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用功能锻炼方法

功能锻炼又称练功疗法,古称导引。它是通过肢体运动来预防和治疗某些损伤性疾病,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内经》中就有导引的记载。张介宾在《类经》注解中说:“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以行气血也”,“病在肢节,故用此法”。张隐庵的注解认为:“气血之不能疏通者,宜按矫导引。”说明了功能锻炼早在秦汉以前就已成为治疗伤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得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他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蠢的道理,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五禽戏,后世医家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功能锻炼方法。如《诸病源候论》中收集了《养生方导引法》中许多导引疗法。《备急千金要方》中载“天竺国按摩法”,实际上是运用导引与自我按摩相结合的锻炼方法,以求“百病除,行及奔马,补益延年,能食,眼明轻健,不复疲乏”。《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也很重视肢体损伤固定后的功能锻炼,把功能锻炼活动作为重要治疗原则,提出“凡曲转,如手腕脚凹手指之类,要转动,要药贴,将绢片包之,后时时运动,……或屈或伸,时时为之方可”。在《医说·颠扑打伤》中有一医案,介绍了使用竹管的搓滚舒筋方法治疗膝关节损伤后遗症,不两月,活动功能恢复如常。、该书还介绍了脚踏转轴帮助关节功能活动的锻炼方法。以后元代、明代和清代的不少医家对此疗法也都相当重视,如《杂病源流犀烛》及《古今图书集成·脏腑身形及诸疾门》等,在叙述每病方药治法后,往往还附以导引法。

实践证明,功能锻炼对治疗损伤能起到加速气血流通,祛瘀生新,改善血液与淋巴循环,促进瘀肿消散、吸收的作用;还能促进骨折的愈合,使关节、筋络得到濡养,防止筋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有利于损伤肢体功能的恢复。目前,功能锻炼在伤科临床中已被普遍运用,并被列为治疗筋骨损伤的基本方法之一。 

概述

【功能锻炼的分类】

1.局部锻炼 指导病人主动进行伤肢的活动,使功能尽快的恢复,防止关节僵硬、筋肉萎缩。如肩关节受伤,练习耸肩、上肢前后与内外摆动等;下肢损伤,练习踝关节背伸、跖屈、浮四头肌舒缩活动,髋关节与膝关节的屈伸等动作。

2.全身锻炼 指导病人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全身锻炼,可促使气血运行,尽快地恢复整体脏腑功能。全身锻炼不但可以预防、治疗疾病,还能弥补药物与按摩手法之所不及。

3.器械锻炼 指导病人利用一定的器械进行锻炼,以加强伤肢筋肉的力量。《医说》中除介绍了用竹管练习膝关节的功能外,还介绍了脚踏转轴锻炼下肢关节的方法。一般常用足蹬功力车、手拉滑车、搓转钢球等,如肩关节的功能锻炼可拉滑车等,手指关节锻炼可搓转合适的钢球等。锻炼的体位可分为卧位、坐位与立位。损伤早期或病人不能站立时,多采用卧位或坐位锻炼;损伤后期多采用立位锻炼,或练习步行等。伤科各个部位锻炼方法,既有加强脊柱与四肢关节的活动功能,又有促进全身气血运行、增强体力的功效。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对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伤后瘀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引起疼痛和肿胀。局部与全身锻炼能起到推动气血流通,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目的。

2.濡养患肢关节筋络 损伤后期与筋肉劳损,局部气血不充,筋失所养,肢体酸痛麻木。锻炼后气血运行通畅,化瘀生新,舒筋活络,筋络得到濡养,关节灵活,屈伸自如。

3.促进骨折愈合 功能锻炼既能活血化瘀,又能生新、改善气血循行,有利于接骨。在夹板固定下锻炼活动,不仅能保持良好的对位,而且对骨折的轻度残余移位还可以逐步矫正,使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同时并进。

4.防治筋肉萎缩 骨折、关节脱位或严重的伤筋而致肢体废用,久之必然导致不同程度的筋肉萎缩。积极的锻炼可以减轻或防止筋肉萎缩。

5.避免关节粘连和骨折疏松 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还是伤肢被长期固定和缺乏活动。通过功能锻炼,可使气血通畅,增进局部营养,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的发生。

6.扶正祛邪利于康复 损伤可致全身气血虚损、脏腑不和,并能由此而致风寒湿外邪乘虚侵袭。通过锻炼能调节整个机体,促使气血充盈,肝血肾精旺盛,筋骨劲强,扶正祛邪,有利于损伤的康复。

