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能力构建的关键

当前,在国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大趋势下,许多新兴行业和产业以及相应的新岗位不断涌现,高职院校面临着复杂的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与社会需求的纽带,其设置与发展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办学与教学、生存与发展。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和高职院校专业自身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专业需要具备动态能力,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过程中主动调整各相关要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专业动态能力的内涵与特征

动态能力是目前管理学界前沿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在一个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不足以让企业持久地保持优势,甚至有可能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一个包袱。传统的能力理论不能解释动态市场上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以及为什么某些企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Teece 等人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概念,强调“改变能力的能力”,并把动态能力定义为公司整合、构建、重新配置内部和外部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

动态能力理论重点在于强调改变导向的能力;强调企业快速创新与实时反应;强调企业资源和能力的重整、组合、获取与调适;强调构建网络型组织以及本身能力改变的速度。

本文认为,专业动态能力是指高职院校的专业通过学习、知识管理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对专业各资源要素吸收、整合、重新配置,使其在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从而获得在动态、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下的持续竞争优势。因此其也必然具备开拓性、开放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

专业动态能力机制主要奠基在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的组织过程,特定资源的积累与整合,专业发展路径这三个关键要素之上。

专业设置与管理  

高职院校专业要想紧跟社会需求变化,保持专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有赖于院校在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过程的完善。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过程对于动态能力的作用,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协调和整合的作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各个部门在专业设置、建设和教学组织的参与方式及权责,是导致专业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适应性人才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是嵌入在其各要素的独特的协调和组合方式之中的,当一所学校在专业设置、建设与管理的组织过程具有高度一致性和独特性时,便难以复制。

重构和转变的作用。在迅速变化的社会需求环境中,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对市场和技术有一定的战略感知,同时能够地将相关信息及资源吸纳并引入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在这方面,瞄准行业标杆企业的技术革新与岗位需求变化、关注同类院校标杆专业的做法与经验,对专业内涵要素的重构与转变极具价值。高职院校通过合理规划专业设置、建设与管理的环节,能够确保专业应需求变化而及时地进行资源要素的重构与转变。

特定资源的积累与整合

高职院校设置哪些专业,如何进行专业定位,采用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取决于其专业设置、建设与管理的组织过程,还取决于各院校所特有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条件。这些资源条件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设备资源、财务资源、社会声誉资源、管理制度资源及合作企业资源等。从总体上来讲,这些资源的战略意义在于其特定性。它们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院校内生的,是在院校专业建设、管理和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它们制约着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能力的发展空间。

专业发展路径

高职院校专业能否具备持续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受制于它在行业企业的认可度、在同类院校相同专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专业建设规划中的发展路径。而专业的认可度和所处地位又是由它过去的发展路径所塑造的。换句话说,一个专业的建设目标、建设基础、资源投入和发展路径制约着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专业发展路径是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能力构建策略

构建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能力,重点应放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制度设计两个方面。具体策略有:

培养专业带头人的战略能力

简单地说,专业带头人的战略能力就是其把握与处理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问题的能力。专业带头人的战略能力所表现出来的直接结果就是通过对社会及行业发展需求的准确把握,对内部资源科学整合、合理配置,从而使专业始终对接产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人才培养质量与数量符合社会需要。

具体来说,专业带头人应具有的战略能力包括以下内容:

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思维就是在战略观念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战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过程,是专业带头人能力的思想基础。

预测能力。专业带头人是作为专业发展规划的设计者与实施的组织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对动态环境发展态势的预测能力,且运用准确、科学地预测进行有效的战略规划。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表现为专业带头人善于敏锐地洞察已有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缺陷,准确捕捉新技术、新岗位需求的萌芽,提出大胆新颖的设想,继而进行周密论证,拿出可行方案来付诸实施。

提升专业团队的学习能力

专业动态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知识的创新、积累、转移和共享,这就要求专业团队应该成为一个学习型团队和知识型团队。在信息爆炸、产业加速升级的时代,专业团队的学习能力是突破生存不利格局、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只有重视学习、持续学习,消化学习所得,高职院校专业的人才培养才能适应不断发生变化的社会需求。

提升专业团队的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创造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愿景是专业团队成员对专业未来的设想和憧憬,也反映了团队成员利益的共同性。共同的愿景不仅能集中专业资源、统一成员意志、振奋专业团队精神,更能指引、激励团队取得出色的业绩。

建立专业团队学习、研究机制。通过制度化的结构或程序安排来促进专业团队成员学习和开展专业研究。专业团队学习、研究机制的精髓是激励学习、研究和保证学习与研究的有效性。

提供知识获取、共享及交流的平台。通过构建开放的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将专业内部和外部各种应用数据汇聚在平台之上,实现专业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获取、共享及交流,为专业团队学习的即时性和获取信息的有效性、精确性提供支持。

形成符合动态战略的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构建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能力的基本保障。

专业需求调研制度持续开展专业调研活动,针对产业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岗位人才规格、毕业生就业情况、社会评价以及同类院校开展情况等持续跟踪调研,及时捕捉行业的最新发展态势并对新增岗位做深入了解,确保外部信息获取的及时、全面、有效。

专业教学评价制度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多元化多角度分层次的专业评价。通过专业自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督查,以及行业专家的核查等环节判断专业的社会需求适应性,寻找专业的差距和创新点,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专业规划和实施过程作适时调整。

专业建设保障制度在需求调研和专业评价基础上,由专业团队提交建设与改革方案,经由学院统筹后,配置专业发展所需的资源,确保专业拥有一定数量的建设经费,使专业各项教学资源能够满足人才培养要求,使其能够及时培养出适用的人才。

作者简介:韩芳,副教授,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院长。董大奎,教授,教育部人才培养评估委员会委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及实践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逻辑与实现路径
浅论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队伍的建设
万德年:高职院校如何做专业诊断与改进
专业带头人,从执行者向领导者转变《中国教育报》电子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