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姓氏文化:王姓

得姓始祖

太子晋。姬姓,名晋,字子乔,又称王子晋、王子乔,或者叫王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是周灵王长子,被立为太子。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太子晋因直谏被周灵王废黜为庶人,后迁居于琅琊(今山东省),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以“王”为姓,称为琅琊王氏。太子晋被后世子孙尊奉为王姓得姓始祖。

王姓渊源

源流一

源于子姓

出自成汤

王子比干后裔,属于以帝王身份为氏。

殷商朝末期,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于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源流二

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初期周平王太孙赤之后,属于以王族身份为氏。

古代河东郡猗氏县有王氏,为周平王姬宜臼太孙赤之后。

源流三

出自春秋时期周王室太子晋之后,属于以王族身份为氏。

太子晋,公元前565~前549年,就是姬晋,字子乔,是东周时一位颇有才华的王室小贵族,他是周灵王姬泄心的太子。史称他“聪明早慧,幼有成德”。

太子晋的儿子姬宗敬后来担任周王室大司徒,时人因他是太子晋之后,其后人由洛阳迁居于太原、琅邪,时人号称王家,因以为氏,称王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王氏正宗,是为太原王氏、或称琅邪王氏。

后来,世人在山西太原晋祠中修建的“子乔祠”,就是对王氏始祖太子晋的纪念。

源流四

出自战国末年西周桓公姬揭之后人,属于以王族身份为氏。

战国时期的周考王姬嵬元年(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封自己的弟弟姬揭于河南王城(今河南洛阳西部),号“西周”,是为周桓公,亦称西周君,是周考王分封的诸侯国。

周王朝灭亡后,周桓公姬揭的后裔子孙,为纪念被秦国所灭的原居地王城,遂改姓为王氏,世代相传至今,亦为河南王氏。

源流五

出自西汉王莽篡汉时燕太子丹之后裔嘉,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当时燕太子丹玄孙名姬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

在中国历史上,因帝王封赐姓改称王氏的人有很多,其子孙也因以为荣耀,皆称王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出自周朝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属于以王族身份为氏。

据史籍《通志》及《新唐书》记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春秋时期,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也都被称为王家。

源流七

源于妫姓

出自古帝王虞舜之后齐王田和后裔,属于以帝王身份为氏。

妫姓氏族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氏。

源流八

源于复姓,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许多复姓,如王子氏、王父氏、王官氏、王人氏、王史氏、王叔氏、王孙氏、王周氏、成王氏、威王氏、五王氏、西王氏、小王氏、乐王氏等等,这些姓氏的族人,后来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王氏。

源流九

避乱改姓

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西汉末年的汉孺子婴初始元年(公元8年)大司马王莽代汉,建立了新朝政权。一时之间,明务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没落的刘汉贵族纷纷投靠和依附于王莽,甚至出卖安众侯刘崇、徐乡侯刘快、陵乡侯刘曾、扶恩侯刘贵等反抗势力,使其皆被王莽镇压。

在新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新皇王莽下诏说:“嘉新公国师以符命为予四辅,明务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刘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罢,赐姓曰王。”

从此,这三十二族人皆改称王氏。

新莽地皇四年(西汉更始元年,公元23年)王莽新朝灭亡后,刘氏宗族认为这些刘氏族人弃祖附莽,因此禁止他们恢复刘氏,虽然后来依然有许多人在历史上自行恢复了刘氏,但仍有不少人仍然沿称王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十

后改王姓

(一)唐末五代时期,有江陵人、荆南(今福建南平)官吏刘去非,他追随刘守奇在后梁政权中任河阳行军司马,曾率军数次恶战抵抗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庄宗最后攻破后梁河、洛地区,刘去非便投奔了后梁荆南兵马留后高季兴,成为高季兴的心腹。后唐政权建立后,高季兴表示归顺,曾被后唐任为兼中书令、南平王。虽然高季兴始终与后唐庄宗貌合神离,但刘去非因曾经与李存勖作对,为保护自己,便改姓为王氏,改名为保义,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保义。其后裔子孙遂世代称王氏至今。