【注意事项】

1.辨明伤情,估计预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贯彻各个不同时期的锻炼计划,尤其对严重损伤的病人,应分期、分部位进行练习,不能死搬硬套。

2.将锻炼的目的、意义与必要性向病人解释清楚,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加其锻炼的信心和耐心。

(1)锻炼上肢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手的功能。上肢各个部位的损伤,均应注意手部各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特别要保持各关节的灵活性,对手部损伤更应如此。

(2)锻炼下肢的目的是恢复负重和行走功能,要注意保持各关节的稳定性。在各组肌肉中,尤其需要有强而有力的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才能保持正常的行走。

(3)正确选择锻炼方法,以主动练习为主,严格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每次锻炼的次数由少到多,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以锻炼时不加重疼痛,或稍有轻微反应而尚能忍受为标准。一般每日2到3次,后期可适当增加。具体的锻炼时间应持续多久,运动量应增加多少以及运动方式的变换,都应根据筋骨病损后的修复、治疗效果的变化,病人自我感觉而不断调整,不能作硬性规定。在锻炼过程中,肢体会有轻度疼痛反应,一般会逐渐减轻且活动功能逐渐好转,但若骨折局部疼痛增加时则应检查锻炼方法是否正确。对下肢骨折,从开始的扶拐步行锻炼到负重步行锻炼,需有一个过渡时期。若出现伤肢肿胀,可抬高伤肢休息,待肿胀消退后继续练习负重行走,如此循环反复数十次既能适应。

4.防止因锻炼而加重损伤。锻炼时应思想集中,全神贯注,局部与整体锻炼相结合,必要时应用器械锻炼配合。骨折、脱位或伤筋早期,应避免重复其损伤动作的锻炼,防止再度损伤和影响损伤的愈合。如前臂骨折,应禁止过早的前臂旋转活动;肩关节前脱位,禁止过早的上臂外展外旋活动;踝关节外侧急性扭伤,禁止过早的足内翻活动等。

5.锻炼过程中要适应四时气候,注意保暖,特别应注意避风寒,以防止引起外感。陈伤或损伤后遗症,可在锻炼前配合中药洗敷,锻炼后作自我按摩等。

常用功能锻炼方法 

(一)颈项功(每个动作重复十二到三十六次)

1.与项争力

预备姿势:双足分开,与肩等宽(可取坐位),两手叉腰,头颈正直,目平视。

动作:1抬头望天;2还原;3低头看地;4还原。上身腰部不动,抬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呼吸自然,并逐渐加深。

作用:活动颈部小关节,增加颈部肌力,辅助治疗颈部扭挫伤、落枕和颈椎病引起的头颈项背筋肉酸痛。如能配合热敷则效果更好。

2.向后观瞧

预备姿势:双足分开,与肩的宽(可取坐位),两手叉腰,头颈正直,目平视。

动作:1头颈向右后转,目视右后方;2还原;3头颈向左后转,目视左后方;4还原。

作用:同“与项争力”

3.颈项侧弯

预备姿势:同“与项争力”

动作:1头颈向左侧弯;2还原;3头颈向右侧弯;4还原。

作用:同“与项争力”

4.前伸探海

预备姿势:同“与项争力”。

动作:1头颈前伸并侧转向右前下方,目视前下方似向海底窥探一样;2还原;3头颈前伸并侧转向左前下方,目视前下方;4还原。转动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作用:同“与项争力”。

5.回头望月

预备姿势:同“与项争力”。

动作:1头颈向右后上方尽力扭转,目视右后上方,似向天空看望月亮一样;2还原;3头颈转向左后上方,目视左后上方;4还原。转动时吸气,还原时呼气。头颈转动时不必向前伸出。

作用:同“与项争力”。

6.颈部环转

预备姿势:同“与项争力”。

动作:头颈向左右各环转一圈。

作用:同“与项争力”。 

(二)肩臂功(每个动作重复十二到三十六次)

1.幼鸟受食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下垂。

动作:1屈肘上提,两掌与前臂相平,提至胸前与肩平,掌心向下;2.两掌用力下按至两臂伸直为度。上提时肩部用力,下按时手掌用力,肩部尽量放松,动作宜缓,呼吸均匀自然。

作用:增强肩关节的活动能力。对肩部外伤及肩关节周围炎引起的粘连、疼痛有防治作用。

2.左右开弓

预备姿势:两足开立,与肩同宽,两掌横放目前,掌心向外,手指稍屈,肘斜向前。

动作:1.两掌同时向左右分开,手逐渐握成虚拳,两前臂逐渐与地面垂直,挺起胸部;2.两上肢仍屈肘,两拳放开,掌心向外,恢复预备姿势。拉开时两臂平行伸开,不宜下垂,肩部稍用力,动作应缓慢,逐渐向后拉,将胸部挺起。

