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洲罕见的水墨收藏!不止杰作,更是一部完整的20世纪中国绘画史

巴黎有一间深藏不露的博物馆,

其水墨收藏在西方极其罕见:

从吴昌硕、齐白石到张大千,

从常玉、赵无极到杨诘苍,

完整程度

堪称一部20世纪中国绘画史

没错,这便是联盟旗下的

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

新展“行云流墨”重磅来袭,

揭开了馆藏丹青的神秘面纱,

带我们经历动荡世纪的艺术嬗变。

行云流墨:

二十世纪中国画特展”

L'encre en mouvement. Une histoire de la peinture chinoise au XXe siècle. 

巴黎市立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

 2022年10月21日 - 2023年2月19日

从清末到改革开放,二十世纪的中国历经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水墨定义的国画也随之变革,与古今、中西对话,却始终是中国艺术理论之争的焦点。

赛努奇博物馆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建立中国画收藏,其中现当代绘画收藏在欧洲罕有同例——既有齐白石、傅抱石、吴冠中等中国画坛大师,也收藏了张大千、赵无极、丁雄泉、马德升等活跃在海外艺术家的杰作。

此次展览汇集了馆藏中最具代表性的34位艺术家共70多幅作品,首次将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山水、人物画与近几十年创作的抽象或实验性的水墨画一起展出。这些由纸墨制成的脆弱珍品都不能长期暴露在光线下,其集中展示,无疑是画坛的大事件

01.

二十世纪初:

古代铭文与现代绘画

◥ 康有为(1858-1927),念奴娇·赤壁怀古,纸本水墨,175.6 x 89.7厘米。M.C. 8954。乔治·勒孔特捐赠1947 © Paris Musées / Musée Cernuschi © Kang Youwei

中国的二十世纪真正始于1912年清朝的结束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然而,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现代中国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语言和文字的变革,自十九世纪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开始,全面推动了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的革新。

知识分子批判清末迂腐的士大夫传统,着眼更遥远、“纯正”的过去,对先秦礼器和石碑的兴趣日益浓厚。如康有为(1858-1927)这样的改革家抛弃了优雅的文人字体,借鉴质朴雄浑的石刻风格来锻造自己的书法。而吴昌硕(1844-1927)则更行一步,以石鼓文这种已知最古老的刻石文字为范本创作。

👇 向下划动,查看吴昌硕与王震的作品。

◥ 上:吴昌硕(1844-1927)行书七言诗轴。纸上水墨,126.5 x 30.1厘米。个人收藏借展。2022 © Paris Musées / Musée Cernuschi © Wu Changshuo 。下:王震(1867-1938),怀素书蕉图,1922年。纸本水墨,130x 33,2 厘米。M.C. 2010­­­­-3. 赛努齐博物馆之友捐赠。

由于中国书法、篆刻和国画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场艺术革命迅速延伸到所有艺术领域。当时由清代四王的风格主导的文人画传统,因这种自由笔触的挥洒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  齐白石(1863-1957),三鱼图(局部),1947年。纸本水墨设色。103.7 x 34.4厘米。M.C. 8724。郭有守捐赠,1953 © Paris Musées / Musée Cernuschi © Qi Baishi

02.

二十至三十年代:

绘画现代化与中日艺术交流

上世纪二十年代,虽然还面临着军阀混战的动荡,初生的共和国迎来了短暂的发展时期。从清末开始的社会进步带动了艺术的变革,年轻艺术家的培养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  张大千(1899-1983),临李升猿猴图,1945年。纸本水墨设色,161.9 x 79.6厘米。M.C. 8711。郭有守捐赠,1953 © Paris Musées / Musée Cernuschi © The Estate of Chang Dai-chien (Zhang Daqian)

二十世纪初,日本是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成为传递西方教育的纽带。将西方艺术技法和工笔水墨结合起来的日本画(Nihonga)风行一时,吸引了许多旅日的中国画家效仿。

除此之外,年轻的艺术家们还通过新近向公众开放的故宫藏品重新认识了中国绘画传统,特别是花鸟画或山水画。在实业兴国的呼声下,宋代的自然主义风格重新受到了推崇,艺术家们视其为摆脱文人画的理想主义、更贴近现实的艺术表现方式。

◥ 傅抱石(1904-1965),暴风雨图(上)、程邃诗意图局部(下),1944年和1953年。纸本水墨设色。M.C. 9472/8663。郭有守捐赠,1953 © Paris Musées / Musée Cernuschi © Fu Baoshi

03.

抗战内迁时期:

西部少数民族的启发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迫使中国政府迁至陪都重庆。当时新近成立的艺术院校也不得不撤到中国西部。然而,绘画创作并没有因为战争而停止。避难之地成为了艺术家们的灵感来源。

◥ 庞薰琹(1906-1985)背篓苗女,1940左右。纸本水墨设色,43.6 x 32厘米。M.C. 8678。郭有守捐赠,1953 © Paris Musées / Musée Cernuschi © Pang Xunqin

庞薰琹(1906-1985)创作了描绘苗族男女的一系列作品。这些绘画记录了内陆地区的异乡风情,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成为中国一支重要的绘画流派。与此同时,少数民族的纺织图案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创作素材, 以构建现代语汇的装饰艺术。

◥ 张大千(1899-1983),番女掣尨图,1945年。纸本水墨设色,109.5 x 75.3厘米。M.C. 8709。郭有守捐赠,1953 © Paris Musées / Musée Cernuschi © The Estate of Chang Dai-chien (Zhang Daqian)

到了四十年代,一些艺术家首次得以亲临敦煌遗址,其中色彩鲜艳、造型动感的壁画人物前所未见,令艺术家们大开眼界。张大千(1899-1983)于1941年至1943年期间留居敦煌,精心临摹壁画,向世人展示了这片被遗忘的文化遗产, 以及中国在11世纪以前的人物画风采。他为许多后来的艺术家开辟了道路。

04.

