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级自律,才有战略自信》

几天前,Y同学对我说:“昨晚干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酒驾被抓了。虽然幸运地避免了几个月的牢狱之灾,但整个过程汗毛倒竖,结结实实吓出一身冷汗。”

我年少轻狂时也曾经酒驾、醉驾过很多次,夫人为此和我做了艰苦卓绝的坚决斗争。终于在醉驾入刑之前,成功帮我改掉了酒驾的习惯。

事后总结,娶妻当娶能适当约束你、帮助你的人,放任为所欲为并非真爱。从本质上,我非常清楚自己是一个有侥幸心理的天朝式“聪明人”。我也知道自己并非天赋异禀的特殊个例,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有侥幸心理的人比比皆是。

当然,老外肯定也有。相对比较讲规则的欧美人,到中国生活几年,在普遍藐视规则的环境熏陶下,也可能随波逐流。我在上海证大家园房子的前主人奥涛同学就是如此。一个欧洲人,他的车连房一起过户给我时,跑了好几个地方,每个地方都开一串长长的罚单,交一叠厚厚的毛爷爷。

最近几年,人到中年,四十不惑,经历过很多事情,付出过或大或小的代价之后,自律逐渐变强。但在喝酒很少、距离很近的时候,偶尔仍有把车开回去的冲动。因为觉得被抓概率非常小,依然存在侥幸心理。我从不买彩票,我不相信这种小概率的好事会发生在我身上,同理,我也不太相信小概率的坏事会发生在我身上。小酌微醺,酒精在血管中肆意奔流,心跳加快,刺激大脑神经兴奋,放松了对潜意识控制,从而产生酒驾的冲动。记忆中最近几年至少有过一两次。可能不至于醉驾,但估计能查出酒驾,查到照样能把人吓得汗毛直竖。

我在电视上看见过名人高晓松醉驾入狱;也看到过陈家酒后追尾撞21伤判无期,赔偿366万大洋,这两个是大家熟知的英菲尼迪事件。还看过新加坡处理酒驾司机的恐怖鞭刑,触目惊心,一次酒驾就可能毁掉一生,并破坏几个家庭的幸福,为什么还不能彻底杜绝侥幸心理?这个时候觉得人类太不自律,简直不可救药。

其实Y同学是幸运的。没有入狱而丢掉工作、没有造成严重交通事故。如果他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而是换来一辈子不再酒驾,绝对是值得的。如同我早年通过股市上几万大洋的损失,深刻认知了中国股市的本质、更深刻认知了自己克服不了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从此远离股市这个是非之地,这个学费也交得非常值得。

自律,并不是确保人生成功的充分条件,但一定是成功人生的必要条件。一次不自律就可能让多年的努力和积累毁于一旦,很多入狱的人都是如此。我本质上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写此文更多是人生的自我反省,同时也是为了儿子的成长。

如同创新要回归到基本原理的出发点,我习惯于尽可能还原事物的根本去看问题。通过大数据观察,以及自己的几十年实践,我发现人的本性是不自律的、任性的,甚至是动物性的。饿了要吃,渴了要喝,有性冲动了想……大部分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都是正确的:饿了要吃,渴了要喝。只是,不能去偷去抢,也不能饮鸩止渴,因为任性、不自律带来短暂满足后,引起长期、更大的不良后果。

律,是约束,自由的反义词。打破规则为所欲为,或者好逸恶劳无所作为都是不自律。学习过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原理后,不再把看上去相反的事情对立起来。知道矛盾的两方面是相互转化的。自律和自由就是一对矛盾。有自律,才有真正的自由。

矛盾的两方面到底是怎么转化的?

很多矛盾的对立,都源于孤立、静态地看问题,只要把时间和空间拉开,立体、动态思考,就豁然开朗了,至少不再是非此即彼的0-1关系。

例如,两个人都要用某个实验室,看上去冲突,但时间上错开,或者空间上各用一半,问题可能就解决了。视角立体化,时空上拉开,避免零和博弈,是化解矛盾的经典法宝,也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问题,提升透视本质的洞察力和高瞻远瞩的能力。

20168月,我在《无线历史经验总结(1-从XXX看业务决策》中讲到了加入时空维度的立体思考业务决策方法。这是我早年在USTC上学时学习到的思维方式。而是多年过去,还当年刘老师反复强调的三个思考变量就是:“时间、空间、物质(事物的本质)”。任何事物、规律,都要放到一定的时空演进中分析才能彻底看透。立体思考是深度洞察+高瞻远瞩的另一个表述。避免我们做出短期、局部正确的决策,但实际并非整体最优,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真正好的决策都是跨越时空的。