作用:增进肩部肌肉力量,恢复肩关节外旋活动的正常功能。

3.大鹏压嗉

预备姿势:两足开立,与肩同宽,两肘屈曲,两手相叠,掌心向里放在胸部。

动作:①由左向右轻按胸部及上腹部、小腹部,上下左右回旋;②两手由右向左轻按胸部及上腹部、小腹部,上下左右回旋。眼稍上看,每呼气或吸气1次,两手轻轻按转回旋1周;③预备姿势同左右开弓,两手握拳不按胸,肩关节由前向后摇转1周。亦称为小摇肩。

作用:同“左右开弓”。

4.双手托天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放在腹前,手指交叉,掌心向上。

动作:①反掌上举,掌心向上,同时抬头目视手指;②还原。初起可由健肢用力帮助患臂向上举起,高度逐渐增加,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作用:对恢复两臂及肩关节的功能,辅助治疗某些肩部陈伤引起的酸痛有效。

5.蝎子爬墙

预备姿势:面对(或侧身)墙壁站立,伤侧肘关节微屈,五指分开扶在墙上。

动作:伤侧手部用力缓缓向上爬,使上肢尽量抬举或外展,然后再缓缓爬回原处。。

作用:对肩部处伤或肩关节周围炎所致肩关节前屈、外展和高举功能障碍者有效、

6.手拉滑车

预备姿势:坐或站立于滑车下,双手握绳之两端。

动作:以健肢用力牵拉带动伤肢,来回拉动,幅度可逐渐增大。

作用:同“蝎子爬墙”。

7.双手举鼎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握空拳,屈肘上举同肩平高。

动作:①两拳松开,掌心向上,两手如托重物,两臂向上用力直举,双目随两掌上举而向上视,两掌举过头顶,②两手逐渐下降,恢复预备姿势。上举时吸气,下降时呼气并将两手逐渐握成虚拳。

作用:恢复上肢上举的肌力。对颈肩部筋肉劳损、肩关节周围炎、冈上肌腱炎或因上臂外伤而引起的上举功能障碍,通过锻炼有助于恢复上举功能。对严重的肩关节周围炎,可先练习“双手托天”势。

8.弯肱拔刀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两臂下垂。

动作:①右肘屈曲,前臂提起,掌心向前,提过头顶,然后向右下落,握住颈项。左肘同时屈曲,掌心问后,由背后上提,手背贴于腰后;②右掌经头顶由前下垂还原,左掌也收回还原;③左肘屈曲,前臂提起,掌心向前举过头顶,再向后落,握住颈部。右肘同时屈曲,掌心向后,由背后上提,手背贴于腰后:④还原。右臂上举时,头向左转,左臂上举时,头向右转。作用:恢复肩臂肌力,对肩背部筋肉劳损、瘀血粘连引起的肩关节内旋、外旋功能障碍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9.轮转辘轳

预备姿势:左手叉腰,右手下垂。

动作:①右臂自下向前,向上,再向后摇转一圈;②左臂自下向后,向上,再向前摇转一圈。可反复进行,用力要轻柔,臂部应放松。本法可结合前后摆动或弯腰划圈锻炼。

作用:可防治外伤后肩关节强直及肩关节周围炎引起的关节粘连。

10.体后拉手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站立,双手在身体背后,用健手握住患肢手部。

动作:用健手牵拉患手以拉动患侧肩关节,一拉一推,反复进行。

作用:恢复肩关节的内旋功能。

11.屈肘挎篮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站,两手下垂。

动作:①右手握拳,前臂向上,缓缓屈肘;②渐渐伸直还原:③左手握拳,渐渐屈肘;④缓缓伸直还原。

作用:增强上臂肌力,恢复肘关节伸屈功能。

12.屈肘拗腕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站立,左手叉腰,右上肢屈肘上举。

动作:①右手握拳做前臂旋前动作;②随后渐渐旋后,上臂尽量不动;③还原;④改右手叉腰;左手作同样动作。 

作用:同上势紧密配合,可增强上臂及前臂肌力,恢复肘关节伸屈功能及前臂旋砖功能。 

(三)腕部功(每个动作重复12~36次)