(二)成吉思汗第六子、河间王、阔列坚孙兀鲁带为逃避因夺位引起的王族内部迫害和追杀,携家族和亲信逃往中原。因他曾身为王爷,为显记身,因而改汉姓为王氏,在其逝世后葬于山东(今山东宁津),子孙后代世代称王氏至今。

(三)明朝时期,汀州府(今福建长汀)经历王得仁,其家族本姓谢氏,因“父避仇外家”,遂冒姓王氏,子孙后来世称王氏至今。

(四)清朝人王树荣所撰《王谢世表序》中说:“吾族本系,出晋从事中郎谢万石后。梁天监中,景涤公讳觉官吴兴太守,因家焉,世为吴兴谢氏。建明初,忠烈公讳贵为北平指挥使,与张丙、张信同受建文密诏,监察燕王。张信密与燕棣通款,燕棣伪称疾嗾,信约张丙与忠烈公往侦之,二人同遇害。及靖难兵起,夷族令严,忠烈公幼子公权袭外家姓获免。”

源流十一

源于少数民族

(一)源于鲜卑族

此一支王姓少数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鲜卑族可频氏,是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的一个氏族部落,在北魏孝文帝时把国都从代北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时,也跟随到了中原。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魏孝文帝下令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把籍贯改为河南洛阳,死后也要埋在洛阳北面的邙山,不准葬回平城,并把所有姓氏都改为汉姓。可频氏部落族人在这个过程中皆改汉姓为王氏。

2.鲜卑族乌丸氏,亦称乌桓氏、古丸氏、乌延氏、乌氏,为东胡系统的古代民族之一,其语言与鲜卑族相同,属东胡语言的分支,无文字,刻木为信,因此史学家多将其列入鲜卑族系列。东胡在最强盛时期,乌丸与鲜卑同为其重要成员。

东汉灭亡后,有乌丸氏族人在南朝梁国政权中为官,其中的大将僧辩,后自改为汉姓王氏,史称王僧辩,后融入汉族,其后裔子孙即世代沿袭王氏至今。

(二)源于西域冒姓

南北朝时期,有西域胡人支颓褥迁居到新丰(今陕西临潼),但他不久即病逝。按史籍《北史》的记载:“颓褥死,其妻少寡,与仪同王粲野合,生子曰琼,粲遂纳之以为小妻。其父收幼孤,随母嫁粲,粲爱而养焉,因姓王氏。”支颓褥的妻子带着原先的儿子支收嫁给了北周的王粲,因此支收改汉姓为王氏,后史称其为“王支”。王支后娶妻生子,儿子就是非常著名的历史人物王世充,在隋朝末年一度建郑国,自称开明帝,立国祚两年又两个月,被时为大唐王朝秦王的李世民所灭。

明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都御史杨一鹗,曾在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递修《春秋四传》三十八卷;还有一位大理评事孙大崇,后来都因故改姓为王氏,其后裔子孙皆世代沿称王氏至今。

(三)源于羌族

出自南北朝时期羌族钳耳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记载:“王遇,自庆时,本名他恶,冯翊李润镇羌也。与雷、党、不蒙俱为羌中强族。自云其先姓王,后改氏钳耳,世宗时复改为王焉。自晋世以来,恒为渠长”。

羌族中的钳耳氏族到了隋、唐之际,有钳耳宗、钳耳乾兄弟俩,他们在隋炀帝大业年间“以王后兄弟并改姓王氏。”

(四)源于高丽族,出自南北朝、隋、唐时期营州高丽族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营州地区(今辽宁朝阳)的高丽人改姓为王氏者屡见不鲜。

(五)源于回纥族,出自唐朝时期营州回纥族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安东都护府是唐高宗李治总章元年(公元668年)设置的,是大唐王朝在农历9月攻灭高句丽国之后,所设置的管理辽东、以及高句丽、渤海国等地的一个军政机构。

在当时归属于安东都护府的回纥族人中,有一支阿布思氏族部落,阿布思氏是回纥民族的大姓之一。到了近百年后的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安东都护府被取消,阿布思氏族中一个叫五哥之的人投到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的帐下,被李宝臣的裨将王武俊收为养子,从此改姓王氏,其后裔子孙亦世代称王氏至今。