再举个空间思考的例子。老谋子早年拍摄的《英雄》,众人本想刺杀秦王报家破人亡的血海深仇,但李连杰饰演的无名同学,最终在机会近在咫尺时放弃了十步绝杀,因为高瞻远瞩的残剑同学(梁朝伟饰演)用剑写下了大大的“天下”二字,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华,长远看结束了战国七雄之间的连年征战,于天下苍生有益,故而不能刺杀秦王。解不开的亡国恨、血海仇,放之“天下”,融入更大的空间之后,问题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英雄》,除了带来一场美妙的视觉盛宴,“天下”二字教会了我们思考人生的智慧。不要太浅薄地纠结于一点,以更高维度,立体、动态思考事情。

追求绝对的自由,跨越边界可能导致别人的不自由。按照艾萨克.牛顿同志的第三定律,F=-F',最终反作用过来,导致自己也不自由。大部分身陷囹圄、失去自由的人,就是因为不自律,以身试法,最终被老牛同志的第三定律不折不扣地反弹回来,只能在高墙内享受“他律”。之前不自律发力有多猛,后面被反作用就有多重。反过来也是一样。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这是一个守恒的世界,物理世界如此,人类社会也如此。

立体思考后,会发现彼此矛盾的自律和自由的确就是这样相互转化的。经过学习、实践,或深或浅的教训,咱们已逐渐理解“自由源于自律”、“自信源于自律”、“成功源于自律”……自律,是人生智慧,是幸福人生的必要条件。

问题是,我们是在1020304050的哪个年龄段才明白这个道理的?为买这个道理,我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虽然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也有很多是不应该付出代价去尝试的。例如,咱们不能触动核按钮去体验一下核武器的威力。很多已经经过检验的二手知识是可以高效学习和直接应用的,全部都要亲自去体验才能掌握就进步太慢了。至少看了Y同学的惨痛教训之后,我是绝对不敢酒驾了。被查时的心理折磨,不菲的学费,可以变成大家的共享智慧。聪明人都懂得从错误中学习,但更聪明的人往往是从别人的重大错误中学习,而不是自己再去付出惨重代价。

延伸一下,矛盾相互转化的另一个经典案例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私是无私'。这是我在菊花厂工作十几年获得的重要人生智慧之一。

物质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人无止境的欲望。从心理学看,人天生是自私自利的经济动物,无可厚非。但我们的社会道德宣扬的是扶危助困,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世界变成更美好的人间,这也是很多人一直困惑的人生意义所在。感恩、付出、相互帮助,我们都会获得更多,这就是人生的《秘密》。真正无私帮助别人的人,不是每次都会获得回报,多数情况都没有回报。但是,长期来看、更大范围来看,他自己获益可能更多。“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很可能会有某个人,在某个时刻一次给他丰厚的回报。结果是那个最无私的人,最终获益最多。长期观察大量的例子,发现无私奉献、有口碑的人最终结果就是名利双收。这就是前面说的“世界上最大的自私是无私”。不管主观为己,还是主观为人,只要去全力帮助别人,都是社会弘扬的。一辈子的假积极会最终演化为真积极。

但是,真正想清楚这点的人并不多。多数如我这样的俗人都只看眼前,鼠目寸光,井底之蛙,缺乏透视人生的智慧,当然就很难成为人生的大赢家。菊花厂亚芳女士提倡的“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说的就是这个理。

关于短视,有个天堂和地狱长筷子吃饭的故事非常经典。在地狱里,众鬼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着长长的筷子,筷子超过手臂的长度,夹到了食物却无法放到自己嘴里,于是人人挨饿。在天堂中,众天使也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同样是长长的,但是他们夹到的食物就互相放到对方的嘴里,于是人人吃的饱,人人开心。这是天堂与地狱的区。与其说地狱里的鬼品格不好,不如说他们缺乏智慧,受的教育太少了。而贴上天使标签的人,无非是接受了更好的教育,超越了人性初级的本能,更有智慧而已。

2004震惊国内的马加爵连杀案中的主角马加爵,也并非人品一定有多大问题,但缺乏处理人际关系、克服自卑和狭隘的智慧。聚焦在单点上孤立、静态思考,如同众人想刺杀秦始皇报仇雪恨一样,形成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打开时空维度立体思考后,其实什么事都没有,可以豁然开朗。问题在于没有人给他写“天下”二字。

问题是,还会有更多的马加爵、药家鑫吗?

