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白话文

果里实未成,病势偏于表,则当先用汗法,不可先攻里,也不可用渗利小便法。因为小便多,津液更伤,大便就会燥结。表证宜汗,如果汗出透,邪随汗泄,就会热退病愈;如果汗出不透,则热不得泄,津液受损,就会导致大便困难。如果出现迟脉,迟脉主寒,攻下法就须慎用了。

24、脉象浮而洪,身上汗出如油,气喘不止,汤水不进,身体麻木不仁,失去知觉,神情忽而安静忽而躁扰,这是频临死亡的脉证。要想知道哪一脏的脏气先绝,可以根据其它症状进行判断。假如汗出头发湿润而又气喘不休的,这是肺气先绝;如果阳热独盛,肤色如烟熏一样,并伴有两目直视摇头的,这是心气先绝;若口唇青紫,四肢震颤、摇动不休的,这是肝气先绝;如果口的周围呈青黑色,冷汗淋漓,皮色泛黄的,这是脾气先绝;如果大小便失禁,言语狂乱,两目直视的,这是肾气先绝。另外,对某一脏来说,又有阴先绝或阳先绝的不同,这可从死后的表现判断。如果阳气先绝、阴气后绝的,这种人死后,身体必发青色;而阴气先绝,阳气后绝的,身体必然出现红色,而且腋下及心窝部仍然温暖。

25、寸口脉浮大无力,浮为阳气虚浮在外,大为中虚有寒,浮大相合,则里寒盛而虚阳外浮,其证属虚。医生却反用攻下之法,这是严重的治疗错误。误下后阳气更虚,里寒更甚,里寒凝滞,肠道气机受阻,就产生肠鸣,医生却不懂得这个道理,反而使用饮冷水的方法,来发其汗,使得水寒之气相搏结,因此,就发生了气逆噎塞的变证。

26、趺阳脉浮,浮则为虚,虚则胃中不和,胃虚气逆,所以发生气逆而噎塞的症状,如果脉象滑的,为胃虚寒饮内停之象,寒饮上逆,就会出现呃逆。这都是医生误治的过失,他们用治实证的方法治疗虚证,对于空虚之证,反而使用攻逐实邪法来劫迫阴血,致使胃气虚竭。如果脉浮而鼻中干燥的,势必会出现鼻孔出血。

27、凡是脉象浮数的,一般多见于表证,当有发热、畏寒的症状。如果还伴有身体某一部位疼痛,而且饮食和正常人一样,这是局部将患痈肿的表现。

28、脉象浮而迟,颜面发热潮红,同时伴全身发冷颤抖的,到六、七天时,应当汗出而愈。如果没有出汗,反而发热的,那么,病愈的日期就会延迟。这是因为,病人脉象迟,这是里阳不足。里阳衰虚,不能蒸化津液作汗外出,邪郁肌表而不得解,所以发热无汗并必伴皮肤瘙痒,于是,病愈的时间就必然延长。

29、寸口脉三部都呈紧象,寸部脉紧,是雾露等清邪中于上焦,尺部脉紧,是水湿等浊邪中于下焦。由于雾露之邪轻而清,飘浮在上,伤人多伤上焦,故谓之洁,谓之清;水湿之邪重浊而沉,伤人多伤下焦,故谓之浑,谓之浊。清邪伤上伤表,就会出现发热、头痛、项强、腰痛、腿酸等表证;浊邪犯下犯内,就会出现心中寒栗,足膝发凉、大小便失禁等证。这些都是因为表气虚弱,里气不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 汉传免费课程连载阳明篇条文53-64条
佳明读书会伤寒论学习:46条-50条
伤寒溯源集
伤寒22:感冒的方子居然可以治疗干燥综合征?
太阳病概说 1
伤寒论白话解---辨阳明病脉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