预备姿势:立位与坐位均可,两手臂向前平举。

1.抓空增力

动作:将手指尽量伸展张开,然后用力屈曲握拳,左右手交替进行。

作用:能促进前臂与手腕部的血液循环,消除前臂远端的肿胀,并有助于恢复掌指关节的功能和解除掌指关节风湿麻木。

2.拧拳反掌

动作:两臂向前平举时,掌心朝上,逐渐向前内侧旋转,使掌心向下,握拳过程要有“拧”劲,如同拧毛巾一样(故称拧拳),还原变掌,反复进行。

作用:能帮助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

3.上翘下钩

动作:将两手掌翘起成立掌的姿势,随后逐渐下垂成钩手,动作要缓慢而有力。

作用:能帮助恢复腕关节背伸、掌屈的功能。 

(四)腰背功(每个动作重复12~36次)

1.按摩腰眼

预备姿势:坐位或立位均可,两手掌对搓发热以后,紧按腰部。

动作:双手掌用力向下推摩到骶尾部,然后再向上退到背部。

作用:可放松腰部筋肉,久练可防治各种腰痛。

2.风摆荷叶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与肩梢宽,双手叉腰,拇指在前。

动作:①腰部自左向前、右、后作回旋动作;②再改为膘部自右向前、左、后回旋活动。两腿始终伸直,膝部勿屈,上肢伸直,两手轻托护腰部,回旋幅度可逐渐增大。

作用:疏通气血,能辅助治疗腰部扭伤、劳损腰痛。

3.转腰推碑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与肩稍宽,两臂下垂。

动作:①向左转体,右手成立掌向正前方推出,手臂仲直与肩平,左手握拳抽至腰部时,目视左右方;②向右转体,左手变立掌向正前方推出,右掌变拳抽回至腰部时,目视右后方。推掌的动作要缓慢,手腕稍用力,臂部不要僵硬,转体时头颈与腰部同时动,两腿不动,推掌与握拳抽回腰部的两臂速度应该一致。

作用:以锻炼颈椎、腰椎的旋转活动为主。能防治颈椎病、肥大性脊椎炎、劳损等颈、腰部酸痛。

4.掌插华山

预备姿势:同“转腰推碑”。

动作:①右手伸向前方,右掌向右楼回腰际时,左掌向正右方伸出(如用力插物状),身体向右转,成右弓步;②左掌向左方平行搂回腰际时,右掌向正左方伸出,身体向左转,成左弓步。目视插出之手掌,手向外插出的动作可稍快。

作用:配合“转腰推婢”,可防治四肢筋络挛缩麻木,辅助治疗肩部、腰腿部损伤引起的度痛。

5.双手攀足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站立,两手置于腹前,掌心向下。

动作:①腰向前弯,手掌下按着地;②还原。两腿要伸直,膝关节勿屈曲。

作用:增强腰腹部肌肉力量,能防治腰部酸痛及腰部前屈功能有障碍者。

6.白马分鬃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站立,两臂下垂,两手交叉,如左腰与左肩有病,左手交叉在前;右侧伤痛,右手交叉在前。

动作:①身体向前俯,目视双手,两手交叉举至头顶上端,身体挺直;②两臂上举后向两侧分开,恢复预备姿势。上举时如向上攀物状,尽量使筋骨伸展,向两侧分开时掌心向下成弧线。

作用:本势是肩关节的环转与膘脊柱的屈伸运动,不仅肩部所有筋肉交替舒缩,而且腹背肌肉也得到锻炼。可消除肩关节活动障碍,防治腰背酸痛,肩背筋络挛缩麻木等,是全身锻炼的方法之一。

7.凤凰顺翅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与肩稍宽,两手下垂。

动作:①上身下俯,两膝稍屈,右手向右上方潦起,头也随转向右上,目视右手,左手虚按右膝;②上身仍下俯,两膝仍稍屈,左手向左上方撩起,头也随转向左上,目视左手,右手下放虚按左膝。头部向左或右转时吸气,转回正面时呼气;转动时用力要轻。手臂撩起时动作要慢,手按膝不要用力。

