远看终南山的北面山岭上,积雪仿佛浮在云端一样。这里的“浮”字,用得生动巧妙。积雪自然不可能浮在云端,但当终南山高出云端时,积雪未化的情况下,自然会产生这样奇丽的景色。因为这首诗是祖咏的应试诗,故这里高耸入云的终南山,便代表了他的凌云壮志。

第三句“林表明霁色”,则是对望终南山之余雪的补充描写。它的意思是说,雨雪初晴后,终南山的林梢被阳光映照得分外明晰。这句诗主要解答了“终南望余雪”的疑惑,即长安距离终南山六十里,阴天自然看不清,即便是大晴天,也只能看到蒙蒙雾霭,唯有在雨雪初晴后,才能看清。由此可见,诗人极其善于把握自然细节。

最后一句“城中增暮寒”,则是诗人“望中所感”。终南山上的余雪尚未消融,说明其它地方的雪已经消融,而俗话说“下雪不冷消雪冷”,并且是在日暮时分,自然长安城里会感到寒冷。另外,这句诗中也饱含了诗人对长安人民温暖的关切,是诗人悲天悯人襟怀的体现。

综观祖咏的这首诗,风格清新明朗,语言朴实自然。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是一首令人拍案叫绝的经典咏雪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1月30日:“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望终南余雪》唐 祖咏:希望你们像我一样“高中”
第2章——28祖咏《望终南余雪》
意尽则止——从祖咏《终南望余雪》看诗歌的写作技巧
【夜听】《​​​​终南望馀雪》 唐代,祖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