留洋画家:用水墨画人体 

◥ 潘玉良(1895-1977),穿红色旗袍的裸女,1955年。纸本水墨设色,91 x 64厘米。M.C. 9699。中国驻法大使馆捐赠,1981 © Paris Musées / Musée Cernuschi © Pan Yuliang

20世纪上半叶,裸体水墨画的出现,见证了国画在20世纪的一项重要转变,即中国画家对西方艺术思想的接纳。民国时期,绘画依然由传统水墨主导,但越来越多的画家远渡重洋,深入学习西方素描和油画传统。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巴黎迎来了许多来自中国的留学画家

裸体画是西方美术学习的基础。为了内化这一未曾涉猎的主题,一些艺术家放弃了铅笔,而回到了熟悉的笔墨。常玉(1895-1966)绘画中人体的蜕变,潘玉良(1895-1977)笔下曲线的妖娆,都是得益于这种对传统绘画工具的回归,以及对中西艺术的兼容并蓄。

◥ 常玉(1895-1966),躺着的裸女,1930年代。纸本水墨,26.5 x 42.9厘米。M.C. 9902。让·克劳德·里戴尔捐赠,1993 © Paris Musées / Musée Cernuschi © Sanyu

05.

两个世界之间:抽象的对话

上世纪五十年代,生活在海外的中国艺术家经历了欧美抽象艺术的崛起。这代出生于二三十年代的年轻人开始思考,如何融入这个日渐全球化的艺术舞台。

◥  赵无极(1920-2013),无题,1989年。纸本水墨,104 x 107.2 厘米。M.C. 2016-31。原为赵无极收藏,弗朗索瓦丝·马凯·赵捐赠,2016 © Paris Musées / Musée Cernuschi © Zao Wou-ki / Adagp, Paris 2022。

生活在法国的中国画家赵无极(1920-2013)和朱德群(1920-2014)开始运用抽象主义的艺术语言。虽然他们主要使用油画创作,但也曾尝试水墨技法,凭借油画和水墨的相互借鉴,在纸本和画布之间形成丰富的对话。

在中国台湾,1956年,在大陆出生的画家们成立了两个前卫团体,即五月画会和东方画会。他们的抽象创作,通过对水墨的运用或山水画的布局,始终与国画传统骨肉相连。

◥ 丁雄泉(1928-2010),仕女,1970年。纸本水墨,177.2 x 94.1厘米。M.C. 9458。艺术家捐赠,1970 © Paris Musées / Musée Cernuschi © The Estate of Walasse Ting

06.

八九十年代:“风筝不断线” 

随着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当代艺术思潮涌入中国,艺术创作也脱离了政治的需要,获得了形式上的自由。近三十见证了水墨画在造型上的不断突破与自省,探索这一传统在当代艺术中的位置。许多画家逐渐走向抽象的艺术语言,却不放弃水墨的技法框架,这就是吴冠中(1919-2010)所说的“风筝不断线”。

◥ 上:马德升(生于1952年),无题,1991年。纸本水墨,121 x 198厘米, M.C. 2013-12。艺术家捐赠,2013年© Paris Musées / Musée Cernuschi © Ma Desheng。下:吴冠中(1919-2010),竹林与水田,1992年。纸本水墨,67.8 x 137厘米。M.C. 9911。艺术家捐赠,1993 © Paris Musées / Musée Cernuschi © Wu Guanzhong

一些艺术运动尝试从内部更新水墨画传统,比如新文人画的支持者们重新审视传统人物和山水的题材,扩充了创作母题。在另一些艺术家看来,书法是更佳的探索领域,可以同时挑战传统的准则而不与之决裂。还有如杨诘苍等当代艺术家则更进一步,跳出平面艺术的框架,将物质性的水墨视为一种符号,在装置艺术和表演艺术中不断探索其边界。

◥ 李津(生于1958年),真身,1993年。纸本水墨,137 x 69厘米。M.C. 2016-67。购买,2016年 © Paris Musées / Musée Cernuschi © Li Jin

水墨,

在二十世纪的动荡中一次次蜕变,

却始终是中国艺术的核心与精髓

明月清风、醉墨淋漓,

赛努奇博物馆的这方诗意天地,

等待与思乡的旅人们重逢。

  展览信息  

展览全称:“行云流墨:二十世纪中国画特展” (L’encre en mouvement, une histoire de la peinture chinoise au XXe siècle)

展览地点:巴黎市立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 (Musée Cernuschi)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 - 18:00 

票务信息:10€ (全价) 8€ (优惠价) 18岁以下免费


历 史  ·  建 筑  ·  时 尚

绘 画  ·  文 学  ·  考 古

巴黎博物馆联盟旗下拥有14家博物馆,藏品总数达100万件,是了解巴黎城市历史和文化艺术的窗口。并持续举办各式特展、出版各类专业刊物,肩负着推广与保护其馆藏的使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建忠\沈勤 | 漫艺术
【书画世界】承前启后 海上巨擘——中国美术馆藏吴昌硕作品赏析
陆俨少:传统再好,也要进化!
殷双喜:见心知性——沈勤水墨艺术管窥
中国美术馆的春天
李华弌 | 宋式高古山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