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对“心”的再认识

作者:梁津焕 李荣 康心汇心脏康复团队

1.心的位置形态

心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络卫护。其形圆而下尖,如未开之莲蕊。

《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心象尖圆,形如莲花。”

2.心的特性

心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血脉,主藏神。心的生理特性主要有主通明和心气下降。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由手少阴心经与手少阳小肠经的相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与自然界夏气相通应

《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2.1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指心具有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心主血,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输送营养物质滋养于全身脏腑的作用。心的搏动泵血作用对于血液的运行尤为重要,而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心脏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均匀,血液正常输布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此外,心主血的另一内涵是心的生血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指由脾胃运化而成的水谷精微须经过心火的“化赤”作用才能化为血液

心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维持脉道通利的作用。古人对心主脉这一生理功能认识是基于解剖得出来的,他们不仅发现了脉,还发现了血液在脉管中的流动,从而得出《内经》中“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的功能归纳。解剖还发现了全身血脉与心的直接相连,确定了“夫脉者,血之府也”、“心合脉,其充在血脉”等观点。

2.2心藏神

心藏神,又称心主神明,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广义的“神”)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睡眠等心理活动(狭义的“神”)的功能。故《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2.3心主通明,心气下降

心主通明,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说明心主要以阳气为用:心阳有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兴奋精神,以使生机不息的作用。

心气下降,指心位于人体上部,其气宜下降。心气中含有心阴与心阳两部分:心阴牵制心阳(心火),化为心气下行以助肾阳,制约肾阴,使人体上部不热,下部不寒,维持人体上下的寒温平衡与动静协调。

2.4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心在体合脉,指全身的血脉同属于心,由心主司

心之华在面,指面部的色泽,可以反映心血、心气的盛衰及其技能的强弱。

心的经脉上通于舌,故心在窍为舌。是因为舌主司味觉和语言,均有赖于心主血脉和藏神的生理机能。故《灵枢·脉度》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心在志为喜,指喜是心之精气对外界刺激的应答而产生的良性情绪反映。喜乐愉悦有益于心主血脉的机能。故《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心在液为汗,是因为心精、心血为汗液化生之源,心以主血脉和藏神机能为基础,主司汗液的生成与排泄。

心与夏季相通应,是因为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属阳中之阳,心为火脏,阳气最盛,同气相求,故与夏季相通应。

3.现代中医对“心”的认识

3.1 “以心为本,五脏相关”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常常用五脏相关学说来指导临床实践,对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提出了“以心为本,五脏相关”的理论。他认为在治疗心系疾病时,不仅要注重对心的施治,还要重视对四脏的调护,使得五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与制约,以发挥不同的功能,协调机体的正常活动。

3.2中医的“一心两用”功能与现代医学的双心医学的关系

双心医学是研究和处理心脏疾病与心理、情绪相关的科学。心主血脉的功能与双心医学的心脏生理功能基本一致,心主神明的功能与双心医学的心理功能类似。但中医认为心主神明的功用不仅仅有控制心理情绪的功能,还有统帅全身脏腑活动的作用,其内涵相对于现代医学更加丰富。中医可以据此,对双心共病,实现双心同治、一箭双雕的目的。

#心脏##心血管##中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
拍打与五脏六腑之一:心
中医论 心主血藏神
“心”可是五脏当中的首领
中医入门——第十讲 心(附:心包络)(17-10)
补心治疗多梦失眠和精神萎顿神识恍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