一定会有!即使互联网已如此发达,但这些血和泪凝聚起来的知识和智慧,不会被准确送达每一个所需要的人。还会有更多的人无谓地流血、牺牲。这些后天获得的教训无法固化到DNA中,因而无法被人类完整继承。所以,我有时候觉得人和未来的机器人相比,显得无可救药。不仅不能完整继承历史上知识和经验,自身的血泪教训也经常好了伤疤忘了疼。岁月的长河中,经常将痛苦和好的经验不加选择地一并遗忘,只有一些本能的低级快乐回路在神经元中牢牢扎根。幸亏发明了语言文字,才将人和其它动物区分开来,通过模因,让知识和经验得以代代相传。虽然子孙们依然需要从头学习,而无法把精华思想从先哲的大脑直接拷贝到他们的大脑中。

我不太喜欢对人对事打道德标签。很多好行为和道德未必有必然的联系,与其说自律是好品格,不如说自律是人生智慧。自律的人通常有清晰长远的目标,因此有清晰长远的眼光和更强大的自制力,能控制原始本能的为所欲为或碌碌无为,为了长远、更大的得,承受当前的不爽和艰难困苦。舍得舍得,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先舍后得的过程。这个次序和《魔力》中的感恩一样,先付出,后得到,你会感觉很好。如果反过来,先得到,后付出或者失去,就会感觉很不爽。事实上,也没有这样的好事等着咱。

我大多数文章都会反复提及的立体思维没有写入咱们国家的教学大纲,因而很多人是缺乏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并重。有些好老师还是会讲一些的思维和人生智慧的,尽管,可能不系统。古人,因为没有数理化、计算机之类的科目,这类人生智慧反而修炼更深,看上去两三千年前的先哲们比我们有智慧得多。

并非所有的自律都依赖于清晰长远的目标。事实上,每次都要想目标而自律,是会消耗意志力的,意志力消耗完了,最终就容易放弃。自律是长期行动固化成的优秀习惯,如同自信、牛逼是一种习惯一样。背后可能已没有目标的影子,而是反复强化训练后在大脑中形成了有效短回路,不过脑子也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什么红线不能踩。例如安全开车,反复强化之后,不随意变道、不冲黄灯、不打电话慢慢就固化下来了。

“种下行动,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品格;种下品格,收获命运。”好习惯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最伟大的力量,是成功人生的基石。牛顿同志的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一旦养成的好习惯是不会凭空消失的,将受益终生。

不幸的是,符合人性本能的坏习惯有更强大的惯性。要改变,就需要再次请出老牛,借助他的第二定律a=F/m,施加强大的外力方可改变。例如,犯罪改造、戒毒,都是强大的强制外力。

这个过程是不对等的,猿猴进化成人需要几百万年,而人退化成猿猴只需要一瓶酒,或者一句话。

如同讨论组织的基业长青我们会用熵增这样的物理学规律一样,理科生习惯于以数理逻辑描述问题。老牛第一定律告诉我们惯性的力量;老牛第二定律a=F/m描述了改变惯性的力量;老牛第三定律F=-F'则帮助我们理解矛盾两方面的相互转化和对立统一。

我特别喜欢牛顿同学,这个天资并不聪颖的大侠,做出了人类科学史上无人能及的伟大贡献。我也喜欢天资并不聪颖的稻盛和夫先生,凭借自己的《干法》创造了两家世界五百强公司。他们,点燃了我们这些凡人也能事业大成的希望。

法国牧师纳德墓志铭上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但是,历史不容假设。

难道真的没有解决方案了?有,以终为始,在时间轴上,把咱们临终前的反思或者墓志铭提前30-50年,我们依然有做出杰出贡献的希望!没有做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都没有关系!前半生是命运控制我们;后半生我们努力掌控命运。还有机会成为半个伟人。不成为伟人也没有关系,只要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至少无愧无悔。

这篇散文写得比凤姐的还散。回归到文章主题:自信源于自律,超级自律才有战略自信。自律如此重要,怎样成为一个自律的人?我已经走了那么多的弯路,希望即将踏入中学的儿子稍微少走点弯路,可以从我的失败中学习。不用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失去那么多机会才明白这些道理。

1、尽早清晰目标。只有他自己可以确定。我唯一能提供的是选择的条件、开阔眼界的机会、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过来人的一些经验,供他事前学。希望他在初中三年的广泛涉猎中,尽可能早地找到自己的兴趣、理想和人生方向,然后,去努力实现。他们这一辈,不会有特别大的外在经济压力,因而,我更希望他有梦想和内心强大的动力牵引人生。越早确定越好,因为很多事情都是有时间窗的。