(六)源于匈奴族,出自东晋十六国时期匈奴族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战国时期就在燕、赵、秦以北地区游牧。

三国、东晋十六国时期,大批的匈奴族人进一步南进中原,并先后建立过三个割据政权,即刘汉-前赵国(公元308~328年)、北凉国(公元397~444年)、夏国(公元407~434年),这些匈奴族人后来在与汉族的交往过程中,有不少人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汉姓王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七)源于契丹族,出自两宋时期辽国政权耶律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新唐书》、《引日唐书》记载,回纥族人王廷凑的养父王武俊是契丹怒皆部人,他的祖父、父亲、儿子、孙子、曾孙等六代人在唐末至五代时期都地位显贵。

至两宋时期,契丹族人建立辽国政权,其皇室耶律氏家族后来也有很多人改汉姓为王氏,世代相传至今。

(八)源于女真族,出自两宋时期金国政权完颜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女真族曾在两宋时期建立金国政权。金国皇族完颜氏在金国灭亡后,多有改汉姓为王氏者。

2.女真族完颜氏,本是以地为氏。其先祖于满清开国初投清,隶属于满洲镶黄旗。至其五世祖完颜·杨保,诰封昭武都尉。其第七世祖完颜·佛尔果春,由生员考授笔政,升员外郎。其第八世祖完颜·呈瑞,字辑王,庚子年副榜(榜眼),其后代开始取先祖之字的谐音汉字“汪、王”为姓氏,称王氏、汪氏。

3.辽宁丹东凤城宝山女真族的一支在元、明两朝曾被赐完颜氏,满语为Wanggiya Hala,清朝初期随从皇室入关,世居北京三合县下甸村,其世祖黑色等兄弟三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从京城拔驻丹东凤凰城宝山石柱村,后改汉姓为王氏。

4.按《王思孝墓志》记载:王思孝的祖先出于金国时期宗室完颜氏,世居磁州(今河北磁县)。王思孝的父亲完颜·远曾任金国的统军使。王思孝年幼时便逢丧乱,流居大名、濮阳等地,改汉姓为王氏。

5.汉军正红旗人王国光,本满洲完颜氏,其父王一屏是明军千总。清太祖佟·努尔哈赤攻取开原(今辽宁开原)之时,王一屏率部属归降,被授三等轻车都尉。王国光初为佐领兼户部理事官,累官两广总督,授镇海将军,加世职一等男。其家族知名者有广东将军王永誉。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乾隆大帝命其全族改隶满洲正红、镶白二旗,世代允称王氏。

(九)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宋朝以后,蒙古民族建立了大元帝国,在长期与汉人接触过程中,不少蒙族人也改姓王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1.陈蒙古八旗的一支,在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奉命随蒙古八旗和汉军第八旗派驻丹东凤凰城,屯垦于瑷河沿岸的影壁山附近,后裔大多取汉字“王”为姓,今主要聚居于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大堡蒙古族镇。

2.蒙古族博尔吉津氏,亦称白尔济吉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世居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噶镇)。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gigin Hala。所冠汉姓为王氏、包氏、陆氏、梁氏等。

3.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亦称博尔机锦氏、包结虑驼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锡喇木楞(今内蒙古东部克什克腾旗西喇木伦河流域、吉林西部一带)、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克鲁伦(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鲁伦河流域)、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呼伦贝尔(今内蒙古海拉尔南部)、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噶镇)、巴岳特(今山西天镇、阳高边外地区)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jigit Hala。后多冠汉姓为王氏、包氏、鲍氏、博氏、李氏、陆氏、梁氏、尹氏、寇氏、奇氏、波氏等。

4.蒙古族旺吉氏,亦称王吉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anggi Hala。所冠汉姓即为王氏。

5.蒙古族旺扎布氏,亦称王扎普氏、旺扎布氏,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angjabu Hala。后多冠汉姓为王氏、汪氏等。

6.蒙古族旺扎尔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angjar Hala。后多冠汉姓为王氏、汪氏等。

7.蒙古族旺古尔沁氏,世居中卫(今辽宁沈阳)。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anggurcin Hala,所冠汉姓为王氏。