作用:增强腰背部肌力,能治疗腰部酸痛,且具有固肾以及舒展全身筋脉等作用。

8.飞燕,点水

预备姿势:病人俯卧.头转向一侧。

动作:①两腿交替向后作过伸动作:②两腿同时作过伸动作;⑤两腿不动,上身躯体向后背伸;④上身与两腿同时背伸;⑤还原。

作用:本势是卧位腰背功能锻炼的最基本动作。对胸腰椎骨折、腰椎间盘损伤、腰部劳损引起的腰痛有防治作用,最好在早期就开始锻炼。

9.仰卧架桥

预备姿势:病人仰卧,以两手叉膘作支撑点,两腿屈膝成90度,足掌放于床上。

动作:挺起躯干时,以头后枕部及两肘支持上半身,两足支持下半身,成半拱桥形。当挺起躯干架桥时,膝部稍向两侧分开。速度宜缓慢。

作用:能加强腰背部及腹部肌肉力量,防治损伤、劳损所致的腰背痛。 

(五)腿功(又称下肢功,每个动作重复12~36次)

1.罗汉伏虎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与肩梢宽,两手叉腰,四指在前。

动作:①右腿屈膝,左腿伸直然后下蹲;②还原;③左腿屈膝,右腿伸直然后下蹲:④还原。练功时上身宜伸直,双目平视前方,初练时·不必过分下蹲。

作用:增强腰臀部及下肢肌力,辅助治疗髋关节的酸痛及股内收肌的麻木和萎缩。

2.白鹤转膝

预备姿势:两足正立,足跟并拢,两膝并紧,身体前俯,双膝微屈,两手轻按于膝上,目视前下方。

动作:①两膝自左向后、右、前作回旋动作;②自右向后、左、前回旋。每呼吸1次,膝部回旋1周。

作用:一般膝关节损伤解除固定后,即可进行锻炼。能促进恢复膝关节功能和治疗膝部酸痛、行走乏力等

3.行者下坐

预备姿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抱肘。

动作:①足尖着地,足跟轻提,随后下蹲,尽可能臀部接触足跟,两手对掌伸开两臂伸直平举;②起立恢复预备姿势。下蹲程度根据病人的可能.不应勉强,必要时可扶住桌椅进行。

作用:增强大腿伸肌和臀部筋肉的力量。治疗腰、髋、腿、膝疼痛、酸软无力及恢复髋、膝、踝的伸屈功能。

4.四面摆莲

预备姿势:两足正立,两手叉腰,拇指在后。亦可采用卧位练习。

动作:①右小腿向后提起,大腿保持原位,然后右脚问前踢出,足部尽量跖屈;②右足还原再后踢,以足跟触及臀部为度;③右下肢抬起屈膝,右足向里横踢,似踢毽子一样;④右下肢抬起屈膝,右足向外横踢。练完后换左下肢作相同动作。

作用:增强下肢肌力,常练本势可健腿力,强腰膝,防治下肢关节和筋肉挛缩麻木,筋肉酸痛等。

5.虚实换步

预备姿势:立正,两手叉腰。

动作:①右足前进一·步,左足足跟提起、足尖点地;②右足后退一步,左足足跟着地,足尖翘起。然后左换右,各势相同。

作用:锻炼踝关节伸屈及小腿肌力,以恢复行走功能。

6.仰卧举腿

预备姿势:仰卧位,腿伸直,两手自然放置体侧。

动作:作直腿抬举动作,幅度可逐渐增大。后期可在小腿远端绑砂袋增加重量练习。

作用:增加屈髋伸膝肌群的力量,防治股四头肌萎缩。

7.蹬空增力

预备姿势:同“仰卧举腿”。

动作:①屈髋屈膝的同时踝关节极度背伸;②向斜上方进行瞪踏,并使足尽力跖屈。

作用:使腿部的血液循环畅通,防止下肢筋肉萎缩,消除踝关节因损伤所致的肿胀,改善髋、膝、踝关节伸屈功能。

8.侧卧外摆

预备姿势:侧卧位,下肢伸直。

动作:①做下肢外展动作;②还原。

作用:增强大腿外展肌力量,防止外展肌的萎缩。练习时可与上两势配合进行。

9.搓滚舒筋

预备姿势:坐于椅凳上,患足踏在竹管或圆棒上。

动作:做前后滚动竹管的动作,使踝关节及膝关节作伸屈运动。

作用:恢复踝、膝关节的伸屈功能。

10.蹬车活动

预备姿势:坐在一个特制的固定练功车上。

动作:作蹬车活动,模拟踏自行车。应根据具体情况定量定时。

作用:增加下肢筋肉的力量,使下肢关节得到锻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十一章:损伤后遗症、第十二章:功能锻炼
手指爬墙锻炼有何作用?怎样练习手指爬墙?
少林禅医:养身:肩周炎不可怕,小小动作改变它
『原创』灵兽养生功之一『龟颈势』视频教学
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常见的有效锻炼治疗方法
教你一招治好肩周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