2、学会立体思维:从孤立、静态的问题中跳出来,更广泛、长远、深入地考虑问题。带上放大镜,构建穿透事物本质的洞察力;带上望远镜,构建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智慧。

思维训练没有真正的捷径,要从一件件事情中总结经验,不断强化,在大脑中形成有效的短回路。直到迎来开窍的一刻。

3、知行合一,养成自律、自信、自强的良好习惯。认知不会改变一个人,所有的伟大都来自行动的艰苦训练。自律、自信、自强也好,其他习惯也好,都是在行动中养成和固化的。我从来不相信快乐成长这样的鬼话。成长都是逆人性的痛苦过程。舒适区内反复训练无法成长,而学习区内的砥砺前行一定是痛苦的。经历过这些痛苦,人生才会脱离声色犬马的原始阶段,进入新的境界。

苦难,对女人来说也许是一种悲哀;但对男人而言,是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财富。

我也相信《如何用21天培养习惯》这类的书籍。事实上,21天培养一个习惯缺乏理论根据和实践检验,如同流传很广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未被实践所证实一样。培养一个好习惯,大多数周期在18-254天之间,很多都超过21天,对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符合人性的坏习惯养成要快得多。原因很简单:多数坏习惯都是让人当前舒服的,立即见效,如吸毒等。而好习惯,大多都是当前痛苦,但长期受益的,养成并固化也需要更长的时间,例如跑步、读书、感恩、自律…如果没有清晰长远的目标、良好的成长环境,很多好习惯都容易中途夭折。

孩子需要学习和训练的远远不只是自律、自信这一两个科目,还包括: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感恩和爱心、坚韧和恒心、组织能力、选择的智慧、快乐的能力、笑对压力挫折和逆境、哲学和人文、知行合一……这些都是和数理化一样实用的核心素养。

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当前教育体系的架构设计难以全部包含。而在一个五六十人的大班中也比较难获得更多的针对性指导。因此家庭教育变得非常重要。重点还不是知识,而是心智的成长,个性化兴趣、特长的深度挖掘,人生目标的建立等。互联网让我们有机会借力全球最好的教育资源。希望孩子们真的都能有机会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而不仅仅只是牛顿同学。

活到老学到老,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习。但教育是有黄金时间窗的,太早教育只是浪费时间、浪费钱、破坏孩子应该有的无忧童年,因为孩子发育还没有完成,勉强接受太多东西很困难,意义也不大。而大学之后,价值观和思维基本定型,成人的改变非常困难。大部分核心素质教育最宝贵的阶段就是中学这六年,从青春萌动到思维定型前这段时间。错过这六年鸡汤大补的黄金机会窗,培养理想远大、目标清晰的“自燃型人才”就非常困难了。

我讲《灵魂跟上脚步、岗位因我不同》时经常打的一个比方就是,我在中学最需要吸收营养的时候没有吸收,导致个子不高。现在,有条件输入更多营养时,结果则是让我横向生长,从大学毕业的47kg,几年内很快进步到74kg,身高则永远是小平同志的翻版。因为骨骼已经闭合了,黄金时间窗已经错过了。我们的思维定型,基本和身体骨骼闭合同时期。区别是,骨骼闭合是硬性的,几乎不可更改;而思维定型是软性的,理论上还有变化的可能性,当然,也很难很难。做过研发的都知道,切换架构和底座是要伤筋动骨的。所以,我对成人教育,以及早期的儿童教育兴趣不大。要么天时已过,要么天时未到,费时费力没效果。12-18岁的黄金时间窗是最值得珍视的。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提醒了我们以终为始地思考人生。极少数人的大成就,看上去基本都依赖于一些极偶然因素,是时势造英雄。但其中还是有很多必然规律,努力去学习和实践,不一定能成为伟人,但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得比现在好很多,因为站到了伟人肩膀上。在时间轴上,咱们都把临终前的反思提前30-50年,努力过好我们可以控制的后半生,就无需等到人生终点时,再来奢望永远不会成为现实的“时光倒流”。

凌湘寿 2017-08-20 (2017的随笔)

公众号“凌湘寿”和您一起共同探讨教育成长、职业发展、管理等心得体会。涉及管理、目标和驱动力、高效学习方法、立体思维方法、知识管理等领域。重点是人才开发。期待咱们及咱们的亲朋好友、子女们都能站在巨人肩膀上更快、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拿破仑·希尔:人类取得胜利的17条黄金定律
人生成功的12条【黄金法则】
推荐收藏!2023个人提升指南
易经智慧 | 自律能力,决定了你人生结局!
为什么说自强来源于自律?揭示人生成功定律!
如何做一个自信自律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