8.蒙古族卓克氏,亦称卓穆克氏,世居浩齐特(今河北张家口赤城独石口外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ok Hala。后多冠汉姓为王氏、童氏等。

(十)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回族中的王氏,主要来自唐朝初期到中国传播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宛葛思的谐音,在文献《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中记载:王氏、宛氏、安氏、万氏的回族姓氏,皆由宛葛思衍派而来。据湖北《王氏宗谱》记载:始祖王武,原籍山西大同府(今山西太原),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保驾前来,坐镇湖广”,出任“湖广武昌王府中营保驾指挥,兼理军务兵使司”。王武就是阿拉伯人宛葛思的后裔。

2.在明朝时期,回族中也有不知何故改为王氏者,如舍伯沙(锦衣卫千户)“四世孙改氏名王承恩。”

3.清朝时期,陕甘回民在清同治年间起义失败以后,亦有将其回族特征明显的姓氏改为汉姓王氏者。

4.据《安徽王氏家谱》记载:回族王诊的始祖名叫生伽科甲,唐朝时期进入居山西太原,按汉俗以“生”为姓氏,当时觐见皇帝,唐皇听了觉得拗口,即赐易其姓为王氏。后来,该支王氏家族就以“赐易堂”为王家堂号。到了明成化年间(公元1487年前),王珍一家由山西太原迁至安徽定居。

(十一)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吉林通志》、《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1.满族王佳氏,满语为W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王佳(今辽宁沈阳东陵区汪家乡)、讷图(今俄罗斯境内能图河流域)、辽宁辽阳等地,后多冠汉姓为王氏、汪氏。

2.满族叶禄氏,源于辽国时期契丹族耶律部,满语为Yelu Hala,汉义“大公猪”,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姓即为王氏。

3.满族伊喇氏,亦称伊拉喇氏,满语为Ilan Hala,汉义“三”,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移喇部,即契丹国姓耶律氏,世居三姓(今黑龙江依兰),后多冠汉姓为王氏、刘氏、肖氏、萧氏、李氏、黄氏、白氏等。

4.满族汪佳氏,满语为Vagnjan mongu,这是一支老满洲部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目前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地区有此姓。按满族人的解释,这个部族是当年献给金国皇帝的,可能就是完颜氏,汉姓用王氏。

5.满族松颜氏,满语为Sungyan Hala,世居尼亚满(今辽宁新宾尼亚满山),所冠汉姓为即王氏。

6.满族喜塔喇氏,亦称奇塔喇氏、喜特勒那氏,满语为Sitara Hala,汉义“指甲”,世居尼雅满山(今辽宁新宾)、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盖吉(今长白山地区)、佛克顺(今辽宁新宾)等地,所冠汉姓多为王氏、管氏、赵氏、图氏、祝氏、文氏、齐氏、孙氏、希氏、奚氏、喜氏、线氏、祁氏等。

(十二)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锡伯族王氏,原居伯都纳(今吉林扶余),后一部分融入满族。

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有三百余锡伯族人携家属迁至今辽宁省的丹东地区,负责驻守凤凰城,后人散居于凤山一带。其后代在清乾隆年间曾大批迁驻新疆地区,多次抗击和消灭了沙俄侵略以及其策动的叛乱,为祖国的领土完整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批锡伯族人的后裔子孙中,多有冠汉姓为王氏者,今在新疆地区分布甚广。

(十三)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苗族、羌族、彝族、傣族、侗族、佤族、景颇族、哈尼族、土家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黎族、高山族、京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王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王氏,世代相传至今。

当代迁徙与分布

当代的王姓人口已经达到了9288.1万,为中国大陆第二大姓,约占全部人口的7.25%。从明至今的600年间,王姓人口由620万稳定增长到近9288.1万,接近14倍。明代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人口如果按12亿计算的话,增长了近13倍。王姓人口的增长速度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姓氏的由来
《百家姓》之“昝、管、卢、莫”
中国姓氏图腾及发源地大全,快看看你的姓氏起源于哪里(二十四)
兰 姓是怎么来的呀
99%的苏氏宗亲不了解苏氏原来有16个起源!
[家谱] 辽宁黑山大兴乡尤氏家谱 (族脉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